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陽光明媚,秋高氣爽。正是旅游觀光之時。<br>2024年10月9日,參加了山西全景六日之旅,由春秋旅行社亮亮導游以及泌陽縣顏茹女士親自陪同,且共同帶團了55人,其中泌陽縣有中老年33人、正陽縣6人、確山、駐馬店市等人參加了山西全景六日旅行。<br>山西省地處黃河以東,太行山以西,流淌不息的母親河滋養(yǎng)了與眾不同的風情。<br>這里有根,傳說中的“堯都平陽”、“舜都蒲板”、“禹都安邑”都在這片土地上,那棵明朝洪洞大槐樹始終寄托著華夏子孫對根祖的追懷之情。<br>恒山、北武當山、五臺山、太行山與西橫南鋪的黃河交相輝映。明清以來500年間涌現(xiàn)的一批晉商大院和王家大院處處體現(xiàn)著富而仁義的賈道精神。<br>三晉大地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諸多的戰(zhàn)爭遺跡依稀可見,當年金戈鐵馬的烙印。悠久的歷史饋贈山西眾多古建筑、石窟造像、彩塑壁畫、古城關(guān)隘、文化遺址,徜徉其中,深覺文明的星火閃耀依然。<br>山西省面積約16萬平方千米,居全國第20位???cè)丝?501萬,居全國第19位,全省所轄11個地級市、23個市轄區(qū)、12個縣級市、83個縣,省會是太原。<br>10月9日清晨5點36分從泌陽縣城乘駐馬店市一一大同市的豫Q28999紅色大巴車去駐馬店市接人,于清晨6點46分到達了駐馬店市,接上了正陽縣6人以及確山縣、駐馬店市旅客們一同乘豫Q28999大巴車前往山西全景出發(fā)。上午11點50分到達了山西省運城的鹽湖景區(qū),而且打卡拍照。 下午4點20分入住了山西省運城的科米佳苑酒店。<div><br></div> 晚餐在感恩步行街品嘗。山西的美食以面食最有名,妙莜面、貓耳朵、搓魚兒、肉絲炒剔尖、刀削面、炒疙瘩、珍珠粥、八珍湯、羊雜燴、羊雜碎湯、油炸馓子、羊肉胡蘿卜、羊肉泡饃、三到手硬面饃等。 10月10日清晨5點36分乘豫Q28999大巴車在山西旅行,早上8點30到了山西壺口瀑布景區(qū),早上8點39分乘坐景區(qū)晉LC2169的景交車到壺口瀑布。<br>黃河壺口瀑布,位于晉陜峽谷中段,黃河北干流南段,山西省吉縣與陜西省宜川縣之間。東距吉縣縣域128公里,西距宜川縣縣城40公里。黃河壺口瀑布是世界第一最大的黃色瀑布。因兩岸高山挾持,黃河水到這里猶如進入一個狹窄的瓶頸,河面由300米驟減至50米,形成落差達二三十米的瀑布,濁浪滔天,氣勢壯觀。<br>壺口瀑布景區(qū),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被評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中國推向世界的35張王牌景區(qū),入列中國國家自然遺產(chǎn)。壺口瀑布以其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文化內(nèi)涵,被譽為“黃河之心·民族之魂”。<br>黃河壺口瀑布風景名勝區(qū)總面積263、94平方公里,以壺口瀑布為核心,與周邊黃河峽谷、黃土高原獨特的自然景觀及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為一體,形成了一個風景壯美奇絕、文化底蘊深厚的旅游勝地。壺口瀑布巨浪滔天、聲若雷鳴、驚濤拍岸,形成“水底冒煙”、彩橋通天”、“群龍戲浪”、<br>“谷澗生雷”等奇觀。景區(qū)分布著“十里龍槽”、“孟門夜月”、“禹帽峰”、“古渡口”、“克難城”等百余處自然人文景觀,呈眾星拱月之勢?!饵S河大合唱》實景演出,通過歌、舞、詩、行為藝術(shù),把黃河兒女百年來生生不息、保衛(wèi)家園、波瀾壯闊的宏偉畫卷融于一體,表現(xiàn)了兩岸黃河兒女的神譜系。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搬卷”“旱地行船”原生態(tài)嗩吶,以兩岸人民日常生活為寫照。千載傳承,賡續(xù)綿延,展現(xiàn)了黃河兩岸人民的生活圖譜。 上午9點50分乘晉LC2162景交車回到隨團大巴車。 上午10點20分從壺口瀑布景區(qū)乘隨團大巴車去大槐樹景點觀賞,中午12點30分在“清華飯店”共同就午餐, 下午1點06分午餐后又乘大巴車去大槐樹景區(qū)觀賞,于下午1點23分來到了大槐樹,在大槐樹打卡、拍照。