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9月18日至9月27日從上海出發(fā)途徑徐州、河南最后到山西大同。期間經(jīng)過二次變更回程計劃提前3天回到家。中間有考慮國慶節(jié)期間路上堵車原因,后來有成員輕微咳嗽癥狀再加上旅途確實感到有點累了便毅然決然回家!放棄回程計劃中的景點,二天足足開了20小時車(不包括路上換電休息用餐)全程1638公里。這里要說說蔚來ES6新能源汽車的領(lǐng)航系統(tǒng)可是大功臣,開高速路是最適合的,沒有諾米先進的領(lǐng)航系統(tǒng)靠先生一個人2天是不可能從山西大同開到上海的!這次來回行程總長4200公里左右,高速通行費1564元,換電費用(極少量充電)1000元。沒有違章記錄<span style="font-size:18px;">,當(dāng)然先生也是思想高度集中,隨時準(zhǔn)備接管車子。</span>經(jīng)過這次長途旅行期間的磨合,先生和諾米儼然已成為知己知彼的好朋友!</p> <p class="ql-block">徐州寶蓮寺的由來和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的劉宋永初年間(北魏永興年間),由法顯大師創(chuàng)建,最初被稱為龍華寺,后來更名為洪峰寺、紅蓮寺,最終在清乾隆年間定名為寶蓮寺。??</p> <p class="ql-block">寶蓮寺位于江蘇省徐州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蟠桃山麓,占地面積1100余畝。它始建于南北朝時期,是中國第一座具有印度風(fēng)格的寺廟。寶蓮寺的祖師法顯大師是歷史上第一位西行取經(jīng)歸來的高僧,公元399年,法顯大師以65歲的高齡西出長安,歷時十四年,游歷30余國,帶回并翻譯了6部63卷佛學(xué)經(jīng)典,其中包括《摩訶僧袛律》這是五大佛家戒律之一。</p> <p class="ql-block">寶蓮寺歷經(jīng)千余年,幾度興廢,最終在2009年得以重生。由徐州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發(fā)起,香港金鋒公司立項,并得到江蘇省宗教事務(wù)局的批準(zhǔn)重修,星云大師親自題寫寺名。</p> <p class="ql-block">徐州龜山漢墓位于江蘇徐州市鼓樓區(qū)龜山西麓AAAA景區(qū),成為<span style="font-size:18px;">了解漢朝帝王喪葬制度和徐州歷史文化的重要場所。</span></p> <p class="ql-block">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的夫妻合葬墓,墓葬東西長83米,南北最寬處達33米,總面積達700余平方米。共有15間大小配套、主次分明的墓室,臥室、客廳、馬廄、廚房一應(yīng)俱全,是一座地下宮殿,被譽為“東方金字塔”。</p> <p class="ql-block">甬道兩壁磨如平鏡,南北兩條平行的甬道各長56米,沿中線開鑿最大偏差僅有5毫米,精度達到1/10000。南北甬道之間相距19米,夾角為20秒,誤差僅為1/16000,且存在許多至今仍未解開的謎團。這些獨特之處使得龜山漢墓被譽為“千古奇觀,中華一絕”。</p> <p class="ql-block">徐州博物館1959年建成,地處清乾隆皇帝南巡時行宮舊址,AAAA景區(qū)。其以新石器時代,漢代和明代文物最為豐富突出,尤以漢代文物最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館內(nèi)的漢兵馬俑和金鏤玉衣等都是及其珍貴的藏品。</p> <p class="ql-block">乾隆行宮地處云龍北麓,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是乾隆皇帝南巡在徐州的行宮。建筑規(guī)模宏大,現(xiàn)僅存大殿,金碧輝煌,十分壯觀。行宮內(nèi)亭臺榭閣錯落有致,松柏掩映,盡顯皇家宮殿的莊重和肅穆。</p> <p class="ql-block">晚餐是網(wǎng)上找的,就在開封住宿酒店附近的“宋風(fēng)雅園”。宋代裝潢,服務(wù)員也是宋文化裝束,席間有古箏和獨舞表演,環(huán)境和氣氛都不錯,用餐因為不同地域,口味有所不適應(yīng),結(jié)賬時的費用很大眾化,看來開封的消費水平不高。</p> <p class="ql-block">開封鼓樓就在附近餐后便散步過去,路上環(huán)境衛(wèi)生等不是太理想。漂亮的鼓樓夜景為城市添彩,馬路邊一字排開小商販的攤位前熙熙攘攘熱鬧非凡。</p> <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園是位于河南省開封市的一座大型宋代歷史文化主題公園,它是依照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復(fù)原的。于1992年開始建設(shè),歷經(jīng)多次停工后,在開封市政府與海南置地集團公司的合作下,于1998年10月建成開園。三期工程于2020年2月24日開工,并于2023年7月建成并對外開放。</p> <p class="ql-block">包公祠坐落在河南省開封市包公湖西畔,與延慶觀毗鄰,是國家旅游局開發(fā)建設(shè)的中原旅游區(qū)的重要景點之一。據(jù)史書記載,開封包公祠始建于金、元,經(jīng)明、清等朝代,歷代修葺,已有近千年歷史。由于黃河水患,屢毀屢建。