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2024年7月29日到達內(nèi)蒙阿爾山市,8月2日離開,期間主要在阿爾山國家森林公園各景點游覽。臨離開前一天,還專程前往呼倫貝爾大草原游玩,特另一專輯。</b></p> <p class="ql-block"><b> 阿爾山車站始建于1935年6月,是日本侵略者強化殖民統(tǒng)治,掠奪大興安嶺地區(qū)豐富森林資源而建筑的,是一座典型的日本宗教與民居相結合的東洋建筑。其售票廳與候車室面積只有約20平方米,中國最小的火車站。是目前東北及內(nèi)蒙鐵路線尚存而且保存完好,正在使用的少數(shù)建筑之一?,F(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色教育基地,網(wǎng)紅打卡地。</b></p> <p class="ql-block"><b> 站前廣場的雨后積水,為眾多攝影愛好者提供了別樣的體驗,夜晚更增加了幾分魅力和神秘感。</b></p> <p class="ql-block">阿爾山城區(qū)雖然很小,但很浪漫和溫馨,供游客乘坐的馬車、腳踏車、觀光車川流不息,街道兩側的歐式建筑更增添了幾分異國情調(diào)。</p> <p class="ql-block">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現(xiàn)代化的設施都已經(jīng)安裝了。</p> <p class="ql-block"><b> 見證歷史的時刻一看看這小小的售票處窗口,居然還在發(fā)揮著作用,真是物盡其用啊。</b></p> <p class="ql-block"><b> 這是我們在阿爾山期間連住四晚不挪窩的云露度假酒店,離阿爾山車站只有一路之隔的地方,為我們隨時前往車站打卡拍照提供了方便。</b></p> <p class="ql-block"><b> 以前曾在電視劇里看到的場景,居然在這里被發(fā)現(xiàn)了,多么的真實,就好像是昨天,那進站口的圍欄格外顯眼,更給人以滄桑感。想像當年的檢票員和魚貫而入的旅客,哈哈??今天我也要扮演這個角色啦。</b></p> <p class="ql-block"><b> 7月31日杜鵑湖,湖面呈月芽形,是火山噴發(fā)時熔巖壅塞河谷而形成的堰塞湖,因湖畔每年春季漫山遍野開滿杜鵑花而得名,是杜鵑湖一絕。另一絕則是秋季的絕美落日??梢韵胂竦牡剑慨斅淙諘r分,天空中那多姿多彩的云朵,絢麗的晚霞,映襯在半入湖面的鱷魚島上松柏之間,被染了色的楓樹林和樺木林,以及沿湖那曲折的棧道共同構成了一個絕美畫面。</b></p> <p class="ql-block"><b> 在杜鵑湖畔還發(fā)現(xiàn)一些火山遺跡,如噴氣碟、繩狀熔巖和熔巖丘等。這些名詞還真是聞所未聞,在這里居然領教了,好在遺跡旁邊還豎有說明,長見識啦。</b></p> <p class="ql-block"><b> 繩狀熔巖,是結殼熔巖流表層局部受到不同程度的推擠、扭動、卷曲而成,外表與鋼絲繩、麻繩、草繩等極為相似,表面粗糙成束出現(xiàn)。一般的繩狀熔巖沿流動方向都呈弧形彎曲或呈鏈形排列,弧頂多指向熔巖流動方向。</b></p> <p class="ql-block"><b> 龜背巖雖說是一個路邊的小眾景點,但它在我國卻不多見,是目前中國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處規(guī)模大、發(fā)育好、保存完整的熔巖龜背構造,火山專家稱之為"火山中的國寶"。龜背巖顧名思義,就是噴發(fā)的熔巖流表殼,由于冷卻收縮作用而形成不同方向的裂隙呈網(wǎng)狀,后期又有多期熔巖流相互交切最終形成龜背形狀,所以也叫熔巖龜背構造。</b></p> <p class="ql-block"><b> 龜背巖本來面積很大,但由于近期雨水較大,龜背巖也難逃被淹沒的命運,好在還露出幾塊供游客欣賞。</b></p> <p class="ql-block"><b> 阿爾山號,難得一見的歷史文物,當年的小火車,看起來簡直就是一個大玩具,可它卻承載著一段難以忘懷的歷史。</b></p> <p class="ql-block"><b> 哈哈??在白狼村揮揮手中的斧頭,劈劈柴,尋找一下年輕時的感覺,也是滿愜意的。</b></p> <p class="ql-block">2024年8月2日 再見了,阿爾山,再見了阿爾山火車站,你雖為一個三等小站,但你卻以那頑強的身軀,仍然在為祖國的繁榮富強發(fā)揮著不懈的努力,更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賦予了新的生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