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白底黑字的一幅,是與書法共生互動時而寫的。</p><p class="ql-block"> 紅底黑字的一幅,是后來寫的。就書寫技巧而言,似乎相對好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又想到一個問題,此時再賦新詩,又會怎樣呢?會和有名的光子的波粒二象性實驗相似嗎?有機會時,再試一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人的常態(tài)寫法,在整個書寫的過程中,發(fā)揮主導作用的只是肌肉記憶的部分,因而顯得機械而貧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而我的書法實驗,是源自古人的“大書法生成機制”,即由構(gòu)思語言文字所調(diào)動起來的大腦皮層興奮區(qū)域,與毛筆書寫所調(diào)動起來區(qū)域相互作用,此起彼伏,因而豐富多彩。電光火石之間,常有意外之驚喜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