<br>千年槐根,據(jù)考古人員鑒定,此根大約生長在宋元時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遠在明初移民之前槐根高6、2米,其中外露部分4、2米。根據(jù)槐根盤枝錯節(jié),形象奇特,能讓人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是一根罕見的大型古槐真根。<br>一代大槐樹(仿)根據(jù)古大槐樹的記載所建,重現(xiàn)了當年大槐樹的風采,根據(jù)記載當時的大槐樹身圍是“七庹零一媳婦”,也就是說,要七個男人和一個女人手連手能合抱,男一庹為五尺,女一庹為四點五尺,故這棵新型大槐樹周長有13米多,直徑為4米多。 下午3點又乘豫Q28999大巴車去廣勝寺,于下午3點35分到廣勝寺,下午3點40分乘坐景交車去廣勝寺打卡拍照。<br>廣勝寺:位于縣城東北10公里處霍山南麓。據(jù)《平陽府志》、《趙城縣志》記載,始建于東漢建和元年(147),原名“阿育王塔院”,又名“俱盧金寺”。唐代改稱今名,大歷四年(769)汾陽王郭子儀奏請重建。宋金之際毀于兵火后重建,元大德七年(1303)地震毀壞,九年(1305)重建,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平陽一帶大地震,廣勝寺建筑均有不同程度的損毀,曾予局部維修。但元代重建后的建筑大部分保存至今。分為上寺、下寺和水神廟三部分。上寺位于山巔,下寺位于山腳,相距500米,水神廟位于下寺西側(cè),均坐北面南?,F(xiàn)存下寺和水神廟建筑多為元代遺構(gòu);上寺除飛虹塔為明代建筑外,大部分都保持元代建筑風格。寺區(qū)內(nèi)現(xiàn)存山門和儀門共4座建筑13座、塔1幢、碑48通、碣55方、鐵鍋1口、鐵鐘2枚。1933年寺內(nèi)發(fā)現(xiàn)金皇統(tǒng)平水板《大藏經(jīng)》(即趙城金藏)4000余卷,現(xiàn)存國家圖書館。上寺飛虹塔、水神廟壁畫、《趙城金藏》及唐柏被稱為“三絕一奇”。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br>上寺簡介:上寺位于霍山之巔。寺借山勢,顯得威嚴肅穆。上寺布局基本規(guī)整,中軸線依地形略有轉(zhuǎn)折。山門、西闊三間,門額上懸“廣勝禪院”匾額,兩尊金剛守護兩旁。山門之后是塔院,自成一體。隨后是彌陀殿、大雄寶殿、毗盧殿依次排列。 下午4點30分乘坐景交車晉L35615回到大巴車。傍晚5點50分又回到了“清華飯店”共同就晚餐,十人一桌,十菜一湯。晚餐后于晚上8點26分入住了山西平遙縣園藝路十八巷七號的跡墨文化客棧。 10月11日在山西平遙縣跡墨文化客棧就早餐,早餐后,于清晨6點28分乘豫Q28999大巴車去五臺山等景點觀賞,早上8點40在山西太原市忻州市忻府區(qū)的紫巖服務區(qū)休息片刻,早上8點48分又乘大巴車繼續(xù)出發(fā),上午10點27分到達了五臺山景區(qū)。<br>五臺山,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融自然風光,歷史文物、古建藝術(shù)、佛教文化、民族風情、避暑休養(yǎng)為一體。群山層疊,景色宜人,東西南北中五座主峰,可看云海日出,明月嬌色。更有天造奇觀熱融湖,冰脹丘、石海石川、龍翻石、寫字崖、佛母洞等。五臺山為中國四大佛教圣地之一,是文殊菩薩的道場,現(xiàn)存寺院48處,古建、雕塑、繪畫俱為精品。 上午10點57分來到了五臺山的鎮(zhèn)海寺觀賞。<br>鎮(zhèn)海寺:始建于明代,因寺旁海底泉上建有鎮(zhèn)海塔而得名,清代至民國時期是章嘉活佛的住地?,F(xiàn)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寺院坐西向東,占地面積1620平方米,分上下兩院,上院為十五世、十六世章嘉活佛肉身舍利殿,下院為寺院的主體建筑,包括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關(guān)公殿、祈福殿、塔院,皆為清代建筑。塔院內(nèi)有三世章嘉活佛若貝多吉的肉身舍利靈骨塔,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br>明成化年間,鐵林果禪師隱修于此,鎮(zhèn)海寺由此轉(zhuǎn)盛。清代在康熙、乾隆、嘉慶諸帝護持下,成為舉足輕重的皇家道場??