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每一次的相聚恰似那熟悉的調(diào)料,賦予了國慶節(jié)獨特的風味,那是腳踏實地生活的味道。正如這隨時都能開席的圓桌宴,雖是簡單卻不失溫情,每一口皆是愛的傳達。</p> <p class="ql-block">友友們從申城各個角落聚集,那是小家必然的歸屬。而這地這路這房更有友友們曾經(jīng)成長的溫暖,還有那留下的腳印永遠都是心中的日月光</p> <p class="ql-block">不管是留守在以下老房子里的友友們,還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銷磨。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這都是人生之路上的必然體驗,如有感慨,交給春夏秋冬、日落日出,月亮代表我們的心</p> <p class="ql-block">吳同學的住家,上世紀三十年代建造</p> <p class="ql-block">張同學,邊同學住過的家,上世紀三十年代建造</p> <p class="ql-block">程同學的住家,上世紀三十年代建造</p> <p class="ql-block">許同學的住家,上世紀三十年代建造</p> <p class="ql-block">陳同學的住家,上世紀三十年代建造</p> <p class="ql-block">李同學的住家,上世紀二十年代建造</p> <p class="ql-block">張同學的住家,上世紀二十年代建造</p> <p class="ql-block">殷同學的住家,上世紀三十年代建造</p> <p class="ql-block">王同學的住家,上世紀四十年代建造</p> <p class="ql-block">上世紀四十年代叫法國公園</p> <p class="ql-block">曹同學的住家,上世紀二十年建造</p> <p class="ql-block">曹同學的住家,上世紀二十年代建造</p> <p class="ql-block">我們說著吳儂軟語,我們吃著甜食,我們在這方圓生根開花。一個城市的市政建設是一代代人嘔心瀝血的結(jié)晶,保留還是拆除都要深思熟慮而行。修舊如舊保留一個城市的文化和脈搏是任重而道遠的重要理念。新與舊永遠不要打架,集照里的我們還是有建議和見解的。因為我們都是老上海人的后生。城市的名片和文化都不能斷代的</p> <p class="ql-block">50后的生人,我們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我們見證了參與了新中國的建設與崛起,我們見證了國家從貧困到富裕的過程,我們見證了國防力量的慢慢強大,列國列強再也不能把我們國家任意宰割。祖國萬歲,人民萬歲!</p> <p class="ql-block">時光在喧鬧與歡笑中交織,我們彼此分享著生活的點滴,言語間似有暗香浮動。在這個國慶節(jié)到來之前,我們選擇避開人潮相聚,或許,生活的儀式感真的就是美食給予的,圍桌舉杯間時光都帶著快樂和香味兒,還有走在這熟悉的早年劃分上只角的小路上。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有這個稱謂了,因為上海已經(jīng)海納百川了。精致的小馬路更見國慶的歡快氣氛和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紅光。祝?祖國75周年華誕,祝?大家夕陽紅健康平安??????</p><p class="ql-block"> 謝大家的分享!</p><p class="ql-block"> 2024.9.2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