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攝影 行者-王</p><p class="ql-block">時間 2023.12</p><p class="ql-block">美篇號 485746521</p> <p class="ql-block">旅居廣東惠州時,常聽人提起大亞灣核電站,某天突發(fā)奇想想去看看,未做功略便匆匆導(dǎo)航,發(fā)現(xiàn)確實不是很遠(yuǎn),約有45公里,得益于外地“長者”亦可享用的免費公交,倒車三次,興沖沖到了核電基地,卻被門衛(wèi)告知只接受團體預(yù)約,只能遠(yuǎn)觀而不能細(xì)詳,遺憾之極。無奈搜尋附近景點,很近處有個叫“大鵬所城”的地方,便欣然前往。</p> <p class="ql-block">原以為是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景區(qū),看了說明才知大有來頭,它競?cè)皇巧钲谶@個被稱鵬城的源頭所在,是深圳十大景點之首。</p> <p class="ql-block">大鵬所城,全稱為“大鵬守御千戶所城”,位于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qū)鵬城社區(qū),是明清兩代中國海防的軍事要塞,有“沿海所城,大鵬為最”之稱,是鴉片戰(zhàn)爭肇始地,有明清的海防歷史和濱海客家文化氛圍。深圳又別稱“鵬城”,即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2004年6月28日,大鵬所城被評為"深圳八景"之首。</p> <p class="ql-block">大鵬所城被列入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深圳八大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原有居民大都移民香港、荷蘭或英國。村民在這個村說大鵬話。著名的歷史文物是龍井,賴府,劉府,四個城門,等等。</p> <p class="ql-block">大鵬所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占地約11萬平方米。它是明清兩代中國南部的海防軍事要塞,有著600多年抵御外侮的歷史,涌現(xiàn)了賴恩爵、劉起龍、劉黑仔等一批杰出的民族英雄。深圳今又名"鵬城"即源于此。</p> <p class="ql-block">大鵬所城是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成立了一個以文物保護、歷史研究和旅游開發(fā)為宗旨的"大鵬古城博物館"。</p> <p class="ql-block">這是全國范圍內(nèi)少見的幾個古海防博物館之一。</p> <p class="ql-block">大鵬所城是明清兩代中國南部的海防軍事要塞,有著600多年抵御外敵的歷史。</p> <p class="ql-block">將軍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古城南門街內(nèi),是一座清代中葉典型的四合院建筑群,是清道光年間福建水師提督劉起龍將軍的府第。該府第呈不規(guī)則梯形,東墻長18米,西墻長30米,寬30米,計建筑面積510平方米,門首橫額匾題"將軍第"三個楷書。將軍第平面布局為側(cè)門內(nèi)進,當(dāng)心間為住宅,三進三間,二廳一天井六廂房。左為后院,內(nèi)有前后廂房四個,天井一個。前有長廊,當(dāng)心間與后院有門相通,地面鋪磚。墻石腳青磚結(jié)構(gòu),木架梁、石柱礎(chǔ)。屋頂結(jié)構(gòu)為硬山頂,中有灰脊,檐板雕刻花鳥草木、人物故事等題材畫。</p> <p class="ql-block">城內(nèi)都處都散發(fā)著古城古巷古道古遺址的跡象。相當(dāng)于現(xiàn)今的某軍種司令部和軍事要塞。</p> <p class="ql-block">疊福墩:位于大鵬鎮(zhèn)咸頭嶺村東北求水嶺的山坡上。"疊福墩"亦名"疊福烽堠",明洪武年間置。墩臺呈方斗形,用石頭壘砌,附近發(fā)現(xiàn)有瓦片遺物。筑在高約250米的山頭上,可觀察整個大鵬灣洋面,王母、葵沖等地在其俯瞰之下。</p> <p class="ql-block">1984年深圳市政府撥款二十萬元,維修大鵬所城南門和東門。如今人們可一覽明代邊城的雄姿,舊城濠及大部分城墻已不復(fù)從前。</p> <p class="ql-block">城門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鵬所城為"廣州左衛(wèi)千戶張斌開筑,內(nèi)外砌以磚石,沿海所城,大鵬為最,周圍三百二十五丈,高一丈八尺,面廣六尺,址廣一丈四尺,門樓四,敵樓如之,警鋪一十六,雉堞六百五十四。