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黑胸鶇(學(xué)名:Turdus dissimilis)屬中型鳥類,黑胸鶇屬于鳴禽,頸椎15枚。鳴肌發(fā)達(dá)。嘴短健,上嘴前端有缺刻或小鉤,,善于鳴囀,叫聲多變悅耳;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后,后趾與中趾等長;腿細(xì)弱,跗跖后緣鱗片常愈合為整塊鱗板;雀腭型頭骨。雄鳥除頦尖端有一點(diǎn)白色外,其余整個頭、頸和上胸黑色。背、肩、腰,包括兩翅和尾等其余上體概為暗石板灰色或黑灰色,腰和尾上覆羽稍淡、呈暗灰色,飛羽和尾羽黑色,羽緣灰色。下胸和兩脅橙棕色或棕栗色,腋羽和翅下覆羽亦為鮮橙棕色,腹部中央、肛周和尾下覆羽白色,有的可達(dá)下胸中部。雌鳥從頭至尾整個上體暗橄欖褐色,頭的兩側(cè)和耳覆羽灰黃褐色,耳羽具淡色羽軸紋。兩翅黑色,羽緣橄欖色,尾同背,為暗橄欖褐色。頦、喉白色,喉具黑褐色條紋,在兩側(cè)條紋幾乎連成線狀。上胸橄欖灰褐色具有由明顯的黑色斑點(diǎn)形成的縱紋,下胸、兩脅、腋羽和翼下覆羽橙棕色,腹、肛周和尾下覆羽白色。</b></p> <p class="ql-block"><b>棲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尤以林下植物茂密有蕨類植物和杜鵑灌叢的常綠闊葉林較常見,有時也進(jìn)到針葉林。 常見于在海拔1200-1700米丘陵地帶、壩區(qū)或低山丘地帶活動以及多在喬木和灌叢間活動。黑胸鶇屬留鳥,終年留居棲息生境中。常單獨(dú)或成對活動,有時也見成小群。地棲性,多在林下地上和灌叢間活動和覓食。性膽怯,善于隱蔽,常常僅聞其聲而難見其影。多在林下地面落葉層和灌叢間活動和覓食。性膽怯,善于隱蔽,常常僅聞其聲而難見其影。主要以鞘翅目、直翅目、鱗翅目等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也吃蝸牛、蛞蝓和其他無脊椎動物以及植物果實和種子。列入《世界自然保護(hù)聯(lián)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