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二月的一天,時任江州刺史兼山南東道采訪使的韓朝宗正焦急的等待著孟浩然的到來。就在不久前,唐玄宗下了一道詔令。凡奇才有霸王之略,學(xué)究天人之際,及堪將帥牧宰者,五品以上清官及刺史可以向朝廷舉薦一人。出于對孟浩然才華的欣賞以及父輩的關(guān)系,韓朝宗舉薦的名額留給了孟浩然。原本韓朝宗打算帶孟浩然一起前往長安,約好了出發(fā)的時間,且左等右等,不見孟浩然的到來。焦急之下,只好派人去尋找。此時的孟浩然正同朋友一起喝酒,談笑愜意,已然忘記5了約定。面對來人的催促提醒,孟浩然卻說:"我現(xiàn)在酒性正酣,哪里管得上其他。"最終未能赴約,就這樣,孟浩然錯失了自己人生最后一次入仕的機會?!缎绿茣?孟浩然傳》采訪使韓朝宗約浩然偕至京師。欲薦諸朝,故人至劇飲歡甚,或曰君與韓公有期,浩然??曰,業(yè)與飲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辭行,浩然不悔也。有學(xué)者考證,這位讓孟浩然劇飲歡甚,不惜爽約韓朝宗的朋友可能正是李白。</p><p class="ql-block"> 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春天,正在安陸白兆山隱居的李白,為了獲得韓朝宗的舉薦來到襄陽,寫下了著名的《與韓荊州書》生不用封萬富候,但愿一識朝荊州。然而李白渴望的機會就這樣被孟浩然任性錯過。從二十八歲寫詩干謁到三入長安六次滯留洛陽,為了實現(xiàn)理想,孟浩然歷盡江湖付出了種種艱辛。然而當入仕的機會一再來臨時,孟浩然卻一次次做出了任性的選擇。放棄韓朝宗的舉薦,很多人認為他是任性,很多人把孟浩然的這一行為捧成淡泊名利好樂忘名,或者是詩人的一種可愛的任性。也許他是任性,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是在怕,他在逃避,他怕這一次又會像從前一樣遭到失敗,而搞得自己一塌糊涂,所以他沒有勇氣再面對這樣的一次打擊,你要知道那時候的孟浩然已經(jīng)是四十七歲的人,年近五十了,那個年代的人,以當時的平均壽命而言,到了這個年齡基本上就已經(jīng)黃士到脖了。孟浩然前面已經(jīng)受了那么的打擊,很可能已經(jīng)看穿了,看透了。用今天的話來講,躺平了。韓朝宗薦孟浩然雖然遭到爽約,卻并沒有理會李白的毛遂自薦。之后李白辭別孟浩然憤然前往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不久兩人在江夏再次相會,李白寫下了著名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p><p class="ql-block">《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p><p class="ql-block">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p><p class="ql-block">孤帆遠影碧空盡,唯有長江天際流。</p><p class="ql-block">我們無法想象,一個二百多年前,黃鶴樓上兩位詩人,曾是怎樣的風(fēng)姿?他們依依惜別,或許還盼望著下一次再見。此后李白繼續(xù)游歷,到處干謁,等待著命運之神的眷顧,而回到澗南園里的孟浩然過著起了荷鋤而作,摘瓜種菜的田園生活。勞作之余,把酒言詠。這時已經(jīng)47歲的孟浩然滿腔惆悵已然消解,只留給世人一幅幅動人的山水田園圖景。</p><p class="ql-block">《夏日南亭懷辛大》</p><p class="ql-block">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p><p class="ql-block">散發(fā)乘夕涼,開軒臥閑躺。</p><p class="ql-block">荷風(fēng)送香氣,竹露滴清響。</p><p class="ql-block">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p><p class="ql-block">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p><p class="ql-block">夏天的傍晚,詩人悠閑的乘涼,想要取出鳴琴彈奏一曲,感嘆沒有知音欣賞,不由得懷念起老友。等到了入秋時節(jié),孟浩然應(yīng)邀到一戶田家做客,這一天陽光明媚極目遠眺,是一畈畈收割后的田野和錯落有志的村莊。村落里雞鳴犬吠,炊煙裊裊。