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p><p class="ql-block"><b> (梵高系列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尋訪梵高生命的駐地</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梵高自畫像</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4年4月26日攝于奧賽博物館</span></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 曦光中的阿爾勒?</b></p><p class="ql-block"><b>?</b></p> <p class="ql-block">終于,我們抵達(dá)了南法旅途中的又一個閃光點(diǎn)——普羅旺斯的阿爾勒。 </p><p class="ql-block">我的一位理工出身的驢友時時關(guān)注著我的旅程。和我一樣,他同樣傾心于旅游和攝影,退休之后,無以承續(xù)先前的專業(yè),便改弦易轍,重拾舊好。他曾是個航模好手,而今又興致勃勃地學(xué)起了航拍。我不知道兩者之間有無關(guān)聯(lián),只是覺得他的作品輕盈、灑脫,仿佛抹上了上帝的微笑。兩年前,他曾經(jīng)游訪過普羅旺斯,完成了各種光影下的航拍—— 破曉前的清灰,晨曦中的玫紅,日出時的橘黃,都在他別具一格的鏡像中歡快地閃耀。 </p><p class="ql-block">這一次,他給我送來了曦光中的普羅旺斯古城——阿爾勒的圖像,在他原先輕捷的風(fēng)格中增添了寬宏的氣派。鴻蒙初辟,由東而來的是一片驅(qū)逐混沌的紫氣。漸漸地,東向的立面亮了起來,清灰、玫紅和橘黃在悄無聲息地轉(zhuǎn)換,天穹抵達(dá)了黎明時段的最高顏值。光,就是一把犀利的刻刀,先是輪廓,后是細(xì)節(jié),雕鏤出一個纖毫畢露的世界。</p><p class="ql-block">翱翔于天穹之中,搜尋著上帝的視角 —— 這便是攝影人心心念念追求著的航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鴻蒙初辟,由東而來的是一片驅(qū)逐混沌的紫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破曉時分的阿爾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曦光之中,東向的立面亮了起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曦光中的阿爾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橙色中的阿爾勒抵達(dá)了它的最高顏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橙色中的阿爾勒競技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橙色中的阿爾勒古劇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光就是一把刻刀,雕鏤出一個纖毫畢露的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p> <p class="ql-block"><b> 心之所系</b></p> <p class="ql-block">從涵著清灰的紫色到涵著橙黃的金色,驢友的航拍完成了黎明時分天色的變幻?;蛟S,它就是普羅旺斯天庭的色彩,藍(lán)紫是天庭的夜,金黃是天庭的晝,晝、夜在如此的明媚中變幻,造就了一位天賦秉異的畫家最喜歡的顏色。</p><p class="ql-block">不錯,這位天才就是十九世紀(jì)鼎立于世界的后印象派畫家文森特·威廉·梵高。一八八八年二月,梵高游訪法國東南部普羅旺斯的阿爾勒,第一次找到了潛伏于靈魂深處的一種懵懂的歸屬。梵高喜歡阿爾勒的純樸,喜歡阿爾勒的寧靜,更喜歡光影墜落于阿爾勒附表的炫耀和通透。自此,梵高的畫風(fēng)變了——天空被暈染成大海一樣的蔚藍(lán),麥田被舖展成太陽一樣的金黃,鮮花被提煉成赤火一樣的殷紅,綠蔭被凝結(jié)成翡翠一樣的深綠。如果說綠是由黃與藍(lán)的復(fù)合,那么,紅、黃、藍(lán)則是色系中未經(jīng)調(diào)配的元色。