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4.9.10我們夫婦隨團乘景交車至衡山南天門,因去過祝融峰了,所以至此處往回返特意前往拜謁"南岳忠烈祠"。乘車下山時按司機指引從忠烈祠后門下車,反向參觀拜謁了忠烈祠。</p> <p class="ql-block"> 忠烈祠坐落在衡山香爐峰南山坡,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整個布局近似南京中山陵,呈自由鐘形。左右對稱,錯落有致,前低后高。將牌坊、"七七"紀念塔、紀念堂、致敬碑、享堂從低而高組成一體,前后長二百四十米,寬六十米,占地面積一萬四千四百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忠享堂后面是蔣介石先生率眾手植的紀念林,那種在山腰的松柏林,分外蒼勁。</p><p class="ql-block"> 登臨忠烈祠,漸漸生出一種自我渺小之感,覺得天地之間,我不過只是一個小小的螻蟻而已。</p><p class="ql-block"> 山巒翠綠,古松參天,忠烈祠像個嬰兒,靜靜的睡著了。希望它這樣睡著,永遠也不要醒,享受這份寧靜和安詳,在南岳裊裊的佛音里,得到凈化。</p><p class="ql-block"> 南岳忠烈祠素有"小中山陵"之稱,坐落在風景秀麗的香爐峰下,是大陸唯一一處紀念國民黨抗日陣亡將士的大型烈士陵園。陵園氣勢雄渾、莊嚴肅穆,是1942年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修建的。199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站立在南岳忠烈祠下,歷史的腥風血雨撲面而來,那令人膽戰(zhàn)心寒的殺戮和為民族的存亡而浴血奮戰(zhàn)的英雄好似還在吶喊。在“七七紀念塔”的中央主塔的正面和左右面都用漢白玉鑲嵌了"七七"二字,表示1937年7月7日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塔背面刻有第九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的題詞。</p><p class="ql-block">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誰帶來的?理所當然的也有長眠在此的國民黨烈士的功勞,雖然主義不同,但拋頭顱,灑熱血拯救中華,是真心的,他們也是中華民族值得推崇的英烈。重拾歷史,總是那么沉重。</p><p class="ql-block"> 陵園自1943年修好之后,先后經歷過三次破壞,第一次是日本兵;第二次是195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第三次是1966年文化大革命。1953年政府兩次下令鑿掉所有的碑刻上的文字,1966年紅衛(wèi)兵挖掘了所有的烈士墓,扔棄了所有的骨灰,它的破壞是徹底的。其中的兩黨之間,人民后人之間的恩怨情仇,幾個字怎能說個清楚。雖然如此,但英烈們?yōu)閲柢|,難道不值得敬仰?在民族危難之際,拋頭顱、灑熱血,難道不算烈士?兄弟之爭,主義之爭、權利之爭,政治之爭,總是讓人不能釋懷。</p><p class="ql-block"> 這里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引來無數愛國人士前來憑吊,拋卻舊日的恩怨和仇恨,那為民族存亡貢獻過生命的人難道不能讓我們熱血沸騰?</p><p class="ql-block">19世紀80年代,忠烈祠被重新修建,張自忠、郝夢麟、佟麟閣、趙登禹等也被民政部重新認定為烈士??梢哉f,經過沉淀,英雄終究是英雄,歷史理應就是認真的真實的。</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的正門是一座三拱單檐石牌坊,上面豎書"南岳忠烈祠"幾個大字。</p> <p class="ql-block"> 從正門進入約百余步,就是"七七"紀念塔。塔的造型為一大四小的五顆炮彈,象征著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同抗日。在中央主塔的正面和左右面都用漢白玉鑲嵌了"七七"二字,表示1937年7月7日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塔背面刻有第九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薛岳的題詞。</p> <p class="ql-block"> 此“忠烈祠”三字是當年蔣介石先生親筆書寫。</p> <p class="ql-block">我們夫婦手捧菊花先后向總神位三鞠躬并獻花,以表達對英烈的崇高敬意。</p> <p class="ql-block">忠烈祠內矗立的碑刻是為國捐軀的抗日將領的事跡,肖像和題詞。</p> <p class="ql-block"> 看到零落的只有寥寥數人前來參拜,感到心寒。寄望登臨南岳衡山的人們,也來此地憑吊英烈們,告慰這些為中華民族做出過杰出貢獻,獻出了生命的人。我們憑吊的是一種精神,一種不屈的中華之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