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演講圖片</p> <h3><div>這是2006年09月22日余秋雨到南大演講時的錄音整理,那時我還在南大校報工作,時過境遷,許多情況已今非昔比,但現(xiàn)在翻閱這篇錄音整理,依舊覺得受啟發(fā)、有收獲,在此分享。</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余秋雨:人文精神與藝術創(chuàng)造</b></div><br> 南大給我留下過十分好的印象,十幾年前,當時的副校長的董健教授約我來擔任中文系博士生論文答辯委員會的主任,來校作過演講。<br> 人文精神到底是什么?在這樣一個大學,我們經(jīng)常討論人文精神,但人文精神到底是什么?還是抓不住。不久前我在北京一個高層論壇上,談到中國對外的傳播,盡管每個人都在講中國文化,但中國文化到底是什么,大家不很清楚,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有了學分,以為學了某一個專業(yè),懂一點文化史知識,就以為是人文精神,這是中國一個普遍的問題。這個普遍的問題造成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外國人認為,中國經(jīng)濟上很快,但在人文精神上比較難以溝通,古代文化有一點人文精神的影子,但現(xiàn)在抓不住了。這是一個大問題。我們應該從各種各樣的迷魂陣里面解脫出來,從專業(yè)的迷魂陣、知識的迷魂陣、名校的迷魂陣中解脫出來。我們來直接面對我們所期待的人文精神是什么。<br> 前不久我收到過一個美國的富人的來信,他叫貝林,他說我在做全世界的慈善事業(yè),你能不能做我的中國顧問。我后來就注意了解他,他曾是一個窮孩子,成為今天這個樣子,經(jīng)歷了三個階段:一是求多,錢要多,地要多,房子要多,總之,一切都要多,這目標我很快就達到了;二是求好,房子要好,游艇要最好,一切都要世界頂級的,是名牌,這些也很快就實現(xiàn)了;三是求異,追求不一樣,別人要名牌,他要獨一無二的東西,他很快也做到了,飛機是獨一無二的。實現(xiàn)三個目標以后,他說,我進入了人生最無聊的階段,是一種極度富裕的無聊。我經(jīng)常遇到別人對我的笑臉,我不知道這些笑,是對我個人的,還是對我的金錢的。大多是對我的金錢的,那么我活著干什么,他無聊得想自殺。北歐是自殺率最高的地區(qū)之一,這并不是因為他們活不下去,而且因為他們極度的無聊。貝林說,是一個越南的小女孩救了我。小女孩只有六歲,是個殘疾人。她在我獨一無二的飛機的后面,由于后面比較空,我就推給她一把輪椅,她臉上出現(xiàn)非常美麗的光彩,我突然感覺到,我的無聊有可能擺脫。到津巴布韋后,他看到一個青年背著一個殘疾的婦女,經(jīng)過兩天兩夜的旅程,來到他的面前,貝林問,她是你的母親嗎?不是;她是你的親戚嗎?也不是;她是你的鄰居嗎?也不是。這位青年說,我不認識她,因為她沒有輪椅坐,我就背了她,背來后,他就走了。看到這個男青年的背影,他突然很感動,他說,我以為做慈善只有有錢以后才能做,看這男青年的背影,我才知道,我錯了,這位青年沒有錢,但他輕而易舉地做了易件大善事。貝林說,我把梯子放錯了墻,當我爬到頂,才知道自己把梯子放錯了地方。<br> 人文精神是對素昧平生的他人的關愛。此后,貝林盡自己所有的努力做各種各樣的善事。