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圖片/文字:風雨同行</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i>音樂:來自網(wǎng)絡</i></b></p> <p class="ql-block"> 7月19日:麗江市----番人古寨----瀘沽湖(環(huán)湖游),住“瀘沽湖大洛水村”。</p> <p class="ql-block"> 告別麗江,沿麗寧公路(麗江----寧蒗)行駛,不久,麗寧十八灣觀景臺宛如一位神秘的使者,悄然映入眼簾。</p> <p class="ql-block"> 登上觀景臺俯瞰:深深的峽谷曲折延伸,如大地母親滄桑的皺紋,悠悠訴說著歲月;嵌于谷底的長河,像一條不羈的巨龍,噴薄著力量與激情;蜿蜒的公路盤旋而下,恰似連接古今的紐帶。這里曾是古代茶馬古道的重要關卡,也是張藝謀《千里走單騎》的取景之所。歲月的痕跡與自然的壯美在此交融,閃耀著無盡的光輝。</p> 番人古寨 <p class="ql-block"> 駛過充滿挑戰(zhàn)的十八灣,繼續(xù)前行,公路旁,一顆雖不明亮耀眼,但卻散發(fā)著獨特魅力的星星吸引了我們的目光——番寨古鎮(zhèn)。這完全是行程之外的驚喜邂逅。當車匆匆駛過時,我們內(nèi)心仿佛有個聲音在呼喊,于是毫不猶豫地又掉轉(zhuǎn)車頭,緩緩駛進了這座神秘的古寨。</p> <p class="ql-block"> 進入古寨,瞬間就被那貓頭鷹雕塑吸引住了,一種難以名狀的奇妙感受油然而生。這展翅欲飛的貓頭鷹,靈動且威嚴,透著神秘,閃耀著智慧,散發(fā)著獨有的氣息。它栩栩如生,那姿態(tài)仿佛隨時都會振翅高飛,沖向遼闊天空。</p> <p class="ql-block"> 我們滿懷好奇,仿佛即將翻開塵封歷史,去探尋古寨深處鮮為人知的民族風情。</p> <p class="ql-block"> 寨內(nèi)人跡寥寥,車無幾輛,人沒幾個,游客中心廣場顯得頗為冷清。走進游客中心,僅有一位帥氣的小哥在直播。上前咨詢,得知免費參觀。這不禁讓我們更加好奇,看著建設不錯的古寨,為何免費?又為何人這么少?</p> <p class="ql-block"> 入口處,站著一位高挑卻靦腆、質(zhì)樸且憨厚的小哥,他熱情地把我們迎了進去。</p> <p class="ql-block"> 寨內(nèi)路旁有一個倒米面的石臼,這是我們第一次見到此種設計,它比起用手傾倒米面要省力得多,效率也更高。我們懷著好奇之心嘗試操作,原以為十分簡單,然而倘若不講求技巧,操作起來還是相當吃力的。</p> <p class="ql-block"> 來到一座院落,當目光落在木欄上的介紹時方才知曉:番人古寨乃是普米族的聚居之所。普米族原先有著眾多的叫法,還曾被稱作“西番”,正因如此,這里被稱為“番人古寨”。1960 年,“西番族”正式更名為普米族,并沿用至今。據(jù)相關統(tǒng)計,當下普米族的人數(shù)不足 5 萬,是我國人數(shù)較少的民族之一。</p> <p class="ql-block"> 院子角落擺放著眾多的生活、勞動用具,有一些倒是認識,可陌生的也不在少數(shù)。這些未曾見過、看似用于捶打食物的用具,拿起來比劃了幾下,不禁想起兒時用木棒拍谷打豆子的情景,滿心都是對往昔歲月的懷念與感慨,那簡單而純粹的快樂仿佛就在昨天,此刻卻又遙不可及。</p> <p class="ql-block"> 這種石臼與剛才街上見到的功效一樣,但要費力得多,用來倒少量的食物。體驗一下,才發(fā)覺看似簡單的操作,實則也需要技巧和力氣的巧妙配合,而我們的生疏嘗試,也讓這過程充滿了樂趣與挑戰(zhàn)。</p> <p class="ql-block"> 這間乃是“普米祖屋”,其屋門僅 1.5 米之寬。