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日近黃昏,夕陽即將沉淪于西方的萬山叢中,它不甘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離開,用盡最后的余光,將自己變成令人心潮澎湃的晚霞,渲染了整個天空,燦如金橘,赤如烈火,橙如楓葉,美麗壯觀。</p> <p class="ql-block">我的居所就在黃河邊上,推窗可見滔滔奔流了億萬年的黃河。</p><p class="ql-block">退休后,觀賞黃河風光成了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最讓我心緒萬千的應該是黃河夕陽了。</p> <p class="ql-block">看著滿天金光,看著身披金裝的黃河,每每會想起我故鄉(xiāng)的那位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和他那首傳誦千古的夕陽詩:《登樂游原》。</p> <p class="ql-block">登樂游原</p><p class="ql-block">唐 李商隱</p><p class="ql-block">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p><p class="ql-block">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p><p class="ql-block">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原籍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市)人,隨祖輩移居滎陽,晚唐時期詩人。</p><p class="ql-block">這是一首登高望遠,即景抒情的詩。</p><p class="ql-block">首二句寫驅車登古原的原因:是因為:“向晚意不適”。后二句寫登上古原觸景生情,精神上得到的一種感懷。</p><p class="ql-block">但后人對此詩的解釋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p><p class="ql-block">“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二句,描繪了這樣一幅畫面:余暉映照,晚霞滿天,山凝胭脂,氣象萬千,“無限好”是對夕陽下的景象熱烈贊美。然而“只是”二字,筆鋒一轉,轉到深深的哀傷之中,這是詩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fā)出深長的慨嘆,于是情不自禁地唱出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千古名句,是"負能量"。</p><p class="ql-block">而今人,特別是權威階層(如中央電視臺的專家們)則另有解釋:此二句正是詩人一腔熱愛生活,執(zhí)著人間,堅持理想而心光不滅的一種深情苦志,看到夕陽下的美景,不禁豁然開朗,作者想表達的是一種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而不是消極的心態(tài),是"正能量"。</p><p class="ql-block">我則以為:詩,就是詩,不是政治,也不是一個天生麗質的小姑娘,任人去化妝打扮,就像"小鳳仙"不是再造中華民族的功臣一樣。</p> <p class="ql-block">我則傾向于接受第一種理解和解釋。</p> <p class="ql-block">我的學生時代正是"文革"如火如荼的年代,是現(xiàn)代"焚書坑儒"顛峰時期;以我的知識水平,去理解、感悟傳唱千年的經(jīng)典古詩,無疑是給人提供笑料而已。</p> <p class="ql-block">人如草芥、蜉蝣一生。面對夕陽,做為一個有正常思維的人,此情此景,一種無奈、一種愁悵、一種感懷卻也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3日于黃河之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