滴醵?、二十八年,清圣祖玄燁分賜鎮(zhèn)海寺“金光輪藏”“香客慈云”兩塊牌匾;康熙四十九年,玄燁又敇提督五臺山番漢扎薩克大喇叭鼎增堅錯,重葺擴建殿宇房舍。清高宋弘歷六次巡禮五臺山,多次駐蹕、禮佛于鎮(zhèn)海寺。<br>中午12點10分來到了五臺山的“殊像寺”,游覽了殊像寺;下午1點10分來到了“宗乘之門”,下午1點11分來到了“五爺廟”觀賞。 下午4點30分又回到了大巴車,從忻州市繁峙縣,翻越了山路彎彎的盤山公路,豫Q28999大巴車滿載55人穿越了海拔2596、1米山坡。五臺山最高的北臺頂海拔3061米,西臺頂海拔2890米,東臺頂海拔2796米,南臺頂海拔2474米。傍晚5點48分入住了山西省忻州市繁峙縣的“怡朵酒店”。 10月12日清晨6點在酒店一樓早餐,清晨6點30分乘豫Q28999大巴車去懸空寺游覽,經(jīng)過G55、G18等國道,于早上8點10分來到了懸空寺。<br>懸空寺:始建于北魏,巧妙利用峭壁,因地制宜,建有殿宇樓閣40間,由東院和南北二樓組成。寺內(nèi)玉皇大帝、釋迦牟尼、孔老夫子并列高臺,形成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景象。塑像頗多,有銅鑄、鐵鑄、泥塑、石雕像共78尊。 上午9點10分從懸空寺乘大巴車出發(fā)去應縣木塔景區(qū)游覽,于上午10點10分到應縣木塔景區(qū)打卡拍照。<br>應縣木塔:應縣地處山西北段、大同盆地南緣,內(nèi)長城橫亙東西、桑干河奔流南北,山川秀美、物產(chǎn)豐富;農(nóng)耕文化與游牧文化在這里碰撞融合,傳統(tǒng)文化和時代華章在這里交相輝映。人文薈萃、英才輩出。深厚的文化底蘊,壯闊的歷史舞臺,勤勞智慧的應縣人民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物質(zhì)和精神財富,佛宮寺釋迦塔是最杰出的代表!<br>佛宮寺釋迦塔俗稱應縣木塔,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高大最古老的樓閣式木構(gòu)建筑,以高超的建筑藝術(shù)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冠絕意大利比薩斜塔、法國埃菲爾鐵塔,堪稱世界奇塔第一。<br>木塔建成于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有968年的歷史。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br>木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六檐八角,上下皆巨木為之”,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造型端莊秀美、氣度雍容華貴。塔身平面八角,六檐五層,每兩層之間都設(shè)有一個暗層,實為九層。內(nèi)部構(gòu)造通體內(nèi)8外24根木柱組成雙層套筒式結(jié)構(gòu),梁柱交疊、斗拱相連;剛?cè)嵯酀?,建?gòu)科學。浴千年風霜雨雪,抗無數(shù)雷擊地震,乃至箭鏃炮擊,屹然而立,光華依然。<br>塔內(nèi)的壁畫和塑像上承中晚唐傳統(tǒng),凝聚有遼一代佛教文化藝術(shù)風格。移步登塔,一層一世界,化作佛萬千?;突团曝?,熠熠楹聯(lián),留下了帝王將相的墨寶、文人墨客的蹤跡。<br>1974年維修木塔,發(fā)現(xiàn)大批的遼代密藏,有刻經(jīng)、寫經(jīng)、雜抄、木刻版套色。更為重要的是還有佛教圣物一一七珍八寶,佛牙舍利就在其中。這是國內(nèi)首次發(fā)現(xiàn)的遼代佛教珍品,題材豐富,年代準確。填補了遼代文化有記載無實物的空白。反映了遼代雕版彩印的興盛,對研究我國印刷工藝發(fā)展史和遼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及建塔的歷史背景,極具學術(shù)價值。<br>千古一塔,佛韻流布。古人云,“浮屠之麗、甲于宇內(nèi)”;今朝看,智珠凝結(jié)、遺澤后世。<br>全塔共用斗拱54種480朵,被建筑專家梁思成稱為“斗拱博物館”,是科學和藝術(shù)完美結(jié)合的建筑精品。 上午11點50分從應縣木塔景區(qū)乘豫Q28999大巴車去云岡石窟,于下午1點16分大巴車到了云岡石窟游覽觀光拍照。 