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人人操人人叉|色五月婷婷俺也去|久热福利在线视频|国产一区在线资源|日本无遮挡一区三区|操碰免费在线播放|国内A片成人网站|黄片无码大尺度免费看|欧美亚洲一二三区|8090碰人人操

勤勞樸實的父親

凡夫子

今特寫此文懷念我勤勞、樸實、偉大的父親和母親!<br> 我的父親叫樊應芳,于一九一三年農(nóng)歷四月二十一日出生,祖籍湖南省東安縣白沙村老屋樊家。于北京時間1999年12月28日中午,在河北省高碑店市海洋石油研究中心大院去世,享年87歲。經(jīng)歷了舊中國和新中國的兩重天,兩種完全不一樣生活,也感受到了晚年的幸福、美滿、四世同堂的快樂生活。 我們父母親河北省高碑店市中海油研究中心大院合影 我對祖父以前的家史無從知曉。聽父親說,我的祖父叫樊策球,故世較早,大概56歲就去世了,聽母親說爺爺和奶奶非常喜歡我、痛愛我,特別是爺爺成天把我當成寶貝扛在肩上,走到哪就扛到哪。我的奶奶去世時我是有印象的,那是日本鬼子投降以后(東安縣及白沙、大廟口這一帶都被日本軍隊占領),父母為奶奶的去世按我們那里的風俗做了道場,披麻戴孝,吹吹打打,很是熱鬧。<br> 祖父有三兄弟,祖父樊策球是老大,二爺爺樊策恩,三爺爺樊策蛟。祖父這一輩有幾個姐妹我也不知,沒有聽父輩們談起過,在我的印象里,小時候母親曾帶我到大廟口姑奶奶家去過,但不知是否是我的親姑奶奶。<br> 二爺爺樊策恩,去世得早,也沒有一點印象。他生有四子一女,即我父親(老大),二叔樊應銀,三叔樊應冬,四叔樊應蛟,小姑即桂姑。不過還有一種可能,即還有兩個大姑姑,比我父親大所以我們叫伯伯,我也曾跟父親去過幾次,但真的不知是不是父親的親姐姐。 <br> 二爺爺樊策恩家境不好,養(yǎng)活這么多的子女實有困難,把我四叔樊應蛟過繼給了離白沙8里路,叫下水鋪的地方姓曾的貧苦農(nóng)民做兒子,起名曾昭銀。<br> 三爺爺樊策蛟,是一個非常勤勞樸實,辦事果斷,而又是一個非常好的種田把式,還是一個非常好的打魚(捕魚)能手,撒網(wǎng)技術很是出名;沒有文化,他的一生全部在埋頭苦干,經(jīng)營著祖宗給他留下來的約32畝水田,由于家里人口少,解放后土改的時候,被劃定為富農(nóng)。<br> 三爺爺樊策蛟生有一子一女,兒子樊應多,聰明能干,小學畢業(yè),不幸于14、5歲時溺水而亡。女兒樊應蘭,潑辣能干,具有男孩子的性格和能力,如下田犁田、耙田,下河抓魚,放牛和上山砍柴等,男孩子能干的事,她都能干,小學畢業(yè),為了傳宗接代,招了一個下白沙的喬亦安的入贅,使我樊家的這一支的香火,得以延續(xù)。我的這個小姑小我一歲,現(xiàn)在的身體仍十分康健,兒孫滿堂幸福美滿。<br> 爺爺樊策球,只生一女即姑姑,我叫妹妹滿滿,滿滿即是比父親小的叔叔或姑姑的通稱也。為了傳宗接代,二爺爺樊策恩把我的父親過繼給了大爺爺樊策球,這樣樊策球就成為了我法律上的親爺爺。<br> 我父親一直遵守著這一承諾,為了這個家苦苦的支撐著,起早貪黑,克勤克儉,累了一輩子,為的就是使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一些,能使這個家富裕起來,光宗耀祖,發(fā)展祖業(yè)。也無微不致的照顧著自己的妹妹(即我的姑姑)。 父親與弟弟妹妹的合成照片,從血緣而論父親的大弟樊應銀,二弟樊應冬,三弟樊應蛟,妹妹桂鈷,他們的父親是樊策恩;姑姑的父親叫樊策球,早年父親過繼給了爺爺樊策球我與姑姑關系甚好;三弟樊應蛟過繼給了下水鋪的貧苦的曾家,改名叫曾昭銀。 當然,也完全為了子孫后代,父母生我弟兄三人,哥哥和弟弟少年夭折。我的父母為了我付出了一切。他的一番苦心,其主要部分的目的已經(jīng)達到,把我從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孩子,培養(yǎng)成了一名高級工程師,成為了一名共產(chǎn)黨員、處級領導干部,應該說這是成功的,他的辛苦沒有付諸東流,在他的晚年終究感受到了這種成功的喜悅和幸福。 父親母親我于1984年離開湖南老家與我同住,這是父母與我和孩子們在高碑店家里的合影。 然而,也還有一些他苦心經(jīng)營的家業(yè),如家里的祖屋等等的等等,由于歷史和政治的變遷等種種原因,他的辛苦已付諸東流、蕩然無存了。他為此感到十分愧疚,認為祖宗留下的財產(chǎn)都毀在了他的手里。<br> 我的姑姑,聽母親說比父親小三、四歲,在我記憶中印象比較深的,是姑姑結婚以后的事。