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ù宋脑d《江西日報》副刊,重新編發(fā),謹此祝賀俞裕新先生國慶期間個人美展圓滿成功?。?lt;/p><p class="ql-block"> 肖麥青/文 俞裕新/圖</p> <p class="ql-block"> 看俞裕新的畫,就如同在讀一首清新淡雅的田園詩。他無疑是一位極富鄉(xiāng)土氣息的畫家,給人們增添了許多美麗的誘惑。讀他的山水國畫,總有一種夢幻般的空靈裊裊而起,在現(xiàn)實與浪漫之間,朦朧與明晰之間,濃重與細膩之間,他將自己對大自然的理解融化在宣紙上。</p><p class="ql-block"> 他的畫有一種靜謐之美。大山環(huán)抱下的小屋;群山腳下的籬笆墻,山如敞開胸膛的大地之母,成熟而又溫從。在他的畫里,所有的景物都似乎遠離世間的喧囂,一山一石,一草一木均平靜得讓你屏往呼吸,生怕驚動了它們的好夢。生活中他性格直爽坦誠,筆下卻含蓄委婉。他永遠以一種樂觀的精神看待世界,畫中大都是純凈迷人的天地。身處嘈雜的城市,沉浸在他的畫里,浮躁的心定會趨向平和。</p> <p class="ql-block"> 這種平和的畫境,正是作者的心境。</p><p class="ql-block"> 他雖生活在贛西一座中等城市里,但心離鄉(xiāng)間很近。作為一名群眾文化干部,他有著許多機會走近鄉(xiāng)村,步入深山。他迷戀山村那種云氣氤氳的韻味,心就在這靜靜的、回蕩著田歌和民謠的環(huán)境里得以凈化。</p><p class="ql-block"> 民間,是一塊誘人的寶地,俞先生的眼睛始終注視著民間。他與農(nóng)民畫作者為友,細心培養(yǎng)他們同時又從他們身上汲取純真和質(zhì)樸。他對流傳在鄉(xiāng)間的古老儺藝術(shù)發(fā)生過濃厚的興趣。由此而創(chuàng)作的《儺面百圖》構(gòu)思奇異而獨特。他多年研究富有民間藝術(shù)特色的漆畫,在一些花鳥草木題材中也能見出大氣?!肚Ю锕裁髟隆分兴秩镜哪瞧y色的月光,映照著的又何止是幾支劍麻?</p><p class="ql-block"> 他不趨名,不趨利,不修邊幅,隨遇而安。從精神的淡泊走向了藝術(shù)的空靈。能空能舍,然后才能深,才能實,才是藝術(shù)心靈所能達到的高境界。為了藝術(shù),俞裕新生活中同樣舍去了許多,他一心投入了他的山水之中,他與樹草花鳥對話,他躺在大自然的懷抱里。</p> <p class="ql-block"> 他對山的情結(jié),與經(jīng)歷有關(guān)。</p><p class="ql-block"> 一生中,他有許多日子以高山為伴。他出生在浙江嵊州的一個小山村里,從小就看熟了山;當兵后,駐在岱山島上,滿目又是山;后來轉(zhuǎn)業(yè)來到青海西寧的一個鈾礦做地質(zhì)勘探員,更是踏遍了無數(shù)座大山。愛山便畫山,愛水便畫水,他從小就酷愛畫畫,當兵也畫,做了勘探員還在畫。那時他還畫得不怎么好,也沒有太多的時間,他只是把所走過的山深深地刻在心里,“搜盡奇峰打草稿”,捉摸山的氣韻,體味山的博大,有朝一日要把它們真實地展示出來。在后來創(chuàng)作的國畫《大別山游記》《瑞雪》和他的一系列山水畫中,我們終于見到了俞裕新心中的山。南方高山的秀麗,北方高山的雄渾,均沉穩(wěn)而厚實。他的山求其雄渾卻不求其險要,令人敬仰而不使人敬畏。</p> <p class="ql-block"> 他喜歡藝術(shù)上的自然天成。認為自然天成的美要比人工雕琢的美有更多的想象力。他追求“屋漏痕”般自然偶得的效果。在國畫中大量使用拓印手法畫山水,產(chǎn)生一種與眾不同的效果和靈性。</p><p class="ql-block"> 俞裕新曾在西安美院學習油畫,又創(chuàng)作過大量的版畫。他善于將油畫厚重明亮的色彩和版畫的肌理效果有機地融為一體,從自然中尋求必然,在“偶得”里畫龍點睛,于隨意潑墨中觸發(fā)自己的靈感。實際上,取舍“墨痕”的過程,就是畫家尋找情感切入點、靈感與自然的融合過程。他的畫里沒有一座相同的山,也決非大自然的實錄。</p><p class="ql-block"> “讓每一座山都是新的”,這是他說的話。正因為如此,他的畫在廣州美術(shù)館名家畫廊里展出時,引起了著名國畫家、西安美院院長劉文西先生的注意,為他揮毫寫下了“美在自然”的賀詞。</p> <p class="ql-block"> 藝術(shù)創(chuàng)造是個永無止境的過程,俞裕新將永遠按照自己的思路大膽往前走,天底下不論流行什么風,時興什么派,他都不去管,只是默默地挖著自己的那口藝術(shù)之井。他堅信,遲早會有清澈沁人的泉水涌將出來。</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