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虎山長城是中國明長城的東端起點,位于遼寧省丹東市東北約12公里處,是鴨綠江國家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的核心景區(qū),也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和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p><p class="ql-block"> 虎山原名馬耳山,因山形似兩只豎立的虎耳而得名,至清代演化為虎山。</p><p class="ql-block"> 虎山長城的發(fā)現(xiàn)改寫了關(guān)于明長城東端起點的傳統(tǒng)認知,過去一些權(quán)威詞典和教科書中描述明長城的東端起點為山海關(guān),但現(xiàn)在我們知道,真正的起點是位于丹東的虎山長城。這一發(fā)現(xiàn)同史書記載相吻合,自此,教科書中“明長城東起山海關(guān)老龍頭”的說法被改寫。</p><p class="ql-block"> 登上長城,它隔江與朝鮮的于赤島和古城義州相望?;⑸酵黄鹩邙喚G江邊,平地孤聳,視野開闊,對岸朝鮮的田地、房屋一覽無余。作為國門,長城選址虎山,確有軍事意義。</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網(wǎng)圖)</p> <p class="ql-block"> 中國明代長城途徑點位</p><p class="ql-block"> 明長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區(qū)修筑的軍事防御工程。它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guān),豌蜓六千余公里。明長城占中國長城總長度41%,明長城的建筑結(jié)構(gòu)堅固,包括城墻、敵樓、關(guān)隘、烽火臺等多種設(shè)施。其修建采用了大量的磚石,墻體高大厚實,具有很強的防御能力。</p><p class="ql-block"> 明長城在歷史上發(fā)揮了重要的軍事防御作用,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擾,保障了中原地區(qū)的安全和穩(wěn)定。它不僅是一項偉大的建筑工程,也是中華民族的重要文化遺產(chǎn)和歷史見證,展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明長城沿線分布著許多著名的關(guān)隘和景點,如山海關(guān)、居庸關(guān)、八達嶺等,成為了重要的旅游資源。</p> <p class="ql-block">長城組畫</p> <p class="ql-block"> “一步跨”,前段時間暴雨,江水漫過道路而淹沒,盡管現(xiàn)在水位下降了不少,但是還沒有回歸至可以看見“一步跨”。</p> <p class="ql-block"> 三分長相,七分想像。</p><p class="ql-block"> 你認為是“睡美人”?還是”臥觀音”?</p> <p class="ql-block"> 硝煙散盡復(fù)登臨,江山依舊美如斯。極目遠望,江河如帶,蜿蜒天際。平原沃野,雞犬相聞。巨龍矯首,雄關(guān)如鐵,讓人豪氣頓生。城下的“一步跨”,是中朝水路邊界距離最近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一步跨”是中國距朝鮮水陸最近的地方之一,因最近處一步就能跨到朝鮮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而遠眺虎山,它好象一位仰臥的睡美人,由西向東,身形婀娜,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鴨綠江斷橋</p><p class="ql-block"> 鴨綠江斷橋位于中國遼寧省丹東市振興區(qū)江岸路鴨綠江畔,是原鴨綠江大橋被炸毀后的殘余部分。</p><p class="ql-block"> 鴨綠江斷橋為鴨綠江上諸多橋中第一座橋,由日本朝鮮總督府鐵道局所建。1909年5月動工,1911年10月竣工。1950年11月,被美國空軍炸斷,成為抗美援朝滄桑歷史的見證者。</p> <p class="ql-block"> 1905年,日本人首先確定在江上架設(shè)大橋,他們于1909年5月在朝鮮新義州一側(cè)開始了基礎(chǔ)施工,利用邊施工邊與中國清政府交涉的辦法,威逼中方同意建橋。</p><p class="ql-block"> 1910年4月,朝方的工程已經(jīng)過半,腐敗的清政府在日本人的強壓下,不得不同意他們在中方一側(cè)建橋。