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九月,我站在故鄉(xiāng)一個叫“楊家溝”的地方。故鄉(xiāng)的秋風,攜帶著我的一支拙筆,讓我從夏天寫到了秋天。此時,故鄉(xiāng)的秋風輕輕吹拂過大地,風里已有幾分涼意;風里也帶有泥土的清香和玉米的甜味。風,吹亂了我的頭發(fā),也吹起了我心頭的思緒。我的腳步一次次行走在太公廟村教育先賢王公諱紫京先生、王公諱建若先生的故里時,我與故鄉(xiāng)的母校、山水重逢,我就會想起我的許多恩師。八月初一,我站在“運糧寺”的半坡上遠觀著太公廟村。我思緒悠悠,回望這個夏天,我寫了故鄉(xiāng)很多人和事,今天,我依然拿起一支拙筆,坐在秋天的“運糧寺”山腳下,繼續(xù)書寫太公廟村尉家堡已故“教育專干”尉公諱湛的故事一一一題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雖與尉公諱湛先生未謀過面,但他的故事感染著鄉(xiāng)親們和我。我在原寶雞縣楊家溝高中求學時,尉老師恰好退休了。但他心系寶雞縣教育事業(yè)的故事,經(jīng)他的長子給我傳來的許多信息和照片時,尤其是一張秋陽高照在尉家四合大院的照片,尉先生正在房梁上掛玉米,曬秋的畫面,讓我看后心里特別的溫暖。秋陽下的四合院、大柏樹、金燦燦的玉米都被暖陽照耀著,秋天的四合院里,一切是那樣的美好。此刻,尉先生的形象仿佛出現(xiàn)在了天際之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尉湛(1934一一2013),世居“運糧寺”山腳下的尉家堡村。尉先生從小勤奮好學,此后求學于鳳翔師范,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畢業(yè)后分配到原寶雞縣第十三中學,也就是今天的陳倉區(qū)東關(guān)高級中學。此時,尉湛和他同村的王作民、孫登錄、孫興科均受鄉(xiāng)賢王建若先生的影響,他們奮發(fā)努力,先后成為寶雞縣楊家溝鄉(xiāng)教育戰(zhàn)線上的新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960年,尉先生由于教學突出,被寶雞縣教育局派往陽平一帶教學,在此后的這幾年里,是他教育工作最忙碌的幾年。以校為家,贏得了“數(shù)學博士”的美稱。他將青春獻給教育事業(yè),為社會培養(yǎng)了許多優(yōu)秀的人才。他培養(yǎng)的學子中,此后,有許多擔任縣、市、省級領(lǐng)導(dǎo)。尉先生不僅培養(yǎng)了許多優(yōu)秀的學子遍布陳倉大地。他對后人的學習也嚴格要求。周末或者假期,他在尉氏四合院里的小飯桌上,大柏樹下,熱炕頭上,無數(shù)次給孩子們輔導(dǎo)著作業(yè)。而尉氏家族的后人們也是受耕讀家風影響,天資聰穎。從這個四合院里面先后走出了七位學子,今天的尉氏家族的后人們大都在陳倉行政部門或?qū)W校任職。這些都離不開尉先生當年對孩子們的愛與嚴。如今,尉氏四合大院早已拆掉,但尉老對后人的教誨,宛如四合院的大柏樹;宛如燈塔,照亮他們前行的路。尉先生的音容笑貌和大柏樹,令尉氏后人念念不忘。我想這棵大柏樹是尉先生平凡一生的品格,也是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寫照。我凝視著照片里的這棵大柏樹和尉老的遺照,不由人敬仰尉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天,當我的筆墨再次書寫楊家溝籍“教育專干”尉湛先生的故事時,天空忽然下起了秋雨,雨中夾雜著泥土和苞谷成熟的味道。我遙望著山腳下的母校、村莊,我的目光在尋覓大柏樹,最終投在了村莊、大柏樹上……</span></p> <p class="ql-block"> 尉先生退休后,回到了老家尉家堡村中。把大量的時間用在了對后人的教誨上,此后多年,他的子、孫代有人才輩出,現(xiàn)如今尉氏家族的后人從政、從商、從教,成為尉家堡村人口中的“書香門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12年冬天,尉老先生感覺身體不適,后人們將老人送往市上一家醫(yī)院檢查身體,萬萬沒有想到,被告知老人已經(jīng)是癌癥晚期。得知此消息如晴天霹靂,降落在尉氏家族。2013年除夕的夜晚。街道上的鞭炮聲響起,尉氏后人為老先生在熱炕上的飯桌上,端來了精心準備下的年夜飯。這也是尉老先生和后人們過的最后一個除夕。后人們雖盡心盡力,但人間難留,尉先生的生命只延續(xù)了幾個月。于2013年初秋,尉家堡村農(nóng)歷“七月十五“古會過后的第四天,老人家離開了他的兒孫;離開了四合院;離開了大柏樹,春秋七九,消息傳出,眾族人、鄉(xiāng)親哀祭尉老先生,兒孫晚輩痛斷肝腸。柏樹蒼蒼,龍泉潺潺。只是不見先生面??!尉老先生走完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豐厚光彩的一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今年適逢尉老先生誕辰九十周年,教師節(jié)來臨前夕,我作為“楊家溝籍”的一個學子,懷著崇敬的心情,執(zhí)筆為念。用文字懷念鄉(xiāng)賢尉老先生平凡而偉大的一生!</span></p> <p class="ql-block"> ?。ǜ兄x雅閱,婉拒送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