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地處福建省和江西省的交界處,屬于典型的丹霞地貌。武夷山脈總面積達(dá)1000平方公里,是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chǎn)地、世界生物圈保護(hù)區(qū)。 武夷山主體是由白堊紀(jì)晚期紅色砂礫巖形成的丹霞地貌,地質(zhì)主要是震旦系的變質(zhì)巖系,中生代的火山巖、花崗巖和碎屑巖。 武夷山是聞名世界的旅游勝地,山水風(fēng)光旖旎、如詩如畫,森林覆蓋率高,山間飛禽走獸、野雞游魚隨處可見。武夷山已開發(fā)的核心景區(qū)有<b>天游峰-九曲溪-武夷宮</b>、<b>虎嘯巖-一線天</b>、<b>大紅袍</b>、<b>水簾洞</b>四大精華區(qū)域。 人文方面,秦漢以來的寺廟、道觀林立,現(xiàn)存摩崖石刻450多處,歷史上留有朱熹、辛棄疾、陸游、李商隱、徐霞客、薩鎮(zhèn)冰等名人足跡。 武夷山四季分明,氣候溫潤,雨量充分。在巖壑之間少許巖泥中生長出來的武夷山巖茶,生命力頑強(qiáng),也成就了武夷山巖茶的獨(dú)特韻味,是武夷巖茶中大名鼎鼎的“大紅袍”6棵母樹所在地。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九曲溪竹筏漂流?</font></b></h3> 依依惜別美麗的平潭島,我們來到武夷山。大自然賜予了武夷山獨(dú)特和優(yōu)越的自然環(huán)境,天游峰、玉女峰等都留下了美好的傳說;九曲溪如一條蜿蜒曲折的玉帶,穿越在群山峻嶺之間,流淌著詩情畫意。 因為伙伴們又雙叒叕來武夷山故地重游,我們選擇了比較有代表性的九曲溪漂流和一線天、大紅袍景區(qū)。 武夷山素有“碧水丹山秀甲東南”的美譽(yù)。這里有秀拔奇?zhèn)?、幽邃迷人、千姿百態(tài)的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巖;這里還有眾多的清泉、飛瀑、山澗、溪流,給武夷山注入了生機(jī)和靈氣。 九曲溪全長12.8千米,河流貫穿武夷山36峰99巖,有三彎九曲之勝,故被人稱之為九曲溪。九曲溪蜿蜒自如,從西向東,全程漂流約90分鐘,從九曲順流直下到一曲。 一路都是奇觀,有摩崖石刻、戰(zhàn)國懸棺、明清古橋,以及形態(tài)各異的石頭。 泰坦尼克號 溪水清澈見底,穿行于群山之間。我們乘坐竹筏順流而下,領(lǐng)略“曲曲山回轉(zhuǎn),峰峰水抱流”的意境。 天游峰海拔400多米,一條山脊東接仙游巖,西連仙掌峰,削崖聳起,壁立萬仞,高聳群峰腳下即為九曲溪。明代徐霞客稱贊它“不臨溪而能盡九溪之勝,此峰固應(yīng)第一也?!?lt;br> 很多朋友習(xí)慣了在景區(qū)爬山都是直接坐纜車登頂,可是到了武夷山才知道沒有纜車可坐。因為景區(qū)的山都不高,第一峰天游峰才800多個臺階,一路上風(fēng)景獨(dú)特,穿過云窩、隱屏峰等景點(diǎn),移步換景,風(fēng)光怡人。 虎嘯巖上有個佛教寺廟天成禪院香火鼎盛,是信徒的朝圣地。 懸崖絕壁上遺留著距今 3000 多年的架壑船館和“虹橋板”等。 且不說一路勝景,單就歷代文人題寫的摩崖石刻就有上百處,古人贊它“真山水”,譽(yù)它“第一山”。 激流時浪花拍打竹筏,平靜時水底的石頭和魚清晰可見,在清風(fēng)拂面、溪水潺潺中,感受自然天成的山水畫卷。 