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追尋雨果足跡-萊茵河夢寐之旅

林祥程

D1今天,夢寐以求的維京游輪西歐4國10城11日“萊茵河魅力之旅”開始了。萊茵河被稱為歐洲的父親河。作為多國的國境線和歐洲西部的大動脈,萊茵河歷來是歐洲政治動蕩戰(zhàn)火紛爭及地域文化的源泉。在一次次的興衰存亡中,孕育了萊茵河流域的燦爛文化。法國大文豪雨果在他的《萊茵河》游記中生動地展現(xiàn)了萊茵河流域的壯美風光。<br> <p class="ql-block">厭倦了常規(guī)游的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和每天的打包拆包輾轉(zhuǎn)奔波,我們想來一次從容不迫、愜意舒適、悠閑雅致的萊茵河之旅,一次穿越歷史與自然的浪漫邂逅。游輪就像一座移動的酒店,以此出游越來越受到向往和推崇。想象著,游輪靜靜地巡航,兩岸峰巒疊嶂古堡林立,葡萄園郁郁蔥蔥……。你可以靜靜地感受萊茵河的文化底蘊,體驗那份寧靜與溫馨。圖為網(wǎng)圖維京長船。</p> 打卡正式開始。我們從上海浦東機場出發(fā)乘坐阿聯(lián)酋航空經(jīng)迪拜中轉(zhuǎn)于當晚8點抵達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維京旅游禮賓小紅人已在機場等候。集結(jié)登上大巴很快來到維京游輪奧丁號錨泊碼頭并登船入住。圖左上維京奧丁號時尚的中庭;圖右上奧丁號三層通道處圖書閱覽區(qū);圖左下奧丁號三層的樂飲酒廊;圖右下奧丁號我們溫馨的法式露臺房。<br> 盡管登船入住后已是晚10點,但是不用擔心,游輪三樓的現(xiàn)煮面檔從早上6點至深夜24點,隨時免費為賓客提供3款面食、沙拉、面包及水果。面食品種還每天更換以滿足各種口味。你要來一碗熱乎乎的擔擔面、雞湯面、還是酸辣粉?真正的賓至如歸啊。圖為奧丁號上的現(xiàn)煮面檔和我們的擔擔面。<br> D2晨光下維京奧丁號頂層陽光甲板一瞥。你可以360度環(huán)視無敵風光;可以憑欄眺望兩岸美景悠悠地劃過;可以在露天躺椅上用您舒適的姿勢盡情享受日光沐浴和微風輕撫;也可在遮陽棚下躺游眺望或閉目養(yǎng)神;或在散步道上隨意漫步任思緒飛揚。如果你想運動,你大可在一側(cè)的微型高爾夫球場上盡情揮桿。 哇,陽光甲板上居然有個生機盎然的香草小花圃。迷迭香、百里香、鼠尾草、薰衣草、薄荷,品種還不少呢。驀然間,耳邊想起了莎拉布萊曼穿透靈魂的《斯卡布羅集市》的天簌之音。小花圃中的香草可以用來裝飾餐桌,游輪上的歡迎宴會等場合都有它們的身影;據(jù)說大廚有時也上樓直接采摘最新鮮的香草用于烹飪呢。<br> 維京奧丁號船舷留影。維京游輪奧丁號(Odin)建造于2012年,是維京歐洲內(nèi)河系列第一條長船。游輪長134.9米,寬11.5米,總噸位5000噸,載客量190人,總樓層四層,專注服務(wù)中國游客,目前巡航萊茵河。奧丁是北歐神話中的諸神之王、勝利之王,也是權(quán)力之神、魔法之神。<br> 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其名源于阿姆斯特河今水壩廣場。老城海拔低于海平面1~5米,被稱為“水下城市”“北方威尼斯”。17世紀建成的運河帶,165條大小水道蜿蜒串起有1281座橋梁的75公里長的運河網(wǎng)。領(lǐng)略水城魅力和歷史的最佳方式莫過于坐在玻璃船上欣賞該城的主要景點及兩岸鱗次櫛比的各種船屋、酒吧、餐廳等。如今,水城的重大慶典如國王節(jié)和同志驕傲大游行等也都在運河漂亮的水道上舉行。<br> 亮麗的游艇穿過一座座橋梁。邊凝聽當?shù)貙в捂告傅纴?,邊欣賞如圖沿岸17世紀色彩斑斕的山形頂建筑。阿姆斯特丹最算得上地標的就是這些運河邊的民居了,不僅狹窄,有些還像醉漢般東倒西歪。然事出皆有因。水城寸土寸金,而房屋稅多寡直接取決于房子寬度,自然地房子就越建越窄。而東倒西歪當是河海沼澤地木樁地基不穩(wěn)吧。<br> 船屋(Houseboat)是阿姆斯特丹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據(jù)記載1652年就存在。目前運河上大約有兩千多家船屋,甚至還有個貨船改裝的船屋博物館。該館以實物、照片、模型、3D動畫等多媒體形式描述運河帶的歷史。船屋有自己的地址門牌。船屋通常有兩種,一種建于混凝土浮臺上;另一種用不再航行的船只改建而成。船屋常用于水上居所、旅館、餐廳甚至拘留所等。圖為著名船屋中餐廳“海上王宮”。<br> 午后悠閑漫步。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以總共8687根柱子支撐在三個人工島上。