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長征組歌“橫斷山,路難行”而聞名天下的橫斷山,人們往往僅僅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實。<div>橫斷山復雜的地形孕育了豐富的景觀,也極大限度地阻礙了人類觸及,人們對這片土地的系統(tǒng)認知不過百余年歷史。<br></div><div>根據(jù)“大橫斷”團隊提供的資料,我們一起探秘橫斷山。</div> 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橫斷山不是一座山脈。<div>在中國西部的青藏高原東南緣,藏川滇地區(qū)有數(shù)列南北走向的山脈齊聚,因為它們阻隔斷了東西方向的交通,這些聚集排列南北走向的山脈,統(tǒng)稱為橫斷山。</div> 橫斷山是藏川滇一系列南北走向山脈的總稱,包括伯舒拉嶺-高黎貢山、碧羅雪山山脈、他念他翁山-怒山、芒康山-云嶺、沙魯里山、大雪山、邛崍山、岷山七列,北部以昌都—甘孜—馬爾康一線與昆侖山、唐古拉山為界,向南主體部分大致以青藏高原東南緣相當,廣義的橫斷山則延伸至國界附近。 <p>如果將視線范圍向周圍擴展,將那些與橫斷山相接,且同樣擁有極大地形切割度的區(qū)域一起納入,將得到一個景觀極度豐富的自然區(qū),我們將其稱之為“大橫斷”。</p><p>這里山高谷深、河流激蕩,地形起伏極大。大家熟知的貢嘎山、四姑娘山、梅里雪山、亞丁三神山、九寨溝、黃龍、若爾蓋等著名景點都聚集于此。</p> 云南世界聞名的三江并流也源自于橫斷山。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洛克和納西族探險隊員。圖片源自丨洛克精選</span></h5><p>讓橫斷山的魅力在世界上得到更大范圍的推廣者則屬約瑟夫·洛克。從1924年到1937年,他在《國家地理》發(fā)表數(shù)篇文章介紹橫斷山。文中富于異國情調的民族風情以及雪山冰峰的氣息,強烈地沖擊著西方讀者。這當中就包括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并最終啟發(fā)他在《消失的地平線》中創(chuàng)造了“香格里拉”的意境。</p> <h5><font color="#ff8a00"><i>早期西方探險家對中國動植物的探查和搜尋促進了科學認知,但也存在暴力與血腥。圖為香格里拉市千湖山,這里的高山杜鵑貼地生長,盤根錯節(jié),蔚為奇觀。攝影丨李東紅</i></font></h5><div><br></div>在此前后,涌入橫斷山區(qū)的還包括被稱為“植物獵人”“動物獵人”的探險家、博物學家。<div>他們將1000余種植物引入西方,包括桃金娘、繡球花、報春花、薔薇等等。其中最引入矚目的當屬種類眾多的杜鵑,以及色彩艷麗的綠絨蒿。大熊貓、滇金絲猴、麋鹿、扭角羚等珍稀動物的捕獲則更讓世人驚嘆橫斷山區(qū)的生物豐富度。</div> (下圖請橫屏觀看) <h5><i>怒山、云嶺、寧靜山、高黎貢山、伯舒拉嶺、他念他翁山峰群。攝影、標注丨夏軍民</i></h5><div><i><br></i></div><div>最近的幾十年間,隨著國力的上升以及交通的改善,橫斷山區(qū)迎來了地理景觀大發(fā)現(xiàn)的黃金時代。<br><br>眾多河流的切割,讓橫斷山及周圍地區(qū)擁有難以計數(shù)的極高山,且絕大多數(shù)尚無人觸及。這對登山者而言,無疑擁有巨大的吸引力。<i><br></i></div> 日本山岳會的登山家中村保,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幾乎每年都會進入橫斷山區(qū)探查山峰資源。他以一己之力,幾乎窮盡喜馬拉雅以東的未登峰,可謂尋找未登峰的第一人。<div>中村保撰寫的《喜馬拉雅以東—西藏的阿爾卑斯》一書,收錄了250多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未登峰資源。這部登山巨著成為山峰愛好者的行動指南,并激發(fā)這些勇敢者開拓了一條條震撼人心的新線路。<br></div> 2015年3月,“大橫斷”團隊開啟了<b>“大橫斷”探索工程項目</b>,項目邀請了60余位研究者及攝影師,歷時3年系統(tǒng)性考察了橫斷山脈的景觀資源。 <h5><i><font color="#ff8a00">項目將大橫斷劃分為20個區(qū)域,地毯式列出具有價值的點位,分批邀請研究者和攝影師去實地采集,最終形成獨立的篇章。制圖丨杜卓異</font></i></h5> <h5><i><font color="#ff8a00">阿色丹霞綿延30多公里,正處于壯年期,整體海拔在4200-5000米之間,屬于典型的高寒型丹霞。攝影丨溫志強</font></i></h5><div><br></div>2015年10月,稅曉潔在四川新龍縣銀多鄉(xiāng)發(fā)現(xiàn)一處新的丹霞地貌景觀——阿色丹霞。<div><br></div><div>2016年8月,丹霞地貌專家黃進教授到此實地考察。他認為阿色丹霞是青藏高原上最好、國內(nèi)頂級的丹霞地貌景觀,具備沖擊世界級品牌的潛質。<br></div> 2016年8月,攝影師范菁來到阿科里河谷。從這里往北,在金川縣與丹巴縣交界的高原上,分布著數(shù)百個大大小小的海子,可以說是橫斷山脈僅次于海子山的第二大高原湖泊分布區(qū)。<br> <h5><i><font color="#ff8a00">范菁先后從黨嶺、阿科里河谷、沙沖溝進入這片高原面,考察了情人海、東錯、西錯、眼睛海、葫蘆海等數(shù)十個海子,其中許多首次由此進入公眾視野,圖為沙沖溝雪松湖。攝影丨范菁</font></i></h5> 歐陽凱,來自美國的90后戶外探險家,卻對橫斷山脈有著特殊的感情。2017年8月,他在青海玉樹南部,進行了8天的徒步,將橫斷山脈北部與昆侖山東段南支交界附近的一座鮮為人知的山峰——保梭色,帶入了公眾的視野。<br> <h5><i><font color="#ff8a00">保梭色海拔5750米,當?shù)厝私兴皪徃袂〖保馑际恰鞍朔迳健?。攝影丨歐陽凱</font></i></h5> 怒江是考察的重點項目。從左貢到察瓦龍三百公里江段,分布著3公里長的沖各錯、百學錯和址體錯。這里還有40余公里的古米大峽谷、20公里的繞金大峽谷、海拔6000余米的查格臘子、北斗七星般的亞尼海子。<br><br>為了探索這片未知的區(qū)域,五支考察隊伍展開了接力行動。 <h5><i><font color="#ff8a00">2015年11月20日-12月21日,周偉和吳昆拉開了怒江未知江段的考察序幕;2016年7月28日-8月8日,周偉和稅曉潔完成了大部分怒江干流考察;2016年11月11日-16日,王煥友、余繼春、陳志宏、丁啟恒、羅偉、角潘瑞等6人到達古米大峽谷格巴村;2016年11月25日-12月2日,曾建華和王煥友穿越古米大峽谷;2017年6月17日-28日,張濤和王煥友完成沖格錯考察。制圖丨杜卓異</font></i></h5> <h5><i><font color="#ff8a00">2017年6月21日, 張濤和王煥友組成的第五支怒江考察隊抵達沖各錯,這是伯舒拉嶺最大的高山湖泊,全長約3公里。攝影丨張濤</font></i></h5><div><i><font color="#ff8a00"><br></font></i></div><div>兩年時間,五支考察隊伍勠力同心,300公里怒江干流空白地段第一次有了比較詳實的資料。特別是第四次穿越取得了相關數(shù)據(jù),確認怒江古米大峽谷為中國的第三大峽谷。<i><font color="#ff8a00"><br></font></i></div> <h5><font color="#ff8a00"><i>大峽谷最大深度的計算方法,一般采用對峙于兩岸最高山峰的平均海拔,并與同一剖面所經(jīng)過的江面海拔之差作為該峽谷的最大深度。按照這種計算方法,此前,雅魯藏布江大峽谷、帕隆藏布江大峽谷、虎跳峽分列前三。通過實地踏勘,以古米大峽谷西岸的查格臘子(海拔6146米)和丫切附近的無名峰(5624米)作為過江斷面,得出其最大深度為3815米,僅次于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的6009米和帕隆藏布江大峽谷的4530米,大于虎跳峽的3774米。從長度來看,虎跳峽全長約16公里,古米大峽谷的長度為30余公里,因此,無論從深度和長度都全面超越了虎跳峽。制圖丨杜卓異</i></font><br></h5><div><font color="#ff8a00"><i><br></i></font></div><div>高聳的雪山、深切的峽谷,并不能阻擋人們交流的腳步。在近代探險之前,茶馬古道便如同一張巨網(wǎng),覆蓋了橫斷山區(qū)的許多區(qū)域。