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字編輯/秀兒</p><p class="ql-block">圖片/手機隨拍/秀兒</p> <p class="ql-block"> 每天太陽初升的清晨,在縣人民廣場的人行道上,一對母子攙扶散步的身影映入眼簾。這對母子倆的身影,彰顯中國的孝道,兒子對母親的孝順尊敬和親情間完美溫馨的愛,像一首動人的歌謠,在全城大街小巷被人們傳頌。</p> <p class="ql-block"> 老人的兒子叫張恩利,62歲,是郵政儲蓄銀行香河支行原行長,河北省郵政系統(tǒng)勞動模范。他的母親85歲,患有小腦萎縮,走路步態(tài)不穩(wěn),記憶力減退,時而糊涂。他退休后,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照顧母親身上。</p> <p class="ql-block"> 張恩利是有名的孝子,他深深懂得:母親給予的不僅是生命,更重要的是養(yǎng)育之恩,那份偉大的母愛,自己一生難以回報。</p><p class="ql-block"> 他的父母都是水務局退休職工,母親為這個家辛辛苦苦操勞一輩子,他看在眼里,記在心中。父親去世后,他化悲痛為力量,把全部的愛回報給母親。</p><p class="ql-block"> 他的母親年歲越來越大,小腦萎縮,又伴有高血壓,犯來眩暈、嘔吐,不能站立,每次住院治療,他都親自陪床護理,扶起抽坐,喂水喂飯喂藥,洗臉洗腳擦身體,接屎倒尿,按摩疏筋活絡,寸步不離,十分精心周到。</p><p class="ql-block"> 在家中,他陪母親住在同室,母親起床下地,他立即起床攙扶,防止摔倒。每天晚上,他給母親打來洗腳水,脫下襪子,試好水溫,再讓母親把腳放水中,泡半小時背微微有汗,再給母親擦干腳,將母親攙扶到床上,幫助母親脫衣服,蓋好被子。每看到母親手腳指甲長了,拿起指甲刀,耐心剪完磨平,再給穿上襪子。早上起床,他又幫助母親穿衣服,內(nèi)衣基本上每天一換洗。他再把母親扶到衛(wèi)生間坐凳子上洗漱,洗漱完畢,再攙扶母親用餐。每當他把盛滿飯的碗和刨皮的雞蛋送到母親手中,看到桌上一盤盤喜歡吃蔬菜、豆制品、肉,喜笑顏開,他多么希望母親多吃幾口和高興,增強身體免疫力。</p><p class="ql-block"> 母親的病多需要服的藥也多,他都按服藥要求提前將藥分好。每次服藥,倒好水,看著母親服完藥才離開。還經(jīng)常陪母親到樓下與熟人聊天,換回母親的記憶與歡心。他除攙扶母親到外邊散步,還學習按摩,針對母親的病情,逐穴位按摩,延緩肌體各部件老化。每天下午睡醒后,陪母親一起數(shù)豆?;蚣埮?,做手指操,像照顧“老小孩”一樣陪伴母親。</p><p class="ql-block"> 兒媳長年為婆母洗頭、洗澡、洗衣,做喜歡吃的飯菜。女兒、女婿、孫女、外孫女、重孫、重孫女,都十分孝敬,每次來探望老人,都帶來高貴營養(yǎng)品和衣服,讓老人享受晚年的天倫之樂。</p> <p class="ql-block"> 愛與責任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而真摯的親情,則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他想方設法采取各種措施,延緩母親病情發(fā)展,讓母親健在長壽,是他最大孝心,也是家庭最大祈盼,更是對母親由衷誠摯的敬重、回報和慰藉。</p><p class="ql-block"> “善事父母為孝”、“子愛利親謂之孝”。孝道是子女對父母的一種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輩應具有的道德品德和行為規(guī)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美德。張恩利繼承和發(fā)揚光大這種美德,全心全意、無微不至的孝敬母親,受到左鄰右舍的交口稱贊,不愧被人們譽為當今“中國孝道的典范”,學習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 謝謝到訪、欣賞、支持與點評!</p>