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勸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人到中年,常常喜歡勸年輕人好學上進,一副過來人恨鐵不成鋼的表情,內(nèi)心是充滿了焦慮,然而體力,精力已大不如前,尤其是今年,一直在跟腰疼、腿疼做斗爭,腹稿打了萬千,話到嘴邊,卻只是一句蒼白的:要趁著年輕,多努力呀...唉,割蕁麻喂老牛,你吃不吃是我心有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想起自己小時候的時光,那時沒有手機,網(wǎng)絡(luò),連電視機都是稀罕物件,我們家有讀書的叔叔和姑姑,我爸爸還給訂我了報紙,但是哪個時候我精力旺盛,一本兩百頁的書根本滿足不了我一天的閱讀量,只得四處搜羅可以閱讀的書,附近集鎮(zhèn)上商販拿《少年文史報》的合訂本當包裝紙,一塊五毛錢就可以買一全年的合訂本,我和小伙伴欣喜苦狂,中午沒回家,涉水過河奔赴集市,兩人買了不同年份的合訂本以便交換閱讀,那種求知苦渴的勁頭,可惜,我身處的年代里,沒人為我們謀劃未來,更沒有人為我的閱讀提供支持。我常在想,要是當時能對我加以培養(yǎng),我也許就不是現(xiàn)在這樣狀態(tài)。</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反觀我們的下一代,有充足的物質(zhì)保障,想要讀書,家長肯定會不遺余力的保障,可是,沉迷閱讀,沉迷學習的只是鳳毛 麟角,一部分普通人家的孩子的青春,被手機困住了,父母外出打工,期盼孩子有了好的未來,認為自己在為孩子的明天而努力,而孩子卻精神萎糜,沉溺在網(wǎng)游、快手、短視頻里不能自拔,農(nóng)民工,在用自己辛苦掙的血汗錢,培養(yǎng)新一代的農(nóng)民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我是普通人,寫不出韓愈《為學》那樣的文章來激勵年輕人,我慶幸當年努力學習,走出了小村子,有了一份安定的工作,盡力為自己的孩子提供物質(zhì)支撐和精神導引,也跟她在青春期做斗爭,我們沒上過大學,她上了一本院校,一代比一代強,凡人所盼,不過如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因此,我想勸年輕人,尤其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女孩子,一定要在該奮斗、努力、吃苦的年紀去吃苦,努力、奮斗,以便在機會來臨時抓住,在面臨選擇時有更多選擇。面對順境時,能自信展現(xiàn)向我;面對逆境時,有能力化解;不受制于環(huán)境和人,有能力做自己,能夠相對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這便是普通人努力的意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共勉之。</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