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為紀念紅軍長征出發(fā)九十周年,日前家鄉(xiāng)部分老戰(zhàn)友與親人,相約來到廣西全州湘江戰(zhàn)役實地展開“重走紅軍長征路”活動:</h1> <h1> 在紀念館仔細觀看了九十年前紅軍長征時的真實圖片,感受“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壯舉”;在憑吊廣場向作戰(zhàn)中英勇犧牲的紅軍烈士默哀致敬;在當年紅軍戰(zhàn)士阻擊敵軍的石陣中,壯懷激烈,初心勃發(fā)……?;赝麃頃r路,莫負前輩托。近年來本人分時段與戰(zhàn)友、親友、鄉(xiāng)友或同事、朋友,前往紅軍長征走過、戰(zhàn)斗過的地方;撫今追昔、繼往開來,今選取記得比較清晰的十個點位述之——</h1> <h1><i>▲在廣西全州覺山鋪憑吊湘江戰(zhàn)役紅軍烈士</i><br><br> <b><font color="#ed2308">1、井岡山——中國革命搖籃</font></b><br> “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br> 1927年9月9日,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后引兵井岡山,次年4月朱德和陳毅率南昌起義軍與毛會師于此,建立起第一個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在第一二三四次反圍剿斗爭中,毛澤東審時度勢,采取靈活機動的游擊戰(zhàn)、運動戰(zhàn),指揮部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均將敵軍趕出了根據(jù)地。踐行了“槍桿子里出政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論斷。<br></h1> <h1> 湘贛邊界羅霄山脈,巍峨井岡革命搖籃;我們來這里領略紅旗飄揚,星火燎原。前往紅色故都“瑞京”尋找當年蘇維埃政府遺跡,點燃革命激情。親身感受“模范興國”八點五萬人參軍參戰(zhàn)情景,爭創(chuàng)第一等的工作?!俺运煌诰恕保瑧涯铑I袖毛主席,感恩革命先輩們。</h1> <h1><i>▲參觀井岡山革命革命根據(jù)地</i><br><br> <b><font color="#ed2308"> 2、江西瑞金——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font></b><br> 1933年9月25日,蔣介石調百萬兵力以“堡壘主義”戰(zhàn)法,對中央革命根據(jù)地進行第五次“圍剿”。這時王明“左”傾代表博古,拒不接受毛澤東的正確建議,將軍事指揮權交給外籍顧問李德;用陣地戰(zhàn)代替游擊戰(zhàn)和運動戰(zhàn),用所謂“正規(guī)”戰(zhàn)爭代替人民戰(zhàn)爭,使紅軍完全陷于被動地位。苦戰(zhàn)一年,未嘗勝果;最后于1934年10月倉促命令中央領導機關和紅軍主力退出根據(jù)地,突圍轉移開始長征。<br></h1> <h1> 今天我們在井岡山上穿著紅軍裝,模仿當年的紅軍戰(zhàn)士帶著革命火種,整理好學習和生活用具,告別昔日練兵場,踏上長征路?!爸刈呒t軍長征路”,起點啟動踏征程,“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有情有詩有遠方。</h1> <h1><i>▲從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出發(fā)地啟程“重走紅軍長征路”</i><br><br></h1><h1> <font color="#ed2308"><b>3、廣西灌陽新圩——紅軍浴血奮戰(zhàn)阻擊桂軍</b></font></h1> “紅軍夜渡于都河,跨過五嶺搶湘江”。突破敵軍三道封鎖線后, 1934年11月27日至30日,三軍團紅五師四千余人,在廣西灌陽新圩阻擊桂軍七個團,傷亡過半其中有多名師團干部,保證了左翼安全、掩護中央領導機關和紅軍主力部隊渡過湘江。最為悲慘的一幕是:來不及轉移的師戰(zhàn)地救護所百多名重傷員,被地方反動民團發(fā)現(xiàn),并用棕繩捆綁住手腳扔進“酒海井”,全部壯烈犧牲。2017年8月灌陽縣啟動酒海井紅軍烈士遺骸打撈工作。2003年籌資修建紀念碑及護欄。<br> <h1> 這一天凌晨我與妻子從廣東惠州出發(fā),駕車六百多公里于下年一時多來達“湘江戰(zhàn)役新圩阻擊戰(zhàn)酒海井紅軍紀念園”,在“酒海井紅軍烈士殉難處”,獻上一束鮮花,以沉痛的心情看完有中英文字雕刻的碑文,邁著沉重的步伐繞井口一周。</h1> <h1><i>▲廣西灌陽新圩阻擊戰(zhàn)酒海井紅軍紀念園</i><br><br> <b><font color="#ed2308"> 4、廣西全州覺山鋪——紅軍血戰(zhàn)湘江阻擊湘軍</font></b><br>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紅一軍團第一、第二師在覺山鋪阻擊湘軍主力四個師,傷亡近四千人,成功掩護中央紅軍主力渡過湘江,粉碎了蔣介石聚殲紅軍于湘江東岸的陰謀。