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小學記憶

有話直說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最近在抖音上看了一個家人拍攝的小學舊址視頻,在空曠的半山坡上,有一排沒有門窗的窯洞,偌大的院子沒有院墻,長滿荒草。視頻中配了低沉、凄涼的曲調(diào),更加增添了老舊山村小學衰敗的凄涼。面對眼前寂靜、荒涼的景象,讓我對兒時的母校油然而生深沉而悲傷的情感和難以言表的鄉(xiāng)愁。</p> <p class="ql-block">  這就是我當年的下山小學舊址,一所偏僻的陜北山村小學,我在這所偏僻落后的小學度過了快樂的童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下山是當時子長縣澗峪岔鄉(xiāng)石窯臺大隊的自然村,是子長縣最西北的自然村,距離子長縣城70公里,距離澗峪岔30公里,是子長、子洲和橫山的交界地帶,最近的鄉(xiāng)鎮(zhèn)是6公里外的橫山縣石灣鎮(zhèn)。當時到鄉(xiāng)鎮(zhèn)澗峪岔鄉(xiāng)最好的路面只能走驢拉車子,照明是煤油燈,吃水靠人擔驢馱。由于遠離鄉(xiāng)鎮(zhèn),地段偏僻,自然條件差,為解決大隊學齡兒童的上學問題,在大隊相對中心的下山半山腰修建了這所小學。學校最頂峰時段設(shè)立過六年級,每個年級最大就是20來個學生。到我們上小學的20世紀70年代末,農(nóng)村改革逐步實施,集體化大生產(chǎn)逐步改為聯(lián)產(chǎn)承包的單干,農(nóng)民手腳大大放開,種地之外,可做生意可攬工,有手藝還能掙匠工錢,“半攬羊半砍柴”的民辦教師收入明顯較少,學校從最初的四個老師最后減少到兩個(我上學那段),小學逐漸衰敗。當然,盡管我們的老師也都沒有接受過正規(guī)的師范教育,學歷大多只上過初中,但他們也算大隊最有文化的人了。我就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稀里糊涂的完成了我最基礎(chǔ)的教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記得那時候,我們大人家務(wù)活太多,盡管上學要么上山下洼,要么過河、走石畔,根本沒時間接送孩子上學,怕孩子太小上學不安全,只有等孩子大點兒、利索了才打發(fā)去學校,所以我們上學普遍遲,也沒有什么幼兒班,上學開始就是一年級?,F(xiàn)在還記得和我同齡的二姑家小孩四毛,說他上“幼兒班”,我還奇怪得聽他說上什么“肉衣巴”,因為壓根我就不知道還有個學前的幼兒班。沒有學前教育的我,根本不懂得學習,一年級也沒學得幾個字,以至于從鄰村石窯臺一年級轉(zhuǎn)至下山小學二年級時,將我當時名字“張守平”三個字寫錯兩個,“張”字最后一撇上多加了一點,“守”字最后一點寫成一橫。讓我的本家大叔張老師一通臭罵,“修你大筋了,上了一年學,名字的三個字就寫錯兩個”。話丑理端啊,一年的學習,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完整,沒給兩個耳刮子也算輕饒了。在當時,“打、罵”是農(nóng)村老師最常見、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也是一般家長顯示支持老師最得力的一句話“我娃那大兒(那里)做得不對,盡管捶”,因為“不管不教要變壞”這種樸素的道理老家人也知道。就這事,不但傷了我小小的自尊,也極大地警示了我。也許從那時起,我不想讓人瞧不起,我相信自己有能力干好該干的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其實,那時學??荚嚿伲碱}又簡單,低年級每次考試除了大意失分外,成績幾乎差不多,一般也看不出來誰比誰好多少。直至四年級上半年一次全鄉(xiāng)統(tǒng)考,記得我的兩門成績平均不到70分,就這個成績也遠遠高出學校其他學生,盡管后來老師也表揚了我,但我才真正認識到我們學校教學質(zhì)量的差距。三年級以后才布置作文,每次作文的開頭都是一個模式:在黨中央某主席的領(lǐng)導下,全國形勢一片大好,……,然后才生搬硬套地開始記流水賬。早讀課的朗誦課文,一個個像念經(jīng),搖擺著身體,聲調(diào)拉得老長,總有唱課文的感覺。記得四年級下學期,我又去二姑家尋門戶,奇怪的是,回來后我們班就剩我一個人了。原來是我走了后,老師給他們出了一道運用題,結(jié)果他們都翻不轉(zhuǎn),氣的老師說我不在這課就沒辦法上,并罵他們就這號水平還準備升初中?結(jié)果他們就集體留級了。