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中國歷史長河中,地處東疆的吐魯番一直扮演著重要角色。但說起吐魯番,不得不提艾丁湖。</p> <p class="ql-block">相比火焰山、葡萄溝、交河故城、高昌古城等著名景點,艾丁湖著實有些“小兒科”。</p> <p class="ql-block">雖很少有人問津,艾丁湖卻很牛,它是中國陸地最低點,世界第二洼地,湖面海拔-154.31m,僅次于海拔-392m約旦死海。</p> <p class="ql-block">幾億年前的地殼運動,同樣是因板塊擠壓和分離,但喜馬拉雅山與艾丁湖有著截然不同的命運:前者是極寒的世界之巔,后者是極熱的世界洼地。</p> <p class="ql-block">也許一生到不了世界之巔,但在我國海拔最低的艾丁湖踩踩地球“肚臍眼”過過癮,也是一件幸事。</p> <p class="ql-block">在大多數(shù)人印象中,艾丁湖除了是地理課本中描述“低于海平面154.31m的世界第二陸上低地”外,就是一望無際的浩瀚鹽灘和一個幾乎沒有水的死湖。</p> <p class="ql-block">極度炎熱、極度荒涼和極度孤寂,這是對聞名遐邇的艾丁湖的真實寫照,尤其盛夏更是很少有人有勇氣前往,即是經(jīng)過路過也很少有人進去過。</p> <p class="ql-block">2019年9月艾丁湖之旅,完全顛覆了我的傳統(tǒng)認知。此時的艾丁湖剛剛經(jīng)過酷暑炙烤,但湖水平靜如鏡,在夕陽的照射下閃閃發(fā)光,果真如寂靜夜晚的月光一般美好。</p> <p class="ql-block">從景區(qū)停車場步行至湖畔,目之所及皆是迎風(fēng)搖曳的蘆葦叢,玫紅色的紅柳點綴其間,別有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不遠處就是一眼望無際的梭梭林,梭梭林下套種的肉蓯蓉,是當(dāng)?shù)剞r(nóng)民增收致富的寶貝。</p> <p class="ql-block">在大理石地球儀雕塑前,底座上刻有“世界內(nèi)陸最低處-154.31米”字樣,這標志著已抵此行的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半圓形廣場上矗立著一座刻有“艾丁湖”三個紅色大字的石碑,其后就是艾丁湖。</p> <p class="ql-block">湖畔水草茂盛,蘆葦搖曳,湖面碧波蕩漾,水鳥嬉戲,將藍天白云靜攬于懷。</p> <p class="ql-block">即使有周圍景物作參照,雖身處世界洼地也無越走越低之感。</p> <p class="ql-block">其南岸是塔什烽燧,北岸是烏盤土拉烽燧,靜靜地述說著它的過往與滄桑。</p> <p class="ql-block">艾丁湖為咸水湖,因形狀酷似月亮而得名。維語稱“艾丁庫勒”,意為月光湖。</p> <p class="ql-block">位于吐魯番城南40多公里處的恰特卡勒鄉(xiāng)境內(nèi),四周多為鹽灘和沙丘。</p> <p class="ql-block">100多年前,艾丁湖東西長約40km,南北寬約8km,面積約230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誰知在1949年和1973年,其湖水面積迅速縮小為152平方公里和29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最恐怖的是上世紀80年代,艾丁湖竟出現(xiàn)干涸,成為一個季節(jié)湖。</p> <p class="ql-block">之后的幾十年里,艾丁湖經(jīng)歷了三次干涸與“復(fù)活”,生態(tài)環(huán)境十分脆弱。</p> <p class="ql-block">究其原因主要有二。極端干旱氣候是最重要原因,作為世界上最酷熱干燥的地區(qū)之一艾丁湖最高氣溫達到了50.2℃,年降水量不到20毫米,蒸發(fā)量卻是降水量的幾千倍。</p> <p class="ql-block">過度開采致地下水位連年下降,也是其重要原因。</p> <p class="ql-block">艾丁湖是否重蹈羅布泊的覆轍,引起了我國政府的高度重視。</p> <p class="ql-block">在國家專項資金的支持下,2013年起吐魯番市實施了艾丁湖生態(tài)保護治理工程。</p> <p class="ql-block">現(xiàn)今的艾丁湖流域濕地和湖水面積逐漸恢復(fù),不斷擴大,生態(tài)環(huán)境全面向好,天鵝、野鴨、大雁等野生動物在此棲息。</p> <p class="ql-block">獨立湖畔,久久不愿離去,靜靜地欣賞那份神秘與美麗,享受那份寧靜與愜意,感悟那份神奇與魅力!</p><p class="ql-block">(待續(x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