<p class="ql-block">編輯:張海路寧</p><p class="ql-block">時間:20241106</p><p class="ql-block">圖片:來自家族影集</p><p class="ql-block">背景音樂:激情燃燒的歲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反‘掃蕩’中,冀中七分區(qū)最早產(chǎn)生了武工隊的形式。</b></p><p class="ql-block"><b>第一個武工隊于一九四二年五月十三日在沙河南岸西城村棗樹林里產(chǎn)生。</b></p><p class="ql-block"><b>隊長兼支書</b><b style="font-size:22px;"><i><u>張英</u></i></b><b>(繼任潘純),指導員崔希哲……</b></p><p class="ql-block"><b>武工隊的活動給敵人很大震動,使之提心吊膽,晝夜不安。</b></p><p class="ql-block"><b>后各分區(qū)發(fā)展了許多以武工隊,對堅持殘酷環(huán)境下的抗日斗爭起了重要作用。</b></p><p class="ql-block"><b> ——以上摘自:呂正操《冀中回憶錄》</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張海路寧的說明:</b></p><p class="ql-block"><b>1</b>、<b>呂正操</b>,晉察冀軍區(qū)冀中軍區(qū)第一任司令員。</p><p class="ql-block"><b>2</b>、文中提到的<b>冀中</b>,是戰(zhàn)爭年代,對河北省區(qū)域劃分的簡稱。</p><p class="ql-block"><b>3</b>、<b>張英</b>(張海路寧的父親,張曉帆的爺爺):1921年10月1日出生。</p><p class="ql-block"><b> 張英</b>的父親,是一名小學教員,每月都有“大洋”(銀元)的固定收入。在農(nóng)村老家有土地,有大牲口。在天津有商貿(mào)買賣,做著紅豆綠豆等農(nóng)副產(chǎn)品的出口貿(mào)易。家境殷實。</p><p class="ql-block"> 張英讀書至鄉(xiāng)村師范尚未畢業(yè),原準備子承父業(yè),走教書育人,養(yǎng)家糊口的教師職業(yè)道路。</p><p class="ql-block"> 1938年1月,在老師的帶領下,投入到全中國全民族的反抗日本法西斯的侵華斗爭之中。在河北省保定地區(qū)唐縣參加了八路軍,參軍時只有十七歲零三個月。1938年4月加入共產(chǎn)黨。</p><p class="ql-block"> 1941年至1943年秋,是中國華北地區(qū),反法西斯的抗日戰(zhàn)爭進行到最艱苦,最危險的時期。帶領張英他們參軍的老師,因為堅持不住了,脫離部隊,跑回了老家。當年,跟隨老師參加八路軍的一百多名師生,到1949年建立新中國的時候,仍然健在的,堅持在解放軍軍隊里工作至高級軍官的,只有張英一人。</p><p class="ql-block"> 就是在那個最最艱苦的抗戰(zhàn)階段,張英擔任了冀中第一位武工隊的隊長。</p><p class="ql-block"><b>4、</b>小時候的張曉帆,曾經(jīng)問過爺爺,打日本鬼子的時候,是用槍打呢還是用刀砍?。慨敃r爺爺岔開了話題,沒有正面回答。爺爺在他的自述中回答了張曉帆的這個問題。有大白天隱藏在高粱地里,用步槍遠距離狙殺的;也有趁著夜黑翻墻入室,從床上拖起來刺刀結果性命的。殺漢奸賣國賊,爺爺從未手軟過。