直到畢業(yè),我班就只有我一個學生,更沒有比較了,反正我既是第一名也是最后一名。我一個人,也沒辦法占一個教室,和他們坐一塊,又怕受影響,于是我就坐在老師辦公室。怎么上課啊?老師直接把兩本教案給我,每天到校后說明我的學習任務(wù),然后讓我自己看,再對照教案加深理解,實在看不懂的問老師,如果沒問題就做題鞏固。這待遇不錯吧!我那時就享受了博導級別的“一對一”上課模式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我們當時沒有副課也不搞什么活動,不像現(xiàn)在的小學生還有什么自然、道法、科學、實驗等,課本發(fā)下來就拿回家,沒有老師教,有興趣自己看,反正升學也只考語文和數(shù)學。老師不要求,家長顧不上管,小孩更不想“額外的”學習。其實,那些副課一點兒都不副,同樣是打基礎(chǔ),長見識的學科。這就是現(xiàn)在學生必考科目越來越多的原因。我們從小就遺忘了長見識、闊視野的這些課程。課外書見得就少之又少了。記得小學只和同學一塊看了一本《木偶奇遇記》,感覺特別有意思,用僅有的幾毛錢偷偷買了一本封面好看的《趙氏孤兒》,結(jié)果是劇本,也沒看成。</p> <p class="ql-block">? ? ? ?同時,由于條件限制,除了大量的“自由活動”外,從來沒有什么課外活動,交流,參觀,實驗,這些高大上的活動離我們很遙遠,因為鄉(xiāng)村根本沒有資源,更沒有經(jīng)費,每天就是從家里出來到學校,從學?;丶以俚缴嚼?,最大的見識就是趕集遇會,最解饞的就是串親戚(在親戚家才能吃好的),最高興的就是村里來放電影的。那時沒有報紙雜志,沒有課外書,更沒有電視、手機,除了聽出門人回來講外面的趣事,幾乎沒有任何信息來源,直至上初中二年級才去了一趟李家岔老姨家,借機會去了一趟子長縣城,才見到了干凈明亮的電燈。</p> <p class="ql-block">? ? ? ?其實,我們小學生活的偏僻落后,都是后來才慢慢體會到的:當時一無所知。與偏僻落后相對應(yīng)的是,用后來的眼光回味那段特殊的日子,感覺那時更多的是快樂。</p><p class="ql-block">? ? ? ?與現(xiàn)在的小學生每天有沒完沒了的作業(yè),還要上各種補課班相比較,我們那時簡直太輕松了。只有語文和數(shù)學兩門主要課程,其他文化課程如自然、道法等根本就沒有,就是有也不安排課程,因為沒有老師,書一發(fā),看不看那是自己的事。</p> <p class="ql-block">? ? ??</p><p class="ql-block">? ? ? ?每天的作業(yè)不到一節(jié)課就絕對完成,從來不知道什么叫家庭作業(yè)。其實就是布置家庭作業(yè)也沒時間做,因為孩子們回家后還有大量的家務(wù)活等著干呢。老師也顧不上批改,因為老師都是民辦的,也是半個農(nóng)民,放學了也得忙地里的活。</p><p class="ql-block">? ? ? 上學也不背書包,一路輕松,要么嘻嘻哈哈,要么蹦蹦跳跳,要么打打鬧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 考試也沒壓力,一是考試頻次少。沒有什么周考、月考,每學期就是中期和期終兩次考試。二是試題簡單。小學二年級前語文就是聽寫100個生字,數(shù)學是幾十道計算題,三年級以后語文才有詞語解釋、造句或背誦默寫等內(nèi)容,數(shù)學就幾道運用題。三是沒有攀比。每個班級最多就十來個同學,要么就四五個,四年級后就我一個,人數(shù)少,也就沒有比較的意思,當然“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正因為學習任務(wù)輕松,我們在校大部分時間就是勞動或玩耍。值日打掃衛(wèi)生,大掃除(老師布置的衛(wèi)生區(qū)域),給校留田(大隊給學校分幾塊農(nóng)田,種些農(nóng)作物)抬糞、拔草等,最重的活莫過于下山腳給老師辦公室抬水。這些活對農(nóng)村孩子來說,根本就不算什么,因為老師也怕安排的活重了有閃失。剩下大部分時間就是玩耍。一下課,孩子們就蹦出教室,女孩或跳繩,或抓石子,或翻花繩,或踢毽子,男孩們打陀螺,滾鐵環(huán),打明寶(一種用紙折的方形),頂牛等,大一點或強勢的男孩們早已搶占了唯一的水泥乒乓球案臺,用各自自制的木板球拍單打或雙人打。膽大的孩子,還會偷偷掏出編在褲腰上的洋火槍,帶著自己的“兄弟”到相對偏僻的地方玩幾槍(老師不讓帶這種玩具,有的洋火槍還帶炮筒,很危險)。