1984年,開封市在包公湖上重建了包公祠。2003年,包公祠被國家旅游局正式評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正殿中央有一尊高3米多的包公坐像,蟒袍玉帶,端坐靠背椅上,威嚴(yán)端莊。山墻上鑲嵌有反映包公政績的彩陶壁畫。</p> <p class="ql-block">歷史訴說著鍘美案的故事:包拯為了替秦香蓮母子伸張正義,怒斬忘恩負義、殺妻滅子的當(dāng)朝駙馬陳世美。其中有當(dāng)朝公主、當(dāng)朝皇后的重重阻攔,但是他仍然秉公執(zhí)法,不畏權(quán)貴。</p> <p class="ql-block">開封府位于河南省開封市鼓樓區(qū),包公東湖北岸,是北宋時期的京都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被贊譽為“天下首府”。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史料記載,北宋開封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在此打座南衙而馳名中外。</p> <p class="ql-block">重建后開封府占地60余畝,建筑面積達到1.36萬平方米,與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相呼應(yīng),同碧波蕩漾的三池湖水相映襯,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秀美景觀。</p> <p class="ql-block">開封府是依照北宋《營造法式》建造的,它以正廳、議事廳、梅花堂為中軸線,輔以天慶觀、明禮院、潛龍宮、清心樓、牢獄、英武樓、寅寶館等五十余座大小殿堂。</p> <p class="ql-block">大相國寺始建于北齊天保六年(555年),初名建國寺。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紀(jì)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賜名大相國寺。北宋時期,大相國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擴建,成為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國佛教活動中心。寺院轄64禪、律院,占地540畝,因受帝王崇奉,地位如日中天,是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座“為國開堂”的“皇家寺院”。后因戰(zhàn)亂水患而損毀,歷經(jīng)多次重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相國寺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位于河南省開封市自由路西段,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p> <p class="ql-block">現(xiàn)存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寶殿、八角琉璃殿、藏經(jīng)樓等,布局嚴(yán)謹,巍峨壯觀。</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這座位于中國河南省鄭州市登封市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為了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落跡傳教而興建的。它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茂密叢林之中,因此得名“少林寺”。</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不僅是禪宗的發(fā)祥地,還是中國功夫的發(fā)祥地!它被譽為“禪宗祖庭,功夫圣地”,素有“天下第一名剎”之稱。歷代少林武僧潛心研創(chuàng)和不斷發(fā)展的少林功夫,使得少林寺名揚天下,更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的美譽。</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是少林寺的重要建筑之一,懸掛著清代乾隆皇帝御筆題寫的“天下第一祖庭”匾額,彰顯了少林寺在中國佛教禪宗中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禪武堂是一座集禪修、武術(shù)、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獨特景點。</p> <p class="ql-block">少林寺主要建筑:大雄寶殿</p> <p class="ql-block">藏經(jīng)閣</p> <p class="ql-block">西方圣人殿又名千佛殿。</p> <p class="ql-block">白馬寺位于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qū)白馬寺鎮(zhèn),是中國佛教的發(fā)源地,被譽為“天下第一寺”。