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年5月4日,開啟了重慶湖北湖南一市兩省之旅。走過了山山水水,雖舟車勞頓,但對得起這美景。</p><p class="ql-block">山城重慶,上世紀八十年代,行政規(guī)劃榮升全國第四直轄市。之前屈居成都之后,頗有“一山不容二虎”的味道。奔著美景美食來到重慶,按圖索驥,游覽名勝,乘興而來盡興而歸,不負花出去的人民幣。</p> <p class="ql-block">嘉陵江上的碼頭。</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旅游景區(qū)位于重慶市大足區(qū)境內,是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xù)有開鑿,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是大足區(qū)境內摩崖造像的總稱,始鑿于初唐(公元7世紀中葉),歷經晚唐、五代、北宋、興盛于南宋,延續(xù)至明、清,石刻題材以佛教為主,現(xiàn)造像5萬余尊,以寶頂山、北山、石篆山、南山、石門山摩崖造像(簡稱“五山”造像)等為代表。是公元9至13世紀中國石窟藝術史上最為壯麗輝煌的代表作,是釋(佛教)、道(道教)、儒(儒家)“三教”和諧共處和空前的石窟藝術生活化的實物例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就是在這幢樓對面,一位重慶的志愿者給我們指了一條路:乘對面商場的電梯下去就到了朝天門碼頭。這路,也許是只有深諳此地大街小巷奧秘的當地人知道。讓我們領略了這座城市的魔幻交通。笑臉張嘴勤問路,是少走冤枉路的最佳方法啊。</p> <p class="ql-block">朝天門碼頭。在右側遠方,嘉陵江入長江處。</p> <p class="ql-block">過江索道。</p> <p class="ql-block">重慶街景。</p> <p class="ql-block">重慶輕軌進樓房。</p><p class="ql-block">輕軌乎?地鐵乎?</p> <p class="ql-block">武隆天坑。</p> <p class="ql-block">當地苗族導游和游客們互動。跳起來。</p> <p class="ql-block">白鶴梁,一個看景不如聽景的地方。白鶴梁水下博物館的電動扶梯全長91米,垂直高度40米,是連接岸邊陳列館和水下原址區(qū)的唯一通道。烏江在這里匯入長江??匆埠寐犚擦T,我來過了。</p><p class="ql-block"> 白鶴梁簡介</p><p class="ql-block">“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白鶴梁位于重慶涪陵城北長江中,這道天然石梁全長1600米,平均寬度15米 因早年常有白鶴群集而得名。梁上石刻始于唐廣德元年(公元763年)以前,現(xiàn)存題刻165段(石魚18尾,觀音2尊、白鶴1只),凡三萬余字,主要分布在220米的中段石梁。</p><p class="ql-block">白鶴梁題刻記載了自唐迄今1200年間72個年份的枯水水位,具有極其重要的水文科學價值。古人以石魚為水標,以魚眼作為測量水位的標準,這與現(xiàn)代水文站設立“水尺零的原理相同。題刻集歷代名家文學、書法之大成,素有“水下碑林”運譽。1988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7年列人《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C</p><p class="ql-block">在舉世矚目的三峽文物保護中,白鶴梁是最重要的保護項目 為此先后提出了七個保護方案。2003年至2009年,國家采用了“無壓容器”方案對題刻進行原址水下保護。工程歷時7年,耗資2.1億最終建成了世界首座水下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烏江入長江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勞而無功的?工程。</p><p class="ql-block">部分解密的816核工程,始建于上世紀1966年、停建于1984年,耗時18年、60000人、人民幣1300億,占當年每年JDP2%未完成的工程。</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重慶,抗日戰(zhàn)爭中的陪都。當年援華飛虎隊陳烈館。</p> <p class="ql-block">湖廣會館。</p> <p class="ql-block">豐都鬼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