最原始的陽光締練出最原始的色彩,滲入了這位畫壇奇才的血液。靈感被激發(fā)了,熱情被點(diǎn)燃了,梵高用他的全部精力追求并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簡單、最普通的東西,這就是太陽下的田野,燈火下的屋舍,月光下的河流。田野是涵金的,它折射出梵高向往著的光明;屋舍是橘黃的,它折射出梵高向往著的溫馨;河流是寂寞的,但梵高不甘寂寞,他在孤寂的流水中薈萃了拉長了的燈火,強(qiáng)化了的月光,變形了的星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麥田被舖展成太陽一樣的金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天空被暈染成大海一樣的蔚藍(lá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鮮花被提煉成赤火一樣的殷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綠蔭被凝結(jié)成翡翠一樣的深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河流是寂寞的,但梵高不甘寂寞,他在孤寂的流水中薈萃了拉長了的燈火,強(qiáng)化了的月光,變形了的星星。?</span></p> <p class="ql-block">被陽光浸透了的普羅旺斯以一種空前的面貌出現(xiàn)了——那在純凈的藍(lán)天下映現(xiàn)著赤金般亮色的克羅麥田,那用熾烈的元色和粗曠的筆觸點(diǎn)染的阿爾勒鮮花,那用綿延不絕的細(xì)瑣筆觸鋪陳的迎風(fēng)顫栗的朵芯尼莊園,還有,那用常人無法企及的騷動和愁思堆壘而成的流動著的星空和月夜,無不呈現(xiàn)著這位清醒和扭曲渾然交織的一代奇才的曠世才情和多舛人生。自此,梵高褪繭成蝶,真正成為震撼世界的“梵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用赤金般的亮色舖展出的克羅麥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用熾烈的元色和粗曠的筆觸點(diǎn)染出的阿爾勒鮮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用細(xì)瑣的筆觸鋪陳出的迎風(fēng)顫栗的朵芯尼莊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用扭曲而堅韌的形體刻畫出的普羅旺斯柏絲</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八八八年至一八八九年,是梵高的生命之火燃燒得最烈的時段。在阿爾勒的四百多天里,梵高將自己的全部熱血融進(jìn)了巔峰期的所有畫作。其中,有兩百余幅油畫,一百余幅素描和水彩,兩百余封有關(guān)藝術(shù)的書信和論述。縱觀十年的繪畫生涯,梵高在阿爾勒時期的創(chuàng)作匯成了人類藝術(shù)史上的一團(tuán)團(tuán)永不熄滅的焰火。這焰火照亮了天穹,卻燃燼了自己 —— 一八九零年七月二十七日,梵高在麥田邊舉槍自盡。兩天后的七月二十九日午夜,他對緊摟著他的弟弟提奧吐出了最后一句話:“我想就這樣靜靜地死去……”</p><p class="ql-block">從不同的定義上,梵高的人生是兩極的——荒蕪的,無可企及的荒蕪;燦爛的,無可企及的燦爛。就在游訪普羅旺斯 ? 阿爾勒的前夜,我規(guī)劃了一條與眾不同的路線。我想循著梵高在阿爾勒的畫作,看一看現(xiàn)實生活中的“黃房子”,現(xiàn)實生活中的“簡陋屋”,現(xiàn)實生活中的“咖啡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金麥田”。對于梵高,現(xiàn)實和理想是兩極的,截然對立的兩極。我想在亞麻畫布堆積著的金黃色的背面,尋覓出藝術(shù)大師自己都不曾體驗到的那一片心底的荒涼。</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梵高的“黃房子”</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藍(lán)色的夜,黃色的房,這便是梵高夢寐中的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梵高附上了他為《黃房子》所作的素描稿。