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天都峰,位于黃山東南,西對蓮花峰,東連缽盂峰,與光明頂、蓮花峰并稱為黃山三大主峰。古稱“群仙所都”,意為天上都會,故取名“天都峰”。</p> <p class="ql-block">天都峰,海拔1810米,山體拔地而起,是黃山中最為陡峭的山峰,雖然其高度略低于蓮花峰(海拔1864.8米)和光明頂(海拔1860米),但其雄偉之氣勢,絕對是黃山之冠。</p> <p class="ql-block">圖為遠眺天都峰峰頂。為保護黃山景區(qū)自然生態(tài),每年冬春時節(jié)(12月1號~次年3月底)西海大峽谷、蓮花峰、天都峰都會進入維護期。而且,蓮花峰和天都峰是輪流開放,每五年輪換一次。2019年4月1日,天都峰再次進入輪休期,而蓮花峰則從輪休期進入開放期。到2024年5月20日,天都峰再次恢復對外開放。從上述保護措施,我們不難看出黃山最精華的是哪些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2014年10月、2018年11月、2021年9月,三次去黃山游玩。其中第二次去黃山時有機會登頂了天都峰。</p> <p class="ql-block">從玉屏樓出發(fā),沿著玉屏峰東面的山道下山。</p> <p class="ql-block">玉屏峰東面的山道。</p> <p class="ql-block">其中不乏險峻之處。</p> <p class="ql-block">玉屏峰東面山道中一瘸一拐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玉屏峰下山途中看到的奇石。</p> <p class="ql-block">在從玉屏峰下山途中,透過石縫所拍攝的天都峰西壁上的登山道。</p> <p class="ql-block">玉屏峰東面與天都峰西面之間的峽谷谷底——臥龍澗。</p> <p class="ql-block">此圖中,山下的臥龍澗,和對面的天都峰西壁登山道清晰可見。</p> <p class="ql-block">古時候,由于天都峰山勢極為險峻,無路可走,幾乎無人能夠登頂天都峰。</p> <p class="ql-block">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天都峰建登山梯道,長3里,有1564級臺階,194個石欄干和600米鐵索,以保障游人安全攀登絕頂。此山道近半路段直立于崖壁之上,坡度達六十度以上,宛如懸梯直通蒼穹。后雖經(jīng)整修拓寬,但依然險峻異常。</p> <p class="ql-block">天都峰登山道最具挑戰(zhàn)性的莫過于那長達幾百米、坡度接近七八十度的石階,在攀登過程中,必須手足并用,借助鐵鏈向上艱難攀登。在如此長距離、大坡度的攀登過程中,攀登者的身體機能都將被迫達到生理極限,無論在精神和肉體上,都是對每一個人的一大考驗。</p> <p class="ql-block">攀上那段幾乎垂直的石階之后,山道就沒有那么艱險了。</p> <p class="ql-block">在此可以休息一下,準備最后登頂峰頂。</p> <p class="ql-block">此時,山上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p> <p class="ql-block">遠眺蓮花峰。</p> <p class="ql-block">鯽魚背,是接近天都峰峰頂處的一塊拱形巨石,其頂部長約十余米,寬僅一米,兩側(cè)是光滑石壁,其形頗似出沒于波濤之中的魚脊背,故得此名。若遇風吹云涌之日,游客至此,無不頭暈目眩,戰(zhàn)戰(zhàn)兢兢,有“天都欲上路難通”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鯉魚背,天都峰頂已經(jīng)近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天橋”。</p> <p class="ql-block">“空中聞天雞”石刻,此句出自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意思是說在半山腰聽到了天雞的鳴叫,它形象地表達了天都峰山勢的高峻和自然景觀的壯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藥師琉璃光佛”石刻。此佛是東方凈琉璃世界之教主,曾發(fā)十二大愿,愿為眾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諸根,趨入解脫,故依此愿而成佛。</span></p> <p class="ql-block">藥師琉璃光佛,住凈琉璃世界,其國土莊嚴,如極樂國。</p> <p class="ql-block">天都峰是鳥瞰黃山壯麗全景的理想之處。立于天都峰之上,四周的風景歷歷在目。</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左上角的山峰為黃山最高峰蓮花峰,右上方白色圓球為黃山第二高峰光明頂上的氣象雷達,紅色屋頂?shù)慕ㄖ橛衿练宓挠衿翗?,玉屏樓左?cè)的藍色屋頂建筑為玉屏索道的上站。</p> <p class="ql-block">圖中紅色建筑為玉屏樓,其左側(cè)圓頂巨石前方為迎客松。</p> <p class="ql-block">在長焦距鏡頭中,蓮花峰彎彎曲曲的登山道清晰可見。</p> <p class="ql-block">立于天都峰上遠眺,群山起伏,千峰競秀,云山相接,風光無比壯麗。古有詩贊曰:“任他五岳歸來客,一見天都也叫奇?!泵裰{云:“不到天都峰,白跑一場空?!?lt;/p> <p class="ql-block">邊看山下風景,邊向東順著山路下山。</p> <p class="ql-block">天都峰東面的下山道,在接近山頂?shù)囊欢我矘O為狹窄和陡峭,只能容一個人坐在石階上向下移動。</p> <p class="ql-block">故此,在其中的某些路段,上行與下行只能分別走不同的山道,根本無法相向而行。</p> <p class="ql-block">在這里,一個游客也沒有,似乎已經(jīng)進入了無人之境。</p> <p class="ql-block">在下山途中回望峰頂。</p> <p class="ql-block">已經(jīng)過了最陡峭狹窄的路段,眾多的游客不知從哪里冒出來了。</p> <p class="ql-block">越往下走,山道變得越不那么陡峭了。雖然其中也要通過“一線天”式的狹窄石階,但經(jīng)過上山考驗的我,已經(jīng)可以閑庭信步了。</p> <p class="ql-block">天都峰東面下行約一公里來到半山寺,在這里并沒有看到寺廟的蹤影,可能早已湮滅,現(xiàn)在只剩了一個地名。</p> <p class="ql-block">再往下走三公里多坡度不大的山道就來到慈光閣。</p> <p class="ql-block">此時天色已暗,已經(jīng)精疲力盡、饑腸轆轆。但從玉屏索道上山,經(jīng)過玉屏樓和迎客松,尤其是成功登頂天都峰,下山后腿腳也沒有任何問題,因此心情很是不錯。</p> <p class="ql-block">趕到車站時,還有當天最后一班擺渡車沒走,真是十分幸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