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離開赤水河向西,進(jìn)入彝族區(qū),便有百里杜鵑花,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應(yīng)是蜀冤啼不盡,更憑顏色訴西風(fēng)。”這是唐 · 吳融的《送杜鵑花 》,聽起來味道有些低沉,然,那紅色的熱烈,卻使人流連忘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駐足屈身,細(xì)聽花語,卻是它們在交流花色成長歷程,沒有指責(zé),沒有批評,多是分享如何鮮艷,如何茁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蜀國曾聞子規(guī)鳥,宣城還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边@是唐李白的句子。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每一顆杜鵑,都是一個鮮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一輩人告訴我,古時蜀帝杜宇,死后仍舍不得離開他的子民,其靈魂便化作一種鳥,名叫“杜鵑鳥”,常叫著“不如歸!不如歸!”直叫得口吐鮮血,血滴在一種樹上,便開出血紅色的花,后人為紀(jì)念杜宇便稱此花為“杜鵑花”。 這是一個深沉的故事,人與人之間,父與子之間,臣與民之間,都在演繹著情感的故事,情感才是真正的生產(chǎn)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突然想到電視劇《人世間》的作者梁曉聲說過的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 根植于內(nèi)心的修養(yǎng),無需提醒的自覺 ,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我的眼前是花的教養(yǎng),我的靈魂深處,便是人的教養(yǎng),人的學(xué)問,人的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