</span></p> <p class="ql-block">藍(lán)顏色的夜,黃顏色的的房,這便是梵高夢中的家。在這個落在畫布上的“家”中,梵高舖設(shè)了兩個極致的顏色——偏紫的藍(lán)和偏橙的黃,我突然覺得,在對色彩的偏愛上,我和梵高的心是通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梵高終身漂泊,沒有婚姻,更沒有一個固定的家。一八八八年二月,在他三十五歲的時候,游訪了普羅旺斯的阿爾勒。對于梵高,三十五歲是他藝術(shù)的盛期,卻又是他生命的尾聲。冥冥之中,他想到了靈魂的歸宿。他要在阿爾勒的羅姆河畔,建一個隸屬于自己的巢穴。</span></p><p class="ql-block">在弟弟提奧的資助下,梵高的愿望實現(xiàn)了。他租下了座落于阿爾勒拉馬丁廣場的一幢建筑物,盡管只是其中的一側(cè),卻擁有四個獨(dú)立的房間??梢韵胂?,此刻的梵高是欣喜若狂的,他忙不迭地為自己的“家”做了最詳盡的安排:底樓的兩個大房間用作繪畫室和廚房,二樓的左側(cè)是自己的主臥,二樓的右側(cè)是高更的客房,他愿意讓自己事業(yè)和精神上的摯友同享“家”的快樂。他給弟弟的信中寫道:“我想讓它真正成為一間‘藝術(shù)家之屋’——沒有什么昂貴的東西,但是從床、桌子、椅子到圖畫,每一件東西都有自己的特色"。他給妹妹的信中寫道:“我在阿爾勒房子的外表漆成了鮮黃油般的黃色,搭配著耀眼的綠色百葉窗。房子座落在廣場中,沐浴在陽光下,里面有一個綠色的花園,種滿了梧桐、夾竹桃和洋槐。房子的內(nèi)墻全被刷成了白色,地板由紅色的磚塊鋪就,房子的上空就是耀眼的藍(lán)天。在這座房子里,我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呼吸、沉思和作畫。”</p><p class="ql-block">家,這就是梵高夢寐以求的家,黃、藍(lán)舖設(shè)的大框架中,點(diǎn)綴了他喜歡的一切鮮亮的顏色。童年,他將家視作竭力擺脫的桎梏;青年,他將家視作求而不得的奢望;晚年,他將家視作魂牽夢繞的歸宿。</p><p class="ql-block">1853年3月30日,梵高在荷蘭南部的津德爾特呱呱落地。他的出生是不受待見的,這一天,正是他那位不幸夭折的哥哥的忌日,或許,這個重合便注定了他一生中對家的錯失。梵高的父親是個窮困潦倒的牧師,母親是個出身優(yōu)渥的閨秀,這是一段早就湮沒在塵埃里的婚姻,即便是梵高,也無從梳理出其間的來龍去脈。六個孩子降生了,愛情的閃光一瞬而過,剩下的只能是百無聊賴中的窘迫。母親心高氣傲,不甘心與下等人為伍,而上等人又偏偏容不了他們,就象魯迅筆下的一撮“穿著長衫、站著喝酒“的異類?;蔚募揖吃炀土髓蟾叩淖员昂妥园?,更造就了纏繞他一生的夢魘——自閉。</p><p class="ql-block">若干年以后,梵高成名了,禮花飛竄般的成名。津德爾特的居民們開始挖掘起這位畫圣的點(diǎn)點(diǎn)滴滴,結(jié)果自然是強(qiáng)差人意的,梵高遺落于凡間的不是圣跡,而是匪夷所思的種種怪癖——</p><p class="ql-block">一個不合群的孩子,喜歡在街頭亂逛,“憂郁多疑,性情躁動,與其他孩子從無交集……”</p><p class="ql-block">“喜歡一個人?獨(dú)處?,天知道他在想些什么”,有時候會惡作劇地玩起了“失蹤”,“離開鎮(zhèn)子漫無邊際地游蕩,一游就是好幾個小時……”</p><p class="ql-block">“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總喜歡開一些摸不到邊際的玩笑,一點(diǎn)也不好笑,只會讓周邊人面面相覷……”</p><p class="ql-block">一個苛求于自己的完美主義者,對每一張?習(xí)作都不會感到滿意?!耙坏┯辛舜煺鄹校蜁员┳詶墸室飧磉吶苏也?,有時候象一只好斗的公雞……”</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也許是父親的情狀太酸了,也許是母親的心氣太高了,從記事的那一天開始,家便成了裹繞在沉悶中的壓抑。孤獨(dú)陪伴著梵高,走過了童年時光的“一段陰郁而荒蕪的歲月”(梵高語)。</p><p class="ql-block">象是被隔絕在一座孤島上,彼此相伴的,只有清冷的燈光,空闊的四壁。這是一種畸形的凄涼,沉入了梵高的心海,越陷越深,不再浮起。