下午3點56分乘大巴車從云岡石窟出發(fā)去大同市古城觀賞,下午4點30分參觀大同古城墻,登上68級臺階來到了古城墻上眺望大同古城風貌。<br>大同古城:位于大同市中心區(qū)域。古城面積3、28平方公里,輪廓呈正方形?,F(xiàn)存城墻是明代大將軍徐達在漢、魏、唐、遼、金、元舊城基礎(chǔ)上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增筑起來的。城墻高14米,上寬12米,下寬18米,周長7、2公里,建有主城門四座、東曰和陽門、南曰永泰門、西曰清遠門、北曰武定門,同時還建有護城河、吊橋、城樓、箭樓、月樓、望樓、角樓、控軍臺等一系列軍事設(shè)施,是我國現(xiàn)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古城墻與護城河及環(huán)城公園如今已成為大同這座千年古都一道亮麗的風景。 下午4點58分參觀了大同古城后又乘隨團的大巴車去大同市平城區(qū)綠園三號院旁綠園酒店入住,該店衛(wèi)生干凈、房間寬敞、飲用水和洗刷水均分開供應,設(shè)備齊全。 10月13日清晨6點在酒店一樓早餐,清晨6點28分乘豫Q28999大巴車去雁門關(guān)景區(qū),早上8點30分到迖山西忻州市代縣雁門關(guān),有小雨和中到大雨,且有大霧。早上8點49分在雁門關(guān)的趵突泉和邊貿(mào)街游覽。<br><br>趵突泉:明萬歷版《代州志》載:“平地突出若猛獸然”,故名趵突泉。泉水出塞口,流入桑干河,旱不涸而澇不溢,千百年來滋養(yǎng)了無數(shù)守關(guān)將士。<br>邊貿(mào)街:位于雁門寨與甕城門之間。明清兩代這里是邊關(guān)貿(mào)易最繁華的地方。大街用青石板鋪路,街道兩邊均為磚木結(jié)構(gòu)的六檁鞍架瓦房,青磚砌墻,灰瓦覆頂,古式門窗,保留了明清邊關(guān)建筑的風格?,F(xiàn)為展示邊塞貿(mào)易和銷售旅游紀念品的商業(yè)街。<br>雁門關(guān):位于代縣縣城西北20公里的勾注山上,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萬里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上是塞北游牧區(qū)與中原農(nóng)耕區(qū)的分界地,是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文化影響力的古代關(guān)隘,有“中華第一關(guān)”之譽。<br>雁門關(guān)景區(qū)占地面積30平方公里,是以雁門關(guān)軍事防御歷史遺存、遺址為主要景觀資源,展示邊塞文化、長城文化、關(guān)隘文化的旅游景區(qū)。區(qū)內(nèi)有關(guān)城、長城、隘城、兵堡、烽火臺、驛站等不同形制的歷史建筑,展示了蒼涼、凝重、雄渾、磅礴的邊關(guān)風情,是集食、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邊塞文化旅游目的地。<br>從西周開始,雁門關(guān)共發(fā)生過大小戰(zhàn)爭2000多次,其中,影響歷史進程的事件有穆天子西巡、胡服騎射、白登之圍、馬邑之謀、昭君出塞、孝文南遷、煬帝北巡、宋帝(宗)虜北、慈禧南逃、雁門關(guān)伏擊戰(zhàn)等。歷代帝王周穆王、趙襄子、趙武靈王、漢高祖、漢武帝、隋煬帝、唐高祖、唐太宗、宋徽宗、宋欽宗、明武宗、慈禧、光緒帝及歷史名人衛(wèi)青、李廣、王昭君、蔡文姬、李靖、薛仁貴、李白、郭子儀、李克用、楊家將、徐達、毛澤東等,都在雁門關(guān)留下了行經(jīng)的足跡和歷史的華章。這座名關(guān)在中華民族大融合進程中作出了巨大的歷史貢獻,其厚重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得天獨厚、無與倫比。<br>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山西十大旅游品牌,山西作家影視文化拍攝基地一一雁門關(guān)景區(qū)以真摯的情誼迎接來自海內(nèi)外的四方嘉賓。 上午10點13分乘大巴車上高速去王家大院觀賞,上午11點58分到山西大孟服務區(qū),而且在大孟服務區(qū)午餐,中午12點38分又乘大巴車繼續(xù)去王家大院景區(qū),穿越了國道G5和國道18等高速公路。