它始建于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后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乃中國、越南、朝鮮、日本及歐美國家的“釋源”和“祖庭”。</p> <p class="ql-block">寺內(nèi)香火很旺以年輕人居多,也有不少穿著漢服在拍寫真的姑娘,那是一道靚麗的風(fēng)景線。</p> <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規(guī)模最大的石刻藝術(shù)寶庫。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石刻藝術(shù)的最高峰”,位居中國各大石窟之首哦?,F(xiàn)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龍門石窟的造像多為皇家貴族所建,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皇家石窟。其中最有名的要數(shù)按照武則天的形象塑造的盧舍那大佛了,它可是龍門石窟中藝術(shù)水平最高、整體設(shè)計最嚴(yán)密、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造像。這座大佛通高17.14米,以神秘微笑著稱,被國外游客譽為“東方蒙娜麗莎”。</p> <p class="ql-block">永樂宮位于山西芮城縣城北約三公里處的龍泉村東,占地面積足足有248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永樂宮,原名大純陽萬壽宮,是為了紀(jì)念道教仙人呂洞賓而修建的。它始建于公元1247年,歷時111年才竣工。它原本并不在現(xiàn)在這個地方,而是在芮城縣西南20公里的永樂鎮(zhèn)。后來因為修建三門峽水庫,永樂宮被規(guī)劃在淹沒區(qū)內(nèi),所以才被搬遷到了現(xiàn)在的地方,也就是縣城城北2公里的西周古魏國都遺址。</p> <p class="ql-block">永樂宮是AAAA級景區(qū),它不僅是全真道教三大祖庭之一,還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道教宮觀。</p> <p class="ql-block">永樂宮的建筑是一大看點。它的主殿無極殿(三清殿)巍峨壯觀,冠于全宮之首。整座大殿外觀雄渾壯麗、飛檐翹角,殿頂還飾以黃、綠、藍三彩琉璃制品,色彩艷麗,造型別致。特別是正脊上兩只高達3米的鴟吻,以孔雀藍釉為底,形象地展示了兩只騰空飛躍的巨龍,堪為琉璃制品登峰造極的代表。里面的《朝元圖》,是壁畫中的精品,畫面構(gòu)圖宏偉,氣勢磅礴,筆法生動傳神,是古代壁畫的精華。進到殿內(nèi)要穿鞋套,不能拍照。</p> <p class="ql-block">重陽殿是為供奉道教全真派首領(lǐng)王重陽及其弟子“七真人”的殿宇。殿內(nèi)采用連環(huán)畫形式描述了王重陽從降生到得道度化“七真人”成道的故事。進去要穿鞋套,不能拍照。</p> <p class="ql-block">純陽殿原為道教宮觀,殿內(nèi)原本供奉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有呂純陽立、坐、臥三種不同姿態(tài)的塑像。后改為佛教寺廟后,今殿內(nèi)供奉藥師佛及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均為銅質(zhì)飾金,為清代文物。進去要穿鞋套,不能拍照。</p> <p class="ql-block">鸛雀樓,又名鸛鵲樓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xùn)|岸,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p> <p class="ql-block">鸛雀樓始建于北周時期,約在公元557年至580年間,由北周大將軍宇文護建造,原本可是一座軍事戍樓哦。它歷經(jīng)隋、唐、五代、宋、金七百多年,其中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而名垂千古,讓鸛雀樓聲名遠揚。</p> <p class="ql-block">在金元光元年(1222年),金兵與元兵爭奪蒲州時,鸛雀樓被焚毀,只留下了故址。明初時故址尚存,但后因黃河多次泛濫,河道改換頻繁,遺址就逐漸不詳了。</p> <p class="ql-block">1997年12月,鸛雀樓復(fù)建工程在黃河岸畔破土動工。2002年9月26日,新鸛雀樓落成并開始接待游人。新建的鸛雀樓為仿唐形制,外觀四檐三層,內(nèi)部為九層使用空間,并設(shè)有電梯和樓梯,總高度達73.9米,是四大名樓中最高的一座,目前為AAAA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三年前來山西旅游,當(dāng)時因為口罩原因山西和陜西兩邊的壺口瀑布景區(qū)都關(guān)閉。這次準(zhǔn)備兩邊的風(fēng)景都去欣賞一下,先去陜西壺口瀑布。</p> <p class="ql-block">從大門口到壺口瀑布景區(qū)坐景點來回車費每人40元,免門票人員要另付每人10元保險費共50元。再坐車8.2公里路程(這不是景區(qū)道路社會車輛都能開)到達景點。有定時大合唱《黃河頌》演出。