一八八八年,梵高游訪了法國西南部的阿爾勒,他想起了孩堤時代津德爾特郊外的暢游,一個人的田野,一個人的遐想,一個人的秘密。當(dāng)他肆無忌憚地穿梭其間的時候,不舍得“折斷一根莖?稈,一簇麥芒?”。而今,他回歸了,重整旗鼓的回歸,還是一望無際的玉米垛,還是一望無際的黑麥田,只不過它不在陰冷的津德爾特,而是在普羅旺斯那充滿陽光的色彩里。</p><p class="ql-block">梵高的思維從來是直來直去的,他要在自己情感生活最缺失的地方建造一座屬于自己的府邸。按照夢中的要求,他以千百倍的熱情營造著意念中的“烏托邦”,這個家只有三個人可以分享,一個是志同道合的高更,一個是相濡以沫的提奧,一個是歷盡坎坷的自己。他注重的似乎不是附表上的“形”,而是臆想中的“色”,這個“色”,經(jīng)歷了他眼睛的過濾,思維的過濾,激情的過濾。我太喜歡梵高的“家”里呈現(xiàn)的黃色和藍(lán)色了,這樣的響亮,這樣的純粹,這樣的透明,與其說是一份顏料,一份色彩,不如說是一份期待,一份感情。她從梵高的畫筆間潺潺流出,喚醒了我對溫馨的向往,滲入了我這個繪畫邊緣人長久積累的審美基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底樓用作工作室和廚房,二樓左側(cè)的一間是給自己的,右側(cè)的一間是給高更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底樓右下角的下等酒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主道上的行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背景處奔馳而過的火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位迷戀梵高的畫友創(chuàng)作了一幅“梵高的家”。一切都是“黃房子”里的素材,但光影徹底變了——黃房子陷落在陰影里,只有“家”的窗口投送出永不熄滅的光。</span></p> <p class="ql-block">我是在一個明媚的清晨抵達(dá)阿爾勒的。章明開車,兩位太太同行,第一站便是羅姆河畔的“黃房子”,谷歌地圖明確標(biāo)示出黃房子的地址——拉馬丁廣場2號。我細(xì)細(xì)回憶著油畫素描稿的布局,“黃房子”身后是一幢還算體面的樓房,樓房身后是兩棟破陋的民居,鐵路橋蜷縮在畫面的右角,上面奔馳著一列吐著青煙的火車。素描稿上的景物一一俱在,就是找不到畫面的主角——金黃色的房子。我清晰地記得,樓房的右下角有一頂雨棚,下面歪斜著幾位醉客。如今雨棚還在,只是換上了新簇簇的篷布。一位大爺正在那里閑坐,詢問的人多了,沒等我開口,便站起身來。他向我招了招手,獨(dú)自朝著一個方位走去。草坪的彎角處豎著一塊石碑,石碑之上,嵌著一幅油畫,天吶,它正是我夢寐中尋求的黃房子!</p><p class="ql-block"> “Blown up, it's blown up,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 ” (炸毀了,它被炸毀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p><p class="ql-block">我愣了半天,說不出一句話來。抬起頭,正前方還是那幢四層的樓房,樓房背后,還是兩棟破陋的民居。載著梵高靈魂的“黃房子”骨裂形銷,鐵路橋上,一列火車正朝著無垠的闃寂馳去。</p><p class="ql-block">我向那位大爺?shù)懒酥x,大爺擺了擺手,笑瞇瞇地走了。我突然覺得這位大爺面熟,太象了,正如梵高在阿爾勒的一系列人物寫生,憨厚,笨拙,又溢滿了藝術(shù)的靈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黃房子化成了一尊嵌著油畫的石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 梵高的《臥室》</b></p> <p class="ql-block">走進(jìn)拉馬丁廣場,睹物思人,自是一番感慨?!包S房子”化成了一尊石碑,征兆著一百三十年前的那一個不朽的存在。艷陽下的普羅旺斯光影依舊,卻再也揣摩不出梵高眼里的那一種超自然的色彩和空氣。凡?艾克兄弟的《根特祭壇畫》問世之后,以油調(diào)色的繪畫形態(tài)風(fēng)靡歐洲。六百年間,寶塔尖上的油畫家們擢發(fā)難數(shù),并以各自的藝術(shù)風(fēng)貌鼎立于世——有的擁有被上帝撫摸過的繪畫巧手,有的擁有被上帝熏陶過的冰雪靈性。