那次貝林來到北京,請我去演講,就那次他給北京慈善總會給了4000萬美金的古生物化石,他希望北京的孩子,不離開北京,就能看到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貝林這種做法的人文精神,化為我演講的內(nèi)容。他是擁有一排專職駕駛員和服務員的大富豪。但你觀察他站在那兒拿出世界地圖,全身心的考慮在世界的哪個角落可以貢獻他的力量,盡可能滿足他人的利益。這時能突然從他身上感到世界的可愛和人的可愛。這位大富豪在他人生六十歲以后,找到了人文精神的一條“纜繩”,反而又變快樂了。從不快樂到快樂的這個歷程,能使在座的多少人重新思考人生的價值?有時你們努力企盼成功,當它到來時,你們會思考其最大價值在何處嗎?那將是職位?學位?薪水?你們年輕的智慧的大腦,在達到外在成功時,是否想過你們的真如何處置?善如何處置?對他人的關心如何處置?這是一個大問題。<br> 所以,重新確定人文精神是必要的。<br> 現(xiàn)在我就對人文精神作個簡單的解釋:它是一種以人性、人道、人權為核心的對他人的關愛和對時空的關注;并且把這種關愛和關注都變成一種文化。<br> 在座各位南大的學生,從某種意義上,比起同齡人已算取得巨大的成功。但這成功非常有限。我去年在哈佛大學演講,那里好多博士??繋糜螆F來維持生計,而不靠家人從國內(nèi)寄錢謀生,這正是他們的可愛之處。應知成功非我們所想象,一個人的成功將會多么有限。在座的各位有沒有可能具備如此可愛的人文精神?大家能否感到你的溫暖,能否見到你就高興,能否看到你的名字就露出會心的表情?這就是所謂價值的問題。我們不能把所立足的校園或崗位,變?yōu)槌晒Φ母偁巿觥,F(xiàn)在關于“成功”的話題太多,書店里充斥成功學的書,人文精神與其大異其趣。他應指超越成功,超越失敗以及對周圍人的關愛,尤其是對不成功人士更多的關愛。這才是人文精神最常用、最重要的角色。<br> 我曾擔任六年院長,做過學校的行政工作。每評教授職稱,有限的兩個名額會讓大家明爭暗斗,互相攻訐;結果某位老師盡管評上職稱,從此卻再無法與教研室人融洽相處。下課后只能去傳達室,與一位跟他年齡相仿的老人聊天。這位老人沒什么文化,但大家都記得他,每天早上來學校第一個看到的會是他,下班回家最后一個走的是他。傳達室有個鍋爐,無論教授講師,甚至被打倒的老師到他那里,他都會一樣微笑著請他們坐,請他們喝水。我相信他的這種看似平常的行為,很可能免除了那個年代委屈老師的苦難感??墒悄切幝毞Q的人呢?他們真正成功了嗎?若拿下職稱,無論學生還是家人,還會喜歡他們嗎?這位六十多歲的老人,卻真正得到了大家的喜愛。我成為校長后就對所有這位老人式的人物和老師表示了感謝。他們這種關愛一切人的沒有任何偏見的心,給了我們活下去的一種動力,一股暖流。<br> 歸納起來說,生于一個有這么多人的比較富裕的國度,我們比其他人更需要充滿善與愛的環(huán)境;我們要比其他人更迫切的尋找這種環(huán)境,盡管這種尋找很艱難。但如果因為艱難而放棄尋找,我們長大后,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祖國變成一個并不可愛的環(huán)境?,F(xiàn)在很多城市正在爭取做魅力城市,很多古鎮(zhèn)正在爭取做魅力古鎮(zhèn),而他們?nèi)克龅闹皇秋L景,卻沒想到打造一個城市、古鎮(zhèn)的魅力,很重要的是人文。一個城市居住與否的選擇權,不是因為一座橋,或曾經(jīng)出個什么大師,什么皇帝;重要的是人文氣氛!如今社會一方面無法實現(xiàn)此氛圍,另一方面也不知如何早作打理,我們的環(huán)境將越來越不可愛,這問題多么嚴重!<br> 在座南大的同學,讓我們試試以年輕的生命,燃燒起火焰,讓我們這個國家、民族,由于熱傳遞而變得可愛起來。