九曲溪盤環(huán)山中,山峰千姿百態(tài),大王峰就是武夷山的代表性景點(diǎn)之一,山勢雄偉,登頂遠(yuǎn)眺群山盡收眼底。 而玉女峰則以形似少女而得名,婉約動人。 兩岸林立的奇峰天然有序地排列,每一座山峰都是由整塊的獨(dú)石構(gòu)成,體型龐大,形態(tài)各異。 <p class="ql-block">沿途怪石嶙峋,急流險灘遍布,飛瀑流泉高掛,溪水清澈見底,魚石相映成趣。因為兩岸居住人口少,水質(zhì)基本沒有受到污染,目前該地區(qū)水質(zhì)達(dá)國家地面水一類標(biāo)準(zhǔn)。</p> 泛舟溪上,聽著筏工的歌謠與故事。九曲的溪水落差不是很大,溪面平緩似池,竹筏隨之珊珊而行。<br> 我們在溪水的清澈中領(lǐng)略大自然的清靈純潔,在溪旁的風(fēng)光中體驗大自然的神奇妙曼。慢慢欣賞兩岸山水風(fēng)景、神秘的古代文化,感受到人在畫中游的舒適與愜意。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母樹大紅袍景區(qū)?</font></b></h3> 武夷山四季分明,溫和濕潤,天然滋潤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特別適合茶葉的生長,在武夷山巖茶眾多品種中,最出名、也是被外人熟知的還得數(shù)大紅袍。武夷山大紅袍被稱為茶中之王,是這里最富盛名的茶。 武夷山天心巖有個九龍窠,這是一條長約三公里的峽谷,峽谷兩邊矗立著九座山峰,在第五座山峰的半山腰生長著最古老的茶樹。 在陡峭的崖壁上,長著四叢六株大紅袍茶樹,被稱為“大紅袍母樹”,已有360多年的樹齡。上個世紀(jì)八十年代,無性繁殖(插枝栽培)大紅袍茶樹獲得成功,并大面積推廣種植。出于對樹種的保護(hù),2006年母樹大紅袍茶樹停止采摘,采取措施加以保護(hù),并為這六棵母樹投保一億人民幣。 <div><b>母樹大紅袍的傳說:</b>相傳古代有一書生進(jìn)京趕考,路過武夷山病倒,被附近天心寺和尚用茶葉做藥治愈。書生進(jìn)京趕考高中狀元,為表感恩,書生回到武夷山將御賜的狀元紅袍披在茶樹上,因此得名"大紅袍"。因"大紅袍"有"感恩"、"祈福"之意,形成了武夷山喊茶、祭茶、敬茶、奉茶的習(xí)俗。<br></div> 六顆母樹每年最高產(chǎn)量不足500克,屬于稀缺精品御茶。曾有1972年毛澤東贈送尼克松四兩母樹大紅袍,等于送出中國“半壁江山”的故事。母樹大紅袍最后一次采摘茶葉20克,正式由武夷山市政府贈送給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 當(dāng)我們看見大紅袍母樹的時候,或許會有點(diǎn)失望,長在半山腰的母樹像一堆雜草,真的特別不起眼,但是卻價值不菲。2005年第七屆中國武夷山大紅袍茶文化節(jié)上的拍賣會上,20克大紅袍母樹茶拍出了20萬8千元人民幣的天價。 現(xiàn)在武夷山栽種的茶樹品種繁多,非常著名的有大紅袍、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四大名樅,其他還有肉桂、水仙、小紅袍等,“香不過肉桂,醇不過水仙,韻不過大紅袍”。 沿著進(jìn)山的小路一路前行,兩旁的茶樹綠意盎然,一片蔥蘢,得天獨(dú)厚的地理環(huán)境,讓這里的茶品質(zhì)遠(yuǎn)遠(yuǎn)高于其他地方。 日照短,多反射光,晝夜溫差大,巖頂終年有細(xì)泉浸潤流滴。