</p><p class="ql-block"><b>5</b>、張曉帆的爺爺張英,用他舍命保家衛(wèi)國的壯舉,用他身負重傷,出生入死的實際行動,告訴他的子孫后代,張英就是參加反法西斯戰(zhàn)爭,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青年時期的張英</p> <p class="ql-block"><b>冀中第一支敵后武工隊隊長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1942年5月1日,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岡村寧茨親自指揮日偽軍5萬余人,采取“鐵壁合圍”、“反復合擊”、“分區(qū)清剿”以及“輾轉抉剔”等戰(zhàn)術,并派遣特務隊、快速討伐隊相配合,對冀中抗日根據(jù)地進行大“掃蕩”,企圖一舉消滅冀中區(qū)黨政軍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完全控制冀中地區(qū)。</p><p class="ql-block"> 日偽軍在這次殘絕人寰的大“掃蕩”中瘋狂捕殺八路軍和抗日干部,濫殺無辜,奸淫婦女,實行“殺光”、“燒光”、“搶光”的“三光”政策;同時建據(jù)點,修崗樓,挖封鎖溝。一時間,冀中平原炮樓碉堡林立,溝路成網(wǎng)。冀中抗日根據(jù)地遭到嚴重摧殘,根據(jù)地大部分變?yōu)閿痴紖^(qū),部分變?yōu)橛螕魠^(qū)。同時,冀中軍區(qū)部隊受到重大損失,地方黨政機關和群眾團體遭到很大破壞,群眾傷亡、被擄5萬多人。冀中平原上村村冒煙,戶戶戴孝。</p><p class="ql-block"> 為了粉碎敵人“尋找主力,捕捉領導機關”的陰謀,保存有生力量,冀中軍區(qū)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突破敵人合擊圈,跳到平漢路西,由內(nèi)線轉向外線,到北岳山區(qū)休整部隊積蓄力量,堅持長期斗爭。而分區(qū)下屬部分部隊則化整為零,就地堅持斗爭,根據(jù)形勢的變化,轉變斗爭策略和組織形式,創(chuàng)造出生存和斗爭的新形式。冀中七分區(qū)率先決定成立敵后武裝工作隊(簡稱武工隊)。敵后武工隊同其他主力部隊或地方武裝的不同之處就在于它既是戰(zhàn)斗隊,又是宣傳隊和工作隊。武工隊要深入敵占區(qū),通過散發(fā)宣傳品、圍碉喊話、召開偽軍家屬座談會和偽鄉(xiāng)保甲長座談會,講解抗戰(zhàn)形勢,曉以民族大義,瓦解偽軍偽組織,堅決鎮(zhèn)壓鐵桿漢奸,摧毀、改造偽政權,并深入發(fā)動群眾,廣泛發(fā)展統(tǒng)一戰(zhàn)線,開辟和恢復根據(jù)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共產(chǎn)黨還在,八路軍還在!”</b></p><p class="ql-block"> 1942年5月13日,擔任冀中第二游擊總隊敵工科長的張英奉命組建武工隊,由他擔任隊長兼支部書記。那年他還不滿21歲。</p><p class="ql-block">在定縣沙河南岸西城村村西的一片棗樹林里,已脫下軍裝、一身農(nóng)民打扮的張英同兼任地委城市工作部副部長和分區(qū)敵工科長的指導員崔希哲一起,召集首批30多名武工隊員開會,宣布分區(qū)關于成立敵后武裝工作隊的決定,同大伙一起研究今后的任務和行動計劃。這30多名武工隊人員都是從敵工、鋤奸、民運等部門和戰(zhàn)斗部隊選出的骨干,為了能夠經(jīng)受殘酷環(huán)境的考驗,不僅要求立場堅定,作戰(zhàn)勇敢,還要機智靈活,能文能武。</p><p class="ql-block"> 冀中七分區(qū)政委吳西臨赴平漢路西前,親手將一幅印在布上的冀中作戰(zhàn)地圖送給了張英,那是他使用多年的“寶物”。冀中區(qū)黨委宣傳部長周小舟向張英交代任務時說:“在敵人瘋狂的大‘掃蕩’中,有你們這樣一支小隊伍存在是很可貴的。你們要集中與分散相結合,注意保存力量,讓老百姓經(jīng)??吹侥銈兊幕顒樱屓罕娭?,“共產(chǎn)黨還在,八路軍還在!”。</p><p class="ql-block">“讓老百姓知道共產(chǎn)黨還在,八路軍還在!”