這個設想將讓每個人成為“溝通明星”的奮斗的戰(zhàn)士。已有很多人在努力實踐這個夢想。<br> 古本江,作為中東石油開發(fā)的倡導者和組織者,在中東石油的開采初期, 古氏占有股票的5%,擁有龐大的財富,所以被稱為5%先生。他晚年無妻無子,開始尋找一個具有人文氣氛的小城以建立古本江基金會,用于葡國的教育和發(fā)展。終于找到里斯本。從而成就里斯本變?yōu)槭澜缥幕劓?zhèn);也成就古本江先生得到全城人的尊敬和愛戴——他生病時,全城人的態(tài)度就是明證。<br> 人文精神是任何文化流浪者的歸宿地;人文氣氛是一切文化可能找到的棲息地。我們應該呼吁人文精神,而不是一味強調(diào)權術和謀略。在座的同學從小被培養(yǎng)如何打敗他人,不斷加強這種論調(diào)的結果就是造成人文精神嚴重稀薄。前不久在鳳凰衛(wèi)視的《秋雨時分》中講到人文精神稀薄及其意義。我有很長時間在北京,從而接觸到北京的出租車司機,他們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司機。也許因為寂寞,他們什么都關注,從國際大事(泰國政變、墨西哥示威、臺灣倒北)到國內(nèi)會議(讓你感覺其剛剛旁聽了中央會議),從歷史到文化。但他們的行為表現(xiàn)卻是另一番景象。遇救護車不讓,見緩慢老人則罵。當我提醒司機在發(fā)達國家,看到老弱病殘車輛要避讓時,他們才意識到并繞行。并非因為司機人壞,這種現(xiàn)象倒反映了中國文化的縮影:各種知識都了解,但社會公德等概念并沒有真正進入腦子。<br> 從學術理論上來分析,這表明人文精神在我國缺少存活的公共空間。我國只有兩大空間:家庭空間與朝廷空間。前者讓我們懂得婦道和孝道;后者使我們明了王道和霸道;而中間的人道,卻沒有空間和時間給予說明;從而更無公共空間。<br> 歷史從來都是如此。一百多年前,魯迅就曾撰文議論過此問題。國人常不明白的是:自己家事與他人何干?正反映他們向來沒有公共空間意識。改革開放初期,一位年輕詩人曾寫到:“小巷狹有敞,我拿著鑰匙,敲打著高高的墻?!备吒叩膲χ谢蚴枪傺没蚴羌彝?,唯一剩下的公共空間只有一條小巷。而小巷狹有敞,使得我可能連任何大門都打不開,連任何鑰匙都找不到。這表明了中國文化的一種重復,一種典故。<br> 我們能否把公共空間拓寬一點?古代縣官出衙,永遠舉兩塊牌子——“肅靜”、“回避”。從古以來中國都不太有公共空間,造成我們對“公”的概念非常模糊。如今我們?nèi)阅苡诼愤吙吹竭@樣的牌子,“為了你的家人,請遵守交通規(guī)則”。這些告示都集中于家庭空間,從來沒將公共空間作為一個獨立、自主的話題討論。以國人的傳統(tǒng)思維方式,公共空間是家庭的延伸。只因他人非我家屬,他方非我家院,我就勿需珍惜而任意可為。公共空間的缺乏,造成人文精神的稀薄。人文精神若沒有承載的空間,則虛講無益。<br> 由此,擴大公共空間并在其中浸染更多人文精神是必要的實踐。<br> 致力于此種行動的人,可稱之為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良性左派。借用康德歌頌法國啟蒙主義時期的一句話來說明此“良知”:“有勇氣在一切公共事務上運用理性!”只有這種勇氣才能使人文精神在現(xiàn)代社會中實現(xiàn)。此句雖好,落實在行動中卻障礙重重。當公共事務需要人們放下臉面,拋頭露臉,深入世俗,甚至與傳統(tǒng)教育發(fā)生沖突時,你能否拿出勇氣,將公共事務堅持到底呢?