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向原作者致謝!</p> <p class="ql-block"> 民國的盧前和黃自曾共同創(chuàng)作過一首歌曲:“記得當(dāng)年年紀(jì)小,我愛談天你愛笑......”每次聽到它,我的思緒都會穿越一個甲子,回到我的童年。</p> <p class="ql-block"> “50后”的童年沒有電腦和游戲機(jī),卻有著數(shù)不清的玩伴——發(fā)小、鄰居、同學(xué)和兄弟姐妹。玩具大都是自己動手制作,模樣粗糙樸拙,卻玩得花樣百出、不亦樂乎。</p><p class="ql-block"> 把廢車胎剪開,做成彈弓打鳥;用舊作業(yè)本疊成“飛鏢”,在小院里漫天飛舞;撿破木頭削成陀螺,抽得滿地亂轉(zhuǎn);挎上自制的木頭槍,假扮紅軍、白軍到公園里攻山頭;套上破輪胎當(dāng)游泳圈,到水庫和游泳池學(xué)游泳。</p><p class="ql-block"> 男孩子推鐵環(huán)、打陀螺、掏鳥窩、做彈弓,技術(shù)好的打知了,準(zhǔn)頭差的打麻雀。調(diào)皮鬼們斗雞跳馬、爬樹上房、捅馬蜂窩、砸玻璃窗、拔氣門芯。</p> <p class="ql-block"> 女孩兒中也有許多“瘋丫頭”,她們除了和男孩兒一起捉迷藏、跳房子、踢瓦茬,也有屬于自己的游戲:跳皮筋,抓“豬拐”、“羊拐”;拿破竹片刻成梭子,織小網(wǎng)兜;把廢鐵絲彎成鉤針,勾各種各樣的花邊;買一分錢三根的“花電絲”,親手編出栩栩如生的金魚和蝴蝶,吊在房門鑰匙上;用銅錢兒和碎布縫好底座,耐心等著鄰家的奶奶殺雞拔毛,就為了做一個漂亮的“雞毛毽兒”,吸引全院兒的小朋友踢出各種花樣;把勞保手套拆成棉線,織網(wǎng)兜或線衣線褲。</p> <p class="ql-block"> 我們經(jīng)常放棄午睡,偷偷溜進(jìn)工廠,站在機(jī)器的包裝箱上,踮起腳尖,挨個摸索葡萄架下剛剛泛紅的果實,盡管酸得呲牙咧嘴,依然像饞貓似的樂不可支。</p><p class="ql-block"> 那時候的城市還沒開始擴(kuò)張,小院后面那片廣袤的田野,就是我們?nèi)鰵g的小天地。每當(dāng)寫完作業(yè)或寒暑假,孩子們就會懷著對大自然的好奇與憧憬,去那里看麥子怎樣抽穗,玉米何時結(jié)棒,豆莢如何落地,野花怎樣盛開。</p><p class="ql-block"> 我和閨蜜還會坐在農(nóng)田邊的大樹杈上,頭戴自己編的“柳條帽”,學(xué)著解放軍站崗放哨。也會用高粱或者玉米秸桿做個“小眼鏡”,架在鼻梁上,手里拿著根小棍指指點點,充當(dāng)滿腹經(jīng)綸的“大學(xué)教授”。或者在鄉(xiāng)間草地扣一串螞蚱,用“狗尾巴草”穿著回家,讓家里養(yǎng)的小雞改善生活。有時掰來尚未成熟的玉米或麥穗,點火燒烤,聞著香味垂涎欲滴,不等燒熟就開始狼吞虎咽。</p><p class="ql-block"> 為了學(xué)會騎自行車,孩子們時常把自己摔得鼻青臉腫,傷痕累累。雖然夠不著腳蹬,但仍然套著腿,騎車帶著小伙伴到市場買憑票供應(yīng)的各種食物。 </p><p class="ql-block"> 大點兒的孩子甚至?xí)馁M一天時間,帶著幾個干饃,一壺“涼白開”,步行或騎車到機(jī)場看戰(zhàn)機(jī)一飛沖天,或者對著黃河的滾滾波濤嘶吼:“張老三,我問你,你的家鄉(xiāng)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 上小學(xué)了,小伙伴們一起寫作業(yè)、背課文、攢糖紙、集郵票,一起學(xué)雷鋒、撿廢鐵、賣報紙、支援國家建設(shè),一起為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而歡呼。