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19年3月25日,河北省廣宗縣東張魏村舉行了間隔20多年沒有進行的賀號儀式。</p><p class="ql-block"> 地處北方的河北省廣宗縣農(nóng)村民間進行的賀號活動由來已久,且源遠流長。東張魏村的賀號活動則是從2019年的正月開始的。</p><p class="ql-block"> 歷史上,中國人對姓、氏、名、字、號都非??粗?,尤其是歷代的統(tǒng)治者或是達官顯貴,名望家族、具有較高社會地位的身份者,書香門第,都對起字號非常講究,而一般普通老百姓,因為沒有政治身份和社會地位,統(tǒng)治者是不允許其起名號或字號的。相反,那些社會身份地位較高又特別講究的家族,還有給自家女孩起字號的。</p><p class="ql-block"> 在中國古代,輩分相同的在稱呼對方時,一般都不直呼其大名,都是呼其字或呼其號,以示對對方的尊重,輩分高的稱呼輩分低的,可以直呼其名,也可以呼其名或字號,而晚輩稱呼長輩時,一般都稱呼其號或字,并且還要加上叔叔、大伯、爺爺?shù)确Q謂,更是彰顯對長輩的尊重;有身份地位者,在稱呼后面還要加上先生、職務(wù)等稱謂,也一直流傳至今。</p> <p class="ql-block">起名號前,村里組織召集年齡較大,輩分較高,在村里德高望重,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學(xué)識較高的人員組成一個班子。一般有退休的干部,有的則是退了休的教師,族長,還有事業(yè)有成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采(賀)號對象。根據(jù)我國民間傳統(tǒng)習(xí)俗,一般給予賀號的多為男性,且無論是剛剛出生的男嬰,還是八十歲以上的老人,都有參與的權(quán)利。</p> <p class="ql-block">采集信息。從正月十六開始,村里就發(fā)出通知,讓各家各戶報名參與采號,至正月十九結(jié)束。由于村里已經(jīng)20多年沒有組織起名號了,因此,這一次村里共有600多人報了名。</p> <p class="ql-block">鐫刻碑石。定下字號后,村里即聯(lián)系工匠,把這600多人的名、字、號一一鑿刻在碑石上,矗立在村里公共場所,以讓大家觀瞻。</p> <p class="ql-block">起名號。起名號是有一定要求的:就是每個人的名號字號不能出現(xiàn)重復(fù),包括同輩份的,不同輩份的,都不能出現(xiàn)重復(fù)。為了起好名號,大家還把縣民間民俗協(xié)會的專家請來作指導(dǎo),在民俗專家的指導(dǎo)下,順利完成了這600多人采集字號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賀號,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以人為本,體現(xiàn)了對人的尊重和人格至上,無論是老人,是兒童,還是婦女,都是對人的尊嚴予以尊重的具體體現(xiàn),更是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p> <p class="ql-block">當這些村民們被采號之后,看到自己的名號被鐫刻在石碑上,用大紅布遮蓋住時,會感到自己的人生人格被尊重,有了一種尊嚴。很多婦女,也會擠到碑前去尋找自己家人的名字,她們看的是那么認真仔細,生怕被漏掉,畢竟這是關(guān)乎自己的家人很尊嚴的事情,會影響自家今后在村里的聲譽和地位</p> <p class="ql-block">作者系河北省民俗攝影協(xié)會副主席,中國攝影著作權(quán)協(xié)會會員,河北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作者版權(quán),請予尊重,盜圖必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