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分一過,重慶確實氣溫漸漸降了下去,早晚已經(jīng)沒有爆熱,有時下午時分,屋外的黃葛樹葉也會被微風(fēng)吹起舒展久違的身姿??諝饫锏脑镉舯粵鰶龅那屣L(fēng)吹散,不安分的思緒被秋日耐心地紓解開,走在路上,踏著秋風(fēng),步子不自覺地放緩了。就連這個時節(jié)的果實,也受到了秋的感染。它們不疾不徐地等過整個夏季,避開了最熱鬧的時段,任誰千呼萬喚,絕不肯打亂自己的節(jié)奏,就是要慢慢地,穩(wěn)穩(wěn)地,讓香氣悠長一些,讓滋味雋永一點。</p> <p class="ql-block">我在北京十余年,當(dāng)北方人的喉嚨被略帶涼意的秋風(fēng)吹得干癢,他的第一反應(yīng)不是“該把圍巾找出來戴上”,而是“等下要買幾只雪花梨,晚上煮個梨湯。”梨,是北方秋天的恩物,在老舍先生的記憶里,北京的秋天幾乎是被賣梨的小販喊來的:“唉——一毛錢兒來耶,你就挑一堆我的小白梨兒,皮兒又嫩,水兒又甜,沒有一個蟲眼兒,我的小嫩白梨兒耶!”那叫賣聲越清脆越有腔調(diào),那梨就顯得越清甜誘人。</p> <p class="ql-block">北京有一家專賣小吊梨湯的北京菜餐館,他家的當(dāng)家特色之一就是一個銅壺里的梨湯,就連店名也是“小吊梨湯”,黑匾鎏金字,掛在進(jìn)門口的門楣上。當(dāng)然,梨子可以直接買來就吃,一定要大口大口的,汁水在口腔里痛快地迸發(fā),把五臟六腑都灌溉了個徹底。不過,最適合秋天的吃法,還是煮成梨湯。煮梨湯沒有嚴(yán)苛的規(guī)矩,直接切成塊,與大塊冰糖一同煮即可。要煮到梨子把所有的清甜悉數(shù)交出,煮到湯汁變成溫柔的淡黃色,煮到家里的小孩都按捺不住循著甜香味跑到灶臺底下等著盼著,就說明香氣正好,梨湯差不多煮成了。講究些的,還會在梨湯里放些百合、陳皮、紅棗等等,《紅樓夢》還給了更為經(jīng)典的方子:“極好的秋梨一個,二錢冰糖,一錢陳皮,水三碗,梨熟為度,每日清早吃這么一個梨,一劑不效吃十劑,今日不效明日再吃”,橫豎都是潤肺開胃不傷人的,又祛燥,又好吃,第一個拿梨煮湯的人,該頒個獎給他才好。</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這個季節(jié)到江南之地,可潤澤脾肺的果子便更多了,荸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荸薺,也叫馬蹄,不過說到底,其實也是種“梨”,《瓜蔬疏》記載:“荸薺,方言曰地梨,種淺水,吳中最盛,遠(yuǎn)貨京師,為珍品,色紅嫩而甘者為上?!彼行┫袂锢娴倪h(yuǎn)方親戚,雖血緣不近,但都有種清新可人,一派天真的甜脆,潤人心脾。魯迅偏愛荸薺,連同它的莖草一并也愛得緊,形容其“猶如一支支碧玉簪兒,透著秀麗,嫻靜,婉轉(zhuǎn)。”江南雅致人家,還會在院子里的荷花缸中種植幾株荸薺,碧玉的桿與蓮葉荷花互相掩映著,頗具雅趣。和荸薺前后腳應(yīng)市的,還有菱角和雞頭米,水里滋養(yǎng)出來的果實個個雪白玲瓏,含著一股水汽兒,是天然的珍珠白玉。嶺南人家中秋夜擺供案,敬月亮,那白靈靈的果子們盛在瓷碗里,映著月光,仿佛它們不是人間長的吃食了,而是月亮娘娘掉的淚珠兒,透著但愿人長久的憐愛,訴出千里共嬋娟的成全?;蛟S,秋天原本就是月光釀成的呢?