</p><p class="ql-block"> 聽收音機(jī)成了我每天放學(xué)后的必修課。中午,我會狼吞虎咽地邊吃飯,邊聽著小說連續(xù)廣播——《紅巖》、《烈火金剛》、《紅旗譜》。傍晚,等“小喇叭”吹出:“答滴答、答滴答,答滴答答答”,就開始心花怒放,因為又能聽到孫靜修爺爺講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還會似懂非懂地聽著收音機(jī)里播出的“九評”——《南斯拉夫是社會主義國家嗎》?《陶里亞蒂同志和我們的分歧》。 也曾與播音員齊越一起,為《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而流淚。</p> <p class="ql-block"> 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求知若渴的孩子們,會省下微薄的零花錢,去路邊的書攤看小人書。會在學(xué)校訂閱《中國少年報》、《兒童時代》和《少年文藝》,會互相傳看《古里亞的道路》、《卓雅和舒拉的故事》、《羅蒙諾索夫》、《小布頭奇遇記》、《寶葫蘆的秘密》和《雷鋒日記》</p><p class="ql-block"> 我們會被課本里《金色的魚鉤》和《朱德的扁擔(dān)》所感動;還會翻開《革命烈士詩抄》,眼含熱淚朗誦著:“人,不能低下高貴的頭,只有怕死鬼才祈求自由......”。</p><p class="ql-block"> 我們還會在家里的書架上亂翻,懵懵懂懂地看著《星火燎原》、《紅旗飄飄》、《大眾哲學(xué)》和《馬克思的青年時代》;囫圇吞棗地抱起大部頭的《聯(lián)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會帶著對自然界數(shù)不清的疑問,去《十萬個為什么》中尋找答案。</p> <p class="ql-block"> 每當(dāng)操場上掛出電影銀幕時,孩子們就開心的像過年。小伙伴們奔走相告,早早地用破磚頭、小板凳占位子。為了那期盼已久的光和影,我們大夏天不惜成為蚊子的晚餐,冬天凍得手腳麻木。</p><p class="ql-block"> 像《地雷戰(zhàn)》中的“不見鬼子不掛弦”;《地道戰(zhàn)》中那句“挖地三尺,也要把他們給挖出來”,以及“高、高、實在是高”;《閃閃的紅星》中的“我胡漢三又回來了”!都成了孩子們打鬧嬉戲時的口頭禪。</p><p class="ql-block"> 電影中的經(jīng)典臺詞 “消滅法西斯,自由屬于人民”,被男孩兒用作沖突時的誓詞?!懊姘鼤械?,牛奶也會有的”,則被當(dāng)作饑腸轆轆時充饑的大餅。</p> <p class="ql-block"> 那時沒有“卡拉ok”,我們扯著童聲嘶吼的是《我們是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讓我們蕩起雙槳》。還會吼著《美麗的哈瓦那》、《我是一個黑孩子》、《越南有個小姑娘》和《全世界無產(chǎn)者聯(lián)合起來》去支援世界革命。</p> <p class="ql-block"> 小時候,家屬院最受歡迎的是“吹糖人”的民間藝人?;ㄈ皱X吹一個孫猴子,把玩兒半天后,才戀戀不舍地小口吃掉。當(dāng)“爆米花”的聲音傳來時,小伙伴們會端著茶缸,在院子里排起長隊。炎熱的夏天,家境稍差的同學(xué),要向大人“哼嚀”半天,才能要來三分錢,買一個“火車牌”冰糕。為了能吃上一根“南方牌”帶豆冰糕,他們往往還要搜羅出一個廢牙膏皮。