</p> <p class="ql-block">陜西黃河之水宛如一條金色的緞帶不失柔美姿態(tài)。</p> <p class="ql-block">接著再開車去山西壺口瀑布,不一會兒功夫過一座橋到黃河對岸就是山西,從景區(qū)門口坐車到景點的來回車費每人收費20元,行程3.3公里。陜西和山西看壺口瀑布的景色各有千秋,但是作為游客在山西的化費只是陜西的40%。</p> <p class="ql-block">山西黃河之水猶如一匹奔騰的烈馬彰顯無窮力量。</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又名千佛庵,它坐落在山西省臨汾市隰縣城西的鳳凰山巔,由東明禪師在明崇禎七年,也就是1634年創(chuàng)建的。因為大雄寶殿內(nèi)有佛千尊,所以它就被稱為千佛庵。后來又因為重門額題了“道入西天”,而且為了和城南的另一座明代寺院“大西天”區(qū)別開來,它就更名為了小西天。目前為AAAA景區(qū)。</p> <p class="ql-block">因為“黑悟空”的橫空出世,本就很小的“小西天”景區(qū)被擠的人滿為患,本打算到里面停車場車子充電,等看好出來電也充好了。這如意算盤被在門口值勤的警察打破了,告知停車場已滿,不過指點了一下附近充電樁的位置,這倒還算好的,只是烈日下來回走了2公里。</p> <p class="ql-block">進到大雄寶殿內(nèi)確實被眼前的漂亮景色驚艷到了,沒想到小小一座大雄寶殿滿堂彩塑,都是很精細的鏤空造型。將近2000尊的塑像全都藏在169.6平米的大雄寶殿中,這些彩塑造型生動、姿態(tài)各異、多而不亂、繁而不雜,高的達3米多,小的僅有拇指大小,且歷經(jīng)近400年,仍一塵不染,金碧輝煌。</p> <p class="ql-block">小西天景區(qū)以明代的彩色懸塑藝術(shù)而聞名,大雄寶殿內(nèi)彩塑滿布。墻壁、檁柱、屋椽上有著數(shù)以千計的彩塑。</p> <p class="ql-block">閻錫山故居的照壁是閻錫山在辛亥革命中積極追隨孫中山策劃武裝起義,為推翻滿清王朝作出重要貢獻。孫中山視察太原時,對閻錫山的功績給予了高度評價,并題寫“博愛”二字相贈,作為感謝和褒獎。</p> <p class="ql-block">閻錫山故居,又稱閻家大院、閻府,它坐落在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河邊鎮(zhèn)河邊村,是民國時期一度出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閻錫山的一座莊園。閻家大院始建于民國二年(1913年),總占地面積33萬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整個故居建筑群由20多處 大小院落、近千間房屋組成,現(xiàn)存27座院落、700余間房屋。</p> <p class="ql-block">這些建筑既有傳統(tǒng)形式也有西方形式的引入,多為中西合璧的建筑,顯示了閻錫山獨特的審美和品味。</p> <p class="ql-block">應(yīng)縣木塔,又名佛宮寺釋迦塔,坐落在山西省朔州市應(yīng)縣佛宮寺內(nèi)。該木塔建造于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p> <p class="ql-block">塔內(nèi)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極為珍貴的遼代文物,包括經(jīng)卷、佛牙舍利等,為研究遼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提供了寶貴的資料。</p> <p class="ql-block">應(yīng)縣木塔全塔上下全靠木構(gòu)件互相卯榫咬合而成,這是中國古代建筑智慧的結(jié)晶!而且,塔身內(nèi)外還懸掛著52塊牌匾和6副楹聯(lián),其中“峻極神工”為明成祖朱棣親筆所書,“天下奇觀”則為明武宗朱厚照所書,這些牌匾和楹聯(lián)更是增添了木塔的文化底蘊。</p> <p class="ql-block">在高12米的塑像四周還繪有6尊高達8米的坐佛,頂部的兩側(cè)還繪有飛天。南北門兩側(cè)繪制的是金代四天王像,上半部是遼代天王像的原作,由于金代重繪時將遼代的畫覆蓋在了下邊,形成了“畫中有畫”的獨特效果。壁畫中的供養(yǎng)天女形象婀娜多姿,服飾飄動,極具風(fēng)采。而天王形象則怒目圓睜,威武雄壯,展示了古代繪畫藝術(shù)的高超水平。</p> <p class="ql-block">應(yīng)縣木塔是世界上現(xiàn)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純木結(jié)構(gòu)樓閣式建筑,與意大利比薩斜塔、巴黎埃菲爾鐵塔并稱“世界三大奇塔”?,F(xiàn)在拍攝過“黑悟空”的景點都留下了其痕跡,把原來很低調(diào)的山西一下子帶“火”,對山西來說是不可多得的機遇!</p> <p class="ql-block">云岡石窟位于中國山西省大同市城西約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地理位置為東經(jīng)113o20’,北緯40o04’。石窟依山開鑿,規(guī)模恢弘、氣勢雄渾,東西綿延約1公里,窟區(qū)自東而西依自然山勢分為東、中、西三區(qū)。現(xiàn)存主要洞窟45個,附屬洞窟209個,雕刻面積達18000余平方米。造像最高為17米,最小為2厘米,佛龕約計1100多個,大小造像59000余尊。