聽父母說姑姑似大家閨秀,文靜而漂亮,說話不多,沒有讀過書但勤勞,還有一手好的針線活。當時在白沙書院教書的老師鄧先輝,看上了我的姑姑,在他的不斷追求下,姑姑才答應與他結婚。<br> 姑父鄧先輝是距白沙12里八復一戶地主家的大兒子,讀過書有學問。他與我姑姑的婚事,不是門當戶對,我的姑姑在鄧家沒有得到應有的地位,并沒有過上好日子,而且還經(jīng)常受氣,我父母很少與他們家往來,有什么事都是通過我去辦或進行交流,我曾多次去看望過我的姑姑,姑姑生兒子秋元時,正是我代帶禮品去為姑姑慶滿月酒(我們那里叫打三蕉)。父母對姑姑非常好,非常牽掛姑姑,有求必應,姑姑也十分依賴著我的父母。<br> 姑姑和鄧先輝婚后生有一子,取名叫鄧秋元。解放后土改時,姑父的父親被鎮(zhèn)壓,姑父被牽連坐牢,后發(fā)配到東北勞動改造。我姑姑同姑父的弟媳婦一同被趕到不遠的官田,在一個尼姑庵里安家,苦苦掙扎,以養(yǎng)活自己和兒子,每年的插秧、收割,都是我父親、兩個叔叔和我去幫助完成。<br> 六十年代初期,姑父刑滿釋放,在當?shù)剞r(nóng)場安排工作,姑姑當即帶兒子鄧秋元去東北與姑父團聚,在東北姑姑又生兩子。打倒四人幫后,姑父和姑姑帶著三個兒子一同回到官田,由于他們的辛勤勞動,日子慢慢好起來。<br> 好日子沒過多久,姑父得病去世,姑姑的身心遭受巨大打擊,這一突如其來的打擊,使姑姑精神受到極大的刺激。1984年初我的父母離開老家來我這里定居的時候,姑姑送父母走時,一路走一路哭,她離不開自己的哥哥嫂嫂,當汽車走了很遠,母親從汽車上還看到姑姑還坐在地下哭。 <br> 從此以后,聽說她的神經(jīng)不正常了,1998年我和妹妹春艷通電話時,我的妹妹春艷說姑姑以前常去大廟口趕集,有時還能見面,1999年春節(jié)后我請妹妹去看望姑姑,告訴我姑姑神智已不清楚了,后來小叔曾昭銀給我我打電話,也告訴我姑姑瘋了(神經(jīng)失常),這對我是一次巨大的打擊,我當時腦子一下就懵了,我怎么也難以相信這是事實。<br> 姑姑是我唯一在老家的最最親的親人了,我也是她除了她的兒子以外最親的親人了,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姑姑。我和她的感情很深,我也明白姑姑對父母的感情,也明白姑姑對父母的依賴,她是想念她的哥哥嫂嫂想瘋的啊!<br> 堂妹樊巧英知道我對姑姑放心不下,2000年3月初巧英妹請妹夫魏水清,專程到官田看望姑姑,得知姑姑確實神經(jīng)失常,而且病情確已相當嚴重,已完全失去記意,見什么就撕什么,已撕碎三條被子和其他如衣服什么的,也不認識人了,一日三餐也不知飽餓,盡管有3個兒子輪流送吃的,但仍不吃不喝,狀況非常糟糕。 <br> 聽到這些情況,我的心都碎了!我當即給春艷妹寄去800元,請她好生照顧,為她買了被子、衣服、以及吃的等東西。后來我小叔曾昭銀也來電話告訴我,他也看到了我姑姑非常悲慘的慘狀,讓我無計可施。<br> 我原本計劃2001年10月前后,回老家看望姑姑和其他親人,但因為我的愛人因病在天津住院,耽誤了時間,就在這時,得知姑姑已于2001年11月9日早晨去世。聽到這一噩耗,我是悲痛不已,心情十分難受,因不能回家,只好請春艷妹用我寄的那些錢辦喪事。但我卻永遠見不到我的姑姑了!<br> 后來聽春艷妹和巧英妹來電話講,因為有了我寄回的錢(除給姑姑生前買的東西外,大概剩有600元左右),我的春艷妹代表我并以我的名義為姑姑辦喪事;他們以這些錢為主,春艷妹及我的其他親屬湊了一些,為我的姑姑辦了一個象樣的葬禮,請了道士吹吹打打做道場,還放映了電影,還算熱鬧,我的心得到一絲安慰。 我父親老實忠厚,一生繼承和維持祖父遺留的田產(chǎn)上勞作。父親沒有上學讀書,能認識幾個字,也是在長期的勞動中學到的。到解放的時候,我們家有12畝水田,還有三畝左右的旱地,有房屋13間(都為木制房,其中一棟是兩層比較高大的木制房,有10間,可以說是新房,曾被日本鬼子占住并破壞,所有的墻壁、門窗和樓板都被破壞或燒毀,或搬走它地,解放后的1951年重新裝修。另一棟是爺爺兄弟們分家時留下的破舊房子3間;還有谷倉兩個(一老一新,即一小一大),牛欄兩間,灰屋一間。我們家人口只有父母和我3人,人均水田較多,土地改革時被劃為富農(nóng)成分。 <br> 父親具有中國農(nóng)民、特別是中國南方農(nóng)民所具有的許多優(yōu)秀品質(zhì)。<br> 首先,父親的這一輩子是非常勤勞,而又極能忍受疾苦的一生,他受的苦可以說到了極點,可他從來不說。我少年和年輕時,參加過許多繁重的農(nóng)業(yè)勞動,親身體驗過農(nóng)業(yè)勞動的艱辛困苦,也親眼目睹過父親所受的疾苦。