這幢暗紅色的新哥特式建筑,耗時8年于1889年10月15日正式建成。中央火車站是這座城市的中心,每天有1400多趟火車抵發(fā)。由此出發(fā),人們可以5小時抵達巴黎,也可以城際快車前往科隆。車站大廳的另一側(cè)就是運河艾灣;車站廣場一側(cè)是各路公交和運河游船的起點。 圣尼古拉教堂,羅馬天主教阿姆斯特丹教區(qū)的中心教堂,阿姆斯特丹地標之一。這座少見的天主教堂建于1887年,體現(xiàn)了當時的宗教和解。教堂融合了新巴洛克和新文藝復興兩種風格。主立面最突出的是一對鐘樓,正門上方刻有耶穌像和四位福音書作者的標志物,山形墻上立著圣尼古拉斯雕像。圣尼古拉斯不僅是這座教堂的主保圣人也是整個阿城的保護神。教堂內(nèi)眾多宗教壁畫和雕像均出自著名雕刻家。<br> 水壩廣場,阿姆斯特丹的心臟和發(fā)祥地。1270年修建第一條運河的第一個水壩就建在這里,故得名。廣場西側(cè)矗立著富麗堂皇的荷蘭王宮,荷蘭曾經(jīng)的政治經(jīng)濟中心。由13659根木樁支撐的王宮在1655年荷蘭黃金時代興建時是市政廳,后來成為荷蘭王宮。毗鄰的哥特式新教堂是荷蘭歷代君王加冕登基大典地。廣場東側(cè)為紀念二戰(zhàn)犧牲者的白色柱形國家紀念碑建于1956年。27年前故地重游。 阿姆斯特丹素有“世界X都”之稱?;蛴迈r獵奇,或想一探究竟,各國游客慕名前往老城HD區(qū)轉(zhuǎn)上一圈,這也極大地促進了該地旅游業(yè)的發(fā)展。坐落于老城最古老地段的中心,橫跨幾個街區(qū)和數(shù)條小運河的德瓦倫是阿姆斯特丹最大和最知名的HD區(qū),也是主要觀光地之一。 當天歡迎晚宴前,與維京奧丁號羅馬尼亞籍船長及“萊茵河魅力之旅”高級管理人員合影留念。 維京奧丁號歡迎晚宴菜肴一瞥。晚宴上船長和高階船員來和每一個賓客干杯歡迎。餐廳準備了從前菜到甜點的四道式餐點,更有阿爾薩斯地區(qū)的紅白葡萄酒及科隆啤酒搭配以佐美味。還備有精美的菜單。整個晚餐中式菜肴西式擺盤中西結(jié)合。大廚還時不時地來添菜。航程即將結(jié)束的前一晚,餐廳也為賓客們奉上了豐盛的海鮮大餐。每餐必飲的德國啤酒令人記憶猶新。 D3游輪深夜離港后晨抵小孩堤防。圖為維京奧丁號法式陽臺房陽臺留影。小孩堤防,東距鹿特丹15公里,是荷蘭最古老的風車村,它以建成于1740年的19座風車組成的防洪排水系統(tǒng)聞名于世。傳說1421年大洪水時,一個睡在搖籃里的嬰兒隨一只貓咪漂流至此,小孩堤防因此得名。該風車群現(xiàn)已成為荷蘭著名景點之一,199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br> 維京奧丁號甲板留影。荷蘭國土狹小,地勢低洼,沿海很多地區(qū)位于海平面以下,常被海水淹沒,嚴重阻礙經(jīng)濟發(fā)展。同時,因瀕臨大西洋西風帶,四季西風盛行,這給以荷蘭得天獨厚的風力資源補償。風車最初從德國引進后僅用于磨粉之類。16世紀后隨著大規(guī)模的圍海造陸工程,荷蘭風車在這項艱巨的工程中發(fā)揮了巨大作用。<br> 風車群的建造排出了低洼地的積水,保護了早期居民的生活,更保護了荷蘭三分之一的國土。所以荷蘭也被稱為“風車之國”。人說“上帝創(chuàng)造了人,風車創(chuàng)造了荷蘭”。的確,如果沒有這些高聳的風車,荷蘭怎么可能從大海中取得近乎三分之一的國土?又怎么可能有現(xiàn)在的奶酪和郁金香的芬芳?<br> 18世紀末荷蘭風車最多時曾有一萬多座?,F(xiàn)存的一千多座中,小孩堤防風車群最為密集。矗立于河岸兩側(cè)的19座風車面對面一字排開,蔚為壯觀。每座風車有5、6層樓房那么高,巨大的風葉長達20米。圖中右邊這排圓桶形風車為Nederwaard地區(qū)排除積水。而左邊這排八角形的讓Overwaard地區(qū)免遭滅頂之災。19座風車中的大部分現(xiàn)在仍在運行中。 河岸漫步欣賞風車群美景和如畫的田園風光后,我們走入已辟為博物館的風車內(nèi)部,參觀了解其機械結(jié)構(gòu)、工作原理和生活場景。沿著拐彎抹角的陡峭扶梯登至風車上部,我們親眼見到風車內(nèi)巨大的木制齒輪和傳動裝置。我們實地感受了風車守護者狹小的居住空間和簡陋的家庭生活器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r> 從小孩堤防回到船上。游輪繼續(xù)前往下一個港口時,游客可盡享船上多彩的娛樂和消遣活動。圖為前往科隆途中維京奧丁號上有意大利鋼琴家伴奏的酒廊一瞥。 晚餐前,維京奧丁號項目經(jīng)理給我們送來了驚喜,周年快樂的特制蛋糕。在報名參加“萊茵河魅力之旅”時,太太曾提到數(shù)年前就想坐維京萊茵河航線作為結(jié)婚40周年的紀念,因疫情未能如愿。