東、西、南三面環(huán)水,濠周迥三百九十八丈,闊一丈五尺,深一丈。"(見康熙《新安縣志·地理志》城池條)。大鵬所城自建成以來,經(jīng)歷多次戰(zhàn)火和風(fēng)雨滄桑,曾多次修葺,現(xiàn)如今仍巍然屹立。</p> <p class="ql-block">2001年6月25日大鵬所城被國務(wù)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10月17日大鵬所城所在的鵬城村被建設(shè)部,國家文物局公布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p> <p class="ql-block">后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大鵬鎮(zhèn)鵬城正街,始建于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5年)。是祭 祀海上保護神-天后的廟宇。天后宮占地200多平方米,共分三進,門前13級臺階,走廊立著兩條花崗巖圓柱,高盈丈,徑近尺,精雕細(xì)琢。門婁紅匾上鐫著"天后宮"三個斗大的漆金體行書。門兩側(cè)刻有一聯(lián):萬國仰神靈波平粵海,千秋綿俎豆?jié)伤萜烟铩?00多年來,天后宮香火鼎盛,每年的農(nóng)歷三月二十三為天后生日,且每隔五年舉辦一次隆重的"打醮"活動。相傳清代名將劉起龍和賴恩爵以及大鵬營的參將、守備、千總等軍官常到天后宮拜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鵬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鵬倉在大鵬所城中,與永盈倉同設(shè),萬歷十四年(西元一五八六年)建倉厫一座。""大鵬倉大使署在大鵬所城內(nèi),與永盈大使同設(shè),崇正十五年(西元一六四二年)裁汰,久廢。""大鵬所屯倉在縣丞署東,康熙八年(西元一六六九年)原建二間,雍正十年(西元一七三二年)增建六間,續(xù)建三間,歸縣丞管轄。"清嘉慶舒懋官《新安縣志》卷七建置略廢署;及同書卷二十政經(jīng)四倉貯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民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鵬所城有近十萬平方米的明清民居建筑群,古建筑鱗次櫛比,古色古香。其街道格局,民居風(fēng)格都是明清時期遺存,其中窄街小巷,石板鋪就,或大廳大堂,或小門小窗,據(jù)調(diào)查統(tǒng)計,城內(nèi)有具重要文物價值的民居建筑十七座(間)。大鵬古城雄偉莊重、風(fēng)格古樸的城門(南門、東門、西門)和明清時期民居保存完好;狹窄蜿蜓的小巷以青石板鋪就,寧靜古樸;數(shù)座建筑宏偉、獨具特色的清代"將軍第"有序分布。其中以抗英名將賴恩爵的振威將軍第最為壯觀,該將軍第有150年的歷史,擁有數(shù)十棟屋宇、廳、房、井、廊、院等,其中牌匾眾多,雕梁畫柱,是廣東省不可多得的大型古建筑。此外,古城內(nèi)還有侯王廟、天后宮、趙公祠、參將署等一批古跡可供參觀。</p> <p class="ql-block">鵬城歷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大鵬所城內(nèi)賴府書房里的四個展廳。展廳一:源遠(yuǎn)流長, 大鵬所城"北冥有魚,其名曰鯤,化而為鳥,其明曰鵬"-莊子《逍遙游》。展廳二:海防重鎮(zhèn),"沿海所城,大鵬為最。"-康熙靳文謨《新安縣志》。展廳三:抵御外侮,建城以來,大鵬所城在明代反抗倭寇和葡萄牙入侵、清代抗擊英殖民侵略者。展廳四:鵬城英杰,為抗擊外來侵略和守衛(wèi)這座海防重鎮(zhèn),多少英杰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史跡展</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劉起龍將軍第簡介。劉起龍將軍第屬清代中葉南方府第式建筑,總面積500多平方米,將軍第整體結(jié)構(gòu)保持完整。1984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一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第二部分:劉起龍將軍生平簡介"劉起龍,大鵬城人,初行武,任崖州營參將"。-清康熙《新安縣志》"劉起龍,廣東新安人,行伍出身,屢立戰(zhàn)功,累官福建水師提督。"