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昨晚從烏鎮(zhèn)回到杭州市區(qū)已經(jīng)九點了,路途中家人們說好久沒吃上陜川味了。到錢塘江邊的名宿酒店放心行李,快速的到海底的世界,盡情的撈了一把。</p><p class="ql-block">(8月6日),早上一覺睡到八點,洗漱完畢,約的車已經(jīng)到酒店等候,經(jīng)過家人們商量,今天去西湖轉(zhuǎn)轉(zhuǎn),順便帶孩子們?nèi)フ愦蟾惺芤幌麓髮W(xué)的氛圍。</p> <p class="ql-block">一個地方,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再加上有文化內(nèi)涵,那就不得了。像杭州西湖,位置獨特到不得了,更有千百年來文化的深厚積淀,在各朝各代文化大咖們匠心獨妙的塑造下,那更不得了啊。</p> <p class="ql-block">到西湖游玩提前沒有做攻略,因為兄弟來過幾次了,跟隨他們的步伐走進了西湖。</p><p class="ql-block">第一站便走進了雷峰塔。</p> <p class="ql-block">我真正知道雷峰塔的名字,是從初中課本中讀魯迅先生的著作《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 ,先生在文章開頭用一個貶義重疊形容詞對雷峰塔進行了描述。于是,多年來我對雷峰塔感知不高,好在原來的雷峰塔倒掉了,千百年來人們心中的白娘子重獲自由,先生“欣喜”立論,我也和人們一樣欣喜。</p> <p class="ql-block">翻開雷峰塔的歷史,其貨也是風(fēng)流之輩啊????。雷峰塔初建于公元977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為吳越國王錢俶與黃妃得子而建,</span>又名皇妃塔及西關(guān)磚塔,因建于地名雷峰,后人改稱"雷峰塔"。在歷史的長河中,雷峰塔歷經(jīng)千年深厚人文積淀,在佛教文化、吳越文化、詩詞文化的熏陶下,注入了經(jīng)典、廣為傳頌的《白蛇傳》愛情故事,于是乎雷峰塔美名傳揚,四海皆知。</p> <p class="ql-block">雷峰塔是塔界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見證了江南千年的興衰與發(fā)展,上個世紀初轟然倒塌,讓人扼腕嘆息、痛惜不已。為了讓世人能重新觀賞塔影矗立,彩霞披照,2000年開始,歷經(jīng)兩年重建,雷峰塔終于以優(yōu)雅之姿立于西湖之畔。新建的雷峰塔是在原來的塔基上修建的,負層樓保留了原來塔基的遺跡,又有塔中之塔的雅稱。新建的塔共七(地下兩層,地名五層)層,電梯從一層可直上到達第五層。</p> <p class="ql-block">塔內(nèi)二樓呈現(xiàn)了八幅東陽木雕壁畫《白蛇傳》, 其精美、復(fù)雜的程度令人震撼, 觀之流連忘返。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國工藝美術(shù)大師陸光正率領(lǐng)他的徒弟們?yōu)楹贾堇追逅?chuàng)作的,“盛會思凡、雨中借傘、端午顯形、昆侖盜草、水漫金山、斷橋相會、囚禁塔內(nèi)、塔破團圓”,八幅木雕形神具備、栩栩如生、精美絕倫。</span></p> <p class="ql-block">《白蛇傳》的故事,對于我們這一代人再熟悉不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農(nóng)村文化生活極度匱乏,主要的文化生活就是一年中能看幾場露天電影,看最多電影是京劇版的《白蛇傳》,那時不諳世事孩提,看完電影大罵法海管的寬??,而且行為可惡,又為白娘子的悲慘心生憐憫,于是乎發(fā)誓明天一定去河里多抓幾只螃蟹捶死里面的法海????。幾十年過去了,時光流逝人未老,故事經(jīng)典詠流傳,電影的有些畫面還能記起,有些臺詞還能背上幾句啊??。</p> <p class="ql-block">在近40度的高溫中,邁著堅實的步伐從一樓爬到五樓。站在五樓,西湖的全景盡收眼底,湛藍的天空,碧綠的湖水,蒼翠的湖島,還有遠處若隱若現(xiàn)的繁華都市。</p> <p class="ql-block">西湖最有傳神色彩的恐怕是金庸先生賦予的,其筆下的笑傲江湖給西湖增添了十足的魅力。</p><p class="ql-block">于是一行人說去西湖底下704轉(zhuǎn)轉(zhuǎn),我對704這個景點可以用文盲來形容,不過到704是來江南最舒適的兩小時,因為涼快,全身沒流一滴汗????。</p> <p class="ql-block">站在西湖邊,凝視著斷橋,有一些說不出的感慨,或許是來西湖來錯了時間,歷史上描寫西湖的美大都是春秋冬,卻很少與夏有關(guān)。于我其不然,夏的熱忱,與西湖相遇亦是心潮澎湃,我與何娘子相約斷橋,與兒子漫步西湖之畔,更是我生活之醉美。</p> <p class="ql-block">這次來杭州最重要的一站就是帶兒子感受浙大。上初中的兒子對于理想或許還有些模糊、遙遠,人生吧讀萬卷書,還得行萬里路,在萬里征途中經(jīng)歷的多了便能懂得。站在浙大玉泉校區(qū)的大門對面,兒子向我介紹著浮雕,我希望兒子五年后能再次站在浮雕前向我回答求是精神的兩個問題。</p> <p class="ql-block">杭州之行,因時間問題未到魯迅先生故居,沒能實現(xiàn)讓兒子見到課桌上的“早”,但浙大“求是創(chuàng)新”的校訓(xùn),相信在以后的學(xué)習(xí)中能領(lǐng)悟“勤學(xué)、修德、明辨、篤實”的樸實價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