</p> <p class="ql-block">三年前來山西跟團游覽了幾個經(jīng)典景點(云岡石窟)后感到意猶未盡,想著以后有機會還要來山西游覽更多的景點。其實當(dāng)時只是一閃而過的念頭,不曾想如今成為了現(xiàn)實,可以去自己想去的地方……云岡石窟是唯一來第二次的。</p> <p class="ql-block">今天為了避開人群,趕在一大早就來了,確實不像跟團游那么被動,等我們9:30出來時大批旅游團隊蜂擁而至。</p> <p class="ql-block">三年前來時1、2、3窟在整修封閉了,今天很榮幸彌補了之前留下的遺憾。</p> <p class="ql-block">這是坐落在山西省大同市大同古城街道中央的鼓樓。</p> <p class="ql-block">繼北京故宮九龍壁和北京北海公園九龍壁后如今終于揭開了山西大同九龍壁在我心里的神秘面紗!大同九龍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單面五彩琉璃照壁。修筑的最早上限為公元1392年,即洪武25年,距今600多年。大同九龍壁是中國目前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年代最久的。</p> <p class="ql-block">華嚴(yán)寺坐落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qū),始建于遼代,依據(jù)佛教經(jīng)典《華嚴(yán)經(jīng)》而得名,是中國現(xiàn)存年代較早、保存較完整的一座遼金寺廟建筑群。整個寺院占地面積達 66000平方米,建筑風(fēng)格獨特,主體建筑大雄寶殿和薄伽教藏殿都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藝。</p> <p class="ql-block">華嚴(yán)寺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中國現(xiàn)存唐、遼、宋、金建筑中最大的一座殿宇,面闊9間,單檐廡殿頂,面積1559平方米,矗立在4米余高的臺基上。檐高9.5米,正脊上的琉璃鴟吻高達4.5米。殿內(nèi)采用減柱法,空間寬敞。大雄寶殿堪稱遼金建筑的巔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里的天花板足足有一千多塊平綦組成,每塊花紋都不同,華麗至極。立于殿中五方佛和二十諸天,墻上以佛教故事為主的21幅超大壁畫,是明代粉本清末重繪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薄伽教藏殿為遼代建筑典范,其殿頂?shù)膹T殿式造型莊重典雅,飛檐斗拱展現(xiàn)出遼代建筑高超的技藝水準(zhǔn)。</p> <p class="ql-block">殿內(nèi)供奉眾多佛像,造型精美,表情祥和,遵循嚴(yán)格的佛教造像規(guī)范,展現(xiàn)出遼代佛教藝術(shù)的高度發(fā)達。</p> <p class="ql-block">華嚴(yán)寺的普光明殿內(nèi)有中央美術(shù)學(xué)院學(xué)生臨摹的壁畫。</p> <p class="ql-block">善化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區(qū)南寺街6號,是全國最大遼金建筑群,以其保存完整的遼金時期建筑風(fēng)格而聞名。寺廟始建于唐開元年間,那時叫開元寺,到了正統(tǒng)十年,也就是1445年,明英宗賜名善化寺,這個名字就一直沿用至今。</p> <p class="ql-block">善化寺的三圣殿是金時所建。</p> <p class="ql-block">大雄寶殿是遼代遺構(gòu)。</p> <p class="ql-block">善化寺大雄寶殿的門洞的形狀被稱為“壺門”,這種門洞形狀在佛教建筑中較為獨特,也是善化寺大雄寶殿的一大亮點。</p> <p class="ql-block">寺內(nèi)還保存了好多珍貴的文物,比如金代塑像34尊,清代壁畫190平方米,明代塑像9尊,金碑2通,還有明清重修碑3通。這些文物都是研究遼金時期歷史和文化的重要資料。</p> <p class="ql-block">善化寺出來對面就是大同古城墻。大同城墻位于大同市中心區(qū)域,是中國現(xiàn)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國家AAAA級景區(qū),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 <p class="ql-block">大同城筑邑歷史悠久,早在作為北魏拓跋氏的都城時,就已經(jīng)修筑有規(guī)模宏大的城池了,現(xiàn)存城墻是明代大將軍徐達,在漢、魏、唐、遼、金、元舊城基礎(chǔ)上,于明洪武五年增筑而成。城墻高大雄偉,堅固險峻,布防嚴(yán)密,設(shè)施完善,周長7.24公里,古城面積達3.28平方公里,是我國古代軍事建筑史上頗具特色的重鎮(zhèn)名城。</p> <p class="ql-block">大同天空確實很美!展現(xiàn)了名副其實的“大同藍”!后面二天將踏上回家的行程!這次留下一個小小的遺憾便是回程中的“佛光寺”沒有如愿成行。通過了解梁思成和林徽因知道了“佛光寺”就一直很想能一睹其芳容?,F(xiàn)在留下遺憾心存念想也是很美好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