這個矛盾反映了目前我國推行人文精神隊伍的基本素質(zhì);亦可稱為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理性?,F(xiàn)狀使人惆悵——我們與其不斷地抱怨環(huán)境與社會,不如鼓起勇氣努力推行人文精神。但絕大多數(shù)知識分子習慣躲在自己的書齋中,勢必造成全社會人文精神的淡薄。<br> 曾經(jīng)有女大學生問我“男性的第一魅力是什么”,我回答:“責任感!”當然很多人理解可能就是對家庭、對工作的責任感,但我這個責任感——無論對男女,其范圍都應該更大一點。我曾主張,為了打造這種責任感,每個人不妨做一次干部,并非號召大家當官,只是我的個人體會:為素昧平生的別人的喜怒哀樂負責,將非常難。但這是有勇氣在一切公共事務中對于理性的一種實踐、訓練。<br> </h3> 我曾從事6年行政工作,很多人惋惜:耽誤了寫作、講學;在這個過程中,我改掉了現(xiàn)代知識分子的毛病——完全不顧及社會效果,卻不拒絕社會的體貼,也完全不為家人以外的他人負責。這樣一天天為和自己一點關系都沒有的人操心,6年的訓練后重回講壇,重新寫作,文筆跟別人的不一樣,更負責,更有效,能夠奉獻于公共事務了。很多人文筆漂亮,離開公共空間卻無法建立,而流于空話。真正的美來源于在公共空間中關愛眾生;在公共空間和公共事務當中實現(xiàn)人之為人的全部尊嚴和驕傲。<br> 政府現(xiàn)在也提出以人為本,而非以學歷、知識、財富為本。以人的尊嚴、驕傲、生存狀態(tài)作為一切的出發(fā)點;其中包括 “人道、人權和人性”。在座的各位,這就是我們的使命;我們的生存價值就在其中!老年到來時我們也許仍在忙忙碌碌,意義何在?若將其看作是在發(fā)揮自己的生命能量,一生在玩味這個奉獻的過程,那會有全新的感受。希望在座的各位能體會我的經(jīng)驗與感悟,而不認為我是在講空話。<br> 我們永遠難忘的是靠人文精神滋養(yǎng)產(chǎn)生的崇高的生命,這多么了不起。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生命感受到這一點。北大歷史系有個學生的經(jīng)歷蠻感人,他記得讀書時的錢都靠鄉(xiāng)下親友募捐,因此到北大后決定用自己家教賺來的錢幫助鄉(xiāng)親中沒錢讀書的人。此舉引起北大人的強烈反響,雪球越滾越大。這樣的事情表明同學心中多么渴望歸宿,這就是我們對現(xiàn)代人文精神的樂觀。<br> 人文精神到底與創(chuàng)新有沒有關系?有。人文精神最后的實踐狀態(tài)一定是藝術。人文之間的關系有多種風格,生命是全能的,但我們只能研究某部分,也就是專業(yè)風格,那么我們的想象,原始的沖動都不能實現(xiàn)。專業(yè)風格是生命風格的一部分。風格有很多方式,地方或籍貫也是一種風格。歌德有句話,人類靠他的聰明劃分了好多界限,最后用愛把他們?nèi)客频?;如果還有美的形式的話,那就是藝術。推倒一切界限,建立美的造型的本質(zhì)。每個人都能發(fā)現(xiàn)一個完整的東西的平衡美、造型美、節(jié)奏美。這正反映人高于工具性的存在,人文的存在。一個非常好的專業(yè)人士最值得驕傲的地方或最能實現(xiàn)完美的地方就是藝術。我在中央電臺講到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死亡的歸宿也是藝術。藝術也就是宗教了,或者說兩者有相同的地位。藝術也就是精神的寄托。專業(yè)人接受美的藝術之后,職業(yè)會變的完整可愛。南大把藝術作為所有學生的修課,非常值得慶幸。每個人投身藝術,生命的質(zhì)量就改變了,更會有同情心。人之為人,辨別心靈與外在的關系這都與藝術有關。