據(jù)悉,“祖屋”系從永寧鄉(xiāng)木底箐村“遷挪”而來。“遷挪”之時,墻、梁、柱、檐等所用木材皆予以編號,移至此處后,一切皆保持原屋的模樣。屋內(nèi)的布置陳設,僅需看上一眼,便能感受到歲月的滄桑和久遠。</p> <p class="ql-block"> 屋內(nèi)一位老者如數(shù)家珍、侃侃而談。原來這座老屋已然歷經(jīng) 240 多個春秋,他們家族已有 12 代人在此繁衍生息。那斑駁的墻壁,斑駁的地面,斑駁的所有一切,無不是他們生活留下的深刻印記。</p> <p class="ql-block"> 墻上繡織的圖騰乃是他們精神的寄托,斜掛的獵槍是他們勇敢的見證??由系你~火盆中似乎仍有火苗在躍動燃燒,鋪墊之上似乎還留存著代代相傳的溫暖,恍惚間似乎能看到坑上賓客們把酒言歡,暢快淋漓地抒發(fā)著心中的豪邁。</p> <p class="ql-block"> 早有耳聞少數(shù)民族殺豬腌肉,原以為是分解后逐塊腌制,今日得見竟是半扇豬肉直接腌,初以為只是展示。聽了老人的介紹,方知實際情形確實如是。還說腌制五年的肉堪稱上乘之選,竟能如火腿腸一般食用。這著實令我驚詫萬分,瞠目結(jié)舌。這般漫長的時間跨度,無論采取何種高明巧妙的保存手段不知能否符合食品標準,我都不禁心生疑慮。</p> <p class="ql-block"> 古寨有8個展示普米族生活的四合院,當我們踏入其中的“古法釀酒坊”時,那淡淡的酒香悠悠地撲面而來,瞬間讓我憶起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遙想那個久遠的年代,不知普米族人在馳騁疆場之時,是否也曾有過這般“欲飲”的豪邁壯舉。</p> <p class="ql-block"> 我們駕駛著租用的車輛前來,自然是沒有那樣的豪邁壯舉。本欲帶上幾瓶美酒,可一想到回家乘坐飛機時的諸多麻煩,便無奈打消了這個念頭。于是買了些造酒原料,該地區(qū)農(nóng)戶自家種植的原生高山苦蕎產(chǎn)品。參觀了釀酒的流程,問詢了一番,以慰藉自己。</p> <p class="ql-block"> “傳統(tǒng)紡織”在各地隨處可見,然而各地卻差異顯著。此次旅途,在霧里村邂逅了紡織表演,也見證了游客的親身體驗。走進院里,未能見到紡織過程。這僅是夫妻二人傳承的家庭作坊,他們織出的衣服、圍巾、床單,質(zhì)樸艷麗且做工精細,恰似一件件精美的藝術品。這些作品仿若他們用愛與心血培育出的花朵,每一針每一線皆飽含著對生活的摯愛。</p> <p class="ql-block"> 主人熱情地接待,不厭其煩地介紹,我們試試這個,比比那個,雖然最終沒買,但主人并沒有任何不滿情緒,依然笑意盈盈,態(tài)度親切和善,讓人如沐春風,心中滿是溫暖與感動。</p> <p class="ql-block"> “一生只榨一種油”,這是這里“古法榨油”堅守的宗旨。走進榨油的院子,那盤熟悉的石磨瞬間吸引了我們的目光,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你試一下,我試一次,卻感覺比我們以前農(nóng)村用的費力太多了,后來才知曉原來是因為原料的緣故。這是本地區(qū)獨有的用于榨油的物種“青刺果”,用它磨油特別費力,可榨油師傅們毫無怨言。</p> <p class="ql-block"> 不僅如此,他們還得人工敲砸、擠壓等。他們一直只用這種珍貴原料,只榨這一種油——青刺果油。這份執(zhí)著與專注令人敬佩,讓人感受到他們對傳統(tǒng)工藝的熱愛和傳承的決心。</p> <p class="ql-block"> 走出“古法榨油”的小院,望見“祭天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撲面而來,顆顆砌臺的小石籽,仿佛普米族人跳動的脈搏。