你看,那些沁潤心脾的果子們,個個都藏著月白色的心。</p> <p class="ql-block">不過,若是把秋天全然視作柔弱無骨的,就稍有些武斷了。秋,是有脾性,有風(fēng)骨的。不然,那枝頭長紅的柿子,為何飽含著一股澀意,偏偏要人摘下來再費些功夫,抑或再等上許久,才肯放下戒備,把鋪天蓋地的澀意換成一汪紅蜜?柿子的澀,幾乎是叫人試過就會“留下陰影”的,只是堪堪入嘴,不需細(xì)嚼,那澀便鋪滿整個口腔,邊邊角角也不予放過,難受得緊。除非誰家有一手“漤(lan)柿子”的絕活,肯花功夫把硬柿子在短時間內(nèi)催熟,才有可能吃上一口不澀的脆柿子。于是,小時候的我,對柿子是又愛又恨的,愛它的甜,又恨它為什么非要澀那么久。柿子的“澀”,總叫人聯(lián)想到青澀、艱澀、晦澀......無論哪種,似乎都是一種“尚未完全”的狀態(tài),不夠完滿,不夠徹底,不夠通達(dá),就是“澀”。直到后來,在隨意翻書的時候看到,在日文中,“澀”已經(jīng)有了別開生面的解答,它可以是一種原生的象征,可以是一種恰好的“雅”。澀是成熟前必經(jīng)的狀態(tài),更具有生命力,比起“軟柿子”的“甜俗”,青澀的柿子更有風(fēng)骨可言。了解柿子,也是這樣一點一點,褪去澀意的過程。懂了柿子的“澀”,就能懂那種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甜”,如果沒有起初時的澀,那么之后的甜,就甜的太單調(diào),太無聊了。</p> <p class="ql-block">常常與“澀”并肩而立的,還有“苦”。秋日的清苦,藏在一只飽滿的蓮蓬里,用整整一個夏季的雨露與風(fēng)聲,醞釀出一口百轉(zhuǎn)千回的滋味來?,F(xiàn)在還記得,初中班主任鄒佳梅老師叫我們必須背誦的稼軒詩,對那句“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印象很深,總覺得蓮子心那苦味,小孩子怎么會喜歡呢?后來心想,或許詩里吃的蓮蓬是夏日的蓮蓬,很嫩,蓮子心幾乎沒有太多存在感。要到了秋,蓮子的滋味才飽滿起來。但無論是夏季的嫩蓮子,還是秋天成熟的蓮子,總之,正如詩中所寫的那般,剝蓮子是件需要閑心雅興的事,不可急躁,只能一顆一顆來。而且,蓮子的味道也并非那種誘得人大快朵頤的酸甜,而是淡淡的清苦,清脆的果肉咽下肚,蓮子的清香留在口中,還可以咂摸許久。</p> <p class="ql-block">小時候吃不得苦菜,總覺舌頭接受不了這些苦菜。人到中年確能“享受”這些苦的滋味。尤其新鮮蓮子的清苦,苦得婉轉(zhuǎn)清心。用這蓮子去熬白米粥,慢慢地熬,熬成袁牧說的“水米融洽,柔膩如一”的模樣,不要放糖,只細(xì)細(xì)地去嘗這白粥的味道,在極淡然的苦中,細(xì)嗅蓮子的清香。曾在書里看到這樣一句,“荷花,盛開以后叫芙蕖,果實叫蓮,蓮蓬殼叫蓮房,蓮子叫菂,菂中的一點青心叫薏……古人總有閑心,能耐心地把語言一層層地剝下去,直到讓我看到語言的核?!币粚訉觿兿氯サ模乔镆獾陌俎D(zhuǎn)千回,露出來的,是秋的風(fēng)骨,是一點點苦澀的倔強(qiáng)。</p> <p class="ql-block">但秋仍是體貼的。尤其,當(dāng)秋意漸漸深了,這體貼就更為明顯。就像蓮蓬,即使滋味百轉(zhuǎn)千回,但仍是袒露在水面之上的,而秋的體貼,往往要更深一些,深入水底,埋在泥塘深處,要仔仔細(xì)細(xì)地挖,才能把粉粉糯糯的藕挖出來。