這神圣的使命讓武工隊員們熱血沸騰,更感到了肩上擔子的分量。夕陽西下,張英帶領冀中第一支敵后武工隊,從棗樹林走向青紗帳間,走向沙河兩岸,走向滹沱河畔,在殘酷的歲月中,依靠人民群眾,與敵人展開了殊死的戰(zhàn)斗,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敢,為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冀中人民點燃心中勝利的曙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把腦袋掖在褲腰帶上</b>”</p><p class="ql-block"> 1942年下半年~1943年春是抗日戰(zhàn)爭最殘酷、最艱苦的一段。那時,武工隊堅持在敵人鼻尖下活動,晝伏夜行,有時一夜就要轉移好幾次。張英一冬天沒脫過棉衣褲,往褲腿里一抓就是好幾個虱子。為了隨時行動,他把德國造駁殼槍去掉皮套,直接插在腰間,晚上則枕在頭下,子彈上膛,和槍寸步不離。他還讓步槍班把槍托鋸短,藏在棉袍內(nèi),既隱蔽又機動。</p><p class="ql-block"> 武工隊經(jīng)歷了多次生死考驗,有兩次戰(zhàn)斗張英至今還記憶猶新。</p><p class="ql-block"> 一次是在1942年秋的一天,張英帶一個分隊到定縣水磨頭村分散隱蔽,準備晚上集中行動,不料同敵人不期而遇。敵人很快上房“壓頂”圍了上來。本來在敵占區(qū)遭遇敵人是家常便飯,可由于武工隊對這個村不太熟,情況就復雜了。他們迅速鉆進房東家的地道,可發(fā)現(xiàn)這只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小地洞,而且敵人很快找到了設在糧食囤下的洞口,把武工隊十幾個人全堵在了地道內(nèi)。如果敵人向洞內(nèi)灌煙灌水,那就全完了。</p><p class="ql-block"> 在這危急時刻,張英讓兩名隊員把住洞口,頂住敵人,另派兩名隊員尋找有無其他出口。他們在黑暗中摸到一塊松軟的泥土,捅開了一個洞,洞口就在院門旁邊,蓋著草捆子,外面敵情不明。張英想,在緊急情況下,狹路相逢勇者勝,只有不怕犧牲,才能搶得先機,戰(zhàn)勝敵人,于是果斷地命令:“沖!”隨即帶領隊員們猛沖出去,向四面甩出幾個手榴彈。敵人還沒反應過來,張英已帶領分隊沖出村莊,脫離了險境。</p><p class="ql-block"> 另一次是在1943年5月,分區(qū)副政委甘春雷率分區(qū)部分機關從路西回來,住在龐村。22日晚,張英率全體武工隊百余人在分區(qū)駐地龐村和李村店敵人據(jù)點之間的程旺村駐下,以便掩護分區(qū)機關。程旺村離敵人僅半公里路,在村口就能看見東北方向敵炮樓的燈光。午夜時分,派到村西南沙土崗警戒的步槍排意外地聽到了日本鬼子嘰里哇啦的說話聲,派向村東、村北的偵察員也都發(fā)現(xiàn)了敵人。張英聞訊立即判斷,這次日本鬼子親自出動了,并調來大批偽軍,顯然是有備而來,情況萬分緊急!但敵人似乎并未發(fā)現(xiàn)分區(qū)機關。武工隊寧可暴露自己,也必須牽制敵人,掩護分區(qū)。</p><p class="ql-block"> 這時,敵人已上房包圍了武工隊落腳的院子。張英趕緊組織突圍,命令步槍排監(jiān)視房上的敵人,不讓一個下到院里來,然后,自己帶第一、二手槍分隊向東南方日本鬼子和偽軍的接合部突圍。但是,第一次突圍失敗了,所幸沒有傷亡。窮兇極惡的敵人更加囂張了。在這危急時刻,張英想,越是危險的地方可能越安全,東北方向是李村店據(jù)點,敵人的兵力可能反而少些。</p><p class="ql-block">于是,他果斷調整部署,令步槍排殿后,自己沖在前面,率手槍分隊向東北方向突圍。突到村東口,武工隊一排手榴彈集中投向敵人,趁著被炸飛揚的塵土和彈片的掩護沖出村子。為了吸引敵人,掩護分區(qū),張英又指揮一個步槍班,依托村東墳地掩護隊伍向同龐村相反的東南方向突圍。