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3日下午3點,在郴州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二樓多功能廳會議室,舉行《伏羲女媧文化在郴州》傳統(tǒng)文化知識講座。授課人,郴州市文化館副研究館員譚孝紅。參會人員局機關(guān)工作人員以及二級機構(gòu)部分人員。 <p class="ql-block"> 。</p> 8月23日下午,郴州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舉辦第23期“文旅小講堂”,為弘揚始祖文化,傳承中華文明,郴州市文化館副研究館員譚孝紅以《伏羲女媧文化在郴州》為題,向大家普及伏羲女媧文化與郴州的歷史淵源,著重介紹了郴州市北湖區(qū)槐樹下、桂陽縣扶蒼山的伏羲女媧文化遺跡,以及近些年來郴州弘揚伏羲女媧文化的舉措。同時,對今后如何弘揚郴州伏羲女媧文化提出了一些建議與構(gòu)想。 譚孝紅主任講述女媧補天的故事。 郴州市伏羲女媧文化研究會張杰鑫會長等一行五人走訪女媧祠守祠人鄧代仟老人(現(xiàn)己過世) 郴州市文史專家張式成和肖落落兩人在研討碑文。 <p class="ql-block">南宋年間成書的《輿地紀(jì)勝》,在卷三十一桂陽卷中清楚記載“伏羲廟在郴縣”。意在南宋前,郴州已有祭祀中華始祖伏羲女媧的祠廟。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了。</p> 扶蒼山<br>位于湖南省郴州市桂陽縣西北處,華泉鄉(xiāng)與光明鄉(xiāng)交界位置。整個山勢雄渾異常,山體高大巍峨,海拔在1300米以上。山頂植被主要以草甸,地衣等苔蘚類植物為主,山腰谷地有大量松樹,郁郁蔥蔥,雖屢次歷經(jīng)山火而不絕。山上怪石嶙峋,巨石奇絕,全部為硬度很高的花崗巖。山頂依托團山石而建一寺廟,全寺由石頭構(gòu)成,石頭磚,石頭墻,石頭瓦,石頭屋頂,構(gòu)成一個富有天然意味的全石質(zhì)建筑。石屋里面據(jù)說冬暖夏涼,有石神位和石碑,在某些石頭上可見當(dāng)年捐贈扶修寺廟的人名。 以上攝影圖片均屬張洪(紅旗)攝影 <p class="ql-block"> 2020年9月16日,習(xí)近平總書記考察郴州期間,囑托郴州要“發(fā)揮優(yōu)勢,揚長避短,把郴州發(fā)展好”“要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我們始終牢記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要求,明確要將郴州打造成為傳承紅色基因推進(jìn)綠色發(fā)展示范區(qū)。</p><p class="ql-block"> 郴州市伏羲女媧文化研究會和“湘南紅”大型文化旅游主題活動—廣場音樂會組委會的兩點建議:</p><p class="ql-block">1.建議規(guī)劃修建扶蒼山公園。</p><p class="ql-block">目前,桂陽縣扶蒼山伏羲女媧祭祀儀式以民俗方式,已經(jīng)被列入郴州市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修建扶蒼山環(huán)山公路和綠化帶。使其成為傳統(tǒng)文化風(fēng)景區(qū)、旅游愛好者的打卡點。</p><p class="ql-block">2.建議規(guī)劃、開通“湘南紅”紅色文化旅游(兩日游或三日游)專線車。</p><p class="ql-block">(湘南紅:郴州紅色歷史文化名片)“湘南紅”品牌主要是以打造湘南起義(郴州宜章縣)、第一軍規(guī)(郴州桂東沙田鎮(zhèn))、半條被子(郴州汝城沙洲)、711功勛鈾礦(郴州蘇仙區(qū))、女排精神(郴州北湖區(qū))、愛民模范歐陽海(郴州桂陽歐陽海鄉(xiāng))等郴州紅色名片為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郴州市伏羲女媧文化研究會理事、“湘南紅”大型文化旅游主題活動—廣場音樂會組委會成員、郴州文星老兵合唱團副團長張洪愛心奉獻(xià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