體育課最多是排成隊在校園里跑兩圈,然后就是組織搶紅旗、打沙包、老鷹捉小雞、或丟手絹游戲,要么就是自由活動;音樂、美術(shù)課我們只知道是唱歌和畫畫,從來不上,因為老師也不會畫、不會唱,所以遇上音樂、美術(shù)課就是自由活動課,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那時不像現(xiàn)在的孩子有各種各樣的玩具,電子智能的,會飛的,會跑的,還有手機、電腦上的游戲更是讓人眼花繚亂。我們那時的玩具都是自制的“土玩具”,雖然簡單,但同樣陪伴我們度過了最無憂無慮的時光。乒乓球拍、陀螺、冰車、沙袋、洋火槍等,大多都是自己找材料,自己制作,一次做不好,兩次、三次,直至好用好玩。其實,制作玩具的過程也是很好玩的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另外,因為上學就能逃避繁重的家務(wù)。我的小學時代是改革開放初期,正好是農(nóng)民最忙碌的年代。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nèi)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農(nóng)村各地開始效仿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任制(大包干)。這種由集體化大生產(chǎn)逐漸轉(zhuǎn)變?yōu)榘a(chǎn)到戶的單干,極大地激發(fā)了農(nóng)民們甩開膀子大干的積極性,這就使得本來就忙碌的陜北農(nóng)民更加繁忙。孩子也不例外,只要你在家里,力所能及的家務(wù)活總會安排得滿滿當當,特別是能上小學的年齡,根本讓你閑不住,砍柴、亂(攬)草、攔驢、放羊等這種相對獨立,沒有大人監(jiān)督的活計是最輕的。很多時候天不明就在叫罵聲中起來給大人打下手,從春天的送糞、打土疙瘩、掏欻欻(上一年的玉米根),夏天砍苜蓿、攬牲口、鋤地,秋天收割莊稼、背莊稼,冬天的石磨推洋芋,盡管干活不能像大人一樣賣力,但總讓你有活干,這不是你想不想干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看著大人那股不要命的干勁,自己也不好意思偷懶。這種情況下,還有不想上學的小孩,除了在校老師囔奪、學生瞧不起的那種“腦子一滿是個總片片”的,其他小孩大多周末都盼著早點兒上學去。當然也有家里實在忙不過來,硬把孩子從學校里撤回去幫大人種地的。在我的同學中就有兩名同學學得很不錯,還沒上五年級就不上學了。當然,如果是繼續(xù)上學通過升學能走入所謂的“公門”,也不一定比他們現(xiàn)在的生活好。在我看來,至少在當時,她們會有很多委屈和遺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這種自由快樂的成長歲月,讓現(xiàn)在的孩子多么羨慕啊。 </p> <p class="ql-block">? ? ? 我的小學生活是蒙昧的、落后的,在基礎(chǔ)教育階段沒打好基礎(chǔ),確實有遺憾,也不符合現(xiàn)在老師和家長們慣用“人生能有幾回搏”的激勵法。問題是現(xiàn)在的學生恨不得從幼兒園就開始拼博,小學要拼博,初中要拼博,高中更要拼博,大學還得拼博,過早的拼搏,還有多少人找到相對穩(wěn)定的工作后還有后勁再拼博。</p><p class="ql-block">? ? ? 但總體上感覺應(yīng)該是快樂的。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適應(yīng)了“半攬羊半砍柴”式的上學、勞動兩不誤的生活,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能吃苦、不挑剔、敢擔當?shù)谋?。從幾十年的工作?jīng)歷看,每個單位的領(lǐng)導最喜歡用這種出身農(nóng)村,工作態(tài)度好、能力強的實在人,盡管不一定能提拔擔當重任。這符合現(xiàn)在倡導的教育理念,正像教育部長懷進鵬表示:我覺得現(xiàn)在真的要回歸到教育的初心(教育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建設(shè)者和接班人,而不是為一個頭銜),回歸到人生命價值的始終。教育是教育國民善良,愛自己的生活,愛自己的勞動,當勞動者光榮做勞動者幸福!</p><p class="ql-block">? ? ? ?有幸看到,教育也在逐步改革和完善,學校按片區(qū)就近入學,不允許按成績分班,體育成績逐步加入錄取分數(shù),逐步淡化本科的層次,各學校重視興趣班,等等,都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措施,正在積極尋求回歸到教育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