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喜歡輕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p><p class="ql-block"> ——讀《社戲》小感</p><p class="ql-block"> 蘇軾的《赤壁賦》中有“輕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的句子,讀來總會令人沉浸于那夜泛舟江上的悠閑雅致。這月下的恬淡景象,不免使我想起了魯迅《社戲》中的江南的夜晚了。</p><p class="ql-block"> 明月朗照之下,一群孩子駕著那只白篷船如一條大白魚在水上躥,他們時而搖櫓,時而撐篙,歡歡快快,從從容容,那只大船好像他們涂抹生活的大筆,恣意、瀟灑。我們于空靈的夜下似乎望到兩岸的豆麥和水底的蘊(yùn)藻了,纏纏綿綿的,目遇成色,糾纏著作者的情,撩撥著讀者的心。試想,朦朧的月色下,江南水鄉(xiāng)安然地存在,似一個輕紗般的夢。當(dāng)小說的筆觸波動到江南的水以及與水相關(guān)聯(lián)的事物時,自然會令人想到靜謐、柔和、唯美。進(jìn)而煽惑著讀者去想象水鄉(xiāng)的綽約風(fēng)姿了。</p><p class="ql-block"> 但凡提到江南,總是讓人想到水,水是江南的魂,有了水江南才壯闊、才靈秀,就如同李逵腰間的板斧和林黛玉手中的帕子,沒有這典型的道具,人物似乎就索然了,景物也是如此吧!古人有“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的佳句,詩人還有“水面初平云腳低”的感嘆,這些都是對水的贊詠。靈動的水是江南的血液,淘米、做飯、出行、住宿……這些都是上演在水上。水關(guān)乎生活,甚至生命。</p><p class="ql-block"> 魯迅筆下的江南少了些繁雜,因為小孩子成了主角,他們出沒于鄉(xiāng)間,泛舟于河上,他們生活中少了柴米油鹽,有的只是活力、天真與釋放,即便是用鹽和柴煮羅漢豆,也只是天性的一種釋放而已,否則哪有“再也沒有吃到那夜的好豆”的話在嘴里咕嚕著呢?水養(yǎng)育了少年們的肉體,也豐盈了他們的精神。這個靜謐又充滿活力的江南水世界,我想就是作者印象中的童年的夢幻世界。也許,作者眼中的現(xiàn)實的江南鄉(xiāng)村并沒有那么美好,但我們通過他的作品總愿意看到那群少年在水波不興處,駕著徐風(fēng),泛舟河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