因此,1910年5月在安東(今丹東)進行施工,次年10月大橋建成通車,這便是鴨綠江上的第一橋。</p><p class="ql-block"> 1937年4月,日本殖民統(tǒng)治者又在此橋上游不足百米處建成第二座鐵路大橋,即現(xiàn)在的“中朝友誼大橋”,與第一橋并稱鴨綠江上的“姐妹橋”。</p> <p class="ql-block"> 1950年6月25日,朝鮮爆發(fā)內(nèi)戰(zhàn),美國即派兵入侵朝鮮,并將戰(zhàn)火燒到鴨綠江邊,中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p><p class="ql-block"> “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口號發(fā)出,1950年10月19日,彭德懷臨危受命,率領(lǐng)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由于大橋在援朝戰(zhàn)爭中具有“交通大動脈”的戰(zhàn)略地位,美方便千方百計對其進行破壞。</p><p class="ql-block"> 1950年11月8日,美空軍首次派出百余架B—29型轟炸機,對大橋狂轟濫炸,大橋被攔腰炸斷,朝方一側(cè)鋼梁落入水中。同年11月14日,美軍又派出軍用轟炸機34架,再次轟炸大橋,朝方三座橋墩被炸塌,至此大橋癱瘓。直至1951年2月,經(jīng)過狂轟濫炸的大橋最終被炸毀,成為廢橋,中方所剩4孔殘橋保留至今,被人們稱為“鴨綠江斷橋”,成千上萬處彈痕遺留宛然,仿佛是一位屹立江中的不朽老人,見證并陳述著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硝煙歲月以及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業(yè)跡。</p> <p class="ql-block">為和平,保家鄉(xiāng),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彭老總率領(lǐng)志愿軍的群體雕像。</p> <p class="ql-block"> 鴨綠江斷橋該橋原為12孔可開閉式鐵路橋,總長916.84米,寬11米,從中方數(shù)第四孔為開閉梁,以四號墩為軸,可旋轉(zhuǎn)90°,便于過往船只航行。</p> <p class="ql-block">高射炮</p> <p class="ql-block">炮樓:高11米,直徑6米,共五層。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的一歷史見證。</p> <p class="ql-block"> 站在鴨綠江斷橋上,看到的中朝友誼橋。</p><p class="ql-block"> 中朝友誼橋,于1937年4月動工興建,1943年5月竣工,全長940.8米,其中中方橋長569.9米,1990年10月根據(jù)中朝兩國商定將鴨綠江橋更名為“中朝友誼橋”。</p><p class="ql-block"> 中國一方為吊梁,朝方一方為平梁。</p> <p class="ql-block"> 綠樹掩映,五星紅旗迎風(fēng)招展</p> <p class="ql-block"> 發(fā)生了事故。</p><p class="ql-block"> 走路不看景,拍照不走路!看斷橋見證歷史,絕不可看斷橋讓磕腿碰手遭大罪(*?????)?*.?</p> <p class="ql-block">近距離看到的朝鮮</p> <p class="ql-block">中國.丹東</p> <p class="ql-block">北朝鮮·新義州</p> <p class="ql-block"> 在游船上,看中朝友誼橋上有貨車從中方緩緩駛過。</p><p class="ql-block"> 朝鮮因山比較多,謂之“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物質(zhì)相對比較匱乏,大部分生活用品都是從國外進口的。</p> <p class="ql-block"> 一邊吃飯,一邊欣賞歌舞</p><p class="ql-block"> 演出前申明,演出協(xié)議已明確規(guī)定,演出時禁止拍照錄像!如果看到一個人進行拍照或者錄像演出即刻停止!</p><p class="ql-block"> 我們都是文明游客,遵守規(guī)定,靜靜吃飯,欣賞歌舞。</p><p class="ql-block"> 演出即將結(jié)束時,臺上臺下和著雙語“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中國人民志愿者戰(zhàn)歌》幾乎是全體起立,打著節(jié)拍,哼唱著,群情激昂,氣勢磅礴,振奮人心!