沒料想維京團隊能這么的細心和留意,于是就有了這溫馨一幕。 D4游輪夜間由萊茵河荷蘭水域進入德國。圖為拂曉時分經(jīng)過舉世聞名的魯爾工業(yè)區(qū)。這是德國也是世界最重要的工業(yè)區(qū)之一,位于德國西部萊茵河支流魯爾河與利珀河之間,包括多特蒙德、埃森、杜伊斯堡、波鴻等人口密集城市,被稱為“德國工業(yè)的心臟”。它是德國發(fā)動二戰(zhàn)的物質(zhì)基礎(chǔ)。戰(zhàn)后又在西德經(jīng)濟恢復和起飛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br> 碧空如洗,奧丁號靜靜地航行在德國西部的萊茵河下游。游輪甲板上年輕人正在微型高爾夫球場上揮桿。維京奧丁號游輪上有著適合各個年齡層次的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br> 科?。–ologne)橫跨萊茵河兩岸,是德國第四大城市,也是德國西部萊茵河畔歷史文化名城和重工業(yè)城市。公元前38年,科隆被建為古羅馬要塞。因位居歐洲交通要沖,中世紀時科隆已頗為發(fā)達。19世紀中葉后,逐步建成了巨大的水陸交通樞紐,發(fā)展更為迅速。圖為奧丁號經(jīng)過的科隆北郊高科技的歐洲儲氫工廠(上)、著名的化學及制藥企業(yè)拜耳公司(中)和福特汽車科隆工廠(下)。 中午,維京奧丁號泊于萊茵河東岸科隆大教堂對面大鐵橋北首的碼頭上。大氣磅礴的科隆大教堂和經(jīng)典的霍亨索倫橋(Hohenzollern)就在眼前。午餐后我們徒步跨過霍亨索倫橋前往老城漫游??坡〔粌H以歷史悠久的古老教堂而聞名于世,其眾多的博物館也收藏了許多珍貴歷史文物,如羅馬博物館、巧克力博物館、香水博物館等。同時,它還是著名的展覽會名城。<br> 霍亨索倫橋,跨越萊茵河的科隆大鐵橋。建于1911年,1945年重建。由3座鐵路橋及自行車人行道組成。宏大的鐵橋是科隆市容和科隆大教堂景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盡管有無數(shù)人批評大橋和火車站的位置正對著大教堂的軸心線。橋頭兩側(cè)共有四座霍亨索倫王朝普魯士國王和德國皇帝騎馬像。人們相信這座大橋能鎖住愛情。橋上掛滿了16萬把五彩斑斕的愛心鎖,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圣馬丁教堂(Great St. Martin),建于12世紀-13世紀。該教堂以其輪廓優(yōu)雅的四分基塔頂和三葉草狀的地面形狀聞名,是科隆12座古羅馬教堂中最為壯觀的一座。在科隆大教堂建成以前,圣馬丁教堂一直是科隆的地標。二戰(zhàn)后按原樣重建。今天,圣馬丁教堂和科隆大教堂并肩而立,依然是萊茵河畔一道絢爛的美景。 科隆市政廳,有900多年歷史。二戰(zhàn)后重建。目前的建筑群融匯了多種建筑風格,其中有建于14世紀的市政廳、15世紀的塔樓、16世紀文藝復興風格的精致長廊。圖中黑色尖頂15世紀的哥特式議會塔樓見證了行會反抗城市權(quán)貴統(tǒng)治的勝利。塔樓有五層,約60米高。塔身修復時增加了124尊塑像。每尊塑像背后都有一段歷史故事。 科隆大教堂,天主教主教座堂,屹立在萊茵河邊的科隆地標建筑物。它是歐洲北部最大的哥特式教堂,被譽為哥特式教堂最完美的典范。它以森然高聳的石柱、鬼斧神工的雕塑、價值連城的文物、絢麗多彩的窗戶、眼花繚亂的拱廊、凌空升騰的穹頂、和直刺云霄的雙塔,而蓋世無雙。這座雄偉壯觀的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歷時632年至1880年才由德皇威廉一世宣告完工。二戰(zhàn)中大教堂幸免于難,主體留存至今。 雙塔哥特式的大教堂高度居全德國第二,世界第三。北塔高157.38米,南塔高157.31米。羅馬十字形平面的教堂長144.58米寬86.25米,包括5個殿堂和1個饒圣壇而建有3個偏堂的回廊。這座巨石建筑物不僅是歐洲基督教權(quán)威的象征和哥特式宗教建筑藝術(shù)的典范,同時也是人們歇息和游樂的好去處。教堂前的廣場還是人們舉行各種慶典的場所。它既是科隆的象征,也是天下游客向往的名勝。 晚間,在奧丁號酒廊欣賞了一場“歐洲之聲”大提琴音樂晚會。大提琴音色優(yōu)美絕倫,華麗而淳樸,沉穩(wěn)不失激情。如果說小提琴是張揚是青春,那么大提琴就是沉穩(wěn)就是儒雅。人說大提琴的聲音就像一條河,左岸是無法忘卻的往昔,右岸是稍縱即逝的當今,而心中流淌的,是年年歲歲淡淡的感傷。 D5游輪晨泊于德國西部城市科布倫茨(Koblenz)的萊茵河與摩澤爾河交匯處。兩河合流交匯點稱“德意志之角”。它是德國統(tǒng)一與民族精神的象征??