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薩拉熱窩是波黑的首都,《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這部看了無數(shù)遍的南斯拉夫電影,在我頭腦中留下的只是薩拉熱窩這個城市的名字。而薩拉熱窩對世界的重要影響是引發(fā)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一次刺殺發(fā)生在這里。我這次來薩拉熱窩,內(nèi)心講還是對這兩件事有強(qiáng)烈的好奇心。薩拉熱窩”是一座充滿多元,異域風(fēng)情的城市。也是歐洲唯一四種宗教和文化相互交融的地方。伊斯蘭的清真寺,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堂在這里交相輝映,而產(chǎn)生了許多復(fù)雜的故事。這些故事超越藝術(shù),跨越國界,成為了永恒的經(jīng)典,也就讓其帶有了幾分的悲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薩拉熱窩我們住在國際機(jī)場邊的國會山五星級酒店,早晚可以站在陽臺上看日出日落,看飛機(jī)起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8月6日早餐后,我們出發(fā)去 薩拉熱窩老城的“黃堡”俯瞰薩拉熱窩全景,“黃堡”實(shí)際上也就是一個位置比較好的觀景平臺。這里是電影《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中德國軍官俯瞰全城的最后鏡頭。路左邊是一大片白色的穆斯林墓碑,右邊就是居民區(qū)。墓地和居民住宅相互穿插這在中國是不可想象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黃堡”果然是俯瞰薩拉熱窩全城的好地方,老城和新城的建筑盡收眼底。這里的空氣也好,很適合晨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消滅法西斯,自由屬于人民”南斯拉夫電影中的臺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薩拉熱窩市政廳坐落在市區(qū)內(nèi)最主要街區(qū),是薩拉熱窩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的奧匈帝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是波斯尼亞的多元文化的代表。建于1896年至1897年,展示了新文藝復(fù)興和奧匈帝國時期的建筑風(fēng)格,結(jié)合了摩爾、哥特和羅曼風(fēng)格元素,是薩拉熱窩市區(qū)的標(biāo)志性建筑之一。?1992年波黑戰(zhàn)爭時毀于戰(zhàn)火,2014年修復(fù)完成對外開放。我們這次只是在市政廳門前拍照打卡,沒有入內(nèi)參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拉丁橋,薩拉熱窩市中心,是一座具有重要?dú)v史意義的橋梁。它修建于1798-1799年,原本在南斯拉夫時期被稱為普林西普橋。?拉丁橋之所以聞名于世,主要是因?yàn)樗c?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爆發(fā)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族青年普林西普在拉丁橋附近開槍射殺了?奧匈帝國的皇儲?斐迪南大公及其妻子,這一事件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導(dǎo)火索。一個月后,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zhàn),隨后?俄國、?德國、?法國、?英國等相繼參戰(zhàn),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全面爆發(fā)。?如今,拉丁橋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歷史紀(jì)念地,橋頭還建有博物館,記錄了當(dāng)時的情景。這座橋梁見證了世界歷史的重大轉(zhuǎn)折,也成為了人們對那段歷史的深刻反思和紀(jì)念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橋頭博物館前擺放著一輛老式敞篷車,據(jù)說是當(dāng)年奧匈帝國王儲和王妃就是乘坐這車被刺殺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薩拉熱窩老城廣場,俗稱鴿子廣場。廣場上的"賽比利噴泉﹣祈福和平",是薩拉熱窩的地標(biāo)性建筑,賽比利"意為"建在水流經(jīng)過地方的建筑"。廣場上的鴿子特別多,飛來飛去,遇到有人投食,便聚了一片,故被人們稱為"鴿子廣場",成為薩拉熱窩市民休閑娛樂好去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老城中心的咖啡廳喝了一杯咖啡,靜靜的感受一下午后的時光。</span></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0px;">格茲﹣胡色雷貝格清真寺坐落于薩拉熱窩老城區(qū)內(nèi),是由波斯尼亞第二任奧斯曼總督格茲﹣胡色雷貝格撥款修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清真寺庭院中央,在老栗樹的陰影下,優(yōu)雅地矗立著一座迷人的大理石拱門。除了非常具有裝飾性外,也有它的功能用途:它的水可用于沐浴噴泉的頂部設(shè)在八根木柱上,連接在一起,在進(jìn)入清真寺祈禱之前,供人們會洗臉、洗手和洗腳。這里也是拍攝《瓦爾特保衛(wèi)薩拉熱窩》影片拍攝現(xiàn)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穆斯林們正在清真寺作禮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城中的大巴扎是當(dāng)?shù)鼐用癫少徣粘I钣闷返牡胤?,同時也是游客們時常游覽光顧的打卡地。</span></p> <p class="ql-block"> 最古老的銅匠街,始建于1498年,兩旁的店鋪猶如迷魂陣般,讓當(dāng)年的德軍入內(nèi)后也不知所措。</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銅匠街上的這爿店鋪,據(jù)稱是當(dāng)年瓦爾特來接頭的地點(diǎn),這位仁兄有人說是當(dāng)年原型的第三代,有人說是當(dāng)年電影中演員的第三代。但至少這里是電影中的取景點(diǎn)之一。這幾幅公告應(yīng)該是中國游客幫老板寫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銅匠店老板免費(fèi)為顧客刻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買兩件精美的銅罐作為此行的留念,和“英雄”的后代合個影,也是每一個來這里游客的心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老城的街巷里行走著各色各樣的人,薩拉熱窩有歐洲的“耶路撒冷”之稱,民族問題解決的好壞的確是這個國家穩(wěn)定與否的重要問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老城自由活動時,看到遠(yuǎn)處高高的尖頂,就迎著走了過去,沒想到這個教堂居然是波黑最大的教堂圣心主教座堂,教堂始建于1889年至1914年間,是奧匈帝國時期的產(chǎn)物。它是由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下令建造的。教堂采用新哥特式建筑風(fēng)格,具有哥特式建筑特征,如尖頂、飛檐和精美的窗戶。圣心主教座堂是薩拉熱窩天主教教區(qū)的主教座堂,因此在天主教徒中具有重要的宗教地位。它也是該地區(qū)的一處歷史和文化地標(biāo)。</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與許多其他建筑一樣,在1992年至1995年的波黑戰(zhàn)爭中,圣心主教座堂遭到了嚴(yán)重的損壞。然而,與市政廳一樣,它在戰(zhàn)后經(jīng)過修復(fù)和重建。</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教堂前的雕塑是當(dāng)?shù)匾幻苡杏绊懥Φ拇笾鹘獭?lt;/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城內(nèi)還保留著一段東羅馬時期的城墻遺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這些原有的爆炸彈坑,人們用水泥砂漿填平后,再涂上紅漆標(biāo)記,形成了一種特殊的戰(zhàn)爭遺跡。這種地面上的“紅色油漆”彈痕,被人們稱為“薩拉熱窩的玫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