飯做好了,主人打開窗子招呼大家圍坐到桌邊,醇濃的酒香和著雞黍飯的鮮香一起飄散開來,一切都那么自然隨便,眾人臨風(fēng)把酒,洋溢出一種說不出的逸雅和歡暢。</p><p class="ql-block">《過故人莊》</p><p class="ql-block">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p><p class="ql-block">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p><p class="ql-block">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p><p class="ql-block">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p><p class="ql-block">在《唐詩雜論》中,聞一多曾評價,淡的看不見詩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詩?!哆^故人莊》不過是記錄生活流水,樸實的農(nóng)家田園生活。千百年來,一代代的讀者卻從中感受到了,語淡而味終不薄。而這,或許正是孟浩然詩歌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元)四月,荊州大都督府迎來了新的長史張九齡。在唐代荊州大都督府的長史,主要負責軍事相關(guān),這是一個從三品的官職,地位僅次于都督,幾乎相當于荊州最高長官。然而此次前來荊州赴任的張九齡心情卻郁郁寡歡。張九齡這個人是唐朝著名的賢相。咱們這么說吧,開元之治,功勞最大的大概就是三位宰相,姚崇,宋璟和張九齡。張九齡到了后來實際上在政治斗爭當中他是落敗了的,因為張九齡這個人為人尚直。史書上說的是尚直,比較耿直。這種情況之下呢,皇帝越來越不喜歡他,牛仙客事件之后,張九齡徹底失去了皇帝的信任,然后李林甫取而代之。</p><p class="ql-block"> 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的秋冬,孟浩然離開襄陽來到荊州看望張九齡,對于孟浩然的到來張九齡很是高興,他把孟浩然留在都督府內(nèi)做了隨行幕僚,由都督府負責為他開一份薪奉。雖然沒有官職和品級,但這或許是孟浩然一生中離仕途最近的一份工作了。荊州地處中原,連年沒有戰(zhàn)事,張九齡到任荊州都督府長史之后,實際并沒有什么事情可做,樂得清閑。起初孟浩然在荊州每日陪張九齡游山訪寺,登樓吟賦,生活過得愜意舒暢。</p><p class="ql-block">《陪張丞相登荊城樓》節(jié)選</p><p class="ql-block">側(cè)身聊倚望,攜手莫同歡。</p><p class="ql-block">白璧無瑕玷,輕松有歲寒。</p><p class="ql-block">《陪張丞相自松滋江東泊渚宮》節(jié)選</p><p class="ql-block">晚來風(fēng)稍急,冬至日行遲。</p><p class="ql-block">臘響驚云夢,漁歌激楚辭。</p><p class="ql-block">《和張丞相春朝對雪》節(jié)選</p><p class="ql-block">迎氣當春立,承思喜雪來。</p><p class="ql-block">潤從河漢下,花逼艷陽開。</p><p class="ql-block">然而在荊州,張九齡并沒有給孟浩然安排具體的事做,整日里除了吃吃喝喝之外,一大多數(shù)時間孟浩然都像個無所事事的閑人。時間一長,落寞之感便一點點爬上心頭,他覺得這樣待在荊州實在沒什么意思,與其這樣,還不如回襄陽去栽瓜種菜,在山水田野中尋求心靈的安適。就這樣在荊州不滿一年,孟浩然告別張九齡,結(jié)束了他人生中有記載的唯一一份工作,返回了襄陽。早年云游吳越,幾度帝京,孟浩然花了家里太多的積蓄。加上朋友甚多,據(jù)記載,逢到別人有難處時,孟浩然總是出手大方。到了晚年僅僅依靠澗南園里田地和果園的收成,孟浩然常常捉襟見肘,手頭手頭拮據(jù)。有時喝酒都還要找村上的店家賒欠。他這個人特別特別的講感情,重感情。為了講義氣,他可以拼命的,可以不要命的,游不為利,期以放性,故常貧。交朋友從來不為利,他喜歡誰就跟誰交朋友,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晚年已經(jīng)五十歲的孟浩然,重游鹿門山門,依舊還是連片的竹海,依然還有潺潺的溪流。山風(fēng)如咽,百鳥清啼,景色依舊。二十多歲隱居此處的孟浩然尚有心寫下幽人自來去,此時卻已經(jīng)鬢白如絲病痛纏身。</p><p class="ql-block">隙駒不暫駐,日聽涼禪悲。