它們緊密相連,凝聚著這個民族的力量與信念。在這一刻,時間仿佛凝固,思緒也隨之飄遠,仿佛能夠感受到普米族先人們在此虔誠祈禱時的那份真摯與熱切,那份對自然、對祖先的深深敬畏和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p> <p class="ql-block"> 站在“祭天臺”上,極目遠眺,視野所及之處,部分村寨錯落有致地分布著。在青山的環(huán)抱和綠田的簇擁映襯下,顯得那般清新宜人。新建的灰瓦頂整齊排列,閃爍著柔和的光澤,其間夾雜著略顯滄桑的石板頂,兩者相互搭配,竟形成一種別樣獨特的韻味。</p> <p class="ql-block"> 收回目光,轉(zhuǎn)身離開“祭天臺”,行至“梅鹿坊”。此地采用傳統(tǒng)方式養(yǎng)殖梅花鹿,然而此刻這里不見鹿的身影,有的只是一系列的梅花鹿產(chǎn)品、馴鹿工具以及“梅鹿坊”的宣傳介紹。這是古寨從養(yǎng)殖,到加工,再到開發(fā)產(chǎn)品,直至銷售的鹿文化全方位展現(xiàn)。</p> <p class="ql-block"> 看了看時間,為了不影響行程,沒有進入族人們居住的寨子里,向出口走去,“碉樓”立刻進入眼界?!暗飿恰焙芴貏e,全用鵝卵石砌成的,堪稱世界唯一。這歷史上,瞭望、防御的“碉樓”,不僅有軍事價值,又因其獨特造型,頗具美感,外觀如此,樓內(nèi)又有什么獨特的景象呢?</p> <p class="ql-block"> 于“碉樓”之中,最為特別的當屬滿墻裸露的鵝卵石,形狀不一,仿若在低語歲月的往昔。其次則是那木質(zhì)樓梯,蜿蜒而上,承載了無數(shù)的行跡。樓頂正中懸掛著銹跡斑斑的警鐘,而我們依次拉響了它,定格了這一瞬的時光。</p> <p class="ql-block"> 在離開時,懷著敬畏與虔誠圍著廣場一角的尼瑪堆轉(zhuǎn)了三圈,留下了內(nèi)心深處最誠摯的祝福與祈愿。</p> 瀘沽湖 <p class="ql-block"> 沿著蜿蜒的寧瀘公路(寧蒗至瀘沽湖段)又馳騁了二十余公里,終于抵達瀘沽湖風景區(qū)的售票口。購票之后,進入景區(qū),于緊傍湖邊的大洛水村尋覓到了一家酒店——“墨念酒店”,并辦理了入住手續(xù)。</p> <p class="ql-block"> 瀘沽湖坐落于四川鹽源與云南寧蒗交界之地,近乎對半分管,是一座迷人的高原淡水湖。平均水深40米,最深處90米。它似一顆湛藍的寶石,湖水清澈,青山環(huán)繞,景色如畫。豐富的生物在此棲息,彰顯自然之美。這里民族眾多,摩梭人為主。獨特的母系氏族文化和走婚習俗,猶如神秘的樂章,源遠流長。瀘沽湖,是自然的饋贈,是人文的瑰寶。</p> <p class="ql-block"> 我們下榻的酒店由摩梭族人經(jīng)營,這是一個二十多口人的大家庭。置身于此,仿佛進入了神秘的“女兒國”,這里是中國最后的母系社會。在這里,男子不婚,女子不嫁,獨特的走婚習俗宛如古老的歌謠,傳唱至今。</p> <p class="ql-block"> 酒店緊臨瀘沽湖,坐在湖邊:格姆女神靜默環(huán)守瀘沽,里務比島嫻靜浮于湖中。微風輕柔摩挲湖水,漣漪脈脈輕蕩悠悠。沉醉于這夢幻般的勝景,塵世的萬千煩憂盡皆消散無蹤。</p> <p class="ql-block"> 午飯后,我們踏上了順時針繞湖游覽的旅程。不多時,第一個觀景臺映入眼簾,我們滿心欣喜,趕忙停好車,迫不及待地登上觀景臺。盡情擁抱湖的溫柔、山的嬌美,并用相機拍下了一張張珍貴的記憶。</p> <p class="ql-block"> 這是永寧鎮(zhèn)的“情人灘”。此地面積不大,然而游客眾多,停車著實困難。石刻地標前更是人頭攢動,你方照罷我登場,這正是我們大多數(shù)國人旅游的目的----“打卡”。