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攝影 編輯 制作</p><p class="ql-block"> 艾雨(蔡愛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再探杭州國家版本館 </p><p class="ql-block"> 2024.10.22</p><p class="ql-block"> 只此青綠在人間,</p><p class="ql-block"> 相伴西子舞翩躚。</p><p class="ql-block"> 百萬精品館內(nèi)藏,</p><p class="ql-block"> 腹藏珠璣傳千年。</p><p class="ql-block"> 宋刻孤本世罕見,</p><p class="ql-block"> 富春山居藏真跡。</p><p class="ql-block"> 黨的宣言千余版</p><p class="ql-block"> 紅色經(jīng)典萬古傳。</p><p class="ql-block"> 艾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題為“再探”是因為去年5月14日曾經(jīng)去過。2024年10月22日,中共海寧市老干部話動中心黨支部主題活動組織參觀杭州國家版本館,我有幸也在參觀之列。版本館浩如煙海的藏品總會讓人常探常新,這不,此次又有不少藏品未能得見,是否還得三探,不得而知…</p> <p class="ql-block">杭州國家版本館,又名文潤閣、中國國家版本館杭州分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文潤路1號,為中國國家版本館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總建筑面積10.31萬平方米,是中國國家版本館總館異地災(zāi)備庫、江南特色版本庫,及華東地區(qū)版本資源集聚中心。</p><p class="ql-block">杭州國家版本館包括主書房、南書房、文潤閣、山體庫房、附屬用房等共計13個單體建筑,其中展覽總面積7000平方米。設(shè)有展示區(qū)、保藏區(qū)、洞藏區(qū)、交流區(qū)等區(qū)域,于2022年7月30日正式開館,截至2022年7月,杭州國家版本館收藏有各類版本累計100萬冊(件),內(nèi)容包含各種語言版本的《共產(chǎn)黨宣言》、戰(zhàn)國越王州句青銅劍、吳越國時期刊刻的《雷峰塔經(jīng)》,以及明清時期的各種刻本。</p> <p class="ql-block">江南版本文化概覽</p> <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惟殷先人,有冊有典",弦歌不輟,薪火相傳。歲序更替,華章日新,從古樸陶片到精密芯片,與時俱進的版本見證了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記錄了中國歷史的風(fēng)云變幻,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守正創(chuàng)新。</p><p class="ql-block">杭州國家版本館堅持以收藏為主業(yè),在加強歷史典籍版本收集的同時,注重體現(xiàn)版本的多樣性。除古籍、古版畫外,館藏版本中還有數(shù)量眾多、類型多樣的近現(xiàn)代版畫、海報、出版物等。這些藏品主題鮮明,內(nèi)容豐富,猶如一面明鏡,映照出百年大黨的光輝歷程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巨大變化。</p><p class="ql-block">"雄關(guān)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恰逢新中國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際,杭州國家版本館基于館藏相關(guān)版本,策劃推出本展覽,旨在弘揚家國情懷,賡續(xù)紅色血脈,傳承奮斗精神,為新時代新征程凝聚精神力量。</p> <p class="ql-block">秦銘刻文字選</p> <p class="ql-block">杭州國家版本館的主要藏品有:</p><p class="ql-block">一,?珍稀古籍與文獻?:</p><p class="ql-block">①?宋刻本《太學(xué)新增合璧聯(lián)珠萬卷菁華后集》?:這是一本存世罕見的宋刻本,被藏書界視為“天祿琳瑯”中的精品孤本。它不僅展示了宋代刻書的精湛工藝,還因其小巧的開本和乾隆皇帝的珍藏歷史而更加珍貴。</p><p class="ql-block">②?《富春山居圖·剩山圖》真跡?:作為一幅具有極高藝術(shù)價值和歷史價值的畫作,它是杭州博物館(雖然與版本館不同,但同樣位于杭州,且文化價值高)的重要藏品之一。如果版本館有展出相關(guān)復(fù)制品或數(shù)字版本,也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二,重要文物與手稿?:</p><p class="ql-block">①越王勾踐之子及后人的青銅劍?:這些青銅劍代表了當(dāng)時浙江地區(qū)越國鑄劍的工藝水平,尤其是越王州句劍存世罕見,版本館展出的可能是其中一把重要藏品。</p><p class="ql-block">②捐贈的珍貴版本與手稿?:如浙江奧特萊斯廣場有限公司董事長金亮捐贈的</p><p class="ql-block">(千余個版本、36種語言版本的《共產(chǎn)黨宣言》,</p><p class="ql-block">其中1888年英文版有恩格斯親自寫的序言,全世界存量極少;翻譯家、出版家和革命作家黃源之子捐贈的2126件父親舊藏圖書、文獻與手稿等。)</p><p class="ql-block">二,?特殊展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⑤?馬王堆漢墓文物?:包括篆書《陰陽五行》、木牌“鹿脯笥”、竹簡“墨書遣冊”等,這些文物跨越千年而來,為“文獻之邦——江南版本文化概覽”提供了鮮活的版本印跡。