<br> 我們家繁重的農(nóng)業(yè)勞動,連我的妹妹(母親后來帶在身邊的女兒也是我的親表妹)也不理解,她曾問我,不知道為什么我們家哪有那么多干不完的活?我的理解很簡單,就是為了生活,為了生活得好一點,為了比別人生活更好一點,為了自己的兒孫,為的是別人有的我們要有,別人沒有的我們也要有。在我的眼里,只有勤勞,才能使自己的生活過的好一點。事實就是這樣! 父親的早期在老家的照片 這是父親1998時在河北高碑店海油大院的照片 我們那里的主要農(nóng)活就是種好水稻,多打糧食,生活才有保障。搞些副業(yè),可以有點零用錢。有飯吃,餓不著,凍不著,那是比較好做到的,也還是比較輕松的,應該說是比較清閑好耍的??梢^的好一點,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因為,不是天下能夠掉餡餅的,以我們家而言,我父親一個人要種12畝水田,還有三畝左右的旱地(比水田還難種更難伺候),為了把水田種的好一點,水稻產(chǎn)量高一點,父親花了很多心血,想了許多辦法,如什么樣的土質(zhì)施什么樣肥,什么時候插秧最合適等。為了提高產(chǎn)量,把田搞的更為精耕細作,準備的農(nóng)家肥又多,質(zhì)量又好。<br> 父親視水田是個寶,一年的辛苦都花在這塊水田上了。只有把這塊水田伺候好了,才能讓這塊水田獲得大豐收,所以父親每年在田里都要施兩次肥,春耕前每塊田要施一次底肥,即施一次牛糞肥,犁田把田泥翻過來,覆蓋住牛糞肥,灌水讓水田冬眠。<br> 第二次在稻田返青后的追肥。父親每年都要燒相當多的草皮灰,和糞肥混合,肥力十足,禾苗返青后,耗田撒上石灰除草后,把草皮糞混合肥點在禾兜上,禾苗長勢就非常好。<br>有些田里需要踩青,父親在耗田除草后,上山砍刺木條踩在兩弄禾稻之間,這種綠肥也肥力十足。<br> 父親通過實踐證明,狗糞比大糞(人的糞便)和牛糞肥力更好,父親就利用農(nóng)閑時間,甚至是寒冷的冬天也是如此,每天臨晨,天剛蒙蒙亮,別人還在夢鄉(xiāng)的時候,父親就帶著病體起床了,首先聽到的就是一陣陣的咳嗽聲,湖南的冬天早晨是很冷的,由于父親吸旱煙太多,患有嚴重的支氣管炎,一遇冷風就咳嗽不已,然后便背著糞筐檢狗屎去了,整整一個冬天,日日都是如此,每年也都如此。<br> 為了解決生活好的問題,不僅要種好田,更要搞好副業(yè),有了副業(yè)才能有錢花,才能改善生活。<br> 從我記事到解放初期,我們家每年除了種好水稻外,還要種各種其他經(jīng)濟作物,如甘蔗、紅薯、綠豆、豌豆、高粱、麥子,當然還要種各種一年四季吃的蔬菜等等。<br> 父親每年要種一畝左右地甘蔗,種甘蔗可直接吃甘甜爽口,也可以制糖,有糖可以吃也可賣,可以有收入,改善生活。<br> 種甘蔗十分辛苦的,特別是給甘蔗地除草是最苦的活,每當甘蔗長到1米左右高時,正是盛夏,地里的雜草叢生,要使甘蔗長的好,就要除草、松土、施肥。除草最好是出太陽的好天氣,當除草、松土后,經(jīng)太陽一曬,草就死了,效果最好。當人除草時,太陽當空,夏日的太陽火辣辣的,人鉆進甘蔗地,就象鉆進了蒸籠里一樣,汗流浹背十分難受,搞不好還得中暑,加上甘蔗葉子利如刀,人在甘蔗叢中鉆來鉆去,人的臉、手、胳膊(因穿衣太熱,只好穿短袖或光膀子)到處都是傷,給甘蔗除草就是在受罪。<br> 從甘蔗到制糖,還得要燃料,為了燃料父親要上山砍幾十擔毛柴(灌木)。榨甘蔗、制糖時,甘蔗水加熱過程中產(chǎn)生許多雜質(zhì)(如泡沫、細的甘蔗渣等),我父親每年都要收集一大缸甘蔗雜質(zhì)(如泡沫、細的甘蔗渣等),撒上酒曲,讓它發(fā)酵,然后入大鍋蒸餾出酒,這種酒,味道醇正,不上頭,不少人都對此贊嘆不已,實質(zhì)上這是父親的一項專利。<br> 每當父親喝上這醇正的甘蔗渣酒時,父親感到了勞動所帶來的甘甜,吧嗒著嘴,是在享受。甘蔗的這種綜合利用,經(jīng)濟效益是很可觀的,當然如果沒有勤勞,不打算吃苦,是不會有甜頭的。父親每年釀制的這種甘蔗渣酒,可以喝整個正月。 父親每年都種將近一畝的甘蔗,,種甘蔗十分辛苦,特別是盛夏時節(jié)除草更是苦??!甘蔗葉子例如刀刃,在甘蔗從中來回胳膊上臉上盡是傷痕,又曬又渴非常難受;收割、榨糖、制糖還要砍柴熬糖非常辛苦,甘蔗可吃,可以制糖也可賣錢有收入,改善生活,每年父親從甘蔗渣、泡沫制成酒,可以喝整個正月。 父親的一年里,是沒有不干活的日子的,在農(nóng)閑時,不是上山砍柴,就是積草皮肥,或是燒石灰,或是下河撒網(wǎng)捕魚。<br>燒石灰是水稻收割后最重要的事情了。