于下午2點53分來到了王家大院打卡拍照。 王家大院:有“王家歸來不看院”之說。高家崖、紅門堡、孝義祠堂三大建筑群面積4萬平方米,規(guī)模壯觀,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間。以建筑和木雕、石雕、磚雕“三雕”藝術(shù)著稱。 下午4點05分從王家大院乘大巴車去平遙古城,傍晚5點來到了平遙古城。傍晚5點12分乘坐了平遙古城的電動車(每車有13人座)環(huán)游了古城,觀賞城內(nèi)的風貌。傍晚入住山西省平遙古城北海西街三巷十七號的“昌居源客棧”。傍晚5點46分參觀了山西省平遙縣西石頭坡街27號的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永盛慶醋坊”,有靈芝谷醋、紅棗味醋、苦蕎醋、老陳醋、枸杞味醋、清香醋、蘋果味醋、黃精醋、貴妃醋等。晚上7點在平遙古城的步行街上吃晚餐,品嘗平遙古城的美食,觀賞平遙古城的夜景,<br>平遙古城:2700年前始建,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擴建成現(xiàn)在規(guī)模,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縣城,由古城墻、古街巷、古店鋪、古廟宇、明清民居組成。平遙自16世紀以來一直是北方重鎮(zhèn),19世紀時曾是中國近代金融中心。占地面積4000畝,2、5平方公里,古城墻高12米,周長6500米,有6座城門,4座方形甕城,3000個垛口,在東南城墻還有一座魁星樓。墻外有護城河,深廣各4米。平遙古城有人稱“龜城”,意思就是長壽城。到現(xiàn)在城里還居住3一4萬多人,至今城里有80歲以上老人有1萬多人,110歲以上的老人有20多人。在城里生活居住的人是城里人(以前稱吃商品糧的人),城外的人稱為鄉(xiāng)下人。<br>山西醋文化:山西醋文化源遠流長,民間有“老醯兒”之稱。老陳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還含有少量的酒石酸、擰蒙酸、氨基酸、琥珀酸、葡萄酸、乳酸等。老陳醋是山西省的地方特色調(diào)味品,已有3000余年的歷史,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譽,以綿、酸、香、甜、鮮五大特征著稱于世。另老陳醋內(nèi)含醋酸、鈣、鐵、乳酸、甘油、氨基酸及醛類化合物,不僅是調(diào)味之首,還可以入味、脫制食物、入藥。清代定坤丹中,定坤丹是用老陳醋炮制的。幾千年來,醋有許許多多奇妙的用途,吃醋確實是一種好的生活習慣。 10月14日清晨在昌居源客棧就早餐,早餐后于清晨6點26分乘平遙古城的電動車到大巴車停車場;清晨6點50分乘上豫Q28999大巴車開始返程回家鄉(xiāng)。早上8點53分到達了山西省臨汾服務區(qū),上午11點11分在河南省濟源市王屋山服務區(qū)就午餐。<br>中午11點49分從王屋山服務區(qū)乘隨團的豫Q28999大巴車繼續(xù)返程。穿越了國道36和國道G0421等高速公路。于下午2點15分到達了河南省平頂山服務區(qū),下午2點23分從服務區(qū)繼續(xù)乘大巴車返程,于下午4點02分到泌陽縣春水站,于傍晚5點06分安全順利地到達了自己的家鄉(xiāng)泌陽縣城。至此,暢游山西全景六日旅行圓滿結(jié)束了。行程近4千公里。觀賞了沿途的美麗風景,觀賞了千年以上的云岡石窟、應縣木塔、懸空寺、五臺山建筑群等獨特的建筑藝術(shù)和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觀賞了一代大槐樹和千年槐根,形象奇特,能讓人產(chǎn)生豐富聯(lián)想是一根罕見的大型古槐真根。觀賞了王家大院等晉商文化、絕色文化、佛教文化、尋根文化、長城文化、黃河文化、古建文化等。品嘗了山西的特色美味。這次山西全景旅行,使人增長了知識,開闊了視野,深深感到受益匪淺,不枉此行。同時也感謝隨團的貼心導游亮亮以及陪團的顏茹女士,感謝她們無微不至的照顧,也更感到家的溫暖。<br><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 2024年10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