其中,《陰陽五行》是研究漢初陰陽五行理論的重要材料,《五十二病方》則是迄今所見最早、最完整的古醫(yī)方專著。</p><p class="ql-block">(遺憾此番探館好多藏品未能展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宋刻本</p> <p class="ql-block">明·朱邦《明代宮城圖》(局部)</p><p class="ql-block">永樂大典</p><p class="ql-block"> 明永樂元年(1403),明成祖朱棣為消弭"靖難之役"后朝野上下的不平之氣,意圖以文治籠絡(luò)人心,決定編纂一部大型類書。永樂三年(1405),由解縉、姚廣孝等延攬四方文儒宿學(xué)達2000余人,廣集天下圖書七八千種,按韻編排,匯為一書。永樂五年(1407)定稿,成祖審閱后甚為滿意,并親自撰序,正式定名《永樂大典》,后稱為正本,藏南京文淵閣,后移貯北京文樓。全書計22877卷,凡例與目錄60卷,分裝11095冊,共約3.7億字。</p><p class="ql-block">嘉靖四十一年(1562),明世宗朱厚◇命重錄一部,至穆宗隆慶元年(1567),藏皇史成,后稱為副本,正本送還南京文淵閣。正本在重錄后不知所蹤,副本在清乾隆開四庫館修書時,發(fā)現(xiàn)僅存9000余冊,目前存世約400冊散落在中國(含臺灣地區(qū))、日本、美國、英國、德國、愛爾蘭等國家和地區(qū)。</p><p class="ql-block">《永樂大典》所納典籍基本保持了書籍的原始內(nèi)容,極具版本價值,且多后世佚文秘典,對保存佚書有獨一無二之功,因此又有"佚書淵藪"之稱?!队罉反蟮洹匪沼榷嗨卧懊鞒踔畷嘘P(guān)宋元史料極為豐富。清人法式善說:"茍欲考宋元兩朝制度文章,蓋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者焉。"特別是所收宋元方志,約略有數(shù)百種之多,實如一座蘊藏豐富的礦山寶藏。</p><p class="ql-block">明.謝環(huán)《杏園雅集圖》(局部),畫面中左邊第一位紅衣者為楊溥,曾參與修纂《永樂大典》</p> <p class="ql-block">永樂大典</p> <p class="ql-block">《共產(chǎn)黨宣言》館藏版本</p> <p class="ql-block">《共產(chǎn)黨宣言》第一版</p><p class="ql-block"> 陳望道譯</p> <p class="ql-block">《共產(chǎn)黨宣言》第二版</p><p class="ql-block"> 陳望道譯</p> <p class="ql-block">1930年華崗翻譯的《共產(chǎn)黨宣言》全譯本</p> <p class="ql-block">成仿吾 徐冰 陳瘦石 博古翻譯的《共產(chǎn)黨宣言》全譯本</p> <p class="ql-block">名人手札手稿</p><p class="ql-block">魯迅,茅盾,錢學(xué)森書信</p> <p class="ql-block">文潤閣</p> <p class="ql-block">諸子百家</p><p class="ql-block">史集文獻</p> <p class="ql-block">人文涵藪</p><p class="ql-block">四庫全書</p> <p class="ql-block">欽定四庫全書</p><p class="ql-block">文潤閣尊藏</p> <p class="ql-block">制墨技術(shù)</p><p class="ql-block">北魏賈思勰在《齊民要曾記載三國魏書法家韋誕制法:"參以真珠、麝香,搗細鐵白,搗三萬杵。"韋誕制作稱為"韋誕墨",是古代的珍費被贊譽為:"百年如石,一點墨,又名瘦龍、烏金、龍賓、陳玄、喻察、玄光、洙泗珍、易玄光、松滋侯、烏玉塊、龍香劑、天峰煤。它不僅是歷代文人的消費品,也是一種綜合性工藝美術(shù)品,推動了我國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秦漢時期,以松煙墨為代表的人工造墨技術(shù)取得長足進步。人工墨成熟于魏晉南北朝時期,真正發(fā)達于唐代,至宋代有了更大發(fā)展,元代繼承宋代繼續(xù)發(fā)展,明清時代制墨業(yè)更加繁榮。</p> <p class="ql-block">造紙技術(shù)</p><p class="ql-block">江南造紙業(yè)發(fā)輔于三國,兩晉時得到極大發(fā)展,東晉南朝時完成由紙張取代簡牘、維帛的歷史性轉(zhuǎn)變。江南造紙在選擇原料,優(yōu)化質(zhì)量,提高產(chǎn)量以及改進加工技術(shù)諸方面都有較大突破。江南造紙業(yè)的發(fā)展有力地推動了江南地區(qū)文化的繁榮和社會的進步,為中華文明史寫下了不朽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印刷技術(shù)</p><p class="ql-block"> 雕版印刷術(shù)的誕生推進了文化的普及,促進了文化的發(fā)展。到清末出現(xiàn)了適應(yīng)大量印件印刷需要的西方近代鉛活字、壓印機械和平版石印術(shù)等先進印刷術(shù),使文化更進一步得到傳播。</p> <p class="ql-block">“只此青綠在人間”是?杭州國家版本館最火的一句 話。形象地描述了杭州國家版本館的獨特美景和文化氛圍,成為了該館的標志性語句?</p> <p class="ql-block">接到通知集體參觀版本館,迅速查閱高德地圖,導(dǎo)航:乘1號地鐵至武林廣場轉(zhuǎn)乘313路公交到杭州國家版本館站,計時1小時20分(不包括轉(zhuǎn)車等車時間)。然由于粗心不知道313路公交有兩路,一路平客一路快客。出地鐵站尋尋覓覓找到313路公交總站,不問清楚(其實根本沒有“快客”的概念)見車就上,結(jié)果站站停,11點半出門到下午1點半,時長2小時。還是沒有趕上“大部隊”。嗚嗚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