<br><br>熱愛徒步的旅行者依托這些古道開拓了一條條經(jīng)典的徒步路線,如貢嘎環(huán)線、洛克線、長坪溝-畢棚溝穿越、虎跳峽、雅拉環(huán)線、扎尕那穿越等。<br></div> <b>"橫斷天路"構想</b><div><b><br></b></div><div>我們希望能將“大橫斷區(qū)域"的徒步線路拓展升級,規(guī)劃一條北起甘肅合作,南至云南大理,縱穿橫斷山區(qū)的“橫斷天路”。打造中國的<b>國家步道系統(tǒng)。<br></b></div><div><br></div><div>國家步道系統(tǒng)是歐美國家一種成熟的長距離徒步線路,長度至少50公里以上。最長的有數(shù)千公里。美國是國家步道的發(fā)源地,擁有景觀步道11條,歷史步道19條,休閑步道1000多條,每年有8000萬人在步道上行走。圖為美國阿巴拉契亞國家步道,于1930年代創(chuàng)建,是世界上首條長距離步道。<br></div><div><br></div> <h5><font color="#ff8a00"><i>橫斷天路跨越滇川甘三個省份。沿著這條線路,徒步者將穿越虎跳峽,進入尼汝村,通過稻城三神山,深入雅礱江秘境猛董,并連續(xù)繞行貢嘎山、雅拉雪山、黨嶺、三奧雪山系列高峰,走過若爾蓋草原,向北直達迭部扎尕那。制圖丨杜卓異 </i></font></h5><div><font color="#ff8a00"><i><br></i></font></div><div>為了驗證可信性,項目發(fā)出勘線邀請。短短3天時間,就有4000余人報名。項目組先后派出8支隊伍實地踏勘,初步打通了中國首條長距離國家步道。<br></div> “橫斷天路”是中國首條類似于阿巴拉契亞小徑的國家步道系統(tǒng)。以此為基礎,向南可以朝高黎貢山延伸,向北可接秦嶺、太行山、大興安嶺。五段步道貫通之后可形成中央國家步道,全長約8000公里。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i>中國長距離步道規(guī)劃示意圖。制圖丨杜卓異</i></font></h5><div><font color="#ff8a00"><i><br></i></font></div><div>這條"橫斷天路”步道一旦建成,將成為世界上最為壯麗的國家步道系統(tǒng)。</div><div>它跨越熱帶雨林到亞寒帶針葉林五個自然帶。沿途可觀賞到森林、草原、湖泊、沙漠、沼澤、雪山、冰川等多種自然景觀。<font color="#ff8a00"><i><br></i></font></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ff8a00">貢嘎山西坡。攝影丨王建軍</font></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i>嘉絨藏族,照片拍攝于四川丹巴縣。攝影丨盧海林<br></i></font></h5><h3><font color="#333333">深入探訪30余個民族的原生村落,親密接觸吊腳樓、藏碉、石板屋、窯洞等古老民居。</font>可以說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步道系統(tǒng),都不可能擁有如此多樣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i>茨中教堂,云南德欽縣。攝影丨陸江濤</i></font></h5> 3年時間、10萬公里、68位探險家、外采284天、寫生24天、航拍37天、勘線192天……我們涉急流、登雪山、穿密林……最終,所有的探索凝聚成一部地理史詩——<b>《大橫斷》</b>。 <h1><b>橫斷山,橫斷中國東西分界,</b></h1><h1><b>乃中國地理軸心。<br>橫斷山,中國物產(chǎn)寶庫,</b></h1><h1><b>動植物生態(tài)平衡發(fā)展。</b></h1><h1><b>橫斷山,中國民俗文化寶庫,</b></h1><h1><b>西部民間文化風俗多彩。<br>橫斷山水秀山麗,氣侯萬象,</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中華文化在此生生不息。</b></h1><h1><b><br></b><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