敵人的火力緊咬不放,機槍、大炮打得極兇。突然,一陣頭暈,一股強大的力量將張英掀倒,他的左腿連中7發(fā)子彈,腿被打斷,負了重傷。武工隊員們拼死與鬼子激戰(zhàn)。鬼子把他們使用的山西造沖鋒槍當成機槍聲,不明武工隊是什么部隊,一時不敢貿(mào)然追擊。張英指揮大家抓住這一機會迅速撤退,又一次勝利突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鋤奸反霸,虎口撥牙</b></p><p class="ql-block"> 說起當年鋤奸反霸、分化偽軍的敵軍工作,張英用了幾個十分生動形象的詞來概括:一個叫作“掏麻雀”、“掏窩子”,一個叫做“炮樓喊話”、“談話教育”。武工隊經(jīng)常配合敵工部門,打擊作惡多端、死心塌地的叛徒漢奸惡霸,不管在哪里,都能把他“掏”出來;對多數(shù)偽軍則策反攻心、分化瓦解。因此,漢奸惡霸最怕武工隊。</p><p class="ql-block"> 1942年冬天,定縣沙河北岸某村一個投敵漢奸帶著幾個偽軍回村殺害了幾位共產(chǎn)黨員,當晚未回城,留宿在家。聽到消息,張英立即派人偵察,摸清了這個家伙住在哪街、哪門,睡在哪個炕,半夜帶領武工隊摸進村,在周圍布置警戒,派一分隊長張浩林等潛入該漢奸家“掏窩子”,將其抓到村外,用刺刀挑死。第二天,武工隊張貼大紅紙書寫該漢奸的罪行,以抗日政府的名義宣判并執(zhí)行其死刑。消息傳開,威震四方,漢奸惡霸心驚膽顫,狠狠打擊了敵人的氣焰。</p><p class="ql-block"> 定縣有個大漢奸丁瑞達,作惡多端,民憤極大。武工隊將其罪行印在傳單上,還畫上他的頭像,并四處散布要“單敲”他的輿論。一次,偽軍從據(jù)點出來,都不敢和他靠近,同他拉開距離。于是張英指揮步槍班,遠遠一槍就打他個“倒栽蔥”,真正成了“單打一”。</p><p class="ql-block"> “單打一”成了對敵偽首惡必辦的一個創(chuàng)造,產(chǎn)生了極大的震撼作用,打得漢奸人人自危,紛紛讓家屬通過關系找八路軍、武工隊,給自己留后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收攏、護送失散干部</b></p><p class="ql-block"> 在“五一”反“掃蕩”的激戰(zhàn)、突圍中,一些部隊干部、戰(zhàn)士被打散;一些地方政權暫時遭到破壞,不少地方干部也同組織失去了聯(lián)系。這些同志通過地下黨組織找到武工隊。于是張英帶領武工隊擔負起護送干部過路的任務:隔一段時間,便集中一批失散干部,武裝護送他們過平漢鐵路。</p><p class="ql-block"> 平漢(北平至漢口)鐵路是日軍侵略華北的一條南北交通大動脈,也是封鎖冀中根據(jù)地的一個大屏障。敵人對它實行了極其嚴密的封鎖:鐵路兩側挖有八九米深、3米多寬的封鎖溝,溝底埋著尖木樁,有的地段還放了水,隔不遠設一個崗樓,崗樓上養(yǎng)著狼狗,鐵路上裝有探照燈的巡道車每半小時搜索一趟。越過鐵路的難度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 1942年秋的一天晚上,張英率武工隊親自掩護冀中軍區(qū)政治部組織部長王奇才、宣傳部長李繼之、九分區(qū)司令員韓偉等幾位領導干部過路。他們利用剛收過玉米的青紗帳,迅速接近鐵路。張英布置步槍班封鎖兩端的崗樓,抓住巡道車來回巡邏的間隙,武工隊員兩人架一位,快速幫助干部們越過鐵路,奔跑一二十公里路才停步。有時武工隊遇到年大體弱的領導干部,就要經(jīng)過內(nèi)線關系,化裝成老百姓,合法護送。</p><p class="ql-block"> 在不長的時間里,武工隊先后將100多位干部安全護送過路,為保護干部、減少損失、保存革命骨干力量作出了重要的貢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銅墻鐵壁“堡壘戶”</b></p><p class="ql-block"> 敵人遭到武工隊的多次打擊,對武工隊又恨又怕。