</p><p class="ql-block"> 這是愛國主義的不朽戰(zhàn)歌!是中國人民打擊帝國主義的精神圖騰!</p><p class="ql-block"> 致敬最可愛的人!</p> <p class="ql-block"> 丹東市的防洪大壩或者叫防洪墻。</p><p class="ql-block"> 這是一道重要的防洪設(shè)施,旨在保護城市免受?鴨綠江洪水的侵襲。 這座防洪大壩有著近百年的歷史,自1927年開始修建,至今仍在發(fā)揮作用,保護著丹東市及沿江地區(qū)人民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p><p class="ql-block"> 經(jīng)過近百年的加固和修繕,現(xiàn)有47座防洪壩門分布在鴨綠江沿岸,緊鄰丹東市區(qū)。這些防洪壩門高度一般在2.5米至3米之間,每間隔2.8米設(shè)有一個立柱,立柱中間用木板連接,并在木板下方放置砂石料和防水材料,以對孔隙進行二次封堵,這種結(jié)構(gòu)既簡單又實用,能夠有效阻擋洪水漫灌。</p> <p class="ql-block"> 蒼翠森林與幽深峽谷交織,湍急溪流與靜謐湖泊輝映,坐上皮筏,一路乘風(fēng)破浪,盡情體驗“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感覺。</p> <p class="ql-block">整裝待發(fā)</p> <p class="ql-block"> 哈哈哈,過程很美妙,結(jié)束很狼狽!聽導(dǎo)游說不會濕身,漂流后連褲衩子都濕透了,開倉取箱翻衣服一片狼藉尷尬(???????)</p> <p class="ql-block"> 長白山是歐亞大陸東緣的最高山系,地處吉林省東南部,位鄰中國與朝鮮邊界。因其主峰多白色浮石和積雪而得名,以其豐饒廣袤、博大深厚、獨特多樣、悠久厚重的自然資源和人文積淀而馳名天下。</p><p class="ql-block"> 長白山保護區(qū)總面積19.64萬公頃,核心區(qū)7.58萬公頃,長白山系的最高峰是朝鮮境內(nèi)的白頭峰,海拔2,749米。中國境內(nèi)最高峰白云峰,海拔2,691米,是中國東北的最高峰。長白山植被垂直景觀及火山地貌景觀是首批進入《中國國家自然遺產(chǎn)、國家自然與文化雙遺產(chǎn)預(yù)備名錄》的國家自然遺產(chǎn)地。曾先后被確定為首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自然保留地和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評定的國際A級自然保護區(qū)。</p><p class="ql-block"> 長白山及其天池、瀑布、雪雕、林海等等,曾多次入選“吉尼斯”世界之最記錄,更有中華十大名山、中國最美的五大湖泊、中國最美的十大森林等等的美譽。</p><p class="ql-block"> 長白山在生態(tài)、生物、地質(zhì)和歷史等諸多方面都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和卓越的自然品質(zhì)以及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p> <p class="ql-block"> 長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其獨特的地質(zhì)構(gòu)造形成了許多奇特的景觀,國內(nèi)夏日森林顏值的天花板,這里擁有天池、瀑布、溫泉、森林、峽谷、高山草甸、花海景觀..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p><p class="ql-block"> 長白山有三個景區(qū)。景區(qū)分南坡、西坡、北坡.每個坡看的天池角度不同。西坡和北坡全年開放,南坡只有夏季開放。</p><p class="ql-block"> 原計劃是要從南坡上去的,但由于暴雨現(xiàn)在并沒有開放,今天就改上西坡。</p> <p class="ql-block">長白山有三個景區(qū)</p><p class="ql-block">景區(qū)分南坡、西坡、北坡.每個坡看的天池角度不同。西坡和北坡全年開放,南坡只有夏季開放。從觀看天池景色:南坡>西坡>北坡;從可玩度來說:北坡>西坡>南坡</p> <p class="ql-block"> ①南坡:開發(fā)較遲.原始風(fēng)貌完整,離天池最近,視野最開闊.