燒石灰是很重的農(nóng)活,首先是開山炸石,然后掄起很重的鐵錘,把大塊的石頭破成需要的大小石塊,再裝窯燒窯達七天七夜,晝夜不停。<br> 我們家鄉(xiāng)那里沒有煤炭,燒石灰的燃料全靠上山砍柴,燒一窯石灰,一般都要砍掉半邊山,父親一般和十多戶一起合燒一窯,一人一份,吃了早飯就上山,自己帶飯在山上吃,十分辛苦勞累。1955年我在家曾與父親一起,參與燒石灰砍柴,我們家分得兩份,我嘗到了燒石灰的辛苦。<br> 父親在白沙方圓幾十里,可以稱得上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捕魚能手。白沙附近河流眾多,素有魚米之鄉(xiāng)的稱謂,特別以白沙街上、下白沙、老屋樊家的人群(包括大人和小孩)中捕魚水平最高,我們那里的成年男人幾乎人手一網(wǎng),包括十來歲的小孩,都有本事下河游泳和抓魚。成人們一有空,只要有人幺喝,就會自動組織起來捕魚,而且肯定都會有所收獲,成為眾人吃魚和經(jīng)濟來源的一部分。<br> 父親和我三爺爺樊策蛟就是他們中的主要撒網(wǎng)手,我的三爺爺在竹排上撒網(wǎng)的技術比父親高;父親除了參與這種集體捕魚外,大多在雨季過后日子或炎熱夏天的中午(一般人都在休息),下河撒網(wǎng)捕魚,特別是雨季過后河流漲水的時候,有時早上出去,下午或天黑回來,一天一般都有十多斤鮮魚進帳,其中中午把上午打的魚賣掉,晚上回來時帶回一婁魚,而且都是大魚。我們家的大魚、小魚、禾花鯉魚(在稻田里養(yǎng)的魚)、干魚,濕魚(壇子淹的鮮魚)、鮮魚,常年不斷。這些都是靠父親幸勤勞動和辛苦得來的。 父親和三爺爺還是白沙這一帶的紡線能手和織網(wǎng)能手,所有織魚網(wǎng)的麻線都是自己紡成,這些線都是母親的辛勤勞動,把麻撕成細而均勻的絲而提供的,父親所用的網(wǎng)也都是父親一針一針的織成,有時還為別人紡線、織網(wǎng),分文不取。<br> 南方的燃料問題是每一個農(nóng)家生活的一件大事,因為缺煤,一年的生活以及燒石灰和制糖都得靠上山砍柴。特別是冬天的取暖也都得靠木柴,父親經(jīng)常上山砍柴,有時為了砍到好的棍棍柴(好燒,火力足),走出七、八里到深山里砍柴,可見砍柴的勞累和辛苦。<br> 我記得大概是1952年夏天,我從學校放暑假回家時,父親在大廟口三姨娘家治腳的刀傷。聽母親講,那是父親和其他三個人一同去喬家后面的深山里砍柴,在砍柴過程中一次用力過猛,柴斷了,父親的左腳也被砍傷,刀口有兩寸多長,刀口很深,連骨頭都看到了,鮮血直流,痛得死去活來,是同來砍柴的人把他抬回家,找農(nóng)村的土大夫,用草藥治療,但幾天過去了仍沒有好轉,反而腳腫的越來越大,情況很不好,傷口出現(xiàn)化膿,不得不又抬到大廟口,住在我三姨娘家。<br> 在大廟口西藥診所治療腳傷,醫(yī)生是從解放軍轉業(yè)的衛(wèi)生員,條件也很差,也沒有什么好藥,每天換換藥消毒,效果慢而差,開始傷口合不隴,后來傷口也長得很慢,眼看水稻就要成熟了,如果耽誤了收割季節(jié),水稻爛在田里,那損失就大了,一年的收成就全完了,在父親的刀傷還沒有完全好的情況下,回家來和我及母親三人,帶著傷還是及時收割完了12畝水稻,但腳卻留下了后遺癥。我們后來看到的父親左腿猓骨以上那段黑皮膚,就是這樣留下來的。<div> 父親的一生是勤勞的一生,是受苦受難的一生,這種苦難,如果沒有經(jīng)歷過,是難以想象的。以上只不過是舉了其中之一、二而已。<br> 父親的一生不但勤勞,而且非常善良,處處能以大局為重,從不考慮自己家的利益。用過去階級斗爭的話說,是遵紀守法,或者是特別能忍耐,能忍辱負重;從另一意義上也可以說是膽小怕事,有些窩囊。父親從來不與任何人計較,不與他人爭論,自己或家里受了再大的損失從來不說一個“不”字,就一句話“算了”,“不說了”。<br> 我從春艷妹妹那里知道,這一切都是為了我,他的意思就是只要我在外面工作不受到影響,能順順利利的工作,父母受再大的苦,受再大的冤,父母他們都忍了。<br> 1962年困難時期,我們家也一樣因為定量很低,根本吃不飽,父親因此得了浮腫病,腳腫得好大,參加不了勞動,做不了事,吃的有時是野菜(給豬吃的),有時吃的是樹葉、樹皮,唯一的就是把大隊補貼(補我家房屋被共產(chǎn)補的錢)的錢買糖粒吃了。據(jù)說一粒水果糖一元錢,我家那么多的房產(chǎn)被公社共產(chǎn),那么大一棟基本屬新房,才補了450元錢。父親什么都沒有說,也沒有告訴我,就這么忍氣吞生的挺過來了。 <br> 有一件事至今我仍記憶猶新。