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在八百里里秦川之西,有一個美麗的太公廟村尉家堡。太公廟村是陳倉區(qū)東關一顆耀眼的明珠,其村位于“運糧寺”與“磨性山”之下。東與雙碌碡村相鄰,南依渭河敏秀。西與五一村趙家莊相依。解放前歸楊家溝長春鄉(xiāng)管轄。解放后歸楊家溝鄉(xiāng)太公廟大隊管轄。撤縣設區(qū)以后,歸陳倉區(qū)東關街道管轄。在昔日的尉家堡村,有一個尉家四合大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2年,因新農村規(guī)劃所需。這個承載了幾代人的四合大院,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但對于曾經住在這個四合院里的尉氏后人們來說,有太多的記憶留存在這里。從起初的五戶人家,到后來的60多口人。他們幾家人和睦相處,許多人在四合院里度過了童年、青年的快樂時光,因此上這個四合院里有他們許多美好記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這次探訪太公廟村的故事間隙,有幸得到了這幾張珍貴的圖片。于是我便萌發(fā)了,想將尉氏家族的故事整理出來,也算是給尉氏家族留一點史跡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今天的故事從尉家四合大院講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當年尉家四合大院里,曾住著五大戶人家。尉氏祖先經過長期的艱苦奮斗,他們在這里修建了這個四合院。在這個四合院中,還有一棵大柏樹。據(jù)尉氏后人口述,這棵大柏樹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大柏樹飽經歲月滄桑,依然老而彌堅。歷經風霜雨雪,庇護著尉家堡這個小村莊的平安。尉氏四合院和大柏樹,成了尉家堡人心中永遠的一個根。大柏樹見證了四合院的變遷,頑強的根須,屹立在尉家堡村這片熱土上,是尉家堡村兒女尋根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坐在秋日的午后,凝望著這幾張珍貴的老照片,我的思緒想到了其村子的“二月二”和“七月十五”古會。還有從這個四合院走出去的尉氏教育專干、行政領導、教育世家等許多人的故事,這個四合院和大柏樹,曾在八十年代被陜西日報的記者們專門拍攝了圖片。后來,在陜西日報上發(fā)過文。那些文字中太公廟尉家堡村四合院里的故事,依然仿佛能嗅到它的歷史存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我通過這幾張老照片,我將繼續(xù)探尋尉氏四合院里曾經的故事。了解尉氏祖輩們曾在四合院生活過的印記。日月更替,歲月輪回。尉氏四合院經歷了太多的繁華,也經歷了最后的拆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尉氏四合院雖然在兩年前已經拆掉。但曾經族人們之間的和諧,孩子們的歡聲笑語,一切都隱藏在這個和諧的四合院中。而這棵大柏樹的存在,無疑給這個村莊增添了無限生機。尉氏四合院雖然消失了,但這棵大柏樹依然靜靜地守望在此。裝扮著尉家堡村春夏秋冬的風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人似乎到了一定的年齡,總愛懷舊。而對于尉氏后人們來說,對曾經四合院的依戀情結,他們并沒有因為四合院的消失而減退。時隔多年后,他們依然很懷念四合院中的熱炕、架子車、拖拉機 ;也能記起一家人團圓圍坐在熱炕上的場面;更能記起尉氏家族大年30晚上,族人們坐在一起喝著“西鳳酒”,吃“涼盤”守歲的畫面。那個溫暖的四合院里面,有他們太多的記憶與不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消失了的尉氏四合院,是尉氏后人永難割舍的根,也是心靈深處的溫暖港灣。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尉氏后人,還有老宅里的那棵大柏樹,靜靜地屹立在悠長的歲月里。默默地守望著尉家堡村的變遷……</span></p> <p class="ql-block"> 感謝雅閱,婉拒送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