本也想隨大流湊個熱鬧,可瞧瞧那眾多的人群,還是算了,沉醉于美景豈不比這般打卡更有意義。</p> <p class="ql-block"> 這里湖邊不是細沙,而是人工鋪的青石子,坐上去不太舒服,可眼前的美能讓人忽略這點。凝望著“格姆女神山”,那凄美浪漫的傳說不禁在心頭涌起:相傳很久已前,格姆女神與男神深情相愛,可一日男神外出后便遲遲未歸,格姆女神那悲慟傷心的眼淚,源源不斷地匯聚,最終化作了這浩渺的瀘沽湖。后來,女神幻化成了格姆女神山,默默守護著瀘沽湖以及周邊的子民。此刻,仿佛能感受到女神那無盡的眷戀與深情,令人動容,心潮起伏。</p> <p class="ql-block"> 這個季節(jié),云南的天氣鮮少清朗,今日亦是這般,時而明亮,時而陰沉。想要目睹朗日之下的瀘沽湖,竟成了難以企及的奢望。正在思念之際,忽然間,天空明朗了不少,側(cè)目一瞥,這一隅,多么像“九寨風采”。透過熠熠閃耀的屏風,青山映入湖中,湖水清澈通透,明亮得仿佛凝固了時間,也凝固了我的心。</p> <p class="ql-block"> “里格村”觀景臺到啦,這里可是欣賞瀘沽湖美景的絕佳之所。那些廣告里的迷人照片大多取材于此,這里更是當之無愧的網(wǎng)紅打卡之地。我選取了多個角度拍照,然而卻怎么都逃不出“里格半島”的“掌心”,不過,這般模樣倒是甚好。</p> <p class="ql-block"> “里格半島”像烏龜探海,似游艇起航,如導彈出膛……形態(tài)奇特,引人遐想。我們也在這里打卡,把與這奇妙景觀相伴的時刻珍藏。</p> <p class="ql-block"> 隨后來到小落水村的一個觀景臺,這里矗立著一座大悲海螺堂。此處是看瀘沽湖視野較高的一處觀景臺,站在臺上,仿佛能觸摸到天際的云彩,將整個瀘沽湖的壯麗景色一覽無余。據(jù)說,小落水村是云南境內(nèi)瀘沽湖邊的最后一個傳統(tǒng)而古老的摩梭村寨。這里沒有喧鬧的旅游商店,沒有千篇一律的標準間,有的只是真正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動、深情戀愛著的摩梭人。他們堅守著古老的傳統(tǒng),傳承著獨特的文化,讓這個村落充滿了原汁原味的生活氣息和神秘的民族魅力。</p> <p class="ql-block"> “四川歡迎您”深深刻在這對紫銅色的摩梭歌舞男女雕塑基座上,意味著要進入四川了。雕塑展現(xiàn)著摩梭人的能歌善舞,這里的摩梭人轉(zhuǎn)湖節(jié)還是四川省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之一。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置身四川看瀘沽湖,不知是何模樣。</p> <p class="ql-block"> 登上這里的觀景臺,正巧看到湖面上,一艘艘豬槽船呈扇形狀迎面而來。在蔚藍的湖面上,它們猶如古代沖鋒陷陣的戰(zhàn)船,競相向前,那陣勢頗為壯觀,令人心潮澎湃。</p> <p class="ql-block"> 瀘沽湖邊的“瀘源崖”,顧名思義,其高聳于湖畔,崖壁陡峭,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立于此處,眼前是無垠的瀘沽湖,湖水澄澈似鏡;背后是蔥郁的山林,綠樹成蔭,滿是生機與活力。此乃游客感受瀘沽湖自然與人文之美的絕佳之所,吸引眾多人前來探尋領略。</p> <p class="ql-block"> 四川境內(nèi)的情人灘——“洼夸情人灘”,相較云南的而言,面積更大、視野更開闊、氛圍也更熱鬧。這里有琳瑯滿目的紀念品商攤,有香氣四溢的小吃攤,有充滿樂趣的騎馬照像點,有船只停靠的碼頭,有供人放松的休憩點,甚至還有干凈整潔很不錯的衛(wèi)生間,差不多該有的設施都具備了。