日軍駐定縣城的長江大隊在偽新民報上登報通緝,以500塊銀洋懸賞捉拿張英。</p><p class="ql-block"> 張英負傷后,由于行動不便,目標更大,處境非常險惡。“白皮紅心”的村長王殿基便將他隱藏安置在小辛莊一家“堡壘戶”家。天黑敵人縮回據(jù)點后,分區(qū)衛(wèi)生處下屬衛(wèi)生所的朱所長來為張英處理傷口。張英的腿骨已被打斷,腿和腳紅腫透亮,上下一般粗。朱所長耽心感染控制不住,將來要高位截肢,甚至危及生命,便向分區(qū)報告,準備從膝部把他的小腿鋸掉。七分區(qū)司令員于權伸批了幾個字:“他還很年輕,要盡全力保留?!庇謱iT派人帶上黃金和煙土,化裝潛入保定城,買來藥品。朱所長說,再觀察3天,如果腿部變色就只能截肢,于權伸司令批了也不行,救命要緊。3天后傷腿沒有變色,腫得似乎也輕了些,張英的這條腿才保住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隱藏懸賞捉拿的八路軍武工隊隊長,萬一泄露,是要全家殺頭的。為了躲避敵人的搜捕,“堡壘戶”大娘和兒子用門板做了一個小床板,板下安了4個轱轆,將張英固定在木板上,一頭栓上繩子,又在屋里糧食囤下,改造了一個地洞,將洞口挖大,做成坡狀,白天將他放下洞內(nèi),晚上再將他拉上來,配合地下衛(wèi)生所醫(yī)生給他換藥、喂飯。</p> <p class="ql-block"> 大娘待張英比對兒子還要親,不僅把僅有的褥子被子給他鋪在床板上,自己吃糠咽菜,省下面給他做面條、烙餅,還煮雞蛋剝花生,傾其所有給他增加營養(yǎng)。</p><p class="ql-block"> 不久,為了躲避敵人經(jīng)常的搜查,也為了改善治療條件,武工隊崔指導員通過分區(qū)敵軍工作部和地委城市工作部,聯(lián)系了定縣東亭鎮(zhèn)一家由我地下工作者開辦的醫(yī)院,決定將張英送到偽軍盤踞的東亭鎮(zhèn)據(jù)點養(yǎng)傷。崔指導員為張英定做了長大褂,雇了輛高頭大騾子拉的蓋著嶄新藍布轎子的馬車,把張英化裝成有錢的商人,又周密研究了遇到各種情況的應付方案,派一位地下黨員化裝成車夫,通過敵人的哨卡把張英送進了東亭鎮(zhèn)。張英住進醫(yī)院后,地下黨員王院長又冒著生命危險,掩護張英進行了精心的治療。幾個月后,他腿上的夾板拆掉了,拄著雙拐走動鍛煉,逐步恢復了傷腿。</p><p class="ql-block"> 張英出院后,分區(qū)專門為他買了一頭毛驢,派警衛(wèi)員保護著,在各村黨組織和群眾的掩護下,流動養(yǎng)傷,今天這村,明天那村,走到哪里,都是住在“堡壘戶”家,進門就到家??恐罕姷难谧o,張英養(yǎng)好了傷腿,又回到了戰(zhàn)斗部隊。</p><p class="ql-block">自述:張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記錄整理:張冰</p> <p class="ql-block"> 圖片說明:(張海路寧)</p><p class="ql-block"> 1983年,沉寂多年后,一位當年的戰(zhàn)友打聽到張英的地址,從武漢寄來了這張,當?shù)厝罕娋恼樟县搨B(yǎng)傷的張英的照片。我們現(xiàn)在還無從得知這張珍貴的歷史照片的攝影者是誰,是怎樣保存下來的。</p><p class="ql-block"> 據(jù)張英自己回憶,最大的可能是,當年冀中軍區(qū)政治部,負責宣傳的干部拍攝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p> <p class="ql-block">說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張英在家中講述抗日戰(zhàn)爭時期,擔任冀中敵后武工隊隊長時的戰(zhàn)斗故事。張冰做記錄并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