那是解放前,我大概有十來歲時的一個夏天,有一天,我父親晚飯喝了一點酒,在我家門口的河里的一個水壩附近(即磨面粉的水碾子的壩),摸魚,搬動了壩上的幾塊石頭,因而,與壩主(姓鄭)發(fā)生口角,被壩主拉去見保長,走到白沙街上的上面橋墩邊,雙方又爭吵起來,并動了手,對方兩個人,把父親從橋的岸邊扔下橋去,結果父親的后腦勺被摔了一個大口子,流了很多的血,他們卻揚場而去。<br> 后來,我得知壩主鄭某是國民黨員,而且和保長的關系還非同一般。當時我年齡雖少,但,我明白了道理,雖氣不過,也只有忍耐,才能躲過惡運和更大磨難。<br> 解放初期到抗美援朝,全國的糧食短缺,政府號召多賣余糧,父親非常擁護,寧可自己困難一點,少吃一點,也主動多賣余糧,受到政府的表揚,而一時成為白沙的美談。<br> 我父親非常熱衷于公益事業(yè),雖然家里錢不多,只能說生活過得去,并沒有富余的錢來干公益事業(yè),然而,父親喜歡,也熱衷。解放前有好幾年,父親用自己的錢辦了一個調(diào)班子(農(nóng)村小調(diào)),請老師教,辦行頭(小調(diào)的戲裝),買鑼鼓、二胡,化裝用品等等,自己家里大屋的堂屋架起舞臺,父親自己當管理員,每年農(nóng)閑時就開始唱戲,一直唱到正月十五,有時唱到附近農(nóng)村,更遠的唱到廣西的廟頭、黃沙河,還真唱出小有名氣了,當時白沙好多年青人都是調(diào)班子的演員,演女角色的都是男的年青人扮演的,其中我記得最清楚,白沙街上的蔣聲響是最響亮的旦角演員。<br> 解放以后還唱過幾次,后調(diào)班子逐漸冷落就慢慢取消了,后來鄉(xiāng)里又用我們家的房子,作農(nóng)民夜校,辦掃盲班,時開時停,我還當過掃盲班的老師,一直辦到1958年。<br> 1959年初白沙人民公社,缺乏辦公場所,以工作需要為由,把我家的那座兩層新房子(十間)拆遷到社場坪,作公社和生產(chǎn)大隊的辦公用房。同時,大隊還把我家大的新的谷倉,兩間牛攔,一間灰屋,都統(tǒng)統(tǒng)拆走,后來不知去向,而且還沒有給我家任何補償。<br> 父親也沒有提出過要求,也從沒有告訴我任何這方面的消息。后來,我回家探親時發(fā)現(xiàn)我家的那些房子什么都沒有了,我問起這事,父親才把事情的原委告訴了我。<br> 1958年的這場共產(chǎn)風,刮掉了我家差不多的全部祖業(yè),雖非自愿,但只因自己的富農(nóng)成分,父親只好忍耐,為此別無它法。<br> 1962年以后,中央糾正58年的共產(chǎn)風,大隊給我父親補償了人民幣450元,就算了事。<br> 父親因為膽小怕事,也就自認了。對此,父親也一直感到非常內(nèi)疚,心情非常壓抑,總感到對不起祖宗。<br> 1984年我決定接父母出來跟我一起生活,父母走后,家里沒有人居住,只好把家里剩下的那棟又老又破又小的舊房賣掉。1984年初我回家處理這件事,結果以人民幣1200元賣了,父親在賣房契約上簽了字后,我看到父親無奈的神態(tài),眼睛匝叭了幾下,眼淚總算沒有流出來,自言自語的說了一句:“我把祖宗留下的祖業(yè)都敗光了”,說完,用右手擦了一下眼睛。以后在河北高碑店家里,也還多次向我表達過這個無奈。<br> 我家新房子被公社、大隊拆走后,房子的宅基地也被侵占。更有甚者,七十年代以后,白沙中學擴大,把我家的宅基地和菜地全部囊括在內(nèi),竟然將學校男女廁所蓋在我家門口,即我家原房基地內(nèi),離我家舊的住房越兩米左右,在我家成天聞到的都是臭轟轟的臭氣,特別是夏天,更是臭的難聞,簡直不是人待的地方,吃飯的時候,綠頭蒼蠅在屋里飛舞,讓人感到嘔心,在這樣非人生活的地方,我的父母竟然含淚忍辱度過了十五、六年的艱難生活。<br> 1981年和1984年,我回家時目睹了這種情景,這時我反省自己,我一心為黨的事業(yè),全心全意為黨工作,沒有顧得上生我養(yǎng)我的父母,讓父母遭受那么大的苦難,受那樣的恥齒大辱,我實在不是一個好兒子,所以,1984年我才下決心讓父母離開那事非之地。<br></div> 1999年春艷來看望母親時,在河北高碑店海油大院的照片 我的妹妹毛春艷,原本是我的小姨娘的女兒,即我的親表妹,1954年出生。1058年8月我只身前往青海西寧工作,我的母親舍不得我的離開,每天思兒不見兒,哭的死去活來,鄉(xiāng)親們說眼睛快哭瞎了,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于1958年把春艷帶在身邊。<br> 春艷的到來,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父母對我的思念,也由于春艷的陪伴,使父母看到了希望,他們的生活才重新走上了正規(guī),春艷對我父母和我的幫助十分巨大。