毋庸置疑,梵高是一個“異類”,他很憨,很拙,絕然畫不出藝術(shù)殿堂里精雕細(xì)刻的寫生和素描,卻畫出了燃燒在自我情感色彩中的種種幻想:燦爛,光明,絢麗,通透。這是一種更高級的存在——不講技巧,不講手法,只講潛伏在內(nèi)心深處的意念和感情。</p><p class="ql-block">梵高的黃房子早已灰飛煙滅,只能在灰燼滋養(yǎng)著的芳草前留下一枚倩影。想起了畫圣關(guān)于“黃房子”的一段文字,充滿了對生活的向往,對藝術(shù)的憧憬:</p><p class="ql-block"> “湛藍(lán)晴空中綻放著金色光彩,這個主題很難表現(xiàn),我想,這便是我要征服它的原因。正是這些奇妙的色彩,陽光顯得無比燦爛,空氣顯得無比清新……。左邊帶有綠色窗框的房子也黃色的,旁邊有樹蔭遮擋,這便是我每天用膳的餐廳。我的另一幅畫作《夜間咖啡館》并不在其中?!?lt;/p><p class="ql-block">這是梵高留給提奧的另一封家信,引出了《黃房子》和《臥室》之外的另一幅名作——《夜間咖啡館》。讀畫尋跡,一個在拉馬丁廣場02號,一個在拉馬丁廣場30號,《黃房子》的街景中容不下咖啡館的蹤影。三幅名畫,三種意象:《黃房子》濃烈,《臥室》安謐,《咖啡館》卻浮現(xiàn)著惶恐、甚至窒息的氣氛。</p><p class="ql-block">前面,曾聊過梵高的《黃房子》,藍(lán)、黃兩色,道盡了漂泊游子對“家”的向往。但在《臥室》和《咖啡館》中,充溢著兩種對立的情緒——平和與躁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梵高的《臥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梵迷”們受不了梵高的清寒,繪制了一套現(xiàn)代人意念中的寢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現(xiàn)代人舖排的梵高的臥室,創(chuàng)造了光影下的特殊的安詳。</span></p> <p class="ql-block">《臥室》,一間平凡不過的臥室,落定在黃、藍(lán)交并的柔光下,有一些清教徒的寒酸,卻籠著拙樸而圣潔的光影。房間算是方形,兩把椅子對著一張笨重的木床,堆擠在靠窗的那一片倉促的角落。墻上的畫似動非動,墻上的窗似開非開,似有一股潛伏的力量,宿命般地攪動著顫動中的平和。梵高渴望著穩(wěn)定,卻又耽心失去穩(wěn)定;梵高祈求著平安,卻又害怕失去平安。即使在他最甜蜜的夢境里,他的臥室還是在風(fēng)浪中顛簸。</p><p class="ql-block">不管怎么說,梵高的臥室是安詳?shù)?。他一反常態(tài),用最寧靜的色彩創(chuàng)造了一尊精神上的方舟——“墻壁是淡紫羅蘭色的,地板是紅磚色的,大床和椅子是鮮奶黃色的,床單和枕頭是香木緣色的,被單是鮮紅色的,木窗是鮮綠色的,門是紫丁香色的……顏色在此表現(xiàn)的一切,暗示了這是我休息和睡眠的地方?!?一切都太簡單了,簡單得讓人心酸,“梵粉”們受不了偶像的落魄,運(yùn)用《臥室》里的原有素材,打造了一套全新的寢臥。有了“形”,卻失了“神”,他們忽略了一個基本的事實:梵高對生活沒有奢求,他只是用心中的色彩堆砌出了自己對安寧的祈望。在給提奧的信中,梵高寫下這一串略顯啰嗦的文字,并落下了《臥室》成畫的時間——1888年10月27日。終于有家了,這對梵高來說具有非凡的意義。只不過距他生命的終點(diǎn)——1890年7月29日,僅有六百五十天的時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梵高的《夜間咖啡館》</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梵高的《夜間咖啡館》</span></p> <p class="ql-block">和《臥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梵高的《夜間咖啡館》。前者是寧靜,后者是躁動;前者是夢境,后者是現(xiàn)實。</p><p class="ql-block">和《黃房子》一樣,《臥室》是梵高夢中的幻象。黃房子是用熱烈堆砌的,充滿了梵高的激情;臥室是用平靜舖展的,充滿了梵高的恬然。她們高高地懸在天上,恰如碧藍(lán)天穹上的那一圓美輪美奐的滿月?!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蘇軾老先生舉杯邀月的時候,樽中盛載的是“洞庭春色”或“中山松醪”,金漿玉醴貼合著中國士大夫的品性和傲骨。