</p><p class="ql-block">壯圖哀未立,斑白恨吾衰。</p><p class="ql-block">逸氣假毫翰,清風(fēng)在竹林。</p><p class="ql-block">達是酒中趣,琴上偶然音。</p><p class="ql-block"> 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孟浩然因臥病,開始避居在家中。好友紛至沓來,這也許是孟浩然人生最后的歡迎時刻了。</p><p class="ql-block"> 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七月前后,久病初愈的孟浩然正在家中興高采烈的招待一位朋友,這位朋友是剛剛遇赦自嶺南北歸的王昌齡。故友相見,相談甚歡,酒宴氣氛異常熱烈,桌上很久沒吃的魚鮮挑動了孟浩然的味蕾。此時的孟浩然患有背疽,這是一種毒瘡。雖然已經(jīng)結(jié)痂即將痊愈,但郎中曾一再告誡不可食魚鮮,要忌口。然而酒宴上的孟浩然正興致盎然,完全將醫(yī)囑拋至腦后。送走王昌齡后,孟浩然發(fā)起了高燒,后背開始癢痛難耐,舊病復(fù)發(fā),郎中到時已經(jīng)太晚了,不久孟浩然在襄陽家中病逝,終年五十二歲,澗南園里一夜風(fēng)雨。此后王維來到襄陽,聽到孟浩然已經(jīng)去世的噩耗。禁不住愴然落淚,以詩憑吊。《哭孟然》故人不可見,汗水日東流。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在當時,無數(shù)人前往襄陽只為尋訪憑吊孟浩然。孟襄陽甚至成為他專屬的名字。孟浩然去世后,同鄉(xiāng)一個叫王土源的人,擔心孟浩然因未做官,史書上無法留下他的傳記,出于對孟浩然的仰慕。王士源四處搜集他的詩稿,并將所得詩稿整理成集?!睹虾迫患罚谠娂男蛭闹?,王士源用極簡的詞句,記載了他眼中的孟浩然。</p><p class="ql-block">《孟浩然集序》節(jié)選</p><p class="ql-block">骨貌淑清,風(fēng)神散朗,文不為仕,佇興而作,故或遲。行不為飾,動以求真,故似誕。</p><p class="ql-block">說孟浩然很有風(fēng)骨風(fēng)格不凡俗,據(jù)說孟浩然的身材,是比較瘦高的類型,說他做事不虛偽,不做外表的裝飾,每一個動作他都以真誠與人面對,所以在世俗人看來,孟浩然是故似誕,覺得這個人他過于放浪了,孟浩然的詩歌歷史上經(jīng)多種版本補佚,現(xiàn)知有260多首,其中絕大部分為五言詩。在中國詩歌史上,陶淵明開田園詩之先,謝靈運肇山水詩之始,到孟浩然時,始終將山水田園結(jié)合起來,他和王維一起使山水田園詩成為重要的詩歌流派,在盛唐獨樹一幟。他和王維相比,孟浩然的生活相對單調(diào),他沒有進入官場,他沒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他去寫山水,寫的更多的是自然的山水,雖然有的時候他在山水里面,看到了古人,想到了古人,有人文性。但是他寫得更多的是自然的山水,在山水里面表現(xiàn)的是我,表現(xiàn)的是孟浩然,他的心性,他的歡喜。而王維呢?王維是經(jīng)歷官場的,隱居山水是他的政治態(tài)度,都是面對山水,我們通過孟浩然的山水,我們看到的是道家的悠然自然,。王維的山水里面,看到的是佛家的空靈。孟浩然一生都對自然之美,有一種無名你給點喜悅,他向往做一個不問世事沖淡清雅的隱士,卻被文人士子應(yīng)該建功立業(yè)的時代思想所裹挾,用了半生的時光為仕途奔波。某種程度上講,孟浩然有著和現(xiàn)代人最為契合的性情,他的歡喜與憂愁和我們?nèi)绯鲆怀?。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鹿門山的草木歲歲枯榮,江湖風(fēng)波好渺。孟浩然已經(jīng)走進歷史的深處,但他留下的那些清新靈動的詩句,卻清拂起山水田園的清雅之風(fēng),飄散至今。生命的最終,我們愿意相信,當詩人轉(zhuǎn)身走向他深情愛著的山水田園時,曾得到了詩中的那份釋然,不必再頻頻回首。</p><p class="ql-block">《送別》王維</p><p class="ql-block">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p><p class="ql-block">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p><p class="ql-block">但去莫復(fù)問,白云無盡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