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會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21年7月,中國共產(chǎn)黨在上海召開第一次代表大會,標志著中國共產(chǎn)黨的正式建立。出席中共一大的共有13位代表,具體名單如下:北京:張國燾、劉仁靜;上海:李漢俊、李達;湖北:董必武、陳潭秋;湖南:毛澤東、何叔衡;山東:鄧恩銘、王燼美;廣東:陳公博、周佛海;特指代表:包恵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大會址紀念館珍藏的當年童工真實圖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圖片上右一為繆伯英,是我黨第一個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的女黨員,右二為何孟雄,她的丈夫,當年他們被稱為“英.雄”夫婦。</span></p> 思南公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思南公館的歷史始于1920年,當時沿“法國公園”建造了首批花園大宅,隨后的十年里,這一地區(qū)的花園洋房陸續(xù)建成,吸引了大批軍政要員、企業(yè)家、專業(yè)人士和知名藝術家遷入。有柳亞子、梅蘭芳、周公館(現(xiàn)為中國共產(chǎn)黨駐滬辦事處紀念館)。思南公館不僅是上海的歷史文化地標,也是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體現(xiàn),集人文、歷史和時尚底蘊于一身,成為上海市中心的獨特風景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思南公館里面的各式小洋房,大多都出租商業(yè)化了,有的為咖啡館、有的私房菜館、有的書店、有的展館等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外面街道種植的全部是法國梧桐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周公館(中國共產(chǎn)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舊址),1946年~1947年國共談判期間,周恩來在這里工作、生活。</span></p> 孫中山故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孫中山故居里有展示他曾經(jīng)使用過的一些物品,還有民國6年護法運動時使用的那把指揮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孫中山這套故居是1918年旅居加拿大的華僑集資買下贈送給孫中山的。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于1918年入住于此,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后,宋慶齡繼續(xù)在此居住至1937年??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宋慶齡移居香港、重慶。1945年底宋慶齡回到上海將此寓所移贈給國民政府,作為孫中山的永久紀念地。</span></p> 上海魯迅紀念館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海魯迅紀念館位于上海虹口區(qū)魯迅公園內(nèi),籌建于1950年,1951年1月面向公眾開放,政務院總理周恩來題寫?zhàn)^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第一座人物類紀念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想追尋魯迅在上海的足跡會更好地將讀過的書變成走過的路,是深刻理解文豪魯迅真實人生的極佳方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魯迅紀念館有魯迅與傳統(tǒng)箋紙專題展覽。</span></p> 上海多倫文化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海多倫文化街是一條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街道,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11年,當時由英國傳教士竇樂安填河造路,建立了這條街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多倫路稱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館”,名人故居、海上舊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這棟建筑據(jù)說原是西班牙商人雷瑪斯的府??;抗戰(zhàn)時期,被日本軍隊占有;抗戰(zhàn)勝利后,變?yōu)榭紫槲踉⑺?,俗稱“孔公館”;現(xiàn)為民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崇禧的白公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多倫路上銘牌介紹:夏衍、馮雪峰、瞿秋白、柔石、許幸之、潘漢年、張愛萍都在這條小街上活動過??箲?zhàn)勝利后,這里還有湯恩伯、孔祥熙和白崇禧的公館,臺灣著名作家白先勇的童年就是在多倫路210號的白公館里度過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紀三十年代,魯迅、茅盾、郭沫若、葉圣陶等文學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聯(lián)作家的文學交流活動,鑄就了多倫路“現(xiàn)代文學重鎮(zhèn)”的歷史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中式建筑風格的基督教堂鴻德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多倫路以其獨特的建筑風格著稱。整條街道兩旁分布著各式各樣的小樓,風格迥異,現(xiàn)在多為私宅,有的宅前立有曾經(jīng)住過的名人雕塑和簡介,一個個都是熟悉的名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上海citywalk,是一種很奇妙的感覺,梧桐樹、咖啡香、海派小洋房、巴洛克浮雕與拱形門,線條交錯的老弄堂或者夜晚陷入恒久燈火閃爍的摩天大樓,以及某一街道上曾經(jīng)的歷史與人物,你很難用一句話,一張照片,或者簡單地敘述為上海定義什么,有現(xiàn)代有歷史有文化......,我想只有慢慢品慢慢走才能走進上海的生活中,我這citywalk匆匆忙忙看一下只是了解了上海的一個小角。</span></p> <p class="ql-block">記錄于佛山 2024-10-3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