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旅藏日記二</p><p class="ql-block"> 記得那年參加岳陽縣首屆教師歌手大賽,抽到的問答題是什么叫陽關(guān)三疊。我知道陽關(guān)三疊是根據(jù)唐代詩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譜寫的一首琴歌,叫“三疊”是因為同一個曲調(diào)要反復(fù)疊唱三次,但在答題的時候,卻怎么也組織不好語言,答題的分數(shù)自然不高,由是,“陽關(guān)”這個地名便在腦海陌生卻深刻著。車至鄭州后,轉(zhuǎn)頭西行,過西安直奔陽關(guān)了。沒有朝雨,渭南的天空在烈日下有些混濁,我的季節(jié)與王維的季節(jié)不同。車廂里有一個前往西藏的團隊,晚上三點多在鄭州上的車,所有人精神特好,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聊天,基本講的是方言,嘰嘰咕咕的聽不真切,自然也聽不懂。早餐時分,對坐一個七歲光景的小姑娘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小姑娘挺活潑的,不懼生。她邊吃泡面邊問我,叔叔,你不餓嗎?我說,我吃過了。也是吃泡面嗎?我說是的。小姑娘笑了笑接著說,她在拉薩讀書。我問她是不是拉薩人,她說不是,是河南人。我不便細問,畢竟才認識不到一個小時,可小家伙才不管認識多久,吃完面便要和我做游戲,儼然老熟人樣。先是和我玩詞語接龍,一會后又玩石頭剪刀布,還不過癮,硬要把她媽媽拉進來玩三人游戲。她媽媽有點推搡,我也略顯尷尬。便覺得,大人的世界就是不如小孩子的世界純凈。無端的拒絕小孩子美好的請求我覺得是殘忍的,乃至是不道德的,我們靦腆、也很勉強的玩了一局游戲。小姑娘的媽媽是個明白人,為了不讓我難為情,把手機給了小姑娘,應(yīng)許她玩半個小時游戲。手機的魅力是當今公認的,小姑娘拿了手機,便兀自玩起了游戲。</p><p class="ql-block"> 陽關(guān)愈來愈近,我是去游覽的,而一路有這樣一位天使般的小孩陪伴著,自然就沒有“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的感覺,更別說是離愁與失落了。陽關(guān),一樣的地域,讓人滋生出不一樣的情感,當然主要的是時移世易,還有我與王維之間相距的十萬八千里。</p><p class="ql-block"> 西出陽關(guān),生人如故!</p><p class="ql-block"> 7.3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