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吃完早餐后就驅車前往本次自駕游的重點游覽區(qū)———秦嶺。笫一站直奔擁有陜西銀樹王之地留壩縣玉皇廟鄉(xiāng)石窯壩村。</p> <p class="ql-block">我們到達景點時,己經有許多游人早就到了,都是被這棵古銀樹吸引來的,被譽為“?銀杏王”的這棵古銀樹,據推測其樹齡已近4000年。古樹位于“中國最美鄉(xiāng)村公路”?高江路的東段,交通便利,吸引了大量游客。</p> <p class="ql-block">站在古銀樹下環(huán)視四周,周圍環(huán)境優(yōu)美,群山環(huán)繞,溝壑縱橫。周邊的小銀樹都己開始轉黃,只有這棵古銀樹還是綠色一片。據說當地政府和居民對這棵古樹進行了精心保護和管理,確保其健康生長,才有今天這樣的景象,可能是我們來早了點,再過10天左右將變黃而變得非常漂亮。為了彌補沒能看到變黃的古銀樹的遺憾,我從網上下載了一張往年游人拍的照片,供大家欣賞。</p> <p class="ql-block">當地居民家的藝術墻,有許多美女在此拍照,我家美女當然不放過這一良機,看拍出來的效果還可以吧!</p> <p class="ql-block">古銀樹周邊山林的紅葉還沒變紅,據當地工作人員說,今年紅葉紅的時間比往年要晚了十來天,要晚十天左右來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看完了古銀樹就開始了最美鄉(xiāng)村公路游。這條公路全長39公里,蜿蜒于秦嶺深處,西起寶雞鳳縣高橋鋪,東止?jié)h中留壩縣江西營村的高江公路。</p> <p class="ql-block">高江公路沿線山巒疊嶂,植被豐富,干凈的柏油路兩旁。筆直地矗立著一排排水杉、銀杏、刺槐等大樹,隨著車輛的行駛,可以說是一路一景,真真切切的體現了最美的風景在路上,充分詮釋了移步一景,變幻莫測的含義。</p> <p class="ql-block">這是最美鄉(xiāng)村公路上最美的停車休息區(qū),設有停車位和衛(wèi)生間,到達此處己是中午1上鐘了,有許多自駕客在此駐車做飯和午餐。</p> <p class="ql-block">我們也在這停車燒水泡茶,午餐秋萍吃的是泡面,我吃的是自發(fā)熱梅菜扣肉米飯。飯后喝茶看手機,休息了一個小時左右才上車繼續(xù)游最美鄉(xiāng)村公路。</p> <p class="ql-block">在公路沿線有許多村莊打造成各式賞秋場所和曬秋場地。這是其中較大的一處。</p> <p class="ql-block">″人間煙火最撫凡人心”這句話說得太對了,要不然有這么多人向往鄉(xiāng)間小路,田園風光和裊裊炊煙呢。</p> <p class="ql-block">柴關嶺海拔1654米,位于寶雞鳳縣與漢中留壩縣的交界處。這里原本是一座秦嶺南麓的山嶺,因山嶺像柴垛一樣也叫“柴嶺”。</p> <p class="ql-block">在柴關嶺留壩的這一側,有一座碑亭。碑亭中的石碑上書“柴關嶺”三個繁體字,時間是民國二十五十一月,由趙祖康先生所題寫。趙祖康與詹天佑、茅以升并稱為中國交通工程“三杰”,是“中國公路泰斗”、我國現代公路的奠基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現在的316國道是第一條穿越秦嶺的現代公路,這條公路就是他在抗戰(zhàn)前夕的1936年主持修筑的。柴關嶺為公路必經之處,上下12公里,為險要工段之一。在趙祖康的帶領下,通過精心設計和施工,順利修通了這段公路,在中國現代交通史上書寫了光輝的一頁,至今為公路界所稱道。</p> <p class="ql-block">從柴關嶺下到半山腰就是有名的張良廟</p> <p class="ql-block">張良廟,又名漢張留侯祠,張良輔佐劉邦成就帝業(yè)后隱居于此。后人仰慕他的“明哲保身”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風骨,在此建廟奉祠。張良廟因此得名“留侯祠”,俗稱“張良廟”。張良廟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東漢末年,是全國最大的祭祀張良的祠廟,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張良廟古建筑群依山而建,九大院落錯落有致,這些建筑不僅展現了道教建筑的韻味,也是研究秦漢歷史和道教文化的寶貴資料。</p> <p class="ql-block">?張良廟不僅是歷史遺跡,更是一幅融合自然美景與人文歷史的畫卷。?景區(qū)內不僅有絢麗的玉蘭樹、竹林,還有珍貴的文物和碑刻,如北宋書法家米芾書寫的“第一山”碑等,每一處都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中國第一謀圣——張良字子房,戰(zhàn)國時期韓國人。