《中國歷史人名大詞典》。第三部分:劉起龍將軍傳說故事,一、摸夜將軍,二、巧訓(xùn)舅父,三、將軍井,四、家鄉(xiāng)水甜,第四部分:劉起龍將軍墓。原墓位于鵬城大坑村上村雞爬地,建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該墓墓頂?shù)耔徣展庠萍y,上有楷書陰刻"欽賜祭葬"四個大字,左有《古之遺愛》碑,右有道光皇帝《御祭文》碑。墓前有石獅、華表各一對。1983年被列為深圳市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9月,因修建核電站,故遷至鵬城東校場側(cè),按原貌修復(fù)。第五 大鵬所城部分:劉起龍功名碑(正反面文字),正面為劉起龍將軍所立之家族簡譜,記載了從劉起龍將軍的爺爺?shù)狡饘O子共五代人的歷史;反面為清朝廷為劉起龍將軍所立的功名碑,記載了劉起龍將軍一生的功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鵬所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劉起龍字振升,號云齊,廣東新安縣鵬城人,生于清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72年)。初由大鵬營入伍,嘉慶八年(1803年)授平海營右哨把總,出洋緝捕,旋累功拔香山協(xié)右營千總;嘉慶十五年(1810年)隨副將洪鰲、都司胡佐朝等分督戰(zhàn)船,圍攻洋盜鄔石二于儋州新英外洋,敗之,擒鄔石二等,洋面肅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調(diào)升水師提標(biāo)右營(新安營)守備,繼遷東山營守備;嘉慶二十年(1815年)再遷州營守備,是年官至虎門水師中右營中軍守備;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調(diào)升南澳鎮(zhèn)標(biāo)游擊;兩年后升崖州營參將。道光元年(1820年)遷澄海協(xié)副將,翌年再升福建南澳鎮(zhèn)總兵。道光六年(1826年)再升福建水師提督。道光九年(1829年)冬,劉起龍入見道光帝,備荷恩之寵。道光十年(1830年)二月,于巡洋時卒于海上。朝廷著加恩,照提督例賜恤,所有任內(nèi)處分悉予開復(f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賴氏族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賴恩爵振威將軍第簡介,一、振威將軍第平面示意圖,二、振威將軍第簡介,第二部分:賴氏家族起源,第三部分:"三代五將"對聯(lián)說明,第四部分:劉起龍將軍墓,劉老夫人為賴世超將軍夫人,出身名門,字幼就讀私塾,智慧過人,自著書本教育子孫。一、為官訣詞:文官愿為清史瘦,武官敢當(dāng)沙場卒。二、受職須知:職責(zé)所在,崗不離守,不得猶豫,才是本領(lǐng)。三、三字祖訓(xùn):人生學(xué),學(xué)而生。事分析,知為人。四言和七言祖訓(xùn):自古朝政群雄起,干戈戰(zhàn)亂民遭禍。第五部分:"還我祖愿"匾說明。1997年6月21日香港回歸前夕,賴氏后裔從世界各地回到賴恩爵振威將軍第,舉行儀式隆重紀(jì)念賴恩爵將軍和慶祝香港回歸,并在將軍第內(nèi)掛上牌匾,上書"還我祖愿"。</p> <p class="ql-block">第六部分:賴恩爵指揮中國近代史上反侵略戰(zhàn)爭第一戰(zhàn)。第七部分:"巴圖魯"介紹,巴圖魯,滿語"勇士"之意,原為蒙古語。道光皇帝授賴恩爵,"呼爾察圖巴圖魯"稱號。呼爾察圖是滿文勇號,英雄之意。第八部分:賴氏家族歷代任職一覽。</p> <p class="ql-block">大鵬話</p><p class="ql-block">初聽是白話和客家話的混合體,雖然在語音、語法、詞匯、措辭等方面和廣州話很接近,又有和客家話類似的地方。大鵬話至今還保留一種獨特語調(diào),當(dāng)?shù)厝朔Q"千音"。因為所城原因,來自北方的將士及家屬和當(dāng)?shù)厝嗽诮煌兄饾u形成當(dāng)時的"普通話",也就是后來所謂"軍語"。</p> <p class="ql-block">周邊景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深圳歡樂谷 世界之窗 小梅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梅沙 海上田園 東部華僑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