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b><font color="#39b54a"> 人生的拐點 </font></b><br><br> 王祖文<br><br> 我的職業(yè)生涯就要走向目的地了,在這個時候,如果有人問我,這輩子干稅務后悔不?我會真心回答:不后悔!<br><br> 既然不后悔,得有個說法。而且這種說法需要一些支撐:一方面是外在成果的支撐,另一方面內(nèi)在的心理自洽的支撐。將二者歸結為一體:自己得到的、為社會奉獻的都是自己所能接受的。<br><br> 有了這樣的認知,我就想到了我當初的面對人生拐點的選擇,現(xiàn)在回望起這種選擇來,人生的感慨絕不輕飄。</h1> 時光拉回到上世紀1988年6月份。我是我們延大中文系八四級二班唯一一個沒有參與畢業(yè)照合影的同學,提起這個事我還是非常遺憾的,我是一個不太在乎人生儀式感的人,但人一旦上了年齡,回望既往,突然,感覺有些人生儀式真是必須的。我之所以缺席,是因為我提前獲悉我要分配到我原籍陜北子洲,如果回去,我連縣城中學都進不了,要到鄉(xiāng)鎮(zhèn)中學,這個我真是接受不了。我在這個時間段,已經(jīng)跑到寧夏去了,想在那邊看能否謀求發(fā)展。 后來,真正是跑了大半個中國,最后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他人的幫助,我于1988年年底正式在陜西銅川市陳爐稅務所報到上班。<br><br> 這個時間點對我是非常敏感的。這種敏感在于因為當時拍板的主要負責人外出,導致在接收我的問題上整整擱置了半年。所以我的“入口”成本是有些沉重的,在等待接收的時段里,我甚至當民工背石頭維持簡單生活。盡管如此,我依然是不后悔的。畢竟,在那個年代,稅務上由于它自身的垂直管理,進個人還是有困難的。<br><br> 時光如梭,一晃36年就過來了。一晃就到了退休的時候。這個時候回首職場還真有點滋味和厚度的。關于我的職場生涯,我用三句話就可以概括:一是我職場的一半時間都基本是與從事文案工作有關,基本上發(fā)揮了我的文字專長;二是我從事了7年稅收經(jīng)濟分析工作,10多年稅收科研工作,推出了上至省長批示、下至智庫觀點進入市長報告等多項成果;三是工作經(jīng)驗被“學習興稅”平臺、《上海稅務》兩次介紹,在系統(tǒng)內(nèi)有一點影響。影響了一些人、推動了一些事。<div><br> 回望職場,我對職場尾聲7年的工作成績非常滿意:因為我有20篇著眼全省經(jīng)濟分析建議被省委、省政府采用。這樣的果實連我自己也沒有想到。<br></div> 當然,我還有工作之外的精神文化成果。有500篇紙媒散文面世。有社會榮譽:獲過終南文學獎,是陜西能源化工作協(xié)散文委員會副主任,應邀給國家神東煤炭集團公司等外地單位授課,同時我主動辭去了一些地方社會職務。<br><br> 處在當下、面對這樣的顆粒成色,我想到了我人生的拐點,想到了1988年夏天一直到冬天的那次人生的艱難選擇。我常說:人生有些事的正確與否、值得不值得、意義價值如何、成功不成功,往往需要幾十年后才能看得清楚。<br><br> 是的,當初,背井離鄉(xiāng)選擇稅務,我自己也不知道未來是什么樣,人生以什么樣的方式展開、能達到什么樣的人生高度,真的,完全一概不知道。<br><br> 我的大學時光與經(jīng)歷有些特別:1984年9月--1988年7月我在延安大學中文系就讀。在大學時代,我就嘗試在上?!吨形淖孕蕖房锇l(fā)表了一些文學賞讀類文章,大學四年,主攻現(xiàn)代文學、兩次考研未成,但寒暑假也用以閱讀現(xiàn)代文學作品,可以說在求知上真是幾乎沒有虛度一天。<br> 幾十年后,我時常自問:大學四年的苦學與自己后來從事的稅務工作基本沒有關系,是不是這四年的苦白下了?面對這樣的自問:我感覺這個問題還真不能簡單回答,更不能說沒有關系。我大學期間春節(jié)都一個人在學校度過,偌大一個校園,留在學校過年學習的學生大概只是10人左右。四年就是這樣過來的。<br><br> 當然,大學直接知識參加工作后確實是用不上的,現(xiàn)代文學與稅務確實沒有關系。