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四十年前的小學畢業(yè)照,被人發(fā)在抖音上,大家在評論區(qū)七嘴八舌,都已猜不出誰是誰,有人說這照片是個古董,可有年頭了。怎么就成古董了?我咋覺得照那張相時,到現(xiàn)在我好像只是轉(zhuǎn)了一個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別人都在說認不出時,可那明明都是他們一個個身邊熟悉的人啊!看來四十年前真是時間久遠了,能讓一個個懵懂的少年,變成一個個家庭的頂梁柱,時間讓一切變得面目全非;只有照片中的人才會認出他們不費力氣吧?四十年在歷史長河里卻又很短,我只用稍一閉上眼,仿若一切事情又像發(fā)生在昨天,一張張 栩栩如生稚嫩的臉馬上就浮現(xiàn)在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照片中的人年齡參差不齊,中間大小相差能有二,三歲,我小學畢業(yè)時在同學當中應該算年齡大的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讀書時一直比較笨,就是不太聰明,老師的每學期的評語都是該生學習一般,人很聰明,就是不愛學習……我知道這是老師在安慰家長,歸納起來就是這笨小孩學習不好,不是你生養(yǎng)的問題,笨是他自己問題,是他自身的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我上學期間,我學習一直總是跟不上趟,到三級時才會做一年級的題沒壓力,五年級時再做三級題才輕松。一直到長大后,不上學了才鬧明白,我原本不是笨??!我只是開竅得晚,就是莫言寫過的那本書叫《晚熟的人》一樣,我也是個晚熟的品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很羨慕那些開智早的同學,從小到大都是老師,同學,家長,周圍所有人中的寵兒。一步不落地考縣學,去省學或外省求學,按部就班,人生順利地按著步伐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人生已無再少年,慢人兩拍,你就要被歸為不利于讀書材料之中了。等我回過神來,我發(fā)現(xiàn)自己一直是喜歡讀書的時侯,我已在天寒地凍的東北打了兩年工。我是愛讀書的,這毋庸置疑,只是希望求學的神經(jīng)被我延緩了兩年才發(fā)現(xiàn)。但一切卻已成定局,我不比別人不愛學習,我比那些腦瓜聰明的人更愛讀書,我對漢語言文學更加偏愛與熱愛。我嘆文字的精妙,更愛文學的神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人生只有一次,沒有彩排的,更沒有給你后悔的時間。晚熟就是別人聰明伶俐時,你卻在發(fā)傻發(fā)呆,當別人用盡力氣已進入順境時,你竟然才是剛剛開竅。就如莫言說的那樣;“當一個人特別想成為什么的時候,但沒有成為什么,那這個什么就成為了他一輩魂牽夢繞的那個什么”。一步慢,步步慢,反射弧處處要比別人大。誰也別跟我提什么慢鳥先飛的道理,如我懂得先飛的道理,那我就不是只笨鳥,而是只懶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莫言還說:“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后來雖然開竅了,但他仍然善良與赤誠,不斷尋找同類,最后變成了最孤獨的一個人”。我不否認他的這段話,但不贊同他說晚熟是被劣人催熟的,晚熟的人不會受任何人影響,時間到了自然會成熟,只是比聰明人慢一點,理解也一點不比他們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從小到老,理解能力一直慢人兩拍,日子雖過得不盡如人意,但也能慢慢開竅,懂得了順其自然。既然此生注定跟逐名逐利無緣,那就保持好善良與本真吧!</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2024/10/30中山小欖</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