撇紓惔囊虻乱庵局嵌劽?,也是萊茵河中段世界文化遺產(chǎn)區(qū)域的重要組成部分。三角洲平臺上矗立著德國皇帝威廉一世(Wilhelm I)的騎馬雕像。沿三角洲岬角飄揚著德國13個州的州旗。<br> 1216年,德意志條頓騎士團在萊茵河與摩澤爾河河口交匯處建立了駐地,德意志之角因此得名。為感謝德意志帝國皇帝威廉一世為德國統(tǒng)一做出的巨大貢獻,他的騎馬雕像于1897年落成。二戰(zhàn)時嚴重損壞。東西德統(tǒng)一后,1993年重建。這座總高37米的雕像,如今吸引了大量游客來此游覽。 德意志之角所在的三角洲,適合各類露天活動,如音樂會、露天節(jié)目及萊茵河上的煙花表演;還是每年萊茵河中游馬拉松賽的終點。世界杯足球賽期間,這里豎起了大型轉(zhuǎn)播投影墻。圖為三角洲北側(cè)摩澤爾河畔遠眺科布倫茨老城??撇紓惔脑鵀楣帕_馬重鎮(zhèn)。高聳的教堂塔尖、經(jīng)典的建筑、漂亮的拱橋表明了這里曾經(jīng)的輝煌。 離開德意志之角后,漫步于老城窄街。一路感受古羅馬、中世紀和拿破侖時期對這座城市的影響。圖為市中心的耶穌會廣場(Jesuits Square)和廣場上巴洛克風格的市政廳。德國大文豪歌德的雕像矗立在廣場中央。<br> 穿過市政廳左邊精致的門廊來到幽靜的中庭。庭院一隅科布倫茨的“小尿童”不像布魯塞爾小于連那樣尿尿噴水,這是個噴口水的小屁孩。每5分鐘他不規(guī)則地噴出水柱,圍觀游客時不時中招。史上古城小男孩多叫Sch?ngel(小男孩意),故科布倫茨也被稱為“Sch?ngel之城”。為紀念這名稱,1941年建造了該噴泉,系科布倫茨標志之一。 午餐后,游輪巡航于世界遺產(chǎn)萊茵河中段河谷。萊茵河兩岸至今仍保留著50多座城堡和宮殿遺址。眺望兩岸屹立于山巔的城堡角樓和壁壘,每個都有它古老的故事和傳說。圖為著名的馬克斯堡(Marksburg)。萊茵河谷唯一保存完好的有700多年歷史的中世紀城堡。無數(shù)游客登堡飽覽萊茵河谷美景和它的中世紀塔樓。城堡的軍械庫藏有公元前600年至公元1500年間的各種盔甲。 博帕德(BOPPARD),萊茵河左岸小鎮(zhèn)。萊茵河在此轉(zhuǎn)了一個大彎。俊秀的山河造就了小鎮(zhèn)的無限風光。圖為小鎮(zhèn)圣西弗勒斯教堂,羅馬式雙子尖頂塔樓。萊茵河是德國的父親河,是德國經(jīng)濟的大動脈,是德國的黃河長江。 斯特倫堡城堡。建于12世紀,與利本施泰因城堡彼此相鄰,卻以一堵墻隔開。傳16世紀一對貴族兄弟繼承了這兩座城堡,卻因彼此不和而筑墻。 鼠堡。被貓堡的主人卡岑內(nèi)爾博根伯爵貶名為鼠堡。修繕后的城堡擁有恢宏的建筑特色與豐富的中世紀魅力。<br> 貓堡,自14世紀以來,便是萊茵河上的地標式建筑。1806年,城堡遭到拿破侖軍隊的嚴重破壞,后于維多利亞時期得以重建。城堡的兩個灰色塔尖好像貓耳朵;其后矗立的圓形堡樓,仿佛貓尾巴。 羅蕾萊(Lorelei)山崖。萊茵河畔不僅人文薈萃,更有無數(shù)美麗傳說。游輪駛近圣戈阿爾斯豪森(St.Goarshausen)時,船上響起了夢境般的“羅蕾萊之歌”。前方急彎岬角處突兀一巨巖名“羅蕾萊山崖”。相傳美麗的少女羅蕾萊坐在這山崖上緩緩梳理著她長長的金發(fā),還能聽到她哀婉的歌聲。很多船夫經(jīng)過這暗礁林立、漩渦四起的山崖時,因她的美貌和歌聲而失神觸礁葬身江底。 舍恩堡城堡。建于966年,后于1689年被法軍焚毀。重建后的城堡完美結(jié)合了中世紀堡壘、塔樓和一家知名城堡酒店及餐廳。<br> 普法爾茨城堡、古藤費爾斯城堡。普法爾茨全稱是“普法爾茨格拉芬施泰因”,曾是一座關(guān)稅收費站。與相鄰山上的古藤費爾斯城堡共同構(gòu)成了萊茵河上一道威嚴的稅收卡口。 斯塔萊克城堡。建于12世紀,曾在17世紀的戰(zhàn)爭中幾經(jīng)破壞,長達237年里僅剩一片廢墟。城堡于1909年得以重建。如今內(nèi)部設(shè)有一家知名的青年旅店。高低起伏的丘陵、一望無際的葡萄園和蔥郁的森林形成了萊茵河峽谷的獨特風景。 蘇內(nèi)克城堡。曾幾經(jīng)破壞,直至1834年普魯士王儲下令重建。城堡因此擁有了浪漫主義的風格特征。中央的塔樓是萊茵河沿岸令人矚目的景觀。 萊茵施泰因(Rheinstein)城堡。位于阿斯曼斯豪森對岸。作為萊茵河浪漫主義的縮影,這座14世紀的城堡擁有吊橋、爬滿常青藤的城垛和開闊的萊茵河河景。氣勢恢弘的城堡最初是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行宮,后來被作為防御的堡壘。堡內(nèi)收藏有許多中世紀的盔甲和藝術(shù)珍品。 阿斯曼斯豪森(Assmannshausen)。風光旖旎的小鎮(zhèn)享有“紅葡萄酒之鄉(xiāng)”的美譽。萊茵河上的一顆明珠。