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俗話“再餓莫吃墳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p><p class="ql-block">泱泱中華,歷史悠久,漫長的五千年輝煌就像是朗朗夜空之中看不到邊際的一條銀河,組成銀河的點點繁星就像是歷史中的奇珍異寶。</p><p class="ql-block">這些古代先賢留下來的經(jīng)典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有形存在和無形存在,都是值得我們研究的對象。前者,諸如史書典籍,文物古跡等等,通過文字和建筑的形式向我們呈現(xiàn)出數(shù)千年前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和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p><p class="ql-block">后者,諸如一些風(fēng)俗習(xí)慣,藝術(shù)形式,獨特文化,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極具趣味性,同樣能反映古人的生活。其中最典型的一種就是“俗語”,它來自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所以多數(shù)沒有記載,通過樸素的口口相傳一直留存下來。</p><p class="ql-block">雖然聽著不那么正式,卻都是真實的生活經(jīng)驗,比如老人常說“再餓莫吃墳前供,再累莫坐人肉凳”,這句俗語究竟是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何為墳前供</p><p class="ql-block">這前半句話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并不是很難,所謂的墳前供,無非就是古人在祭祀的時候墳頭前面擺放的瓜果雞鴨魚肉等供品,古代與我們當(dāng)下不同,在很早的時候,并沒有紙質(zhì)祭祀物品的存在,大都采用真實的物品祭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dāng)然,墳前供并不單指字面意思,俗語中的墳前供其實還包括了這方墳?zāi)沟呐阍崞罚▔烆^上的絲織品,布帛,以及墓穴內(nèi)部的字畫玉器等陪葬品,所以簡單來說,前半句的意思就是不能盜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這個俗語出現(xiàn)之前,“盜墓”這個不道德的行業(yè)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只不過當(dāng)時這門行業(yè)的性質(zhì)還沒有發(fā)生改變,最早應(yīng)該是在漢朝末年的時候,戰(zhàn)爭四起很多人家庭四分五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dāng)時的職業(yè)等級十分森嚴(yán),相師和盜賊這種下九流的職業(yè)不被接受,淪為社會上的無業(yè)游民。由于活人自己的生活都成問題,所以盜賊們將目光轉(zhuǎn)向死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在遇到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相師之后,兩者相互配合,一人找墓,一人偷盜,也算是事半功倍,畢竟是發(fā)死人財,所以最初進(jìn)行這種勾當(dāng)也是為了混口飯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來這門職業(yè)的性質(zhì)發(fā)生了變化,一些想不勞而獲的人開始大肆盜取其中的寶物,這種有辱祖先的事情最終被全社會抵制,也就開始反感為了“混口飯吃”而打死人主意的人?!皦炃肮币仓饾u廣義泛指墓內(nèi)外的物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為何墳前供吃不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本身反感偷盜之類的人之外,不吃墳前供更多的原因還是人們的認(rèn)知問題,古人的思想相對比較落后,尤其是對死后的事情非??粗?,所謂的“死者為大”就是這樣,他們認(rèn)為死亡只是到了另外一個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靈魂是依舊存在的,才會大肆地擺放供品,說到底是讓自己的祖先受用,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們相信祖先能與神靈溝通,保佑后代旺盛,闔家幸福,而盜取供品,被認(rèn)為是一種害人害己的行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對他人來說,惹得祖先不高興,對后代的庇佑就難以實現(xiàn),還會招致災(zāi)禍,對于自己來說,對死者不尊重,一定會折損自己的陰壽,甚至還會影響到自己的家人,所以才著重強(qiáng)調(diào)墳前供吃不得,再餓再缺錢都不能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肉凳為何不能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知道這個原因,首先應(yīng)該明白人肉凳究竟是什么東西,這并不是用極其殘忍的方法,將活人直接做成凳子,而是封建社會乃至民國時期出現(xiàn)的一種不好的社會現(xiàn)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代是一個等級森嚴(yán)的社會,上層人對于下層人來說是主子,下層人對于上層人來說就是奴仆,可以毫不顧忌地隨意驅(qū)使,我們都知道,古代那些貴族凳高位者,連出行和站立都要被人照顧,可以說是相當(dāng)糜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無論是皇帝還是大臣,那些豪門大家出行之時都有八抬大轎相隨,下人丫鬟相伴,到了目的地之后,這些貴族自然是不能站在原地,有些人在出行的同時都隨身攜帶凳子,比如有些皇帝就是人走到哪里,龍椅跟到哪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那些無權(quán)攜帶龍椅的大臣和貴族,在想坐又沒有椅子的情況下,通常會下令一位下人過來,趴在地上撐直腰桿,直接坐在其背上,這就是所謂的“人肉凳”,這無疑是一種非常屈辱的動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俗話說“男兒膝下有黃金”,下跪已經(jīng)是一件非常羞辱的事情,再讓人坐在自己身上,那簡直是連人格都不存在了,這種物化他人的現(xiàn)象在古代非常常見,到了民國時期,這種等級制度下的屈辱性做法依舊存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俗語中之所以說人肉凳坐不得,是有雙層含義的,第一種就是古人堅信“因果報應(yīng),天理循環(huán)”,如果自己如此對下人,那么終有一日會報應(yīng)在自己或子孫后代身上,終究會遺臭萬年,所以認(rèn)為人肉凳千萬不能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點就是它的另一層含義,人肉凳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人的大腿,且不要說在古代,就算是現(xiàn)在,直接坐在其他人的大腿上,都是一種非常不雅的行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對于古人來說,無論男女,除了思想上相當(dāng)保守之外,也非常注重名聲,除了那些青樓之中的風(fēng)月男女之外,坐在別人腿上,比殺了自己還難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尤其是元朝時期的女子,由于是少數(shù)民族,就更加講究一個“男女授受不親”,隨意地坐在男性的腿上,是會讓整個家族都蒙羞的行為,那個時候,甚至要求連結(jié)婚之后的夫婦也禁止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人肉凳”的坐不得,主要是涵蓋兩點,一是不能侮辱他人人格,另一種是強(qiáng)調(diào)男女之間不能因為關(guān)系親密而出現(xiàn)“坐大腿”這種傷風(fēng)敗俗的不雅行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總結(ji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總體來看,其實這句話不僅適用于古代,這些要求對于現(xiàn)代社會開化的我們來說同樣是禁忌,因為從古到今,我們對死者和先祖的尊重沒有變過,所以絕對不允許盜墓的行為。</p><p class="ql-block">另外,我們堅持做到一視同仁,絕對不侮辱他人的人格,男女交往的時候也應(yīng)該適當(dāng)保留一定距離。</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