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因為1964年我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大港石油會戰(zhàn),我沒有陪伴在愛人身邊,完全是靠父母及春艷妹妹的照顧。<br> 1967年我的第二個孩子出生,也因我在大港油田工作繁忙,又處在轟轟烈烈的文革之中,我無力同時照顧兩個孩子(其中一個是嬰兒),只能再次留下剛出生的嬰兒,請父母及春艷妹妹照顧,他們無怨無悔,沒說一個不字,嬰兒沒有奶喝,靠春艷磨豆?jié){(我留下的東北大豆),不到13歲的春艷步行15里的山路往返,到資溪市鎮(zhèn)賣煉乳(鐵罐的牛奶加糖),再混合溫開水稀釋喂養(yǎng)。春艷幫了我很大的忙,她對我是有功的,應該感謝春艷。<br> 在文化大革命那個特殊的年代,因為我們家是一個富農(nóng),那個年代是講成分的,農(nóng)村也開展批判走資派(農(nóng)村干部),我的父親也常被拉去陪斗,只有春艷陪伴在父母身邊代我盡孝,還被剝奪了她上學的權利。為了爭取上學,不得已于1970年回到親生父母(我的姨爹姨媽)身邊,才得到上高中的機會。<br> 父母在這種十分困難的社會環(huán)境里,沒辦法于1969年秋,母親帶慶濱跟我的同學黃力子的父母一同來到天津,把大兒子帶到我的身邊。我的父親一個人堅持在白沙農(nóng)村,度過了一段艱難歲月。<br> 我的父親母親以及春艷妹妹,對我事業(yè)的支持是巨大的。春艷妹妹在我家處在非常艱難時期,陪伴在我父母的身邊代我盡孝11年。后來對父母也一直關愛有加,十分孝順。當我有困難時,又毫不猶豫給予幫助,先后兩次協(xié)助我?guī)O子。真是我的好幫手。<br> 就我個人而言,這段時間確實把我的全部的精力和熱情,都投入到了大港油田勘探事業(yè)上,完全投入到了文化大革命中去了,完全忽略了對父母和妹妹的照顧。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原因,那是因為我堅持正義,實事求是,對大港地質(zhì)研究所革委會對技術干部的批判及處理,提出過反對意見,對王向輝錯誤定為敵我矛盾提出過申訴,受到油田、研究所和電測站等先后進行錯誤批判近兩年之久。后來王向輝問題得到平反,事實證明我的意見和做法是正確的,說明我的政治敏感度和政策水平是合格的,但這已為時已晚了。<br> 這段時間里,我已經(jīng)完全失去了言論自由,也失去了關心父母和妹妹的最好時機了。所以,從大局上看,我是對黨忠誠,以事業(yè)為重。可謂風光無限??蓪ψ约憾?,我沒有精力和時間來考慮個人利益,沒有關心和照顧好自己的父母,也沒有照顧好為我分擔義務的妹妹,實實不是一個好兒子。<br> 對我家里的房子被共產(chǎn)了之事,內(nèi)心里總感到很不是滋味,心里感到十分委屈,總想得到一個令人滿意的說法,討回一個公道。<br> 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后,我非常注意黨的政策的變化,我從黨的文件、報紙上獲得了許多有關落實房子被占政策的有關精神,我認為應該是機會了。<br> 在這種情況下,我于1984年回家時,找過當時的白沙鄉(xiāng)黨委書記和東安縣縣委書記,向他們陳述了我家房產(chǎn)在1959年被拆共產(chǎn)的事實,在向白沙鄉(xiāng)黨委書記反映情況時,甚至我還提出建議:“只要白沙公社和大隊承認侵占了我家的房子,我只要求政府出示樊開意自愿將我家房產(chǎn)捐獻給政府或大隊,我不尋求政府和大隊給以任何賠償?!?lt;br> 當時白沙鄉(xiāng)黨委書記表示知道有這么回事,但作不了主。東安縣縣委書記表示,這個問題他不清楚,需要了解情況。<br>應該說當時的東安縣縣委書記是十分重視的,幾個月后,東安縣政府信訪辦公室給我來了一封回函,對我提出的問題作了答復。<br> 政府信訪辦公室回復的是:“你父親為人老實,在隊服從領導,反映較好。58年公社需建辦公室,你父親響應號召同意拆正屋。因為你父親知道,當時私房被拆的不只你一家,公社說拆他只好違心同意,牛欄、倉屋、灰房當時被生產(chǎn)隊拆用了?!啊澳氵@次回鄉(xiāng)在訪問這一房產(chǎn)問題中,態(tài)度是明朗的。過去家里為國家作了貢獻,損失了個人的利益,現(xiàn)在需要我們有境界對待,服從大局。