遠遠可見左上方山坡大片的葡萄園中引人注目的大招牌Assmannsh?user H?llenberg,這是一家赫赫有名的葡萄酒莊園。酒莊山腳下尖頂?shù)膮蔚滤购D?阿斯曼斯豪森地區(qū)最高檔的5星Krone酒店已有450年歷史。<br> 鼠塔(Maeuseturm)。位于埃倫菲爾斯城堡的對岸。前身為關(guān)稅塔,后來作為信號塔。傳公元10世紀時貪婪殘暴的美因茨大主教哈托二世將即將餓死的百姓的哀號說成是“老鼠在吱吱叫”。最終主教遭到報應(yīng),被老鼠吞噬于該塔。此后,人們稱該塔為鼠塔。<br> 尼德瓦爾德(Niederwald)紀念碑,又稱帝國紀念碑,高38米,為紀念1870年至1871年普法戰(zhàn)爭后德意志帝國的重生而建。紀念碑主體為象征著德意志帝國的女神日耳曼妮婭。她左手握劍,右手高舉帝國王冠,頭戴象征勝利和光榮的橡葉花冠。 游輪經(jīng)過左前方風景秀麗的呂德斯海姆。這里產(chǎn)有全德最好的“雷司令”白葡萄酒。小城144米長聞名遐邇的“畫眉鳥巷”(Drosselgasse)是一條僅容兩三人通行的小巷,是一條充斥著美酒、歡歌、勁舞的不夜巷。9年前我們曾到此一游,至今記憶猶新。 D6施派爾(Speyer)是一座坐落于萊茵河上游的德國魅力小城,擁有近2000年的歷史。施派爾大教堂作為當今世界最大的羅馬式教堂(建于1030-1124年),在建筑藝術(shù)史上有著重要地位。從文化史角度來看,施派爾大教堂代表了中世紀皇權(quán)帝位的理念。紅色砂巖建造的大教堂有東西四個角塔和兩個拱頂。這是神圣羅馬帝國時代最著名的羅馬式建筑之一。在近300年的歷史中,八位德國皇帝都安葬其中。 大教堂前馬克西米利安大街上的朝圣者雅各布-皮爾格像。施派爾是德國圣雅各朝圣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地上有著名的貝殼標志。朝圣者光著雙腳,身體微微前傾,手中握著拐杖,背著喝水的葫蘆,邁向前方的步伐堅定有力。朝圣之路北起法蘭克福,南達斯特拉斯堡,向東則連接了陶伯河上的羅騰堡。<br> 馬克西米利安大街,充滿魅力的主街。羅馬時代名為“勝利大街”。2000年后的今天,藍天白云下的大街上巴洛克建筑和各式商店鱗次櫛比。大街不僅是施派爾的核心商業(yè)區(qū),也是觀賞大教堂正立面的絕佳處。 施派爾古城門,位于馬克西米利安大街另一端,高55米,德國最高城門之一。這座建于1176年的城門是中世紀城防工程的西大門。登上古城樓,可居高臨下360度俯瞰施派爾古城風貌和滿眼的紅屋頂。從施派爾回船午餐后徒步前往德國最古老(距今約7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居住)的小城沃爾姆斯(Worms)逛了一圈,清新亮麗,印象甚佳。 當天下午有幸進入駕駛艙參觀并和船長合影。踏進駕駛艙的瞬間,頗感震驚。真皮駕駛座兩側(cè)的控制臺上布滿了各種儀表和設(shè)備的按鈕、屏幕和操縱桿??刂婆_左上方屏幕清晰地顯示著游輪周邊全景。不茍言笑的羅馬尼亞籍船長如數(shù)家珍般地向我們介紹了維京長船的技術(shù)數(shù)據(jù)、各種屏幕上的信息和操控,游輪的方向、位置、速度、航線等。先進的雷達和導航系統(tǒng),確保了航行的安全可靠。 當晚,“德國之夜”晚宴。餐廳中流淌著歡快的婚禮進行曲,賓客們個個如沐春風。晚宴菜單:拼盤香煎紅點鮭魚柳,配烤土豆片、炒蔬菜絲、香草黃油;或南瓜籽脆炸雞腿排、德式燉酸牛肉、香煎芝士香腸,配土豆沙拉、煮德式面包丸、燴紫甘藍;德式烤豬肘煎香腸酸菜(熱);“婚禮湯”:牛肉清湯,配牛肉粒、根莖蔬菜粒;現(xiàn)烹德式芝士面疙瘩。甜品皇帝煎餅(熱)芝士薄餅(熱),配……;配餐酒:德國啤酒/白葡萄酒/紅葡萄酒。眼花繚亂。晚宴后和身著巴伐利亞民族服裝的服務(wù)員小姐姐合影。 D7晨曦中游輪泊于法國東北部阿爾薩斯葡萄酒產(chǎn)區(qū)的斯特拉斯堡。歷史上法德兩國多次交替統(tǒng)治該城。這里法德文化交融,德國風情濃烈。圖為老城主入口伊爾河上的沃邦攔河壩,建于1690年,以設(shè)計師法國元帥軍事工程師沃邦命名的攔河壩共三層,造型美觀,內(nèi)有雕塑,壩頂設(shè)有觀景平臺。該壩既為調(diào)水,亦為防御工事。。 蓋有防御塔的廊橋。位于進入老城區(qū)的一個主入口。是13世紀利用萊茵河支流伊爾河的分岔打造的防御工事,叫做Ponts Couverts,意為有蓋的橋即廊橋,斯特拉斯堡地標建筑之一。木制的廊橋橋蓋19世紀被拆除。 蓋有防御塔的廊橋工事建于1230-1250年間,歷時20年?,F(xiàn)存防御塔樓4座(最初有5座)。塔樓最初用作監(jiān)獄?,F(xiàn)在所見的3橋和4塔樓,它們共同組成的老城防御體系,扼守著古代水道進入斯特拉斯堡的入口。 伊爾河流經(jīng)斯特拉斯堡時在市中心形成一個類似橢圓形的大島,即分岔的河流包圍的老城。