</p><p class="ql-block"> 計劃經(jīng)濟(jì)年代,由于各種票證的限制,即使家庭相對富裕,買東西也不能隨心所欲。童年關(guān)于吃的記憶,除了“餓”,還有“饞”。在“三年困難”時期,許多孩子都有過挖野菜、采樹葉充饑的經(jīng)歷。</p><p class="ql-block"> 因而,我們會為過生日的一個煮雞蛋,中秋節(jié)的一塊月餅,夏天的一瓶芝麻醬,過年的一頓“三鮮餡”餃子、幾塊蛋糕、一包花生米而歡呼雀躍。小小年紀(jì),就對“民以食為天”,有著刻骨銘心的體會。</p> <p class="ql-block"> 在多子女家庭里,從小就是哥哥姐姐帶著弟弟妹妹,生活的磨難使那時的孩子一個個都煉成了多面手。小小年紀(jì),就會自己蒸饅頭、搟面條、做煤球,壓蜂窩煤。初學(xué)做飯,幾乎每個孩子都有切菜時切掉指甲、割破手指的經(jīng)歷。</p><p class="ql-block"> 女孩兒從小就要學(xué)做針線活,縫被子、做棉衣、納鞋底、補(bǔ)襪子,糊硌粨。笨手笨腳的我們,幾乎都鬧過把做的衣服和身上的衣服縫在一起,縫被子時和床單縫在一起的笑話。</p><p class="ql-block"> 住平房的家庭,許多孩子都會自己養(yǎng)雞、養(yǎng)鴨子、養(yǎng)兔子。還經(jīng)常幫父母買糧、買菜。年齡稍大的孩子還會自己買礦石、繞線圈,裝半導(dǎo)體收音機(jī)。</p> <p class="ql-block"> 寒風(fēng)刺骨的冬天,我們沒有羽絨服,許多人只穿著單薄的棉衣,有的同學(xué)甚至穿著單鞋。上課時,手凍得握不住筆,腳凍得麻木失去感覺。下課鈴一響,就跑到教室的一角拼命“擠暖和”。</p><p class="ql-block"> 從物質(zhì)上講,五零后的童年絕對沒有現(xiàn)在的孩子幸福。沒有游戲機(jī)、手機(jī)、ipad、互聯(lián)網(wǎng),沒吃過生日蛋糕、炸雞腿,沒穿過款式新穎的童裝,沒背過雙肩書包。</p><p class="ql-block"> 但我們也擁有現(xiàn)在的孩子無法比擬的歡快:沒有那么大的競爭壓力和升學(xué)煩惱,沒有背不動的大書包,不用上補(bǔ)習(xí)班,不會小小年紀(jì)就睡眠不足。</p> <p class="ql-block"> 看看我們那時的留影,多數(shù)孩子都穿著布滿褶皺,說不出款式的衣衫,有的明顯遮不住抽條瘋長的身體,有的甚至打滿補(bǔ)丁。但每雙眼睛都閃爍著率真純凈的光芒,每張小臉都綻放著童真舒展的笑顏,每顆心都蕩漾著無限美好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 只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封閉的空間里,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沒有體驗過更好的生活,對生活的艱辛、物質(zhì)的匱乏渾然不覺,只一味享受著屬于孩童的天真和快樂。</p><p class="ql-block"> 命運不會對任何一代人優(yōu)待半分。如今,伴著普通平凡的流年,我這個當(dāng)年的黃毛丫頭,走過了壓抑苦悶的少年時光,坎坷艱辛的知青歲月,風(fēng)華正茂的大學(xué)生活,又從扶老攜幼的中年,走到了人生黃昏。 </p><p class="ql-block"> 在這里,用文字一唱三嘆的只是些雞零狗碎,柴米油鹽。就像在翻曬一張張黑白照片,時而模糊,時而清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