服從政策。家鄉(xiāng)的人們是不會忘記你們的?!? 這清楚告訴我們政府的調(diào)查證實,我家的房屋被公社拆占確切無疑,但處理的意見是不合理地,要我服從政策。什么是政策呢?是亂拆亂占嗎?<br> 那時,我在研究中心的工作,時任研究中心黨委委員,東海室黨支部書記兼研究室副主任,重任在肩,社會工作和研究工作非常繁忙,一心只撲在工作上,沒有精力,也沒有時間考慮自己家的私事,因而,也就把這一問題放下了。<br> 直到現(xiàn)在我也沒有忘記父親留下他心中的遺憾,我也沒有忘記我的責任。我希望,總有那么一天,是由我還是由我的兒女們,來完成父親沒有完成的還我一個公正的心愿。 父親為人正直,從不說違心話,做違心事,說和做表里如一,年輕時是這樣,到老了也還是這樣,始終如一,從不考慮自己。我記得解放初期,每年秋天,給政府交公糧,當時有些農(nóng)民為了把好的稻谷留給自己,把差的或半濕不干的稻谷放在籮筐的下面,把好的、干的稻谷放在上面,上面多一點,檢查的時候,手插不下去,也就檢查不出來,有些鄉(xiāng)親向父親傳授經(jīng)驗,父親堅決不從,認為是欺騙政府,那是要不得的,所以,我們家從來沒有做過有假的事。<br> 那時侯農(nóng)村交通不便,走的路都是羊腸小道,運輸十分不便,都靠兩個肩膀兩條腿,而我們那一帶離紫溪糧站(距火車站近),有15里路以上,有好幾次為政府運糧食,按規(guī)定我當時未成年,應該可以不參加運糧的,但是,父親還是要我參加,特別是第一次參加運糧,記憶猶新,我那時大概只有13歲,挑50斤稻谷,要走18里路,開始時覺得還算輕松,但越走越感到擔子越重,兩個肩膀越來越痛,連兩條腿也不聽使喚,父親看到我這樣,只好又把我的籮筐里谷子倒一些給父親,我才能把谷子挑到倉庫,可父親還要因我而承受更重的負擔,我看到父親豆大的汗珠,不停的流,可以想象父親也在忍受勞累?。?lt;br> 父親這樣老實巴交,實實在在做人的故事很多;母親也曾給我講過一件事:大概是1982年,父親這個生產(chǎn)隊在門前樊家東面的山坡上種了一片柑橘,交給了我父親等幾個老頭管理,天旱的時候,需要挑水灌溉,別的老頭年紀沒有父親大,都挑一擔小水桶,挑的水還不滿,父親卻特別挑一擔大水桶,挑的水也比他們的滿,有個叫策滿爺爺?shù)恼f:“應芳,你不能小挑一點!”,父親說:“現(xiàn)在能多挑一點,就多挑一點吧!”,<br> 到了柑橘快要熟的時候,為了防止柑橘被人偷,生產(chǎn)隊里要組織人員晝夜值班巡邏,父親主動要求值夜班,他對生產(chǎn)隊領導說:“我有件皮大衣穿(父親的皮大衣是我愛人姜俐生,在大慶參加石油會戰(zhàn)時的發(fā)的勞保大衣),晚上能夠抵御寒冷”。這樣父親就經(jīng)常值夜班,隊里的其他老人們特別感動。<br> 父親在生產(chǎn)隊里干活,從來不偷懶,不?;艹鍪至?,絕對不出九分九,而且能處處為別人考慮的多,為自己考慮的少,這是鄉(xiāng)親們的一致好評。<br> 就像那年農(nóng)業(yè)學大寨,打直我家門前那條河,從白沙中學到火燒橋,長達8里,任務不分男女,也不分老少,人均分配,我父母年老人衰,哪有能力完全任務?父母沒有任何怨言,一直堅持到底,母親告訴我腰累斷了,人快累死了,好在我的那些弟弟妹妹,春艷和妹夫李盛忠,在完成了他們自己的任務后,都來幫忙,才把任務完成。<br> 父親一輩子都是在高強度的農(nóng)業(yè)勞動中,吃盡人間的苦和累,累彎了腰,我們所見到的父親,原來的高大身軀,起碼腰彎了30多度,再也直不了了。父親就這樣默默的忍受著社會、環(huán)境對他的不公。<br> 我的父親是勤勞、樸實、憨厚、無怨無悔,既普通又偉大的父親!<br> 樊開意寫于2024年7月30日<br><div><br></div> 后記: 其實,我在2003年曾向東安縣有關方面寫過一個申述材料,這以后曾多次申述,都沒有得到任何回復和響應,因此特將這個申述材料作為附件展現(xiàn)于后。<div><br><div> 附件:關于要求解決私人房產(chǎn)問題的申訴</div> <br> 申請人樊開意,中共黨員,原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中海石油研究中心黨委委員、東部海域研究室副主任兼黨支部書記,物探研究室主任兼黨支部書記,高級工程師,現(xiàn)已退休。申請人的父親樊應芳,原籍湖南省東安縣大廟口鎮(zhèn)白沙鄉(xiāng)白沙村農(nóng)民,已在河北高碑店海油大院去世。