只有夏季開放,每天限流1500人</p><p class="ql-block"> ②西坡:看天池視野更開闊,景區(qū)更生態(tài)一些,但上山需要爬1442級臺階,距離機場和萬達度假區(qū)最近</p><p class="ql-block"> ③北坡:開發(fā)最早,配套設(shè)施全.游客最多,能看到2/3的天池景觀.傳統(tǒng)的景點在北坡基本都能看到.離高鐵站最近></p><p class="ql-block"> 三個景區(qū)景點分布</p><p class="ql-block"> ①南景區(qū):天池、岳樺雙瀑、鴨綠江大峽谷、炭化木遺跡</p><p class="ql-block"> ②西景區(qū):天池、高山花園、王池、錦江大峽谷</p><p class="ql-block"> ③北景區(qū):天池、長白瀑布、聚龍溫泉群、小天池、綠淵潭、地下森林。</p><p class="ql-block"> 收集資料,僅供參考。</p> <p class="ql-block"> 等候景交大巴車,繞著圍欄轉(zhuǎn)。</p> <p class="ql-block"> 中途又換乘了一次中巴車,山路十八彎,左拐又右拐就到了老虎背,準備登上這1420階臺階,去一睹天池的風(fēng)采。</p> <p class="ql-block"> 直指山頂,1420個臺階,信心滿滿,應(yīng)該可以輕松拿捏。</p> <p class="ql-block">裸露的山體</p> <p class="ql-block">汨汨流淌的溪水</p> <p class="ql-block"> 天池</p><p class="ql-block"> 長白山天池,如一顆晶瑩的明珠,靜靜地鑲嵌在群山之中,與天空相映成趣,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p><p class="ql-block"> 長白山天池的美,是那種磅礴中透露著細膩,狂野中蘊含著溫柔。猶如天地之間的翡翠玉碗,令人大開眼界。</p><p class="ql-block"> 山巒疊翠,白云繚繞,長白山天池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畫,美得令人心醉神迷。</p> <p class="ql-block">這里是長白山!這里是大東北!</p> <p class="ql-block"> 本想與天池合影留念,不幸被擠了出來,可想而知前面拍到的天池照片與影像真的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呵呵噠!</p> <p class="ql-block"> 從高山草甸到灌木叢林,司機師傅駕車技術(shù)了得,左拐右拐堪比七十二拐……架不住今個兒心情好啊,出門時唯恐來不了長白山的忐忑,今天不僅登山還目睹了天池真顏。東北行“白山黑水”的“白山”已然欣賞了,爽!颯!</p> <p class="ql-block"> 長白山錦江大峽谷位于西景區(qū)。以前是緊張的“緊”,滿語譯為水流湍急之意,后來改為錦繡中華的“錦”。它距天池20公里處,是由于火山噴發(fā)時火山熔巖表面的火山灰和泥土被江水和雨水沖刷而成的,至今這條峽谷還在變化和擴大之中。它由南錦江峽谷和北錦江峽谷最后匯成一條峽谷。總長度70公里,在衛(wèi)星上看呈“人”字形。最深處達100米,平均深度80米,寬度200~300米,我們?yōu)g覽的峽谷為北錦江的一段。它劈原始森林呈谷,里面集幽谷、奇峰、怪石、古樹、珍草、秀水為一體,被譽為“中國的克羅拉多”、“中國的熔巖盆景”。</p> <p class="ql-block"> 峽谷兩岸生長著茂密的大森林,樹木筆直粗壯,由于谷上低溫潮濕,使得樹木上掛滿了苔蘚,自然、原始之態(tài)尤為明顯。</p> <p class="ql-block">棧道兩邊的森林,遮天蔽日。</p> <p class="ql-block">樹輪</p> <p class="ql-block"> 那些溶巖林的造型,真可謂千姿百態(tài),讓人耳目一新。有形同月亮的,有狀如金雞的,有酷似駱駝的,有宛若觀世音的,有姑娘依戀著情人的,有母親懷抱著愛子的等等。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駱駝雙峰、雙熊登山、雙象吸水、犀牛望月、金雞報曉、猿猴探月等等,充分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乘車點的墻</p><p class="ql-block">靠樹吃樹,就地取材啊</p> <p class="ql-block">好大一顆樹</p> <p class="ql-block"> 就要離開長白山了,山海有情,天遼地寧,這里很美好。</p><p class="ql-block"> 下一站延邊。</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