<br> 然而,對藝術的提高,我國官方缺少重視。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里有“真善美”,但后代帝王與百姓并沒有把美作為事業(yè),這是中國文化的遺憾。歐洲文藝復興中,市民今天如潮般地去看達芬奇的壁畫,明天如潮般的去看米開羅奇的雕塑,這是一種美的狀態(tài)的覺醒。從中可以看到男性美與女性美,乃至人性美。激發(fā)了人的理性,這樣也促使歐洲走向宗教改革,工業(yè)改革,從而開展了啟蒙運動,強調(diào)藝術創(chuàng)新。美在此意義上不是點綴,我引美國總統(tǒng)亞當斯的話來講,我們這一代是馬背上從事政治與軍事;為的是兒女們從事數(shù)學與哲學;而孫子輩從事音樂與舞蹈。因此,藝術有終極的作用。今后,生活會藝術化,專業(yè)有了藝術后,情況就不一樣了,從事專業(yè)也會興高采烈,專業(yè)形象也會變可愛。這是藝術創(chuàng)新的問題,這是過程,是創(chuàng)新的行為。<br> 現(xiàn)在我們國家在這方面有慘痛的經(jīng)歷。在2001年德國的世博會上,在中國館中,中國人不懂中國文化,沒有藝術情懷。在那座舉辦世博會的城里曾進行過民意調(diào)查,問市民最喜歡參觀的是哪座館,中國館位居第二位。那兒是沒有政治偏見的,市民對中國文化的熱情是如此之高。然而,中國館的布局卻很糟糕,我去看了下,里面有一些中國名山的相片,有塑料做的三峽大壩的模型,還有針灸的介紹。整個布局不好看。相比較而言有些國家的展館就更有藝術性,象德國館,進去是掛著許多德國的偉大人物的頭像,但都只有半個,此意在說明,任何偉大都是無法完成的。法國館的主題是法國如何面對二十一世紀,希望接受批評。去年,在日本的世博會,整個中國館最大,然而在展館門口的排隊提醒欄中沒有中國的名字,而其他一些國家都有較長的排隊才能參觀的情況,中國花很多錢卻沒達到預期的效果。象韓國館,她的姿態(tài)很低,其中的展品仿佛可以直接帶回家。而中國館,則呈現(xiàn)出一種驕傲,高貴的形象,豪華不可侵犯。缺少藝術感,那么冷漠,缺少幽默。在某種程度上講,我們不懂藝術,那么非藝術的行為也會做不好。<br> 希望南大的學生能走在高校的前面。若我們能充分地投入藝術,其他的情況會不一樣。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各地干部乃至學生在講話與發(fā)言中,往往是一種朗讀腔,抒情腔,中間加一些形容詞,形成一種語言流。我曾參加過一個軍事博物館的成立儀式,省長,省委書記都有發(fā)言,不過他們的賀詞開頭是一模一樣的。這樣就走入了機械化。缺少激情。也錯過了藝術的核心靈魂。<br> 現(xiàn)在我把今天的講題概括一下,主題是人文精神與藝術創(chuàng)新。人文精神重在我們成功之外,以人性人道人權為核心的對他人的關愛與對時空的觀照,人化的高度就是人文精神。實現(xiàn)她也是有困難的主要原因是共同空間的不存在,使得沒辦法在共同空間里施張精神。人文精神成為了沒有空間的空話。因此要建立一個共同空間,一些知識分子應走在前面。有勇氣在共公事物發(fā)揮作用,走向公共的完整。藝術創(chuàng)新就是在完整意義上實現(xiàn)靈魂的改觀。藝術創(chuàng)新,每個專業(yè)都可以投入,這樣可以提高生命的質(zhì)量,沒有藝術素質(zhì),藝術之外就做不好。我以愛因斯坦的話來結束我的演講,“死亡意味著再也見不到莫扎特”,一位偉大的物理學家把生命寄托在藝術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