有句話說,湖北最好吃的熱干面和鹵鴨脖在街巷里,最好的藕湯在家里。家里的藕湯是“煨”出來的,切成塊的藕與焯過水的排骨放進(jìn)陶罐里,扔一把小蔥,一塊姜,小火一咕嘟,就算“煨”上了。與“煲”相比,它更淳樸,更簡潔,與“燉”相比,它又多了份不急不緩的細(xì)膩。這是屬于家的體貼。藕自然還有更雅致的表達(dá)方式,而且細(xì)說起來,也是需要些經(jīng)驗手感,才可以拿捏住的——沒錯,就是沖藕粉。</p> <p class="ql-block">沖得好的藕粉都是相似的,沖不好的藕粉則各有各的“敗相”。我打小就吃過母親大老遠(yuǎn)不知從哪里弄來的藕粉,自己也學(xué)著沖。李碧華在《青蛇》里寫男人不懂風(fēng)情,說“他簡直便是叫杭州蒙羞的一碗不及格的桂花糖藕粉——糖太少、水太少,稅稅稠稠,結(jié)成一團(tuán),半點也不晶瑩通透?!钡矝_過藕粉的人,一看到這兒便懂了,這是說男人呆氣,不懂體貼人呢!一碗沖好的藕粉,都是經(jīng)過了“欲揚先抑”的一番表演的。你得先用幾小勺溫水把顆粒化開,然后澆一瓢沸水進(jìn)去,另外一只手不斷地攪著,幾乎在剎那間,藕粉的質(zhì)地就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它晶瑩剔透,又帶著朦朧的細(xì)膩感,粉粉嫩嫩,如膠似玉,在氣溫驟降的秋夜,一碗溫?zé)崆逄鸬呐悍?,是最恰到好處的體貼。</p> <p class="ql-block">柔軟,甜糯,都是最撫人心的,不過,對南京人來說,這碗軟糯貼心的糖水,還可以更豐富。在金陵城的甜蜜往事里,街上挑著擔(dān)子叫賣糖芋苗的小販得有姓名。那鍋里熱騰騰的糖芋苗,就是以玄武湖的藕粉做底,紅糖做媒,把芋頭煮得酥軟,把甜湯煮得粘稠,最后撒一把桂花,把靈魂點亮,在路邊要一碗糖芋苗,趁熱舀一勺送進(jìn)嘴里,軟糯的甜蜜頓時把寒意化解了。糖芋苗有桂花才算完整,但若是吃栗子,有沒有桂花都可以。徐志摩每年秋日賞桂,必來一碗桂花煮栗子,與糖芋苗的樣貌并不差太多。而那個年代講究些的甜品店,已經(jīng)學(xué)著在秋季用栗子做甜品,尚好的栗子壓成泥,與奶油、砂糖混合,裝進(jìn)裱花袋里擠出花樣,就成了張愛玲心心念念的栗子粉蛋糕。當(dāng)然,沒有哪種方式比買一袋剛炒好的板栗拿回家吃更愜意。書里總會描寫那樣的情節(jié):男子傾心于女子,于是買一袋板栗揣進(jìn)懷里,給女子送到家里去。兩個人坐在沙發(fā)上慢慢地剝著栗子,急不得,慌不得,除了聊天,兩雙手也做不了別的事,兩人的心意,便隨著香甜軟糯的栗子傳達(dá)到心里去了。</p> <p class="ql-block">細(xì)細(xì)想來,秋日的風(fēng)物,大多如秋一般,總是很“雅”的。那種雅,絕非遺世獨立,也不是孤芳自賞,而是一種“恰好”,清甜得恰好,才可潤心脾,苦澀得恰好,才可有余味,軟糯得恰好,才可撫人心。曾在一期《十三邀》里聽徐浩峰說過一句話,他說“所謂雅,就是心里有別人”,這是很四兩撥千斤的一句話,簡簡單單,卻把“雅”中所具有的風(fēng)度和氣質(zhì)都表達(dá)出來了?!靶睦镉袆e人”,是顧念,是惦記,是照拂,是體貼,是保存一點空間,是留一點肺腑之言。是如秋日這般,與人清清淡淡,溫溫柔柔地相處。如此,便是雅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