二十多座大小橋梁將老城與島外相連。老城是斯特拉斯堡的歷史中心,1988年被列為世界遺產(chǎn)。伊爾河兩岸景色綺麗,最美的是老城西南部的小法蘭西一帶。從小法蘭西開始入城,映入眼簾的第一印象是大量的德式結(jié)構(gòu)木筋房。<br> <p class="ql-block">小法蘭西伊爾河上橋梁縱橫交錯,古意盎然的德式木筋房和巴洛克風格砂巖建筑比比皆是。一艘摩登的白色游艇從碧波中駛過,陽光灑落在河面和屋頂,讓花團錦簇的小法蘭西更加的繽紛多姿,充滿了浪漫的阿爾薩斯風情。老城在二戰(zhàn)期間曾被完全摧毀,如今能看到的是戰(zhàn)后重建的小法蘭西。這些建筑是歷史風貌的體現(xiàn)。</p> 中世紀時,這一帶曾是鞣革工、漁民等貧窮階層聚居地。小法蘭西的名字聽上去似乎有點浪漫,其實卻與梅毒有關(guān)。中世紀時,德國人為貶損法國人把梅毒稱作“法國病”。當時這一帶妓女眾多,故名之小法蘭西。真想不到,這么浪漫的名稱和綺麗的景色,背后卻有著這樣的故事。 古登堡廣場。1448年,德國金匠古登堡(Gutenberg)發(fā)明了印刷機、油墨、金屬活字等的一整套印刷術(sh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印刷所。廣場上矗立著他的雕像,定期的書市正在舉辦?;钭钟∷⑿g(shù)的發(fā)明和應(yīng)用在人類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也使斯特拉斯堡成為當時歐洲出版業(yè)中心。廣場周邊旋轉(zhuǎn)木馬餐廳咖吧和德式老房子色彩繽紛。<br><br> 斯特拉斯堡大教堂,始建于1176年,歷263年直到1439年才竣工。世界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曾經(jīng)是世界最高建筑物。教堂整體用孚日山的粉色砂巖筑成。正面左邊有一高142米的尖塔,右邊的平臺原應(yīng)為一對稱尖塔,因財力有限未建,如今卻成了它的建筑特色。教堂內(nèi)11米高神奇的天文鐘建于1838年。雨果曾以“令人驚異集巨大與纖細于一身”來形容這座教堂。 乘坐觀光小火車游覽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斯特拉斯堡老城區(qū)。 D8清晨,奧丁號泊于萊茵河西岸的法國小鎮(zhèn)舍諾。早餐后隨觀光巴士前往德國西南部的巴登-符騰堡州黑森林。車上響起了激昂的《黑森林之歌》。黑森林地區(qū)是德國重要象征之一。南北長160公里東西寬60公里的林區(qū)密布著大片黑黝黝的森林,故得名。這里是馳名的療休養(yǎng)勝地,是童話故事的靈感源泉,是經(jīng)典的黑森林蛋糕的誕生地,也是著名的布谷鳥鐘的故鄉(xiāng)。圖為黑森林滴滴湖度假小鎮(zhèn)湖畔大街一瞥。 小鎮(zhèn)湖畔大街是歐洲著名的旅游和購物點之一。街邊漂亮小巧的咖吧、玲瓏剔透的冰屋、裝潢精致的禮品店鱗次櫛比。大街湖畔一側(cè)多為溫馨的湖景餐廳和高檔的賓館旅舍。一切都是那么的賞心悅目和輕松愜意,氤氳著獨特的浪漫氛圍。人稱這里有兩樣東西絕對不能錯過,一是黑森林蛋糕,二是布谷鳥鐘。圖為小鎮(zhèn)一湖景餐廳前留影。 滴滴湖(Titisee),德語意為少女湖,海拔858米,黑森林地區(qū)最漂亮最大的天然湖。遠眺幽幽的湖水清澈純凈,環(huán)湖黑森林濃濃的黛綠,林間天籟般的鳥鳴聲,周邊綿延不絕的山巒,遠處山巔的費爾德古堡,美得不食人間煙火。微風拂過湖面,柔柔的碧波在水面靜靜地舒展,湖邊的小船隨波起伏。 著名甜點黑森林蛋糕,受法律保護的黑森林特產(chǎn)之一。其德文原意為“黑森林櫻桃奶油蛋糕”。它融合了櫻桃的酸、鮮奶油的甜、櫻桃酒的醇香,其奶油部分至少得含80克櫻桃汁。正宗的黑森林蛋糕巧克力相對較少,更突出其櫻桃和奶油味。黑森林蛋糕上世紀30年代開始出名,今已名揚天下。圖為維京公司特為我們安排的現(xiàn)場制作演示和品嘗。<br> 黑森林地區(qū)另外最出名的就是布谷鳥鐘了。這是一家布谷鳥鐘表店山墻上巨大的布谷鳥鐘。實際上這鐘面后的整棟屋子里有大型的布谷鳥鐘機械裝置。每到半點和整點,鐘面上方的小木門會自動打開蹦出一只布谷鳥,發(fā)出悅耳的類似布谷鳥叫的“咕咕”聲。因此,也稱咕咕鐘。而下面小木門中各種童話故事中的人偶魚貫而出,栩栩如生。 接著來到布谷鐘展廳參觀。據(jù)介紹,最早的布谷鳥鐘于1740年代誕生在黑森林地區(qū)。展廳中琳瑯滿目精巧可愛的各式布谷鐘,造型誘人,工藝精湛,令人愛不釋手。然而價格不菲,造型簡單的也要數(shù)十歐,漂亮精致動作復雜的動輒上千歐。稍后,我們來到布谷鳥鐘制作演示廳,觀賞了維京公司特意安排的布谷鳥時鐘制作工藝講解。 