但冷靜看來,我后來的成果與大學期間的努力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lián)。首先,從精神源頭上說,四年大學自加壓力的吃苦精神、勤奮精神的形成對我日后職場的吃苦、勤奮起了很大作用,這種精神養(yǎng)成、習慣養(yǎng)成、心理養(yǎng)成是大學給與的。其次,文字功夫、文章寫作這種基礎能力應該是大學初步形成的。有大學的這種基本功墊底、才能順應工作、才能出一批成果。同時。我在本職工作之余,在散文、民俗方面出了一批紙媒成果,這個恰恰與大學期間的作品閱讀有直接的關系、與大學期間形成的獨立思考有一定關系。<br> <p class="ql-block"> 我這些年在一個人口、經(jīng)濟體量極其有限的環(huán)境里推出了一批著眼全省經(jīng)濟的成果,我個人感覺這與我大學期間的精神準備、勤奮習慣、超越自我的毅力、文字功夫有極大關系。用一句話說,類似長跑,越到后面,耐力越足、勁頭越大、速度越快,這種比較優(yōu)勢恰恰是與大學的自我努力有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所以,一個人的成長史與他的閱讀史、精神準備史、勤奮習慣史、獨自思考史密不可分。如果單純從表面看,說自己后來從事的工作與大學學的專業(yè)沒有關系,這個顯然是不正確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細細品味,一個人的精神高度、思想高度、成果高度恰恰與其一路行進過來的每一粒汗珠、每一個腳印、每一次閱讀、每一次動筆都有一定的關聯(lián)。這種關聯(lián)有的是實質性的,有的則是氣質性的、風格性的。我感覺認識只有達到這樣的高度,所謂的母校之“母”的影響、價值、意義才能更好體現(xiàn)出來,如同母親的影響、如同家鄉(xiāng)母體土地環(huán)境對一位作家的影響。</p> 我非常慶幸36年前,即1988年那次偶然的人生拐點的職業(yè)選擇。因為正是這種沒有深度意識的職業(yè)選擇成就了今天的自我,當然,人生不能假設,假如我當年從事語文教學,我也許是在教育的平臺上成就自我,<font color="#ed2308"><b>我當然不需要也不能薄教育厚稅務,因為每一個行業(yè)、崗位的奉獻者只要干出成績都是值得致敬和喝彩的,這才是正確的有厚度的成功觀</b></font>。我有三個點是自豪的、幸運的、滿意的。<font color="#167efb"><b>一是我趕上了計劃經(jīng)濟轉向市場經(jīng)濟的好時候,我參與的稅務工作作為重要的經(jīng)濟杠桿作用越來越凸顯;二是我的職場人生最大的收獲:我明白了財政、稅務是怎么樣深度影響經(jīng)濟乃至整個社會的運轉。這種明白讓我真正懂得了職業(yè)使命、職業(yè)擔當、職業(yè)作為與納稅人、繳費人,與國家、與社會的深度關聯(lián)性;三是我利用自己所學、所思、所長用智庫建議服務省市領導,先后有上百篇左右的建議采用,直接服務領導、服務經(jīng)濟、服務社會、服務人民。而且這種服務做到了崗位、職業(yè)的增值。</b></font>感覺內(nèi)心是踏實的,我沒有辜負這個行業(yè)、我對得起自己的每一個腳印、流下的每一滴汗水。我離開職場時我是快慰的,不后悔的!<br><br> 人生的拐點,在起始時,是那樣的不經(jīng)意,那樣的偶然,甚至是那樣的隨意,但是,當走到職場的終點時,這種感觸卻又是那樣的不輕飄、甚至有些明顯的質感和厚重。我真不后悔這樣的拐點選擇、我當然也不后悔行進道路上的每一次看似無用的付出,當然這種付出是不止十次八次把自己感動的一塌糊涂。我慶幸我趕上了改革、開放、高質量發(fā)展的好時代。我也慶幸我工作在一個包容性強、能干成事的銅川這樣的城市。因為時代、環(huán)境共同促成我的這種感慨的獨有的厚重、綿長與醇厚的滋味。<b>(文中照片除表明外,有的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其他來自子洲攝影家常波先生,一并鳴謝?。?l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