<br> 申請人曾多次聽父親,談起湖南省東安縣老家中的私人房產(chǎn),被當?shù)赜嘘P部門侵占的問題,心感震驚?,F(xiàn)將情況申訴如下:<br> 申訴人的父親非常忠厚老實,勤勞儉樸,而且膽小怕事。1958年刮共產(chǎn)風時,我家的一棟正房被公社拆走侵占。同時被拆走和侵占的還有牛欄兩間,谷倉一座,灰屋一間。該正房基本屬新房,房屋高大,是白沙村附近最為高大的房屋,純木制,雙層10間,房子曾遭日本鬼子的破壞,解放后的1951年重新裝修。1953年起先后被當時的大隊和公社作為辦農(nóng)民夜校使用,后又把房屋拆至白沙社場坪當大隊和公社的辦公場所。另外,在修擴建白沙中學時,毀掉和侵占我家毛竹林、壽竹林各一片。<br> 1962年中央在落實黨的農(nóng)村政策,糾正58年的共產(chǎn)風時,大隊給我父親補償了人民幣450元,就算了事。父親因為怕事,自己忍了,一直沒有告訴我。<br> 當時,由于我全心全意的投入在研究中心黨的工作和研究工作上,沒有時間顧及上家里的這些問題。在后來我回家探親時才得知自家的房產(chǎn)被侵占一事,而且還目睹了白沙中學的男女廁所就建在我家被拆的正房的宅基地上,離我家住的舊房前不到2米,使我的父親母親過著整天臭氣熏天的日子。我當時雖然非常氣憤,但為了大局,也還是忍了。<br> 1980年我為了討回一個說法,曾向當時的鄉(xiāng)黨委書記和東安縣委書記,反映過我家房產(chǎn)被侵占的問題,希望能得到合情、合理、合法的解決。后來,雖然沒有從鄉(xiāng)黨委那里得到任何答復,而縣政府的信訪辦公室,給了我一個回復。<br> 政府信訪辦公室回復的是:“你父親為人老實,在隊服從領導,反映較好。58年公社需建辦公室,你父親響應號召同意拆正屋。因為你父親知道,當時私房被拆的不只你一家,公社說拆他只好違心同意,牛欄、倉屋、灰房當時被生產(chǎn)隊拆用了?!啊澳氵@次回鄉(xiāng)在訪問這一房產(chǎn)問題中,態(tài)度是明朗的。過去家里為國家作了貢獻,損失了個人的利益,現(xiàn)在需要我們有境界對待,服從大局。服從政策。家鄉(xiāng)的人們是不會忘記你們的。”原件附后。<br> 申請人的父親,在后來的日子里,曾幾次與我談及這個問題,他每次都是含著眼淚。他老人家總是說,“我沒有保住祖宗留下的房產(chǎn)而內(nèi)疚”。我也因工作太忙,沒有顧及到家中的房產(chǎn)權益和父親的生活而感到內(nèi)疚。<br> 保護私人財產(chǎn),是任何法制國家,任何一個負責任的政府的不可推卸責任。我希望我家中的這些房產(chǎn)權益得到保證,私人房產(chǎn)的所有權得到合情、合理、合法的解決,給受害者一個滿意的交代。讓我的父親母親也能含笑九泉。<br> 這一案件雖已過去了半個世紀,但時間不能成為落實黨的政策,按法辦事的障礙。 <br> 要解決這一歷史遺留問題的辦法,有三種:<br> 1、按原來東安縣政府信訪辦公室的說法,“現(xiàn)在需要我們有境界對待,服從大局。服從政策。家鄉(xiāng)的人們是不會忘記你們的?!币馑际撬懔瞬涣肆酥?lt;br> 2、落實黨的政策,以法行事,歸還被侵占的全部房產(chǎn),并補償因此所受的財產(chǎn)和精神損失。<br> 3、通過合法的法律程序,歸還我家的房產(chǎn)所有權。通過當?shù)卣嘘P部門與申訴人進行磋商,申訴人可以捐贈給當?shù)卣蚪逃块T。<br> 以上三種辦法中,第一種辦法是不負責任的,是違反黨的政策和違反我國法律的。我國的根本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必須得到落實,國家依法保護歸僑、僑眷在國內(nèi)私有房屋的所有權。因此,此路不通,我不接受。<br> 其實,我現(xiàn)已退休,我有自己的退休金和醫(yī)療保險,我的兒女們也早已成家立業(yè),均有自己的事業(yè)。我曾早就表示過,不謀求獲得賠償,只求討回公道。<br> 我希望通過合理的法律程序,收回房產(chǎn)的權益。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通過某種法律程序,以我的名義或以我的兒女們的名義,捐贈給當?shù)卣蚪逃块T,我分文不取。<br> 我希望得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盡快合情、合理、合法的解決。<br> 申訴人:樊開意 2003/10/18</div> 樊開意的僑眷證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