梵高卻不同了——圓月之下,一個孤獨(dú)的靈魂在羅姆河畔游蕩。他喝酒了,喝了很多劣質(zhì)的酒,清風(fēng)吹醒了他,他看到了至高無上的月亮,更看到了社會底層的齷齪。在母親的教導(dǎo)下,他鄙視齷齪,卻又無可奈何地沉淪于齷齪。</p><p class="ql-block">“我是個一事無成、乖僻古怪、令人作嘔的人。我毫無社會地位可言,也永遠(yuǎn)不會有?!保ㄨ蟾哒Z)</p><p class="ql-block">“我是底層人中的底層人,但我不甘心這樣??傆幸惶?,我會用作品向世人展示,他們眼中的這個無足輕重的怪人有著什么樣的內(nèi)心?!保ㄨ蟾哒Z)</p><p class="ql-block">月夜的幻境和昏晦的現(xiàn)實造成了梵高極度的痛苦。就他而言,唯一可以療傷的,便是拉馬丁廣場30號“夜間咖啡館”里的那一款“苦艾”——藍(lán)中涵綠,略帶澀味,卻含有45%—89.9%的高濃度酒精。精神沉淪之后,他的肉體在烈酒中找到了撫慰。</p><p class="ql-block">于是,一百三十年前的“夜間咖啡館”在梵高的畫中問世了。它一改《黃房子》和《臥室》里的溫暖和恬靜,呈現(xiàn)出紅與綠、綠與黃之間的激烈沖撞。梵高是用這樣的文字來描繪《夜間咖啡館》中的色彩的——</p><p class="ql-block">“這是個令人身敗名裂、精神錯亂、甚至犯下罪行的地方。我選用猩紅、糟黃與路易十五綠、橄欖綠以及刺眼的青綠形成強(qiáng)烈對比……它營造了一種氣氛,好似魔窟里的硫磺爐火,鼓噪出下等酒店里陰暗的力量……”</p><p class="ql-block">順著梵高的思路,我走進(jìn)了藍(lán)綠色的天花板、猩紅色的墻壁和青綠色的家具組成的那一框不和諧的夢魘。糟黃的地板以難以阻擋的力量沖進(jìn)紅墻,紅墻也以均等的勢力與之對抗。黃、綠點(diǎn)染出了煤氣燈的暈圈,在猩紅的底色中爍爍發(fā)光?!?處在畫面中間位置的門簾半掩著,延伸出簾后的一串獨(dú)立的臥房。嫖客、醉漢和妓女集聚于此,有的追歡逐樂,有的酤酒買笑??駳g之后,時鐘正指著午夜,該走的都走了,爛醉如泥的流浪漢們歪斜在簾門的兩側(cè),咖啡館老板孑然一身,呆滯地環(huán)望著彌漫于此的孤寂和凄涼。</p><p class="ql-block">這是梵高一生中最熟悉的地方,每每陷落無以自拔的苦痛,總喜歡在這里尋歡,買醉。梵高的靈魂是高貴的,他不應(yīng)該隸屬于這里,卻又偏偏成了底層世界中的一個角色。</p><p class="ql-block">在我眼里,這是梵高最悲慘的作品,充滿了令人窒息的哀怨和絕望。“最深的孤獨(dú),是你對我視而不見”(梵高語),這個“你”,便是他渴望融入的世界。二戰(zhàn)中,拉馬丁廣場歷經(jīng)轟炸,咖啡館的原址卻并沒有被摧毀,至今還靜靜地滯留在《黃房子》旁側(cè)的一個角落。怨我疏忽,誤認(rèn)為它遭受到梵高故居一樣的舛運(yùn)。錯過了它,便是錯失了畫圣生存過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飄忽著一個孤獨(dú)中掙扎的不甘的靈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處在畫面中間位置的門簾半掩著,延伸出簾后的一串獨(dú)立的臥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光怪陸離的煤氣燈下,咖啡店老板孑然一身,呆滯地環(huán)望著彌漫于此的孤寂和凄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黃、綠點(diǎn)染出煤氣燈的暈圈,在猩紅的底色中爍爍發(fā)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杯盤狼藉的艾丁酒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現(xiàn)代人創(chuàng)作的《夜間咖啡館》,雖然明快,卻破壞了原作的氣韻。</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梵高的《競技場》</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梵高的《阿爾勒競技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從黃房子到阿爾勒競技場,520米,8分鐘步行。