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保定西大街,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中心,西至起恒祥大街,東至蓮池大街。始建于宋代淳化年間,成于元、興于清,是中國國內保存較為完好的具有明清、民國時期風貌特色的歷史文化街區(qū),曾被譽為“直隸第一街”和“北方名街”,是歷史文化名城保定的標志和表征。</p> <p class="ql-block">保定西大街東西長約846米,均寬7.5米,整體建筑具有明、清、民國時期風貌特色,以文化商業(yè)建筑為主,兼有衙署、學府、祠堂、水社、金融、傳統(tǒng)民居建筑。保定西大街主路面是用青石材料鋪成的,給人以直觀的厚重感。在建筑風格上,保定西大街以二層建筑為主,坡頂灰墻、半圓拱頂門窗、西洋建筑風格的壁柱、半圓窗拱券,立面有裝飾線和花飾,保存完好的磚雕工藝,山墻為中國傳統(tǒng)民居風格的馬頭墻。保定西大街建筑以其獨特的建筑風貌,形成了“中西合璧、南北交融”建筑畫廊。</p> <p class="ql-block">2011年6月,包含保定西大街在內的總督署—西大街歷史文化街區(qū)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街區(qū)。</p> <p class="ql-block">保定西大街始建于宋代淳化年間,成于元、興于清。曾為宋、金、元、明、清五朝軍政要地,自古是“北控三關、南達九省、地連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p> <p class="ql-block">淸末民初,政府拍賣官產(chǎn),眾多衙署成為商號店鋪,西大街商業(yè)更為繁華。同時保定建筑受到西洋風格的影響較大,公共建筑比較突出,個各具特色的建筑樣式構成了今天保定西大街獨有的建筑風貌。</p> <p class="ql-block">保定西大街沿街共有87棟建筑,其中有2棟清代初及以前建筑;9棟民國時期建筑;有11棟1949~1980年代建筑,有45棟1980年代以后建筑。沿街建筑以二層建筑為主,其中有16棟為一層建筑,有59棟二層建筑,有8棟三層建筑,有4棟四層建筑。</p> <p class="ql-block">20世紀20年代,一批印書局、大旅館、大飯莊、照相館和綢緞莊、首飾店、京廣洋貨店應運而生,再加上原有馬號改建成同濟、濟善、兩益商場,使西大街成為保定最繁華的街道,兩旁200余家商鋪林立。</p> <p class="ql-block">賢良祠,位于保定市西大街629號,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清代自雍正十年(1732年)始在各省省會建賢良祠,以祭祀各省“忠勇威愛,公論允翕”的文武地方官員。保定賢良祠是祭祀直隸省范圍內地方官員的祠堂,入祠者有梁清標、于成龍、李光地、總兵趙文棟、總督李衛(wèi)等。祠堂坐北朝南,院落三重,分前院、中院、后院,正殿各五間,硬山布瓦頂。民國初年維修時,院內改建二層小樓兩座,原貌已改變。</p> <p class="ql-block">20世紀40年代時,保定西大街、東大街與周邊的城隍廟街、馬號市場共同構成了華北地區(qū)商業(yè)文化街。</p> <p class="ql-block">20世紀90年代,保定西大街改造。</p><p class="ql-block">2021年10月,保定西大街開始改造提升工程。2022年11月11日,保定西大街在安全性拆除違章建筑前提下,按傳統(tǒng)工藝維修建筑,“修舊如舊”,保護修繕5處文物、處歷史建筑本體,提升改造完工,進行開街測試。</p> <p class="ql-block">保定西大街作為歷史文化街區(qū),以保定直隸文化、署衙文化、書院文化、瓷器文化、京繡文化、香業(yè)文化、茶道文化、酒文化、中藥文化等為主題,進行文化活化展示與體驗</p> <p class="ql-block">保定西大街作為街區(qū)歷史文化的重要體現(xiàn)與載體,其中,一牌坊(瞻岳門),是西大街的標志性構筑物;一祠(賢良祠),是西大街祠堂文化景點,是愛國教育、廉政教育等各種黨政交流基地;一客棧(第一客棧),是紅色主題客棧、紅色主文創(chuàng)。有兩處書局:古城書局和直隸書局。3個博物館:半俗齋博物館、民國瓷器博物館、保定酒博館。</p> <p class="ql-block">?保定鐵球,又名?健身球,是?河北保定傳統(tǒng)的?民間工藝品,也是保定人十分喜愛的體育活動器材。它不僅是“保定三寶”之首,還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保定鐵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當時出現(xiàn)了專門制作鐵球的烘爐,經(jīng)過不斷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保定鐵球在清朝乾隆年間開始盛行。</p> <p class="ql-block">民國十五年(1926年),中共保定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成立,機關駐保定西大街西段路北的賢良祠;中段路北的協(xié)生印書局是革命先烈張培植為黨印刷革命進步書刊的場所,稱為“北方人民出版社”。</p> <p class="ql-block">民國七年(1918年)10月6日,25歲的毛澤東和蔡和森等,探索救國救民之路,一同來到保定,當時就住在保定西大街的“第一客?!?。</p> <p class="ql-block">漕河驢肉是河北省傳統(tǒng)名菜。驢肉補血、補氣、補虛,阿膠滋陰補血、補肺潤燥。可見驢肉不僅味道鮮美,還有保健功能?;馃陌l(fā)祥地為保定市徐水縣漕河鎮(zhèn)。漕河系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區(qū)境內河流名稱,漕河鎮(zhèn)以漕河命名。漕河驢肉火燒歷史悠久。</p> <p class="ql-block">社火,又稱“耍社火”,傳統(tǒng)民間節(jié)目綜合性文化活動。包括舞蹈、雜技、雜耍、武術、鼓樂等,是群眾在年節(jié)慶典、廟會上自娛自樂、表演性強的民間歌舞技藝活動的統(tǒng)稱。其歷史悠久,一般認為是承襲秦漢時的百戲逐漸發(fā)展形成的。表演借助各種道具,事先有場面變化編排,有引人入勝的高潮鋪墊,有生動熱烈的祝辭,有歡快熱鬧的吹打鑼鼓音樂伴奏,表演程序自由。</p> <p class="ql-block">砌柱雕磚長巷幽,中西合璧各千秋。</p><p class="ql-block">嘗聞槐茂街頭起,更有稻香窗外流。</p><p class="ql-block">瞻岳石坊銜古色,傳情土語動鄉(xiāng)愁。</p><p class="ql-block">繁華直隸煙云逝,不見當年第一樓。 ???</p><p class="ql-block">注:槐茂~槐茂醬菜,也是保定三寶之一,指槐茂面醬;稻香~著名糕點店稻香村;瞻岳~保定古城西門名,現(xiàn)建有仿古石牌坊;土語~方言,這里指方言博物館;第一樓~清末民初保定城著名商業(yè)場所,現(xiàn)已損毀。</p> <p class="ql-block">攝影 怡海福</p><p class="ql-block">關篇號 1427739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