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王佐之才話荀彧</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讀《三國演義》,發(fā)現(xiàn)真正心系漢室的謀臣只有兩個人,一是蜀漢的諸葛亮,一是曹魏的荀彧,而荀彧,更是大漢最后的氣節(jié)。</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安十七年(212),曹操的首席謀士荀彧去世了,讓人扼腕嘆息。荀彧的死,史書上有兩種說法,《三國志荀彧傳》上說荀彧是病死的:“太祖軍至濡須,彧疾留壽壽,以憂薨,時年五十?!碑敃r曹操率軍到濡須,荀彧隨軍,因為生病而留在了壽春,后來抑郁而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漢書荀彧傳》上記載荀彧是服毒自盡的:“至濡須,彧病留壽春,操饋之食,發(fā)視,乃空器也,于是飲藥而卒。時年五十?!闭f曹操率軍到濡須,荀彧隨軍,然后因為生病留在了壽春,后來曹操派人給荀彧送了一個裝食物的盒子,荀彧打開后,發(fā)現(xiàn)是空的,于是荀彧服毒自盡。</p> <p class="ql-block">《三國演義》雖是小說家言,有關(guān)荀彧的描寫著墨不多,但卻基本還原了一個真實的荀彧,塑造了一個無雙國士的典型,有關(guān)荀彧之死的情節(jié)也是據(jù)實可信的,且講清楚了荀彧自殺的原因:“長史董昭上表請尊曹操為魏公,荀彧不同意。曹操興兵下江南,就命荀彧同行。彧已知操有殺己之心,托病止于壽春。忽曹操使人送飲食一盒至。盒上有操親筆封記。開盒視之,并無一物。彧會其意,遂服毒而亡。年五十歲。”噢,原來荀彧反對曹操稱魏王,和曹操鬧掰了,最后在抑郁中被逼自盡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值得品味的是,作為曹操的“漢之張良”,有“王佐之才”的荀彧為什么會反對曹操加九錫、稱魏王呢?我們先捋一捋荀彧事曹的那些年、那些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荀彧是個官二代,家世不是一般的顯赫,長得也是帥帥的“瑰姿奇表”。陳壽形容他“清秀通雅”,形象何其翩翩;曹植說他“如冰之清,如玉之潔,法而不威,和而不褻?!笔恰氨逵駶崱钡木?;司馬懿評價他“吾自耳目所從聞見,逮百數(shù)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是個少有的賢人。祖父荀淑是潁川大族,父親荀緄做過濟南相,叔父荀爽更是官至司空,他們家享受著大漢的尊貴,面對漢朝的沒落,荀彧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復興漢室。26歲被舉孝廉,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公務員,為避董卓之亂,投附了袁紹,在那里吃了幾年閑飯。</p> <p class="ql-block">經(jīng)過觀察,荀彧實在不看好袁紹,認為他“貌外寬而內(nèi)忌,任人而疑其心”,看上去溫文爾雅,一副寬宏大量的樣子,實則內(nèi)心很陰暗,不是能成大事的主,只是一個“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睕]辦法,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只有再找下家?!逗鬂h書.荀彧傳》上說,“荀明有意數(shù),見漢室崩亂,每懷匡佐之義。時,曹操在東郡,彧聞操有雄略,而度紹終不能定大業(yè)。初平二年,乃去紹從操。”荀彧投奔曹操,是因為那時候曹操在世人眼里,還是一個英雄的形象。據(jù)《三國志武帝本紀》記載:“光和末,黃巾起。拜騎都尉,討潁川賦,贓污狼藉,於是奏免其八;禁斷淫祀,奸宄逃竄,郡界肅然?!庇腥讼胍獜U除漢靈帝之時,曹操也是大義凜然的拒絕掉了:“頃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陽許攸、沛國周旌等連結(jié)豪杰,謀廢靈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奔幢闶呛髞恚懿倨鸨鴷r,也是在為漢室正統(tǒng)而考慮:“卓遂殺太后及弘農(nóng)王。