覺山鋪阻擊戰(zhàn)是湘江戰(zhàn)役的主戰(zhàn)場,雙方投入兵力最多、傷亡也最大。與灌陽新圩、興安光華鋪阻擊戰(zhàn)相配合,確保中央紅軍從屏山至界首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敵軍第四道封鎖線。血戰(zhàn)湘江五晝夜,34師師長陳樹湘等眾多紅軍將士犧牲,由長征出發(fā)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余人?!拔鍘X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紅軍翻山越嶺,勇往直前。<br></h1> <h1> 國慶七十周年前開展的全州“紅軍長征湘江戰(zhàn)役紀念館”, 是全國唯一展示紅軍長征全貌的專題紀念館,通過大量珍貴的圖片和實物,全景式展現(xiàn)了紅軍艱苦卓絕的光輝歷程,生動表現(xiàn)了偉大的長征精神。 2021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桂林考察時指出:紅軍將士視死如歸、向死而生、一往無前、敢于壓倒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壓倒的崇高精神,永遠值得我們銘記和發(fā)揚。</h1> <h1> 家鄉(xiāng)與此一嶺相隔,最近車程85公里,2024年鄉(xiāng)友們相約與戰(zhàn)友攜家人,從廣東的深圳、惠州,湖南的邵陽、新寧,到廣西全州紅軍長征湘江戰(zhàn)役紀念園參觀,開展“重走紅軍長征路”主題活動,以此紀念我們參軍50周年、參戰(zhàn)45周年。為搞好這次活動,我購買并制作了紅旗、橫幅、喇叭等用品,聯(lián)系了園內工作人員;戰(zhàn)友們不畏年老多病、高溫酷熱,依然滿懷豪情、不改初心,準時展開參觀憑吊、戰(zhàn)地實走等意義重大、終身難忘的主題活動。</h1> <h1><i>▲重走湘江戰(zhàn)役紅軍覺山鋪阻擊戰(zhàn)實地</i><br><font color="#ed2308"><br></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b> </b></font><font color="#ed2308" style=""><b>5、湖南新寧崀山——紅軍長征經(jīng)過我故鄉(xiāng)</b></font><br></h1><h1> 1934年11月下旬,紅九軍團為掩護中央紅軍主力于全州搶渡湘江,一部進入故鄉(xiāng)湖南省新寧縣阻擊敵軍,有五百來名紅軍戰(zhàn)士經(jīng)過我家的分水村,途經(jīng)船形村承天橋前出廣西資源縣。其中,1918年出生于江西的李咸普因腿部負傷無法行軍,被分水村鄒月階秘密救治,取名鄒連發(fā);后尋找部隊未果,結婚生下一對兒女,1957年9月因傷口病復發(fā)逝世。當年12月初中央紅軍過湘江后,有兩個縱隊過新寧窯市(現(xiàn)崀山鎮(zhèn)鎮(zhèn)府辦公地)彺資源油榨坪。</h1> <h1> 2018年在退伍軍人湖南好人肖國成的不懈努力下,找到了李咸普老紅軍的兒子李楊紅、女兒鄭美英,并認定原籍為于都縣羅坳鎮(zhèn)步前村樟樹坳,還籌資在老紅軍墓地建起紀念碑。<br>雖然上中學時也常路過這里,而今重新走在家鄉(xiāng)的紅軍長征路上,回望承天橋上紅軍的身影,祭祀紅軍戰(zhàn)士李咸普,幾多感慨:企盼子孫后代,記住紅軍的艱辛危難往事,為這片紅色土地多些奉獻。<br></h1> <div><br></div><h1> <b><font color="#ed2308"> 6、貴州遵義婁山關——紅軍長征連續(xù)兩次大勝仗</font></b><br>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 1935年1月9日,紅一軍團第二師四團攻克黔軍死守的婁山關,占領桐梓縣城,保衛(wèi)遵義會議勝利召開。2月24日起紅軍乘虛回師殺回馬槍,仰攻奪山與敵拉鋸,再戰(zhàn)婁山關,以雷霆萬鈞之勢擊潰敵軍4個團,重占遵義城。蔣介石哀嘆“這是國軍追擊以來的奇恥大辱”。婁山關之戰(zhàn)是毛澤東正確軍事思想的偉大實踐,是紅軍長征首個大勝仗,是重大的軍事轉折。</h1> <h1> 而今站在西風臺上,聆聽“馬蹄聲碎,喇叭聲咽”;放眼“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當年“婁山關”上的小道已經(jīng)修筑起公路,“紅軍戰(zhàn)斗遺址”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一樣的地點,不一樣的情懷;“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h1> <h1><i>▲婁山關西風烈而今邁步從頭越</i><br><br> <b><font color="#ed2308">7、貴州遵義會址——歷史重大轉折點</font></b><br>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長征途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黔北重鎮(zhèn)遵義召開。