這種特殊的自然環(huán)境,才讓大紅袍的品質(zhì)一直優(yōu)良。 巨大巖石上的大片石刻,都是古代文人墨客和皇帝為武夷山巖茶書寫的“表揚(yáng)信”。其中有3個字很難認(rèn),“晚甘侯”,據(jù)說是蘇東坡很喜歡喝武夷山的茶,是入喉回甘的尊貴王侯。 六棵大紅袍母樹被重視的程度與價值,不亞于安徽黃山的迎客松。作為武夷山景區(qū)的名片,每天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來觀賞,只為一睹這傳說中的天價茶樹。 山路曲折,山里的溫度也比外面要低很多,走在山里很涼爽。 在大紅袍母樹的對面就有一個茶坊,和伙伴們在此小坐 ,面對這自然清新的武夷山,喝上一杯正宗的大紅袍,亦是人生一大樂事。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一線天景區(qū)?</font></b></h3> 一線天位于九曲溪中的二曲溪南面一個幽邃的峽谷里。該處有一座巨巖,宛若城廓,名甫靈巖。巖石傾斜而出,覆蓋三個毗鄰的山洞,其頂有裂隙100余丈,寬不及1米。探身洞中,仰觀崖頂裂隙,可見天光一線奇景,此即“一線天”。 一線天是一道巨大的山巖裂縫,右邊是伏羲洞,中間為風(fēng)洞,左為靈巖洞。伏羲洞是七十二名洞中最神奇的,武夷山民將巖頂縫隙看作伏羲八卦之首乾卦,洞因此得名。關(guān)于洞的傳說也頗多,例如是桃花女用繡花針劃開的、伏羲大神用斧頭劈開的等等。 進(jìn)洞后會為二條路, 向左靈巖洞,路雖滑但不難走,向右伏羲洞難走一些。伏羲洞長178米,最高49米,最寬處1米,最窄處僅30厘米,側(cè)身勉強(qiáng)穿過,胖人可走不過。 進(jìn)入伏羲洞后,越往前走就漸漸變得時明時暗,臺階坑洼不平,上面有積水,巖壁上長滿青苔。 前行漸漸不見天日,狹道黑漆漆的,伸手不見五指,大家慢慢前行。 慢慢洞內(nèi)舉頭望天光一線,但腳下濕滑,只能手扶巖壁探步攀爬。<br> <div>一道長長的裂縫隙透著光亮,引著眾人小心前行,越往前走越明,約莫七、八分鐘人們走出了一線天的隙口,終見天日,眾人都舒緩了一口氣。<br></div> 蹭到巖壁的衣服肯定會濕,雖然距離不長但無法回頭,出洞時重見天日的感覺會很爽。 終于爬到巖頂,順著巖壁上鑿出的棧道回到風(fēng)洞入口。這里有罕見的白蝙蝠,洞邊有竹中奇珍四方竹。 從靈巖向南行約百余米,可見一座壁立如屏的石巖,巖壁石洞較多,似高樓窗戶,相傳這就是所謂的神仙樓閣,故此巖名為樓閣巖。 巖壁上有洞穴一百零八個,自然錯落,儼然有度。巖壁上有“天心明月”四字為朱熹所書,鐫于樓閣巖。 武夷山,這座鑲嵌在中國東南部的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瑰寶,以其獨(dú)特的山水風(fēng)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完美詮釋了“洞天福地,神秘山谷”之美譽(yù)。步入這片仙境,每一眼都飽覽自然的絕妙。<br> “武夷山,十年如一日地守護(hù)著它的寧靜與美好,但每一次的遇見,都是全新的體驗?!边@是我們的心聲?!拔遗c你相約在每一個清晨與黃昏,感受你的變化,體驗?zāi)愕镊攘?。在這里,我找到了旅行的意義,也找到了生命的意義?!边@是每一位在武夷山留下足跡的旅行者內(nèi)心深處的獨(dú)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