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參團“相約邊城”,前往湘渝黔邊界一游。</p> <p class="ql-block">張花澧水大橋地處張家界市永定區(qū)和湘西自治州永順縣交界處,橫跨湖南省河流之一的澧水河峽谷,谷頂寬約420米,谷底寬約50米,橋面與谷 底高差達400米左右,主跨徑為856米,共分72個節(jié)段。</p> <p class="ql-block">鳳凰古城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西南部,占地面積約10平方千米,由苗族、漢族、土家族等28個民族組成,是一個典型的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古城因背依的青山酷似一只展翅欲飛的鳳凰而得名。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但歷史可追溯至唐代,已有上千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鳳凰虹橋與民族一條街豎橫交錯,互為輝映,構(gòu)成了古城市井風俗畫面的是虹橋風雨樓。 虹橋橫臥于沱江之上,風雨樓以它的壯觀和俊美拔然而起,這其實就是成了一道重疊的風景,這道風景,由下而上、由古而今穿越著六百多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鳳凰古城的建筑風格獨特,城內(nèi)青石板街道、江邊木結(jié)構(gòu)吊腳樓,以及?朝陽宮、?古城博物館、?楊家祠堂、?沈從文故居、?熊希齡故居、?天王廟、?大成殿、?萬壽宮等建筑,全都透著古城特色。古城現(xiàn)有文物古建筑68處,古遺址116處,明清時代特色民居120多棟,各種廟祠館閣30多座。</p> <p class="ql-block">沱江是古城的母親河,她依著城墻緩緩流淌,哺育著世世代代古城兒女。</p> <p class="ql-block">十八洞村是一個處于大山深處的苗家村寨,因域內(nèi)的蓮臺山有十八個叉洞相連而成的大溶洞而得名,相傳為古夜郎國先民打敗仗后的藏身之處,因此又稱“夜郎十八洞”。這里苗族原生態(tài)文化保留完好。</p> <p class="ql-block">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苗寨調(diào)研,與苗族同胞膝足談心,謀劃發(fā)展,并作出了“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精準扶貧”的重要指示,明確提出了十八洞模式的“可復制”、“可推廣”原則。從此,十八洞成了全國新一輪“精準扶貧”工作的“搖籃”。</p> <p class="ql-block">茶峒古鎮(zhèn),原名茶峒,后因文學大師沈從文的中篇小說?《邊城》而聞名,2005年更名為邊城鎮(zhèn)。?邊城鎮(zhèn)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邊城鎮(zhèn)西與貴州省松桃縣的?迓駕鎮(zhèn)和重慶市秀山縣的?洪安鎮(zhèn)接壤,地處湘、黔、渝三省交界處,有“一腳踏三省”之稱。這里不僅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古鎮(zhèn),還因沈從文的《邊城》而聞名于世,成為了一個充滿古色古香和民族風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拉拉渡是沈從文《邊城》 小說中翠翠和爺爺謀生的地址。茶峒為湘、川、黔來往要道 , 清水江漲落無常 ,限于財力不能搭橋 ,當?shù)厝吮?將一根竹纜固定于河兩岸 ,再在渡船中豎起兩根小竹竿 ,各掛一個可以活動的鐵環(huán) ,將鐵環(huán)穿在竹纜上 ,船夫只要 用力拉動竹纜 ,渡船便慢慢地駛向?qū)Π丁H缃竦?quot;拉拉渡"渡繩已經(jīng)由竹纜換成了鐵繩 ,依舊擺渡著來往的居民和 游客。</p> <p class="ql-block">洪安古鎮(zhèn),地處長江上游地區(qū)、重慶市東南部,距秀山縣城47公里,全鎮(zhèn)幅員面積52平方公里,人口1.6萬。有“一腳踏三省”之稱,位于重慶、湖南和貴州的交界處,東與湖南省湘西州花垣縣的邊城鎮(zhèn)隔河相望,南與貴州省銅仁市松桃縣的迓駕鎮(zhèn)山水相連,為渝東南門戶。</p> <p class="ql-block">芙蓉鎮(zhèn) ,原名王村,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古鎮(zhèn),溪州土家族土司王朝的起始都王府,承載了土家族土司王朝818年輝煌歷史源頭的古鎮(zhèn)。因有一條瀑布穿鎮(zhèn)而過,又稱"掛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鎮(zhèn)"。王村瀕臨酉水,上連川鄂,下通津京,自古是商賈重鎮(zhèn),非常繁華,歷代土司王在這里修建行宮,舉行重大活動,會見各路土司,還從這里運送金絲楠木排送往京城,建造故宮、十三陵,也從這里乘船奔赴海疆抗倭,久而久之這里便成了人們心目中的“王者之村”。景區(qū)內(nèi)的核心景觀有溪州土司廣場、溪州銅柱園、土王橋、土王行宮、瀑布、王村碼頭、五里石板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