</p> <p class="ql-block"> 沙灘上,有情侶相依相伴,手挽著手漫步,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愛情的甜蜜彌漫其間;有家庭圍坐休息閑談,流露著和諧的氣氛,親情的溫暖展露無遺;有朋友舉瓶痛飲,酣暢淋漓,盡顯真摯的情誼。</p> <p class="ql-block"> 看,還有可愛的小孩,在湖邊水中摸索著好奇,童真滿滿。在這里,每個身影都是風景,每種情感都在空氣中傳遞。人們沉醉其中,感受著生活的美好,這片沙灘仿佛匯聚了人間所有的溫情與歡樂,讓人心生寧靜和滿足。</p> <p class="ql-block"> 繼續(xù)行駛二十多分鐘,便抵達了素有“天下第一鵲”之稱的“走婚橋”。此地生活著屬于“母系家庭”的摩梭人,他們一直奉行著“男不娶、女不嫁”的獨特“走婚”習俗。這座走婚橋長達 300 余米,豪邁地橫跨草海,將兩岸村落緊密連接,為那些在白天成功約好“阿夏”(女情人)的“阿注”(男子)搭建了一條便捷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 繞湖行程即將落幕,這里人頭攢動,是一路走來人員最為密集之處。用“人山人?!眮硇稳?,實在是恰如其分。剛進入景區(qū)時,稍有疏忽便走散了,歷經(jīng)諸多波折,方才得以重聚。于是先在此處留了個紀念。</p> <p class="ql-block"> 這里,游客熙熙攘攘,商攤鱗次櫛比,尤為特別的是招攬航拍生意的人比比皆是。往來游客對此情之所鐘,或是打卡或是好奇,或是期望?!白呋闃颉?,是一個象征著愛情、忠誠和承諾的精神象征。來這里不僅可以了解摩梭文化,還能體驗一種別樣的浪漫和傳統(tǒng)。</p> <p class="ql-block"> 我們邊行邊賞,車緩慢行駛,我們慢慢欣賞,興總難盡。遇到一處人稀的石灘邊,又停下了車。在湖邊盡情地嬉戲,仿佛回到了童年時代。</p> <p class="ql-block"> 立于石上,閉目向湖,任微風輕拂,思緒也隨之飄遠,煩惱皆拋諸腦后;蹲于湖邊,伸手于水,讓湖水浸潤,感受著那絲絲涼意,心靈也得到了洗禮;跑于湖岸,張開雙臂,擁抱大自然,仿佛與天地融為一體,身心都充滿了喜悅。</p> <p class="ql-block"> 不知時光流逝,沉醉在這美好的時刻,只愿歲月永駐,讓這份快樂永恒。</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臨,早早吃過飯,便來參加聞名遐邇的大洛水村的摩梭族篝火晚會,門票只需 20 元。</p> <p class="ql-block"> 傳統(tǒng)的摩梭族篝火晚會,原本是青年男女尋找意中人的活動,如今已演變成以浪漫形式宣傳摩梭族文化的重要陣地。精彩的舞蹈表演、有趣的互動環(huán)節(jié)、熱情的對歌,環(huán)環(huán)相扣。</p> <p class="ql-block"> 燃起一堆熊熊篝火,眾人圍繞著盡情跳舞。身著艷麗服飾的男女翩翩起舞,男子的舞姿迅捷有力,盡顯陽剛之美;女子的動作輕柔優(yōu)美,散發(fā)婉約之韻。他們的每個眼神,每個動作,都傳遞著純樸善良、勤勞勇敢和熱情奔放的美好品質(zhì)。</p> <p class="ql-block"> 回味著激情蕩漾的晚會,踏著瀘沽湖岸邊石砌的步道向酒店走去。忽然,湖中一片片“燭光”吸引了我。究竟是什么?我停住腳步,仔細觀看,原來是水性揚花,如夢似幻。它們在微風中輕輕搖曳,潔白的花瓣映在水面,恰似繁星灑落,又隨湖水蕩漾,似在訴說,又像在吟唱……</p><p class="ql-block"> <b><i>2024年7月</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