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以"石頭記″為題,其實與《紅樓夢》無關(guān),而是在園區(qū)踏石觀石所記。</p><p class="ql-block"> 從石砌小徑進(jìn)園,步履明顯感到小徑的高低起伏,走出小徑,是石塊鋪設(shè)的平坦步道。</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行百余米,沿途可見花木草坪和步道邊零星安臥著大小石頭。</p> <p class="ql-block"> 前面就是人稱池塘的湖,有700多平方米。在園區(qū)介紹的八景中有“綠波引勝”和“疊溪飛流”二景,估計是指此處。疊溪飛流,看來言過其實,而是一潭靜水。不過也不必失望,既來觀石,何不細(xì)細(xì)品味?</p><p class="ql-block"> 走近湖邊,已見它的四周群石圍繞。石頭大小不一,呈不規(guī)則排列,可外形塊塊圓潤渾厚,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跡,應(yīng)該生成年代久遠(yuǎn),歷經(jīng)風(fēng)雨洗刷和波濤沖擊,估計搬來前就天然渾成。</p> <p class="ql-block"> 湖面不寬,有數(shù)石放置水上連接兩岸,石頭成了橋。</p> <p class="ql-block"> 此圖為本人在現(xiàn)場的寫生習(xí)作。</p> <p class="ql-block"> 后來才知,石有步石和汀步石之分。步石是置于陸地上的踏步石,多用于草坪中,也可布置在林間、岸邊或庭園等處。汀步石是設(shè)在水中的步石,可讓人跨步而過,布置在淺澗、灘地、淺池中。</p> <p class="ql-block"> 也有石看似浮于水面,其形如泊于水中的小舟;也有水面上的石塊,近水處長滿青苔,石頭也能孕育生命……</p> <p class="ql-block"> 湖的一側(cè)有一小高坡,很顯然這是造景者用人工開挖湖的泥土堆積起來的,滬上的長風(fēng)公園的鐵臂山與銀鋤湖就是這樣形成的。高坡也有石,是順坡逐層壘高,堆成了一座石頭小山,雖不高,卻成整個園區(qū)的制高點(diǎn),登頂可鳥瞰湖的全景。有時,可見石頭小山上有溪水下流。</p> <p class="ql-block"> 在湖間,利用地勢的高低落差,用石塊攔腰筑壩,高處湖水就會滿溢下泄,形成潺潺溪流。 (此圖是本人在此處的寫生習(xí)作)</p> <p class="ql-block"> 明代著名園林設(shè)計師文震亨有句名言:“石令人古,水令人遠(yuǎn)?!焙喲灾械氖^都來自遠(yuǎn)古,所有的流水必將奔向遠(yuǎn)方。</p><p class="ql-block"> 有文作如此評價,賞石而得蒼古之趣,品石而臻永恒之境。于外是生活方式的憑寄,于內(nèi)是精神境界的追求。在石中起永恒之思,起超越之想,在石中可丈量人的生命尺度。而引入一池流水,就能感受到寧靜致遠(yuǎn)??吹竭@個物象,就能想到更久遠(yuǎn)、更廣闊的東西。</p> <p class="ql-block"> 繞湖而行,湖邊石石相連,行人可跨石行走,尤見孩子在石上追逐戲鬧,亦可坐在石上小憩,觀石觀水,靜思而神飛……(照片是在冬季拍攝的)</p> <p class="ql-block"> 湖旁高地筑有一涼亭,這是游人和居民小憩、觀景、打牌、拍照的好去處。(這是本人在此處的寫生習(xí)作)</p> <p class="ql-block"> 這位女士在亭旁自拍制作視頻。</p> <p class="ql-block"> 在亭里打牌的老人們,此時亭外正下著雨。</p> <p class="ql-block"> 亭下周邊景。</p> <p class="ql-block"> 遠(yuǎn)處有大草坪。</p> <p class="ql-block"> 以前聽說過石有太湖石、泰山石、靈璧石等,可寫石寫到這里,還不知該處的石為何石?</p> <p class="ql-block"> 經(jīng)查,其實石頭的來歷和變化非常復(fù)雜,石頭在地球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每一種巖石都有自己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破壞過程。石頭是時間的記錄,它差不多與星球同齡?;褪且焕C。它是生活在遙遠(yuǎn)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跡變成的石頭,可以推斷出埋藏化石的地層形成的年代和經(jīng)歷的變化,并能幫助確定地層的年代等。</p> <p class="ql-block"> 石頭也是人類文化發(fā)展的記錄者,原始人類使用經(jīng)過加工制作的石器,這是一個大飛躍。它標(biāo)志著人類已經(jīng)進(jìn)行有意識生產(chǎn)勞動,開始主動地改造自然。后面出現(xiàn)了舊石器時代和新時期時代的遠(yuǎn)古文明,一直到銅器出現(xiàn)之前,人們依舊在大量使用著石器。因此,石器的使用是人類文明史的開端。</p> <p class="ql-block"> 石頭也是文學(xué)作品中常見的題材,如女媧補(bǔ)天、精衛(wèi)填海的神話故事?!段饔斡洝防锏膶O悟空是由開天辟地產(chǎn)生的仙石孕育而生,《水滸傳》中的“石碣天書”,《紅樓夢》原名《石頭記》……</p> <p class="ql-block"> 石之趣味,在于石頭本身有著自己獨(dú)特內(nèi)涵。雅石是大自然散落的美,一方石頭就構(gòu)成了一種自然的山水,不同的個體有著不同的韻味:壁立當(dāng)空、挺拔峻峭者謂之“瘦”,四面玲瓏、上下相通者謂之“漏”,輕盈飄逸、晶瑩通澈者謂之“透”,石紋起伏、凹凸不平者謂之“皺”,色澤蒼老、拙劣樸實者謂之“丑”。正如清人趙繼恒在詩中所言:疊疊高峰映碧流,煙嵐水色石中收,人能悟得其中趣,確勝尋山萬里游。</p> <p class="ql-block"> 蘇軾說過:“園無石不秀,齋無石不雅。”可見石的作用,所以人們往往稱石為景觀石。</p><p class="ql-block"> 置石是以自然露巖景觀的造景手法,是中國傳統(tǒng)園林很重要的一種造景手法,它往往利用各種奇特的石頭,搭配場景和植物,使整體景觀韻味豐富,達(dá)到“寸石生情”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置石不僅能點(diǎn)綴園林景觀空間,還有擋土、護(hù)坡等功效。在景觀設(shè)計中隨處可見其身影,它常分布在園林、公園、綠地、廣場、小區(qū)、樓宇、企業(yè)等處。我去的該處并非園林,僅是綠地一塊,可就是有石裝點(diǎn),為它平添了許多靈氣和妙趣。</p> <p class="ql-block"> 是啊,古往今來,人們對于石頭總是有著特殊的感情。石頭出自山林,天生就是天然??匆娝腥缈吹搅松酱ê恿?,看到了歲月的滄桑……</p><p class="ql-block"> 也有文說,境由心生,有什么樣的心境,就看到什么樣的風(fēng)景。說白了,對于石頭,你仔細(xì)去觀察它,就會在不同的心情下產(chǎn)生不同的意向,或是賦予它各種各樣的意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