</span></p> <p class="ql-block">阿爾勒是法國最羅馬化的古城,從拉馬丁廣場南行,徑直來到古城區(qū)的入口。最突出的標(biāo)記便是興建于一八八七年的街心噴泉,上側(cè)的瓷磚絢爛奪目,拼繪出古羅馬司空見慣的詩歌寓言。放眼望去,阿爾勒競技場的頑石堆壓在平緩的屋際線上,自帶著年輪的拙樸和悠遠(yuǎ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主街口佇立著美麗噴泉,中央繪畫的彩色瓷磚拼繪出古羅馬司空見慣的詩歌寓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通往阿爾勒圓形競技場的小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沿街小景——小餐廳前的銅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競技場一角</span></p> <p class="ql-block">競技場始建于公元一世紀(jì)末的羅馬帝國時代,鼎盛期的輝煌早已湮沒,剩下的只有歷史留下的沉吟和悲歌。與之媲美的是三十二公里之外的尼姆競技場,同等的氣度,同等的風(fēng)韻,在普羅旺斯光熾熾的艷陽下,同享昌盛之幸,同品沒落之殤。</p><p class="ql-block">對于歷史的賦予,當(dāng)?shù)厝耸煲暉o睹,很難再有牽動人心的追思和緬懷。倒是風(fēng)塵仆仆的外來客,更愿意在歷史的堆砌中融入一百年前興起、一百年后風(fēng)靡的“后印象”的時尚。一百三十年之前,梵高在這里生活了四百多天,相對于阿爾勒的古老,梵高僅是個倉促的后來者。連他自己都不曾想到,他不僅締造了一生的高光,同時締造了阿爾勒的重生。阿爾勒要比梵高幸運(yùn)得多,在梵高生命的廢墟里,阿爾勒贏得了梵高的榮譽(yù)。近些年來,阿爾勒火了,游客們紛至沓來,除了尋覓古跡,更在古羅馬的殘垣中尋覓著梵高留下的一縷縷后印象的空氣。</p><p class="ql-block">不論是規(guī)模還是形態(tài),羅馬競技場仰之彌高,阿爾勒競技場僅是高山一隅。自從有了梵高的那一幅名畫,阿爾勒競技場參進(jìn)了藝術(shù)的元素,聲名也在萎靡的沉默中鵲起。油畫靜靜地嵌落于一側(cè)的石碑,畫面里,如癡如狂的觀眾包圍了右上角的那一片金燦燦的黃色。油畫秉承了梵高的一貫畫風(fēng)——“黃色”和“藍(lán)色”的碰撞,線條和造型的堆砌。瞻望畫作,你會身不由己地陷入鼎沸的人聲,激情的海洋。八分之七的畫面是綴著七彩的深重的藍(lán)灰,八分之一的畫面是爍著活力的燦爛的金黃。不管是是畫里還是畫外,觀眾們對僅占畫面八分之一的金色展開了無邊的想象:“劍客鳴鑣夢未休,風(fēng)中披甲亦稱酋。原知絳影空驚魄,但見青霜勇射牛。”無名氏的詩句道盡了競技場的雄偉和慘烈——鳴鑣,披甲,絳影,青霜,無不在這片金色的迷離中熠熠生輝。</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還是站在嵌有畫作的石碑前面,只看到阿爾勒競技場拱門的局部。退后幾步,再退后幾步,遠(yuǎn)離了石碑,看全了競技場整體的輪廓:136米長,109米寬,120個拱門擎起了競技場橢圓形的窿窟。窿窟是黃色的,涵金的黃色;天穹的藍(lán)色的,涵紫的藍(lán)色。沸騰了的熱氣和聲浪正從這巨碩的窿窟中沖向天穹,它滿足了梵高對這個世界的所有想象 …… 其實,除了闃寂的石堆,我什么都沒有看到,但我相信,我看到的阿爾勒競技場的幻影,一定是梵高當(dāng)年的景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梵高的《露天咖啡館》?</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梵高的《露天咖啡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從競技場到梵高的露天咖啡館,460米,7分鐘步行。</span></p> <p class="ql-block">沿著阿爾勒圓形競技場邊側(cè)的小巷緩行,步行七分鐘,便抵達(dá)了四百六十米開外的梵高咖啡館。這是一條在阿爾勒法式舊樓的空隙間默默流淌的石溪,流著,流著,流出了普羅旺斯夏日的一片清涼。