本姓姬其祖父和父親相繼為韓相國,侍奉過韓國五代君王,史稱“五世相韓”張良以其出色的智謀,輔佐劉邦建立西漢王朝,是秦漢時期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與蕭何、韓信并稱為“漢初三杰”。</p> <p class="ql-block">張良巧遇沛公,公元前209年,各地反秦勢力風起云涌,矢志抗秦的張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人予以響應。因勢單力薄,欲投靠自立為假楚王的景駒。途中遇到在下邳以西攻城略地的沛公一—劉邦。張良屢次以《太公兵法》進說,劉邦總能心領神會,深受賞識和信賴,其謀略常被采用。張良便跟隨劉邦,放棄投靠景駒,從此開始了“運籌帷 、決勝千里”的功業(yè)人生。</p> <p class="ql-block">張良的主要功績有智取咸陽,諫主安民,鴻門救主,火燒棧道,諫聯三雄,借箸安劉,計扶彭韓,勸都關中,辭漢萬戶。每一件功績都是大智慧的充分體現,可以說沒有張良就沒有劉邦的天下,也就沒有后來的三百年大漢王朝。</p> <p class="ql-block">我覺得張良最了不起的是辭漢萬戶得以善終。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劉邦正式即皇帝位,大封功臣。漢高祖說: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子房功也,可自擇齊地三萬戶作為封地。而張良卻謙恭禮讓,僅以不足一萬戶的留縣作為封地,受封留候,自此張良圓滿完成了輔佐劉邦建立西漢王朝的偉業(yè)。張良知足知止、功成不居的精神和品德倍受后人崇敬。</p><p class="ql-block">另一面,當年劉邦奪得天下之后,大肆殺戮開國功臣,功高如韓信蕭何都沒能逃脫被殺的命運,而張良卻能夠成功的歸隱這片山林,重要的是張良這個人很懂得進退,在功成之后能夠及時抽身,也是一種大智慧了。</p> <p class="ql-block">游完張良廟后到留壩縣火燒店鎮(zhèn)秦嶺山民宿住宿休息一晚,笫二天下起了小雨,冒雨游玩了留壩老街。</p> <p class="ql-block">現存的留壩老街始建于清嘉慶13年(1808年),距今已有200余年歷史??h城所處位置十分重要,在歷史上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h城東邊有褒斜古道,西邊有陳倉古道,連接兩個古道的是連云古道,而留壩縣城就設置在連云古道上。有“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典故。</p> <p class="ql-block">老街的建筑風格古樸,街道兩旁的建筑保留了傳統(tǒng)的?木質結構,街角、巷口、路旁攀援而上的藤蔓增添了古街的生機。</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老街上,可以感受到一種恍若隔世的感覺,仿佛能聽到歷史的聲音在耳邊回響。</p> <p class="ql-block">留壩老街,位于留壩縣縣城北邊,全長約五六百米,街道兩邊住有人家和特色小吃店、書吧和客棧等商鋪,極具煙火氣息。</p> <p class="ql-block">這條老街上也有許多近代留下的痕跡。</p> <p class="ql-block">過去紅極一時的供銷社。</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語錄</p> <p class="ql-block">老郵局</p> <p class="ql-block">書屋,現書屋內賣咖啡</p> <p class="ql-block">老街的盡頭。</p> <p class="ql-block">最后介紹一下我們住的民宿″秦嶺山居”。在前面提到的最美鄉(xiāng)村公路停車區(qū)里碰到一重慶老鄉(xiāng),談起住宿比較緊張,我們說要去留壩住宿,他們推薦去留壩火燒店鎮(zhèn)”秦嶺山居”民宿住。說那里條件非常不錯,于是我們在網上看了這家民宿,評分4.8分,很高,就放棄了在縣城住的打算,直奔離縣域20公里的秦嶺山居住下了。這是夜色中的大門。</p> <p class="ql-block">這是院內草坪和休閑小亭。</p> <p class="ql-block">每戶門前都有一小花園。</p> <p class="ql-block">在花園內設有可供客人喝茶的地方。秋萍泡了一壺紅茶正在慢慢飲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