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辈懿俨粌H有能力,有作為,他正高舉著正義的大旗,匡扶漢室的天下,是個潛力股,曹操在亂世中的表現(xiàn)蠃得了荀彧的青睞。盡管當時曹操的實力比袁紹弱小很多,袁紹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曹操則是“閹贅遺丑”;袁紹身為冀州牧,占有一州之地,是一方大員的省長,是高干;而曹操只是小小的東郡太守,是市長,差了不是一級。說得難聽一點,曹操當時不過是袁紹的小跟班。但這些并不重要,不影響荀彧和曹操合伙搭班子。</p> <p class="ql-block">投奔魏營后,荀彧為曹操提供了許多重要的政治和戰(zhàn)略規(guī)劃。他建議曹操“深耕固本以制天下”,幫助曹操收復兗州,為曹操統(tǒng)一北方奠定了基礎(chǔ);特別是勸曹操迎漢獻帝建都許縣,“奉主上以從人望,大順也;秉至公以服豪杰,大略也;扶弘義以致英俊,大德也。”使得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迎奉天子順應民心,也可以以天子名義討伐不聽話的諸侯勢力,在政治上獲得了極大的優(yōu)勢。在官渡之戰(zhàn)中,荀彧勸阻曹操退軍的企圖,使曹軍反敗為勝,戰(zhàn)后又建議曹操暫緩南征,乘勝追擊袁氏,迅速平定冀州。荀彧在“匡弼、建計、密謀、出舉人”方面都有不俗的建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曹魏政權(quán)的前期,曹操并沒有暴露出野心,也沒有做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舉動,實行的卻是謀士毛玠的“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夫兵義者勝,守位以財,宜奉天子以令不臣,脩耕植,畜軍資,如此則霸王之業(yè)可成也。《三國志毛玠傳》”早期的時候,他們有著共同的理想和目標:恢復漢室的輝煌和挽救漢室的頹敗。在這個過程中,實際上荀彧一個人干了兩個人的差事,一個是張良的差事,政治和戰(zhàn)略的謀劃;一個是蕭何的差事,常居中持重,曹操征伐在外,軍國事務皆由荀彧來辦。曹操自己也說,“忠正密謀,撫寧內(nèi)外,文若(荀彧)定也?!鼻昂笏闼?,他們二人有著長達16年的蜜月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到了公元204年,隨著曹操攻下袁紹的大本營鄴城后,漢獻帝不出所料地特準曹操“參拜不名、劍履上朝”,依循蕭何舊例。然而,早巳“心急火燎”的曹操怎么可能滿足這些呢?他要加九錫稱魏公。曹操的這些舉動,正在走王莽篡漢前的老路。“十七年,重昭等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勛,密以諮彧。彧以為太祖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臣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太祖由是心不能平?!度龂拒鲝獋鳌贰痹诓懿偕隽速栽椒Q王的念頭后,荀彧明確表示反對,而此舉也讓曹操無法再容忍荀彧,后者直到這時,才看清了曹操的梟雄面目,兩人的關(guān)系開始出現(xiàn)裂痕,直至決裂。</p> <p class="ql-block">當時曹操巳是權(quán)重天下的丞相,加九錫,享受更多的特權(quán),巳經(jīng)超出了一般臣子的待遇,再后進一步就是稱王,離稱帝只差臨門一腳。要荀彧支持曹操僭越,背叛漢室,這是荀彧寧死也做不到的??墒?,一切都太晚了,曹魏集團早就成了氣候,荀彧僅憑他一己之力,又如何能將這漢室江山,從曹操手上再奪回去還給劉氏呢?按照曹操的秉性,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于是曹操派人給荀彧送空的食盒,向荀彧攤牌,漢室已經(jīng)沒有俸祿給你了,你以后只能事魏,而不是事漢。以彧之智,算無遺策,豈能不洞悉曹操的用意?荀彧所能做的,只能是以死明志,做最后的、決絕的抗議。“生食漢祿,死為漢臣”,為那失落的道德作最后的殉禮,用自己的死告訴世人,什么才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什么才是漢臣最后的氣節(ji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