自黑森林滴滴湖小鎮(zhèn)返回,下午漫游泊船碼頭不遠處的法國小鎮(zhèn)舍諾。路邊,舍諾歡迎你的招牌和雕有耶穌受難及圣母瑪利亞的十字架矗立在鎮(zhèn)口。美麗精致僅三四十戶人家的鎮(zhèn)子里幾乎不見人影。寧靜空曠的小街前方驀地傳來一兩聲狗吠,循聲前往,原來是個陳芝麻爛谷子的二手貨大院。 沿著小教堂的外墻轉(zhuǎn)了一圈,百來個精心裝飾的墓葬環(huán)繞教堂周邊。走進鎮(zhèn)中心亮麗氣派的鎮(zhèn)公所,既不見工作人員,也不見來此辦事者。鎮(zhèn)里唯一的餐館咖吧,可能沒什么生意吧,也關(guān)門了。順著潺潺的流水聲,挨著街邊的木筋屋,一條蜿蜒的小溪穿鎮(zhèn)而過。是夜,游輪將駛往瑞士。 D9晨曦中奧丁號泊于瑞士巴塞爾,萊茵河之旅航行終點站。我們搭乘觀光大巴由此前往聞名遐邇的阿爾卑斯山少女峰。歐洲最高大的阿爾卑斯山脈東西綿延1200公里,平均海拔約3000米。沿途巍峨的雪山連綿不絕,秀麗的湖泊星羅棋布,令人心曠神怡。圖為車拍被譽為“上帝的左眼”的圖恩湖。圖恩湖源自冰河時代,得名于其北岸的圖恩城。<br> 位于因特拉肯南18公里處海拔3454米的少女峰一直以冰雪與山峰、陽光與浮云吸引著天下游客,被譽為阿爾卑斯山的“皇后”。白雪皚皚的山峰和綠草如茵的坡地,氤氳著阿爾卑斯山區(qū)獨特的迷人氛圍。圖為車拍阿爾卑斯山脈懷抱中的冰川小驛格林德瓦(Grindelwald)風光。高山索道環(huán)鎮(zhèn)而過,猶如童話世界,人間仙境。 少女峰地區(qū)是位于少女峰(Jungfrau)、艾格峰(Eiger)、僧侶峰(Monch)和勞特布龍嫩(Lauterbrunnen)谷地間的一處經(jīng)典的冬季運動勝地。圖為從海拔1034米的格林德瓦索道站乘坐艾格快線(Eiger Express)纜車前往少女峰中途的艾格冰河站(Eigergletscher)。纜車在云霧間穿行,朦朦朧朧中,村落、小溪、叢林、山崖一閃而過。 重重云霧間隙中從纜車上俯視世外桃源般的格林德瓦村落,一路飽覽阿爾卑斯山山谷中的田園風光和秀麗美景。格林德瓦既是少女峰地區(qū)世界頂級的冬季滑雪地,也是久負盛名的度假和療養(yǎng)勝地。 少女峰中途海拔2320米的艾格冰河齒軌火車交匯站留影。這里既是艾格快線纜車的終點站,也是從因特拉肯開出的東西兩個方向前往少女峰的齒軌登山火車的交匯站。云霧彌漫中車站一側(cè)的艾格冰河時隱時現(xiàn)。我們將換乘古老的齒軌火車前往海拔2,061米意為“小分水嶺”的山口小夏戴克(Kleine Scheidegg,瑞士高地德語)。<br> 山景浩然的小夏戴克是遠眺少女三峰,即少女峰、艾格峰、僧侶峰的絕佳處。其中陡峭的艾格峰北壁非常有名。我們在座無虛席的火車站餐廳用了午餐。隨后信步登上站前山坡,意欲一覽群峰。然云霧繚繞中“羞澀”的少女始終不肯露臉。巖壁上有1858年艾格峰登頂?shù)谝蝗瞬闋査?巴林頓的紀念碑。圖為山坡回眺小夏戴克。心有不甘中原路返回游輪。 晚餐后前往萊茵河畔瑞法德三國交界紀念碑留影。紀念碑距維京游輪巴塞爾泊靠碼頭僅100多米。該紀念碑為一三棱錐變形體,每個錐棱上飾有該國國旗圖案,并分別指向三個國家的方向。左前方是法國,右前方是德國,右方則是瑞士。紀念碑前酒杯造型框上鐫刻的“巴塞爾,瑞士盛大之旅”甚是醒目。 D10上午搭觀光巴士抵琉森。位于瑞士中部的琉森又譯“盧塞恩”,湖光瀲滟,山色旖旎,美不勝收。老城區(qū)除中世紀名勝古跡,還有游客鐘愛的名表珠寶等購物廣場。我們徒步近距離欣賞了歷史悠久的老城區(qū)德式木筋房、獅子紀念碑、豪夫大教堂、天鵝廣場、卡佩爾橋、耶穌會教堂及舊市政廳等著名景點。圖為老城著名的百年老餐廳“瑞士老房子”,維也納炸牛排是其招牌菜。 著名的獅子紀念碑。雕于1821年。長10米高3米的雄獅神情痛苦地倒在地上,折斷的長箭深深地插進瀕臨死亡的雄獅脊背,獅子的前爪按著長矛和帶有瑞士國徽的盾牌。雕像紀念1792年8月10日法國大革命中暴民攻擊時為保護巴黎杜樂麗宮中的路易十六及家族而全部戰(zhàn)死的786名瑞士雇傭兵。雕像下方的碑文描述了事件的經(jīng)過。馬克?吐溫稱之為“世上最令人悲慟的雕像”。 豪夫大教堂,琉森最重要的教堂。735年初建于古代信仰中心圣里奧狄加遺址上。初建時為羅馬式建筑,14世紀改成哥特式。1645年火災之后,重建為現(xiàn)今的文藝復興式。大教堂以其漂亮的雙尖塔襯托著琉森湖畔中世紀建筑群美麗的天際線。教堂內(nèi)1640年造有4590根風管的巨大管風琴,至今仍在琉森夏季音樂節(jié)上使用。奧黛麗?赫本在這個教堂結(jié)婚。 琉森湖,瑞士第四大湖。其湖岸線蜿蜒曲折,將琉森城區(qū)和周邊的峰巒連為一體。很多湖岸靠近聳起達1500米的峭壁和山峰,由此造就了許多無敵的美景。