會議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教訓,批評了博古、李德在軍事指揮上的錯誤;制定了紅軍新的任務和戰(zhàn)略方針,改組了中央領導機構,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這是一個生死攸關的重大轉折點,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遵義會議放光輝,全黨全軍齊歡慶”。<br> 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這個轉折點上,遙想當年撥亂反正來之不易。路難行,領路人更是難尋。左傾?右傾?誰來左右不傾!批評與斗爭,民主再集中,從失利走向勝利。<br></h1> <div><br></div><h1> <b><font color="#ed2308">8、貴州習水土城——光輝戰(zhàn)例驚世界</font></b><br> “戰(zhàn)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1935年1月29日,紅軍分三路從猿猴場、土城南北地區(qū)一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藺、敘永地區(qū)前進。2月18~21日在太平渡、二郎灘二渡赤水河,回師黔北。3月16日紅軍轉兵北進在茅臺及其附近三渡赤水河,再向四川南部的古藺、敘永前進。3月于21日晚至22日分別經(jīng)二郎灘、九溪口、太平渡四渡赤水河,向南急進。由此跳出合圍圈,把蔣介石的幾十萬軍隊甩在烏江以北。</h1> <h1> 在貴州省習水縣土城參觀“四渡赤水紀念館”,從圖上和現(xiàn)地察看毛澤東指揮中央紅軍,靈活變換作戰(zhàn)方向,巧妙地穿插于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積極創(chuàng)造戰(zhàn)機,牢牢掌握戰(zhàn)場主動權,取得戰(zhàn)略轉移勝利具有決定意義的事跡。為紅軍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聞名世界的光輝戰(zhàn)例而驚嘆,拍手稱奇。</h1> <h1><p> </p></h1><h1> <b><font color="#ed2308"> 9、四川瀘定——紅軍鐵索橋上逞英豪</font></b><br> “水湍急,山峭聳,雄關險,豺狼兇”。 1935年5月29日16時,紅四團在大雨滂沱、溝壑縱橫、敵軍圍堵的情況下,一晝夜飛奔二百四十里趕到滬定橋。當即集中火力掩護,由二連連長廖大珠帶22名突擊隊員冒著川軍密集火力,攀踏著鐵索向對岸沖擊;穿過火墻迅速殲滅守橋之敵,并掩護后續(xù)部隊占領了瀘定城。中央紅軍主力從瀘定橋上越過天險大渡河。</h1> <h1>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我們穿越十三公里長的二郎山隧道,跨過無數(shù)高架橋,來到滬定橋邊。眼見大渡河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瀘定橋鐵索橫江彎成幾道線;濤聲震天響,說話難聽清。邁步走在鋪于鐵索的木板上時心驚膽顫,攥緊手機,目不下視;定了定神,覺得應該向當年飛奪滬定橋的紅軍勇士們學習,大膽前沖,泰然走之。</h1> <h1><i>▲瀘定橋上憶紅軍勇士</i><br><br> <b><font color="#ed2308">10、四川松潘——雪山草地鋼鐵漢</font></b><br> “雪山低頭迎遠客,草毯泥氈扎營盤”。岷山為強烈隆升的褶皺山地,綿延500公里海拔4000~4500米,主峰雪寶頂5588米高位于松潘縣城東20多公里。1935年7月9日紅一方面軍從黑水進入毛兒蓋,8月20日在此召開了政治局會議;確定向東進攻,認為主力西渡黃河是一個危險的退卻方針,對于克服張國燾的分裂主義危險起了積極的作用。會后中共中央立即率右路軍越草地向班佑、扎西一帶進發(fā)。歷史上紅四方面軍一些部隊曾三過松潘,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br></h1> <h1> 我們在海拔3000來米的岷山腳下,已經(jīng)感覺寒氣襲人、空氣稀薄,十分難受??梢韵胂蠹t軍當年面對的是:“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炊斷糧”,需要多么大的膽量和氣魄?!凹t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h1> <h1><i>▲岷山十月雪滿地</i><br><br></h1><h1>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滿懷激情踏征程,做好長征后來人——<br><u>重走紅軍長征路,<br>初心壯志鄉(xiāng)戰(zhàn)友;<br>瑞金井崗邁新步,<br>湘江憶吊珠淚流。<br>崀山婁關尋舊跡,<br>遵義赤水親探由;<br>瀘定鐵索學勇士,<br>踏雪登峰有奔頭。</u></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