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第35首:<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七絕.賈誼</font></div></h1><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約1964年)</font></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賈生才調(diào)世無倫,哭泣情懷吊屈文。</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梁王墮馬尋常事,何用哀傷付一生。</font></div><br><h5>注釋:<br>1.賈誼:西漢雒陽人,生卒:公元前200年--公元前168年,世稱賈生。政論家、文學(xué)家。初被漢文帝召為博士,不久遷為太中大夫,因遭大臣周勃、灌嬰等排擠,貶為長沙王太傅,梁懷王太傅。梁懷王不慎墜馬而死,賈誼內(nèi)疚不能自釋,抑郁而死,年僅33歲。著有《新書》、《過秦論》、《陳政事書》(也稱《治安策》)、《論積貯疏》、《吊屈原賦》、《鵩鳥賦》。<br>2.才調(diào):才華,才能。<br>3.世無倫:世上無與倫比。<br>4.吊屈文:指賈誼《吊屈原賦》。<br>5.梁王墮馬:見1。指的梁懷王墜馬而死這件事情。</h5><br>淺析:<br> 毛主席偏愛有才人,也寫過不少詠贊歷史人物的作品,但毛主席為一人寫了兩首,獨賈誼;而且以毛主席的詩詞風(fēng)格,這樣扼腕情思的詩詞也是少見的,這也是我選擇這首詩的理由。這里體現(xiàn)的只有惋惜,很像一位年老長輩對有才華的年輕人特別憐愛的惋嘆......<br> 賈誼這個人,少有才名,十八歲的時候就以善文著稱。漢文帝時被聘任博士,后謫為長沙王太傅,后世人也稱他為賈太傅、賈長沙。再后來被號回長安,任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喜馬,突發(fā)墜馬而死,賈誼深自歉疚,最后郁郁而終。死時年僅三十三歲。這種才大年少而死,又為后世留下不少佳作的人,少不了后世文人騷客的追憶惋惜。賈誼的《過秦論》、《治安策》被稱為古代自漢以后最好政論文章。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賈生》詩(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diào)更無倫??蓱z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從另一側(cè)面描述了賈誼的才能。<br> 1954年時,毛主席曾寫過一首《七律.詠賈誼》(見附)表達(dá)了對賈誼才華的肯定及過早離世的惋惜。1958年(約)毛主席在讀《初唐四杰集批語》時,贊賞賈誼的歷史學(xué)和政治學(xué),一并也把少年英發(fā)的賈誼贊揚了一番,說:“都是少年英發(fā),賈誼死時三十幾歲,王弼死時二十四歲,還有李賀死時二十七歲,夏完淳死時十七歲。都是英俊天才,惜乎死得太早了。”(摘自:毛澤東詩詞書法對聯(lián)鑒賞,延邊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12月第一版282頁)。而且是為一個無關(guān)緊要的公子的死,何況又不是賈誼的過錯。嘆息他大好才華本應(yīng)該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xiàn)的。<br> 1964年,中國國內(nèi)各行業(yè)發(fā)展如火如荼,急需各種人才,愛才惜才的毛主席又作這首《七絕.賈誼》,應(yīng)該是在為賈誼惋惜的同時,期盼中國能有更多賈誼似的才俊出現(xiàn),為中國的發(fā)展貢獻(xiàn)力量?!岸襁~步從頭越”“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的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時代,如果你們(含賈誼在內(nèi),王弼、李賀、夏完淳......)都生在現(xiàn)在這個新社會,就不會有這樣的英年早逝了,也就不會委屈了你們的才華了。<br><br>附:毛主席1954年寫的一首<br>七律.詠賈誼<br>少年倜儻廊廟才,壯志未酬事堪哀。<br>胸羅文章兵百萬,膽照華國樹千臺。<br>雄英無計傾圣主,高節(jié)終竟受疑猜。<br>千古同惜長沙傅,空白汨羅步塵埃。<br>注:<br>1.廊廟:指朝廷。<br>2.華國:華夏。<br>3.汨羅:汨羅江。發(fā)源于江西幕阜山,流入洞庭湖。<br><br>2024.8.26 1964年2月6日,毛澤東邀請錢學(xué)森、竺可楨、李四光到他的中南海臥室暢談科學(xué)工作。 1964年12月全國政協(xié)四屆一次會議上毛澤東與李四光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