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77年秋天,新中國迎來了第二十八個生日,全國上下一片歡騰。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時刻,嘉興縣王店鎮(zhèn)各行各業(yè)紛紛籌備慶典,以藝術(shù)的形式表達對祖國的熱愛和祝福。其中王店五金工具廠(嘉興工具總廠前身)編排的越劇舞蹈《采茶舞曲》成為活動中的一大亮點。</p> <p class="ql-block">《采茶舞曲》全體演員合影(AI智能上色)</p> <p class="ql-block"> 為了這場盛大的表演,五金工具廠精心挑選了十二名青春洋溢的女職工,讓她們手持色彩斑斕的絲巾,翩翩起舞。然而,能工巧匠潘學良師傅以其獨到的眼光提出了創(chuàng)新建議:將手持絲巾改為手捧花籃,賦予舞蹈更濃厚的生活氣息。</p> <p class="ql-block"> 為此,他親手制作了精美的花籃,還裝點了閃爍的彩燈,使得每個花籃都熠熠生輝。團隊還在舞蹈隊列前方設(shè)計了一個巨大的花籃,其金屬骨架是潘師傅和筆者以及褚炳華師傅共同熬夜焊制的,上面裝飾著絢爛的燈光。隨著花籃的旋轉(zhuǎn),整個舞蹈場景更加生動立體,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表演《采茶舞曲》的12名女演員</p> <p class="ql-block"> 舞蹈的編排不但凝聚了廠內(nèi)文藝骨干們的集體智慧,還得到了嘉興越劇團資深老生楊菊妹的指導(dǎo),盡管劇團已解散,但楊老師的專業(yè)精神仍在工具廠得以傳承。</p> <p class="ql-block"> 為追求盡善盡美,他們反復(fù)排練。金嗓子張彩明的領(lǐng)唱更是將越劇的魅力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盡管游行結(jié)束后她的聲音已經(jīng)沙啞,卻無損她的敬業(yè)精神。</p> <p class="ql-block">《采茶舞曲》彩排行走在解放橋上</p> <p class="ql-block"> 當夜幕降臨,慶祝游行隊伍在王店鎮(zhèn)的大街小巷中穿行。大花籃和舞者手中的小花籃在燈光的映襯下如同夢幻般絢麗,舞蹈的靈動之美,贏得了圍觀群眾的熱烈掌聲。</p> <p class="ql-block"> 鎮(zhèn)領(lǐng)導(dǎo)也對這次別具一格的表演給予了高度評價,使得這一活動不僅提升了企業(yè)形象,更在人們心中留下了難忘的回憶。游行結(jié)束后,特請王店鎮(zhèn)上照相館人員連夜在廠里拍了集體合影。</p> <p class="ql-block">《采茶舞曲》編排人員和演員合影</p> <p class="ql-block"> 《采茶舞曲》成功的藝術(shù)編排和演出,不僅賦予了工具總廠獨特的文化氣息,更凝聚了工人們的熱情與驕傲。它不僅僅是音樂,更是情感的載體,是過去與現(xiàn)在的橋梁,連接著每一個為工廠付出的人。</p> <p class="ql-block"> 每一次回響,都喚起我們對過去的懷念,對未來的期待,激發(fā)著大家繼續(xù)前行的動力。因此,無論何時何地,只要聽見這首主旋律,都能感受到那份屬于工具總廠的獨特魅力和無盡的熱情。</p> <p class="ql-block">民族器樂隊人員和演員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