湖畔鱗次櫛比的高檔別墅和度假地,以及教堂、城堡和岬灣,將琉森湖打造成了世界聞名的旅游勝地。圖為湖畔故地重游。10年前,我們在這里參加了至今難以忘懷的琉森湖游艇游。<br> 卡佩爾廊橋,橫跨了琉森最繁華處的羅伊斯河。琉森最負盛名建筑,又名教堂橋。盧塞恩的標志,瑞士的明信片。廊橋始建于1333年,是歐洲最古老的有頂木橋。橋的橫梁上繪有110幅盧塞恩歷史風貌和英雄人物故事的畫作。長達200米的木橋有兩個轉(zhuǎn)折點。橋側(cè)的八角型水塔建于1500年前后,曾用作戰(zhàn)時的物資倉庫,也曾用作監(jiān)獄及行刑室。 八角型水塔與花橋一佇一臥,構(gòu)成了美妙的塔橋景觀。不幸的是,這座著名的人行廊橋于1993年8月17日毀于一場大火,僅剩水塔。雖經(jīng)重新修建,現(xiàn)橋上新舊痕跡仍清晰可辨,但后補的梁上畫作卻遠遜當年。漫步橋上,遠眺對岸耶穌會教堂的洋蔥頂雙塔,領(lǐng)略羅伊斯河兩岸幽幽的中古情懷。初夏,廊橋橋欄外側(cè)的天竺葵開得正艷。 晚間豐盛的海鮮大餐后,在奧丁號樂飲酒廊欣賞了一場阿爾卑斯長號演奏。該瑞士國粹長號長達4米,它原是阿爾卑斯山區(qū)牧民召喚牧群的工具,其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逾500年。當今一年一度的“國際阿爾卑斯長號賽”和歡快的“阿爾卑斯長號節(jié)”,已然國際名牌。演奏中其音時而低沉渾厚,宛如遠山呼喚;時而高亢激越,勝似林濤怒號;時而輕緩細膩,仿佛云海朦朧;時而悠揚婉轉(zhuǎn),好像溪流微瀾。 D11巴塞爾。瑞士第三大國際性都市,坐落于瑞士西北端法瑞德三國交界處,萊茵河穿城而過將其分為東西兩岸的小巴塞爾區(qū)和大巴塞爾區(qū)。巴塞爾是瑞士主要的航運口岸,也是化學和制藥工業(yè)中心及生物技術(shù)和生命科學基地。每年一次的瑞士工業(yè)博覽會在此舉辦。長期以來,巴塞爾還以宗教及文化名城著稱于西方。圖為維京奧丁號泊靠在巴塞爾碼頭。 徒步漫游巴塞爾老城。圖為萊茵河畔遠眺老城引人入勝的晚期哥特式、文藝復興式、巴洛克式的中世紀建筑群和中橋。巴塞爾中橋由采邑主教海因里希?馮?圖恩興建于1225年。當時多個修道院包括黑森林圣布萊斯修道院和巴塞爾市民們都為建橋捐獻了財物。很長時間內(nèi),該橋是萊茵河上從博登湖到北海較早的橋,為巴塞爾帶來了多個世紀的繁榮。 1899年,巴塞爾議會決定修建現(xiàn)在這座寬18.8米的新橋來取代舊橋,以方便電車穿過萊茵河。圖為大橋上彩旗飄揚,游人絡(luò)繹不絕。這座橋不僅用作行人和車輛的交通,早先還曾是集市和處決犯人的行刑處。 巴塞爾市政廳,矗立在馬爾克特集市廣場上,巴塞爾州府和市政委員會所在地。紅色的外墻顯得相當氣派。市政廳始建于14世紀,16世紀初進行了改建和裝修。1900年又進行了擴建,左側(cè)加上了配樓,右側(cè)建起了一座宏偉的塔樓。<br> 尤為值得一看的是市政廳美麗的內(nèi)庭,富于浪漫氣息的拱廊和華麗的金色尖塔令人印象深刻。內(nèi)庭四壁的彩繪和雕塑也各有看點。 巴塞爾主教座堂。瑞士國家遺產(chǎn),巴塞爾這座古城最亮麗的地標建筑。始建于11世紀,1356年遭地震破壞,后經(jīng)幾次改擴建。這是一座總體上屬于哥特式風格的紅色砂巖建筑,由彩色的琉璃瓦、修長的雙塔鐘樓以及拉丁十字形主體屋頂組成,宏偉而壯觀。其酒窖、唱詩班、伊拉斯謨之墓和兩個回廊見證了教堂幾個世紀來的滄桑。 歷史悠久的巴塞爾被譽為“瑞士的文化之都”。30多座博物館遍布全市,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巴塞爾歷史博物館。該館成立于1894年,是瑞士最大的歷史博物館和國家遺產(chǎn)之一。博物館分為四個建筑,圖為博物館主要部分的赤足教堂。這里收藏有萊茵河上游地區(qū)最全面的歷史文化珍品。 丁格利噴泉(Tinguely Fountain)。由瑞士雕塑家Jean Tinguelys利用廢舊的鐵片、鐵管、齒輪、車輪等創(chuàng)作的自動機械噴泉。巴塞爾地標之一。我們到達時所有的裝置都在運轉(zhuǎn)中。極具創(chuàng)意和趣味性的水中芭蕾,讓人喜出望外。工業(yè)時代的藝術(shù)杰作,那么的嚴肅認真,有點卡夫卡式的小荒誕,又有點玩世不恭。 斯巴倫門(Spalentor)。巴塞爾古城門,瑞士國家遺產(chǎn),巴塞爾保存下來的三個城門中最雄偉的一個,相當精致。它是15世紀防御工事的一部分。阿爾薩斯地區(qū)供給巴塞爾的大部分商品都要通過這個城門。 令人難以忘懷的萊茵河夢魅之旅結(jié)束了。維京公司游輪小紅人送我們前往蘇黎世機場返滬。圖為蘇黎世機場12號登機口透過玻璃幕墻遠眺停機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