從黃房子走到競技場,走到咖啡館,走到市政廳,走到大教堂,必定要走過無數(shù)條諸如此類的小路,對于終日在燥熱中掙扎的梵高來說,一定是他人生中最安謐的時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條在法式舊樓的空隙間默默流淌的石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流著,流著,流出了普羅旺斯夏日的一片清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在石溪中覓食的小貓</span></p> <p class="ql-block">阿爾勒期間,梵高畫了兩幅以咖啡館為題的油畫,一幅是《夜間咖啡館》,縱72.4厘米,橫92.1厘米,現(xiàn)珍藏于美國康涅狄格州的耶魯大學(xué)藝術(shù)廳;一幅是《露天咖啡館》,縱82厘米,橫65.5厘米,現(xiàn)珍藏于荷蘭奧特羅市的克羅勒·穆勒博物館。兩幅油畫雖有內(nèi)景和外觀之別,卻都以星宿般的光輝輻射出藝術(shù)巨鑄的涵量。</p><p class="ql-block">《露天咖啡館》描繪了阿爾勒一家咖啡館的室外景色:一盞碩大的煤氣燈以其溫暖而絢爛的明黃渲染著布質(zhì)的天蓬、磚質(zhì)的墻面、氈質(zhì)的地毯和石質(zhì)的陌巷。大片的鵝卵石浸浴在黃色、粉色和紫羅蘭交織的溫情里,銜接著背景處的一排排深藍(lán)色的樓房。樓房的窗口射出了燈的橙色,銜接著倚背著的碧海青天,明月星光。天穹也是藍(lán)色的——這是梵高最喜愛的藍(lán)色,藍(lán)得純粹,藍(lán)得透明,剔除了人世間的一切隱穢和骯臟。綴于藍(lán)色天穹中的,是星星,是月亮,此時此刻,星、月已失去了形體,一朵朵梵高心中的蓮花正在普羅旺斯的夏夜里爭相怒放。</p><p class="ql-block">在這個世界上,很難有人能以這樣的色彩和形態(tài)來表現(xiàn)內(nèi)心的感受了——除了梵高。藍(lán)和黃的逆向?qū)Ρ?,星和月的極度夸張,營造了《露天咖啡館》的非凡張力。我隱隱覺得,在這溫馨恬適的平和里,醞釀了意亂神迷的騷動,求而不得渴望 。他的色彩呈現(xiàn)是極端的,他的形態(tài)表現(xiàn)是反常的,他的筆觸鋪排是顫動的,不知不覺之中,我看到了梵高在《露天咖啡館》中顯現(xiàn)出的煩躁、不安、彷徨和緊張。這是一種病態(tài),不可遏制的病態(tài),卻又讓梵高的畫作迸射出常人無以企及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走出小巷,舉世矚目的梵高咖啡館赫然可見。</span></p> <p class="ql-block">穿過小路,我們抵達(dá)了巷口的梵高咖啡館。它似乎就是一尊復(fù)制品,刻錄出一百三十年前咖啡館的原樣。站在作品繪制的角度,竟產(chǎn)生了一種時空倒流的恍惚??Х瑞^是梵高的“模特”,是梵高還原了咖啡館的真實,還是咖啡館剽竊了梵高的創(chuàng)意,那便是眾說紛紜了。依我看來,梵高從來是我行我素的,即便是純客觀的描摹,也參入了極其頑強(qiáng)的主觀創(chuàng)意。眼前的篷還是畫作中的篷,眼前的墻還是畫作中的墻,就連咖啡館的桌椅,也還是畫作中的色彩鋪排,造型模樣??磥恚瑫r空是可以締造的,眼前的那一抹攝人心魄的明黃,依舊還原出故人駐扎在畫布中的騷動的安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篷還是畫作中的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墻還是畫作中的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看來,時空是可以締造的,眼前的那一抹攝人心魄的明黃,依舊還原出故人駐扎在畫布中的騷動的安詳。</span></p> <p class="ql-block">正逢午時,干脆在咖啡館解決了午餐。頂蓬漫射下一縷縷黃色,帶來懷舊的愜意,時光的慵懶?;\在篷幔瀉下的橙光里,七彩褪去了顏色,現(xiàn)實藏起了骨感,睡意一陣陣襲來,眼前的那一片空蒙的金黃中,竟浮現(xiàn)出梵高的葵花,梵高的麥田,梵高用金黃搭建的生命萬象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尋找梵高(梵高系列之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b>?</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